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526发布日期:2018-09-11 22:5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货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运输小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不能有效在行进过程中进行避障,会发生碰撞的问题,在快要运输到终点时,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车体较准确地停在终点的位置,总之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运输小车的使用要求。因此,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种多用途的运货小车,以适用多种物品的搬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该小车为多用途的运货小车,以适用多种物品的搬用,进行有效避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下方后部设置有两个可进行不同转速驱动的后轮11,在底板1下方前端设置有前轮12,后轮11与前轮12之间成三角状,所述的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料仓2和用于抓取物品的爪子6,爪子6通过安装在底板1的连杆4实现升降,所述的底板1边角处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上设置有用于避障传感器19,底板1下方安装有为电机16提供动力的后轮11,传感器19用于为电机16提供转速信号。

所述的料仓2通过固定板15固定于底板1上。

所述的连杆4共有4根,两端通过铰链座9与底板1和上底板8连接,上底板8位于底板1正上方。

所述的上底板8上通过轴固定有两个为爪子6提供转向的齿轮5,爪子6通过连杆4与齿轮5连接,齿轮5通过安装在上底板8上的舵机二7驱动。

所述的连杆4连接固定有舵机一3,舵机一3固定于底板1上。

所述的支撑板10为2个,位于底板1后端,与底板1刚性连接。

所述的底板1底部设置有下底板14,下底板14通过前叉18连接前轮12,底板1与下底板14之间通过4根支柱13相连。

所述的后轮11通过联轴器与电机1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用途的运货小车,以适用多种物品的搬用,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传感器19进行感应前方障碍,通过不同转速后轮11,可以有效地进行避障,可升降的爪子6的设计满足了本装置可对不同高低的物品进行抓取,进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叙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以运货的装置,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下方后部设置有两个可进行不同转速驱动的后轮11,在底板1下方前端设置有前轮12,后轮11与前轮12之间成三角状,所述的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料仓2和用于抓取物品的爪子6,爪子6通过安装在底板1的连杆4实现升降,所述的底板1边角处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上设置有传感器19,底板1下方安装有为电机16提供动力的后轮11,传感器19用于为电机16提供转速信号。

所述的料仓2通过固定板15固定于底板1上。

所述的连杆4共有4根,两端通过铰链座9与底板1和上底板8连接。

所述的连杆4与铰链座9配合处设有轴承。

所述的舵机一3固定于底板1上,舵臂与连杆4固定。

所述的舵机二7固定于上底板8,通过舵臂与齿轮5连接,用于驱动齿轮5。

所述的支撑板10共计2个,位于底板1后端,与底板1刚性连接,支撑板10上端固定有传感器19。

所述的电机16共计2个,通过电机座17与底板1连接。

所述的轮子11通过联轴器与电机14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的齿轮5共计2个,通过轴固定于上底板8上,配合处设有轴承。

所述的爪子6通过连杆与齿轮5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的前轮12通过前叉18与下底板14连接,配合处设有轴承。

所述的支柱13共计4根,将下底板14与底板1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装置通过两个后轮11驱动,通过不同速转动实现转向。通过支撑板10上传感器19避障。用位于装置上端的爪子6抓取物品,通过连杆4的转动实现升降,然后将物品放到料仓2中,即可实现物品的运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