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747发布日期:2018-09-14 23:5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柜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冷柜下方脚轮结构主要由一个脚轮支架、一根脚轮轴、一个材质为pp的轮毂和一条外包的pu树脂外胎层构成。随着冷柜在商用领域容积扩展的需要,冷柜箱体外形尺寸日趋增大,整机重量不断攀升,脚轮结构及材质已远不能匹配现型号开发的需求,存在问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箱体四角部单个脚轮承重过高,轮毂严重变形,无法正常滚动。

由于外胎层材质为pu树脂,外胎层与地面之间为“硬碰硬”的接触,不具有缓冲减震作用,使整个柜机在拖动过程中振动较为强烈,不仅产生大量噪音,而且这样直接导致箱体内各段制冷管路焊接接缝处晃动剧烈,极易引发脱焊情况发生。制冷系统管路内制冷剂的泄露接连导致冷柜整机制冷失效;此外,单个脚轮承受压力增加直接导致箱体移动过程中施加到外包pu树脂上的摩擦力增大,该树脂材质在应用过程中磨损严重,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柜,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柜存在的缓冲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采用所提出的冷柜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冷柜,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底部的行走部,所述行走部至少设置2组,每一所述行走部均包括行走轴和至少2个并行转动设置在行走轴上的行走轮,相邻的2个行走轮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缓冲件,在所述行走轮上形成有缓冲密封结构。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包括轮毂和套设在轮毂上的弹性的外胎层。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胎层上设置有多个沿外胎层周向均匀布置的缓冲孔,每一所述缓冲孔均贯穿所述外胎层两端面设置且在外胎层上形成一空腔,在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气体,在所述空腔的两端密封密封垫片形成密封气囊,多个密封气囊形成所述缓冲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孔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菱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气囊与所述外胎层一次成型件。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轴的两端设置有对行走轮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行走轴上的环形凸起或凸起挡片。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轴包括第一行走轴和第二行走轴,所述第一行走轴与所述第二行走轴套设固定,在所述第一行走轴和第二行走轴上均设置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部通过一连接架与所述柜体连接,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罩和与连接罩固定的柜体连接架,所述连接罩扣设在所述行走部的上方,在所述连接罩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行走轴两端穿过对应侧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罩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上形成有容置行走部的容置腔,在每一行走部上方均设置有刹车结构,所述刹车结构包括脚踏片、刹车片和杠杆,所述刹车片插装在所述容置腔内,其一端与连接架固定,所述脚踏片设置在所述刹车片本体上方且与所述刹车片本体另一端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刹车片包括刹车片本体、设置在刹车片本体上的第一刹车片和设置在所述刹车片本体两侧的2个第二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片位于第二刹车片之间,所述杠杆插装在所述连接架上且抵靠在所述刹车片本体的底端,在所述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之间形成有刹车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刹车片外侧面上的凸起棱和设置在第二刹车片内侧面上的楔形凸起部,所述楔形凸起部尖端朝下。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胎层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外胎的宽度方向开设的沟槽。

本发明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冷柜,包括柜体和设置在柜体底部的行走部,所述行走部至少设置2组,每一所述行走部均包括行走轴和至少2个并行转动设置在行走轴上的行走轮,本发明中的冷柜,对脚轮结构进行改进,将行走部由现有单轮结构转变为双向或多向的行走轮结构,对冷柜承重由单个轮变为多个轮,减少了每个轮对应的承重量,避免了行走轮变形损坏的问题,提高了冷柜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中的冷柜还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首先在相邻的2个行走轮之间设置弹性缓冲件,通过对2个行走轮之间增加的弹性缓冲件,可使行走轮在弹性缓冲件变形作用下在横向方向发生一定的移动位移量,在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可发生适量的横向位移,在横向方向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在所述行走轮上形成有缓冲密封结构;在受到竖直方向的压力时,可通过缓冲密封结构的作用,使得行走轮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缓冲位移量,在竖直方向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通过本发明中的冷柜不仅可在横向具有缓冲减震而且在竖直方向也具有缓冲减震作用,可用于适用不同路况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柜的行走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冷柜的行走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冷柜的行走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冷柜的行走部的单向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冷柜的行走部的单向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提出一种冷柜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6所示,包括柜体1和设置在柜体1底部的行走部2,行走部2至少设置2组,为确保冷柜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行走部2设置4组,分别设置在冷柜底端的四个角部位置处。本实施例中的每一行走部2均包括行走轴21和至少2个并行转动设置在行走轴21上的行走轮22,可根据冷柜尺寸大小和实际载重量对应的确定行走轮22的个数,行走轮22可设置2个或3个以上的多个,用于实现对冷柜重量承载,通过多个行走轮22可对冷柜重量进行分载,使得每个行走轮22上的所承受的重力减半或减少为现有技术承重量的几分之一,减轻了每个行走轮22上的重力,有效的避免了行走轮22因承载量过大导致的变形失效的问题,提高了冷柜整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邻的2个行走轮22之间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缓冲件3,优选的,弹性缓冲件3为弹簧,在每相邻的2个行走轮22之间均设置一弹性缓冲件3,在受到横向压力时,弹性缓冲件3发生变形时,可使2个行走轮22具有一定的横向位移量,通过对2个行走轮22之间增加的弹性缓冲件3,可在路面不平受力作用到行走轮22时使行走轮22在弹性缓冲件3变形作用下在横向方向发生一定的移动位移量,缓冲路面对通过行走轮22和柜体1的冲击,在横向方向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避免了对柜体1内部元件的损坏。

同时,在所述行走轮22上还形成有缓冲密封结构4,在由于路面坑洼不平作用力给行走轮22竖直方向的力时,可通过缓冲密封结构4的产生缓冲减震的作用,使得行走轮22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缓冲位移量,在竖直方向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中的冷柜的行走部2结构使得行走轮22在行走时不仅可在横向上实现缓冲减震而且在竖直方向也可实现缓冲减震,可用于适用不同路况需求。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行走轮22包括轮毂221和套设在轮毂221上的弹性的外胎层222。优选的,轮毂221为pp材质,外胎层222为橡胶层,耐磨且具有弹性,外胎层222具有弹性,在遇到有坑洼的路面时可产生一定的弹性缓冲,具有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可有效避免对柜体1内部结构的损坏,同时,由于具有弹性在与地面接触时,与地面之间不是硬性接触,可有效的避免磨损,延长整个行走轮2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胎层222上设置有多个沿外胎层222周向均匀布置的缓冲孔41,通过缓冲孔41可确保在遇到有坑洼不平路面时,缓冲孔41发生变形,使其适应路况需求,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孔41横截面形状为梯形、菱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缓冲孔41的横截面的形状应开设时应开设成具有不稳定性的形状,如本实施例中选用梯形,梯形具有不稳定性且受力后容易产生变形,在遇到不平路面时,可产生变形,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规则的六边形、七边形或八边形等,在此不做一一赘述。所述缓冲孔41设置时贯穿所述外胎层222两端面设置,缓冲孔41贯穿外胎层222,通过缓冲孔41在外胎层222中形成一中空的腔体,在腔体内填充气体,同时两端密封密封垫片形成密封气囊,多个缓冲孔41、密封垫片密封对应形成多个密封气囊,多个密封气囊共同形成所述缓冲密封结构4。

当然,密封气囊可以为与所述外胎层222一次成型的结构。即在单向轮22的外胎层222成型过程中,可在外胎层222周向上一次成型多个密封气囊4,通过密着在外胎层222外围的密封气囊的缓冲,可使柜体1在拖动过程中的减震效果加强。每个密封气囊相互独立,即使出现几个密封气囊破损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整体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为实现对行走轮22的限位,在行走轴21上设置限位部5,限位部5可以为环形凸起或凸起挡片,卡环等,可拆卸的装配在行走轴21上即可。

优选的,为方便对装配在行走轴21上的行走轮22进行装配,本实施例的行走轴21采用第一行走轴和第二行走轴套设固定的设置方式,在所述第一行走轴和第二行走轴上均设置有对行走轮22限位的限位部5,所述限位部5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轴和第二行走轴上的环形凸起或凸起挡片。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行走轴和第二行走轴也可以直接选用阶梯轴结构。

在安装行走轮22时可将其中一个或2个行走轮22装在第一行走轴上,另一个行走轮22装配在第二行走轴上,同时通过在每个行走轴上的限位部5对位于其上的行走轮的其中的一端面位置进行限位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部2通过一连接架6与所述柜体1连接,所述连接架6包括:连接罩61和与连接罩61固定的柜体连接架62,优选的,柜体连接架62和连接罩61为一体成型件,在柜体连接架62上设置有螺钉孔,所述连接罩61扣设在所述行走部2的上方,在所述连接罩6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孔611,所述行走轴21两端穿过连接罩61对应侧的安装孔611实现与连接罩61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实现对行走轮22的刹车,所述连接架6上形成有容置行走部2的容置腔,在每一行走部2上方均设置有刹车结构7,所述刹车结构7包括脚踏片71、刹车片72和杠杆73,所述刹车片72包括刹车片本体721、设置在刹车片本体721上的第一刹车片722和设置在所述刹车片本体721两侧的2个第二刹车片723,所述刹车片72插装在所述容置腔内,其一端与连接架6固定,所述脚踏片71设置在所述刹车片本体721上方且与所述刹车片本体721另一端位置对应设置,优选的,刹车片本体721为具有弯折弧度的弹片,在受压时可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刹车片722位于2个第二刹车片723之间,所述杠杆73插装在所述连接架6上且抵靠在所述刹车片本体721的底端,在所述第一刹车片722和第二刹车片723之间形成有刹车组件8,所述刹车组件8包括设置在第一刹车片722外侧面上的凸起棱81和设置在第二刹车片723内侧面上的楔形凸起部82,所述楔形凸起部82尖端朝上。刹车时,下压脚踏片71,脚踏片71作用力传递给刹车片本体721,刹车片本体721通过杠杆原理以杠杆73为支点发生弹性变形,向下移动,带动位于其上方的第一刹车片722和第二刹车片723均向下运动,在2个第二刹车片723下移时会通过楔形凸起部82作用力给行走轮22,由于行走轮22之间具有弹性件,使两个行走轮22可在轴向上具有一定位移量,在受到第二刹车片723压力作用时,则会由于受压其对应端的行走轮22向内部移动,当移动到靠近中间的第一刹车片722位置时,则通过第一刹车片722上的凸起棱81和第二刹车片723上的楔形凸起部82配合对行走轮22两侧的侧面夹紧,同时通过两者对行走轮22两侧侧面的摩擦力作用,实现对行走轮22的刹车。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胎层22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外胎层222的宽度方向开设的沟槽,使其可用于适用不同路况的使用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