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及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49870发布日期:2018-09-04 23:12阅读:17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石油对外依存度大,国家能源战略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混合动力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重点。据统计,该技术可以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实现节能35%~55%,减排效果显著。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按布置形式的不同可主要分为:串联混动结构形式、并联混动结构形式和混联混动结构形式。串联混动结构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向电池组提供电能,再由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整个发动机-发电机组和驱动轴没有机械连接。虽然发动机可以一直工作在高效区,但无法直接驱动车轮,必须要经过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两次损耗,系统综合效率低;并联结构混合动力车发动机和电机可以实现机械耦合,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单独驱动或共同驱动,效率和经济性较好;混联结构混合动力汽车融合了串联和并联的优点,可以在串联和并联模式间切换。但其驱动模式更为复杂,对控制策略的水平要求也更高。当前混合动力汽车多采用单轴驱动形式,而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更好的操纵性,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但对于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目前还没有成熟的驱动系统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及驱动方法,填补该领域的空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后轴连接一对后驱动电机;各后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控制器与电池组连接;设置一个发动机,发动机输出转矩经离合器与汽车前轴连接;前驱动电机经第三主减速器、差速器后与汽车前轴连接;同时,前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控制器也与电池组连接;发动机通过发电机与电池组连接;需要充电时,电池组通过充电插头与外部电源连通。

进一步的,后驱动电机为轮边电机,两个后驱动电机形状及功率大小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为同一个电池组。

进一步的,各后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后分别连接各自所在侧的后轮。

采用上述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汽车根据车辆行驶负荷和速度需求进行不同驱动模式的选择,使得发动机和/或电动机工作在各自的高效区内。

进一步的,包含七种不同驱动模式:纯电动单轴驱动模式、纯电动双轴驱动模式、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串联混动模式、并联混动模式、混联模式、停车充电模式和制动回收模式。

进一步的,电池组电量充足、车辆低速行驶且需求负荷较低时,进入纯电动单轴驱动模式,采用前驱动电机前驱动前轴或后轴驱动电机驱动后轴,提高驱动电机的负荷率,工作在高效区间,并避免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运行;

电池组电量充足、车辆低速行驶时,前后两轴的驱动电机共同驱动在纯电动双轴驱动模式下工作,此时驱动电机均具有较高的负荷率,工作在各自的高效区间;

车辆在高速、中高负荷工况下,车辆进入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此时由发动机单独驱动车辆,发动机工作于低油耗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车辆低速行驶且电池组电量不足时,车辆进入串联混动模式,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经发电机向电池组充电,通过电池组放电而使驱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

车辆在加速或爬坡高负荷需求等工况下,进入并联混动模式,前后两轴驱动电机不能满足驱动要求时,发动机参与驱动,此时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剩余转矩由电机提供;

当车辆在加速或爬坡高负荷需求工况下,车辆进入混联模式,前后两轴驱动电机不能满足驱动要求且电池组电量不足时,此时发动机参与驱动的同时,还要经发电机向电池组充电;

停车充电模式:车辆在停车时通过充电插头向电池组充电;

制动回收模式:当车辆在制动时,前后两轴的三个驱动电机共同回收制动能量,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到电池组中。

进一步的,电池组电量充足、车辆低速行驶且需求负荷高于纯电动单轴驱动模式时,驱动系统在纯电动双轴驱动模式下工作。

由此,本发明的系统由发动机和前驱动电机分别或共同驱动车辆前轴,后驱动电机,第二后驱动电机共同驱动车辆后轴。在保证整车动力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驱动电机负荷率,从而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调节发动机工作在经济区,降低油耗。根据需求实现单轴驱动或双轴驱动,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驱动形式。在制动时,三个驱动电机均可以回收制动能量,可以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也有利于缩短刹车距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根据车辆行驶需求进行不同工作模式的选择,使得发动机和电动机工作在各自的高效区内,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可以提高经济性;2.该动力系统在保证车辆整体动力性不变的前提下,使车辆既可工作在两驱模式下,又可根据需求实现四驱,增加了车辆的动力学可控制性;3.该驱动系统后桥取消机械差速装置,有利于动力系统减轻质量,提高传动效率,降低传动噪声。该驱动系统在制动回收时前后双轴三个驱动电机共同回收制动能量,不仅可以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也有利于缩短刹车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该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对应如下:1—发动机;2—离合器;3—前驱动电机;4—第一电机控制器;5—电池组;6—第二电机控制器;7—后驱动电机;8—第一主减速器;9—第二后驱动电机;10—第二主减速器;11—第三电机控制器;12—第三主减速器;13—发电机;14—差速器。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及驱动方法,所述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1、发动机;2、离合器;3、前驱动电机;4、第一电机控制器;5、电池组;6、第二电机控制器;7、后驱动电机;8、第一主减速器;9、第二后驱动电机;10、第二主减速器;11、第三电机控制器;12、第三主减速器;13、发电机;14、差速器。

实施案例: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1输出转矩经离合器2驱动汽车前桥;前驱动电机3经第三主减速器12、差速器14后驱动汽车前桥;在汽车行进过程中,所述发动机1经发电机13向电池组5充电;所述前驱动电机3动力输出经第三主减速器12、差速器14后,驱动汽车前桥;所述后驱动电机7、第二后驱动电机9分别直接经第一主减速器8,第二主减速器10后驱动各自所在侧的后车轮,为两个轮边电机,两驱动电机一致;所述前驱动电机3,后驱动电机7、第二后驱动电机9在制动回收时输出电流向电池组5充电。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行驶工况,选择不同的驱动模式。具体驱动模式包括:纯电动单轴驱动模式、纯电动双轴驱动模式、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串联混动模式、并联混动模式、混联模式、停车充电模式和制动回收模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及内容,通过附图1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1.纯电动单轴驱动模式

电池组5电量充足,车辆低速(如某些车型下车速≤40km/h,应当理解并不是所有车型都是这个速度和功率负荷划分标准,不同车型、发动机型号以及电机功率会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下同)行驶且需求负荷较低(如该车型下负荷占发动机负荷≤40%,)时,前驱动电机3驱动前轴或后驱动电机7、第二后驱动电机9共同驱动后轴,即单轴驱动可以满足车辆行驶需求,提高驱动电机的负荷率,此时,该驱动电机3或后驱动电机7、第二后驱动电机9分别都工作在高效区间,并避免发动机1在怠速工况下运行;

2.纯电动双轴驱动模式

电池组5电量充足(soc≥50%),车辆低速(车速≤40km/h)行驶且需求负荷较高(占发动机负荷≥80%)时,纯电动单轴驱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车辆行驶要求,此时车辆由纯电动单轴驱动模式切换到纯电动双轴驱动模式,前驱动电机3和后驱动电机7、第二后驱动电机9共同驱动,此时发动机处于停止状态,此时驱动电机均具有较高的负荷率,工作在各自的高效区间;

3.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

车辆在高速(车速≥100km/h)、中高负荷(占发动机负荷>40%)工况下,发动机1单独驱动车辆,此时前驱动电机3,后驱动电机7,第二后驱动电机9,发电机13处于空转状态,此时发动机1工作于低油耗区,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4.串联混动模式

车辆低速(车速≤40km/h)行驶且电池组5电量不足(soc≤25%)时,发动机1工作在高效区经发电机13向电池组5充电,同时通过电池组放电而使驱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

5.并联混动模式

车辆在加速或爬坡高负荷(占发动机负荷≥80%)需求等工况下,前后两轴驱动电机不能满足驱动要求时,发动机1参与驱动,此时发动机1工作在高效区,剩余转矩由前后轴的电机提供,此时前驱动电机3,后驱动电机7,第二后驱动电机9参与驱动,发电机13处于空转状态;

6.混联模式

当车辆在加速或爬坡高负荷(占发动机负荷≥80%)需求等工况下,前后两轴驱动电机不能满足驱动要求且电池组5电量不足(soc≤25%)时,此时优先考虑发动机驱动,发动机1参与驱动的同时,还要经发电机13向电池组5充电;

7.停车充电模式

当电池组5电量低(soc≤25%)需要充电时,车辆静止并通过充电插头与充电桩连接向电池组5充电;

8.制动回收模式

车辆制动过程中,前驱动电机3和后驱动电机7、第二后驱动电机9三个驱动电机共同回收制动能量,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储存到电池组5中。

由此,本发明的双轴驱动混合动力系统及驱动方法,前轴由发动机和前驱动电机分别或同时驱动,后轴由后驱动电机和后轴驱动电机共同驱动。该驱动系统可以根据车辆行驶需求进行不同工作模式的选择,使得发动机和电动机工作在各自的高效区内,提高电机负荷率,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可以提高经济性;该动力系统在保证车辆整体动力性不变的前提下,使车辆既可工作在两驱模式下,又可根据需求实现四驱,增加了车辆的动力学可控制性;该驱动系统后桥取消机械差速装置,有利于动力系统减轻质量,提高传动效率,降低传动噪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