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弹压接触圆盘式通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0705发布日期:2018-06-22 13:1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设备、带充电装置的立体停车设备上的一种分离弹压接触圆盘式通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7338999A于2017年11月10日公开一种多位立体停车库的车台板接电结构,包括层架和车台板,层架上设有车台架,车台板分体设置在车台架上,所述层架上设有供电线路,车台架与车台板通过电耦合器连接,车台板上设有充电位。此款多位立体停车库的车台板接电结构可以解决车台板需要移动,但又需要具有充电功能的技术问题,具体是将供电线路布置在固定的层架上,然后结合耦合器的特性,当车台板承放在车台架时,耦合器同时配合,实现将供电线路的电信号引到车台板上,使得车台板停放在车台架时具有充电的功能。该结构中,电耦合器由相互插接配合的供电插头和供电插座构成,供电插头和供电插座分别设置在车台板和车台架上,由于两者需要插接才能实现导通,所以,需要车台板与车台架之间的配合位置非常准确,但是,目前这种立体停车库无法做到如此精密,因此,车台板和车台架之间需要增加辅助定位配合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车台板底部的锥状凹腔和设置在车台架顶面的锥状凸起。通过锥状凸起与锥状凹腔的配合,可以使得供电插头和供电插座相互对准。但是,由于锥状凸起与锥状凹腔配合时经常相互碰撞,以致磨损严重,最终导致定位失效。另外,供电插头是具有凸出的电极,而供电插座具有夹片,电极插入夹片中,实现导通;但由于车台板离开车台架瞬间及放上车台架瞬间,产生一定的虚位震动,所以,容易导致供电插座内的夹片变形范围过大,以致无法恢复其夹紧力,最终导致导电效果减弱。

还有,在立体停车库中,某些情况下,车台板是需要转动的,但是,车台板转动过程中不能供电,有待克服该技术问题。

同样,给电动汽车充电的插头与汽车的连接、插头与充电桩的连接都需要通电连接器,而这些通电连接器同样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导电效果好,对位容易、可以旋转供电的分离弹压接触圆盘式通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离弹压接触圆盘式通电连接器,包括下通电连接头和上通电连接头,其特征是,所述下通电连接头包括下绝缘座和下电极,下电极呈圆环形的片状结构,下电极设有两块以上,各块下电极同心设置在下绝缘座顶面、并沿圆心往外分布,各块下电极相互隔开;上通电连接头包括上绝缘座和上电极,上绝缘座分别对应各块下电极所在圆环设有所述上电极,上电极与上绝缘座上下活动弹性配合,上电极下端伸出上绝缘座底面外。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上通电连接头还包括电极绝缘压板和弹簧;所述上电极呈柱销状,上电极外周设有限位凸环,上电极上端设有上接线部;所述上绝缘座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台阶孔,上电极从上至下插入台阶孔,限位凸环承接在台阶孔的台阶上,弹簧套设在上电极外;电极绝缘压板对应上电极上端设有让位孔,电极绝缘压板设置在上绝缘座顶面上,上电极上端的上接线部伸出让位孔上方,弹簧压接在限位凸环与电极绝缘压板底面之间。

所述上电极上端的上接线部包括上插线孔和上锁线螺丝,上锁线螺丝从上电极外侧拧入上插线孔内。

所述下电极底面设有下接线部,所述下绝缘座顶面对应下电极片设有沉槽,沉槽底部对应下接线部设有通孔,下电极下部嵌入沉槽内,下电极上部露出于下绝缘座顶面,下接线部穿过通孔伸出至下绝缘座底部。

所述下电极的下接线部包括接线柱和下锁线螺丝,接线柱表面设有下插线孔,下锁线螺丝从接线柱外侧拧入下插线孔内。

所述上通电连接头和下通电连接头的垂直正投影均呈圆形。

所述上电极呈直线排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上电极具有向上绝缘座底面方向伸出的趋势,所以,当上电极承放在下电极上时,上电极在弹力作用下与上电极具有更好更紧密的接触,提高导电的性能;另外,上下电极可绕圆心旋转,不用定位某一点,可以旋转供电通电。

(2)本发明主要应用在带有充电功能的立体停车库上,上通电连接头设置在车台板上,下通电连接头设置在车台架上,车台板承放在车台架上时,上通电连接头与下通电连接头可以导通;

(4)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充电桩的充电插头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分离弹压接触圆盘式通电连接器,包括下通电连接头20和上通电连接头10,所述下通电连接头20包括下绝缘座8和下电极6,下电极6呈圆环形的片状结构,下电极6设有五块,各块下电极6同心设置在下绝缘座8顶面、并沿圆心往外分布,各块下电极6相互隔开;上通电连接头10包括上绝缘座4和上电极1,上绝缘座4分别对应各块下电极6所在圆环设有所述上电极1,上电极1与上绝缘座4上下活动弹性配合,上电极1下端伸出上绝缘座4底面外。

所述上通电连接头10还包括电极绝缘压板5和弹簧11;所述上电极1呈柱销状,上电极1外周设有限位凸环13,上电极1上端设有上接线部12;所述上绝缘座4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台阶孔41,上电极1从上至下插入台阶孔41,限位凸环13承接在台阶孔41的台阶上,弹簧11套设在上电极1外;电极绝缘压板5对应上电极1上端设有让位孔51,电极绝缘压板5设置在上绝缘座4顶面上,上电极1上端的上接线部12伸出让位孔51上方,弹簧11压接在限位凸环13与电极绝缘压板5底面之间。

所述上电极1上端的上接线部12包括上插线孔和上锁线螺丝,上锁线螺丝从上电极1外侧拧入上插线孔内。

所述下电极6底面设有下接线部,所述下绝缘座8顶面对应下电极6片设有沉槽81,沉槽81底部对应下接线部设有通孔82,下电极6下部嵌入沉槽81内,下电极6上部露出于下绝缘座8顶面,下接线部穿过通孔82伸出至下绝缘座8底部。

所述下电极6的下接线部包括接线柱61和下锁线螺丝,接线柱61表面设有下插线孔,下锁线螺丝从接线柱61外侧拧入下插线孔内。

所述上通电连接头10和下通电连接头20的垂直正投影均呈圆形。所述上电极1呈直线排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