一种公交车门系统及含有该公交车门系统的公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523发布日期:2018-08-10 22:1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交车门系统及包含该公交车门系统的公交车。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交通极为发达,公交车几乎成为了每个城市的必需品,公交车无疑给广大民众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公交车门的人性化程度低,当遇到下雨天气,由于公交车门狭小且人员拥挤,导致上车的乘客只能提前将雨伞收起,而下车的乘客只能下完车后才能开启雨伞,在这间隙当中,乘客都会一定程度上淋到雨,给乘客带来极差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验感好的公交车门系统及包含该公交车门系统的公交车。

一种公交车门系统,包括底板及垂直于所述底板顶部布置的两扇平开门体,还包括遮雨棚及一对操纵机构,所述操纵机构包括动力源、摆动臂及传动部件,所述摆动臂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动力源设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且与所述摆动臂传动连接,每扇所述平开门体固设于一个所述摆动臂上,所述传动部件包括齿轮轴组件及齿条,所述齿轮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摆动臂啮合传动,所述齿轮轴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遮雨棚设于所述平开门体的上方,且固定在两个所述齿条上,当所述动力源带动对应的所述摆动臂转动时,所述摆动臂将拉动对应的所述平开门体开启,并通过所述齿轮轴组件驱动所述齿条向外移动,以伸出所述遮雨棚。

上述公交车门系统,当所述动力源带动对应的所述摆动臂转动时,所述摆动臂将拉动对应的所述平开门体开启,同时所述摆动臂还将带动所述齿轮轴组件一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齿条向外移动,由于所述遮雨棚固设于所述齿条上,此时所述遮雨棚将自动伸出。因此所述公交车门系统,通过设置的所述遮雨棚,并配置一对所述操纵机构来联动所述平开门体和所述遮雨棚,使得当门开启时,所述遮雨棚将自动伸出,所述遮雨棚将为上下车的乘客遮阳挡雨,故所述公交车门系统给乘客带来的体验感极好。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轴组件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轴及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位于所述第二齿轮轴远离所述平开门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臂上设有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轴长于所述第二齿轮轴。

进一步地,所述遮雨棚的底部设有照明器及光敏传感器,所述底板上设有磁感应传感器,且位于所述磁感应传感器上方的所述摆动臂上设有磁性元件,当所述平开门体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磁感应传感器感应到所述磁性元件;

所述照明器分别与所述磁感应传感器及所述光敏传感器电性连接,当所述磁感应传感器感应到所述磁性元件,且所述光敏传感器采集的光强低于光强阈值时,所述照明器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公交车门系统还包括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与公交车的导航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公交车的到站点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屏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所述液晶显示屏及所述平开门体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公交车门系统还包括重量传感器及报警器,所述重量传感器设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当所述重量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底板的承载量大于重量阈值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上设有警示板,所述警示板上设有“!”提醒标志,所述警示板位于所述遮雨棚的下方。

一种公交车,包括车身,还包括公交车门系统,所述公交车门系统设于所述车身上,所述公交车门系统包括底板及垂直于所述底板顶部的两扇平开门体,还包括遮雨棚及一对操纵机构,所述操纵机构包括动力源、摆动臂及传动部件,所述摆动臂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动力源设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且与所述摆动臂传动连接,每扇所述平开门体固设于一个所述摆动臂上,所述传动部件包括齿轮轴组件及齿条,所述齿轮轴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摆动臂啮合传动,所述齿轮轴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遮雨棚设于所述平开门体上方,且固定在两个所述齿条上,当所述动力源带动对应的所述摆动臂转动时,所述摆动臂将拉动对应的所述平开门体开启,并通过所述齿轮轴组件驱动所述齿条向外移动,以伸出所述遮雨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公交车门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公交车门系统的立体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公交车门系统,包括底板 10、两扇平开门体20、一对操纵机构30、一遮雨棚40及一液晶显示屏50。

所述底板10为乘客上下车踩踏的公交车地板。所述平开门体20设于所述底板10的上方,且所述平开门体20垂直于所述底板10顶部布置。

所述的一对操纵机构30为两件完全相同的机械机构,所述操纵机构30包括动力源31、摆动臂32及传动部件33。

其中,所述动力源31设于所述底板10的底部,所述动力源31为电机。

所述摆动臂32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板10的顶部,所述动力源31与所述摆动臂32传动连接,每扇所述平开门体20固设于一个所述摆动臂32上,所述摆动臂32上还设有一传动齿轮321。

所述传动部件33包括齿轮轴组件331及齿条332,所述齿轮轴组件331的一端与所述摆动臂32啮合传动,所述齿轮轴组件331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332 啮合传动。具体地,所述齿轮轴组件331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轴3311 及第二齿轮轴3312,所述第一齿轮轴3311位于所述第二齿轮轴3312远离所述平开门体20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轴3311远离所述第二齿轮轴3312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321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3312远离所述第一齿轮轴3311 的一端与所述齿条332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轴3311长于所述第二齿轮轴3312,这样将使得两个所述操纵机构30的中下部之间拥有足够的距离,这样的设置有利于使公交车门的门洞开得更大,乘客上下车不致于那么拥挤。

此外,所述第二齿轮轴3312上也设置有一辅助臂333,所述辅助臂333与对应的所述平开门体2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臂333配合所述摆动臂32 能够使所述平开门体20的开启和关闭更加平稳。

所述遮雨棚40设于所述平开门体的上方,且固定在两个所述齿条332的顶部上,且所述遮雨棚40靠近所述齿条332的外端(靠近车外的一端)。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屏50位于所述底板10的上方,所述液晶显示屏50可以固定在车身上,且所述液晶显示屏50及所述平开门体20位于所述底板10的相对两侧。所述液晶显示屏50与公交车的导航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公交车的到站点信息。通过设置的所述液晶显示屏505能够显目的提示到站信息,防止乘客误站。

以下结合具体联动过程来详细说明书所述公交车门系统:

当所述动力源31带动对应的所述摆动臂32转动时,所述摆动臂32将拉动对应的所述平开门体20一平开的方式开启,同时所述摆动臂32还将带动所述齿轮轴组件一同转动,在齿轮轴的传递作用下,从而带动所述齿条332向外移动,由于所述遮雨棚40固设于所述齿条332上,此时所述遮雨棚40将自动伸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公交车门系统,其通过设置的所述遮雨棚40,并配置一对所述操纵机构30来联动所述平开门体20和所述遮雨棚40,使得当门开启时,所述遮雨棚40将自动伸出,所述遮雨棚40将为上下车的乘客遮阳挡雨,即使乘客在上车时需要提前收起雨伞或在下车时无法第一时间打开伞,在所述遮雨棚40的庇护下,乘客在这间隙当中都不会淋到雨或遭到太阳暴晒,故所述公交车门系统给乘客带来的体验感极好。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公交车门系统,本实施例当中的公交车门系统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重量传感器60、报警器 70、照明器80、磁感应传感器90及光敏传感器100。

其中,所述重量传感器60设于所述底板10上,所述报警器70可设于车内的任意位置上,所述重量传感器60与所述报警器70电性连接,当所述重量传感器70采集的所述底板10的承载量大于重量阈值时,所述报警器70发出报警。

可以理解的,所述底板10上通常为站立禁区,为了乘客的乘车安全,特意设置所述重量传感器60来防止所述底板10超载。

其中,所述照明器80及光敏传感器100固设于所述遮雨棚40的底部,所述磁感应传感器90固设于所述底板10上,且位于一个所述摆动臂32的下方,同时位于所述磁感应传感器90上方的所述摆动臂32上设有磁性元件(图未示),此外当所述平开门体20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磁感应传感器90感应到所述磁性元件,所述照明器80分别与所述磁感应传感器90及所述光敏传感器100电性连接,当所述磁感应传感器90感应到所述磁性元件,且所述光敏传感器100 采集的光强低于光强阈值时,所述照明器80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332上设有黄色的警示板334,所述警示板334位于所述遮雨棚40的下方,所述警示板334上设有“!”提醒标志3341,该标志用于显眼的提示乘客上下车注意安全。

综上,本实施例当中的公交车门系统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公交车门系统,其通过各种传感器的设置,使得当车门开启且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时,处于遮雨棚40下面的照明装置将自动打开,以给上下车的乘客提供照明,同时当乘客过多的站入到站立禁区时,所述报警器70将发出提醒,同时还设置了注意安全的相关提示,整体进一步给乘客带来好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公交车,所述公交车包括车身及公交车门系统,所述公交车门系统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公交车门系统的结构相同,所述公交车门系统设于所述车身上。在其它实施例当中,所述公交车开还可以采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公交车门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公交车门系统由于为双开的两扇平开门,故所述公交车门系统通常作为公交车的下客门,但可以理解的,一些大型的公交车的上客门也同样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当中的公交车门系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