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3327发布日期:2019-10-18 22:1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接头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商用车b柱座椅后框架下部与前大梁搭接处接头结构较为简单,其结构(如图1所示)存在一些不足:(一)座椅后框架01、前大梁盖板02与前大梁03的翻边、前大梁撑板04通过焊点进行连接,此处结构承受发动机、座椅传递过来的载荷,结构受力情况恶劣,焊点主要受剥离应力的作用,结构强度不足,存在路试开裂;(二)座椅后框架01和前大梁03该处y向仅通过单板结构的前大梁撑板04进行连接,z向无加强结构,且此处结构开大缺口,结构刚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其优点是通过设置支撑板,座椅后框架载荷快速传递至大梁,避免此处焊点应力集中。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包括座椅后框架、前大梁盖板、前大梁和前大梁撑板,所述座椅后框架、所述前大梁盖板和所述前大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座椅后框架与所述前大梁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前大梁盖板与所述前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大梁撑板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大梁上,所述前大梁撑板另一侧固定连接于门槛内板上,所述前大梁撑板上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大梁盖板上。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还可以是:

所述支撑板呈u型,所述支撑板上部与所述座椅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中部与所述前大梁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下部与所述前大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弯折部、支撑部和搭接面,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搭接面的两侧,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座椅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搭接面向外延伸且与所述前大梁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前大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板的搭接面上开设有减重孔。

所述前大梁撑板呈u型。

所述前大梁撑板上固定连接有翻边组件,所述前大梁、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前大梁盖板均与所述翻边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翻边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撑板翻边、至少一个第二撑板翻边和至少一个第三撑板翻边,所述第一撑板翻边位于所述前大梁撑板一侧,所述第二撑板位于所述前大梁撑板另一侧,所述第三撑板翻边位于所述前大梁撑板上部,所述第一撑板翻边向外垂直延伸且与所述前大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撑板翻边向外垂直延伸且与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撑板翻边向外垂直延伸且与所述前大梁盖板固定连接。

所述前大梁盖板一侧垂直设有z向翻边,所述前大梁盖板通过所述z向翻边固定连接于所述b柱下内板上。

所述前大梁盖板上设置有凸台孔结构。

所述前大梁盖板上设置有盖板翻边,所述盖板翻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包括座椅后框架、前大梁盖板、前大梁和前大梁撑板,所述座椅后框架、所述前大梁盖板和所述前大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座椅后框架与所述前大梁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前大梁盖板与所述前大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大梁撑板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大梁上,所述前大梁撑板另一侧固定连接于门槛内板上,所述前大梁撑板上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大梁盖板上。这样,支撑板连接于座椅后框架、前大梁盖板和前大梁上,提高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组件的z向支撑结构强度,使座椅后框架载荷能沿支撑板快速传递至大梁上,降低座椅后框架的应力,解决路试开裂问题。安装时,前大梁盖板、前大梁撑板、支撑板先通过工装定位后与前大梁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前大梁焊合件,然后将前大梁焊合件与座椅后框架通过工装固定后进行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通过设置支撑板,座椅后框架载荷快速传递至大梁,避免此处焊点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的前大梁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的前大梁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7本发明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号说明

1、座椅后框架;2、前大梁盖板;21、z向翻边;22、凸台孔结构;23、盖板翻边;3、前大梁;4、前大梁撑板;41、第一撑板翻边;42、第二撑板翻边;43、第三撑板翻边;5、支撑板;51、弯折部;52、支撑部;53、搭接面;54、减重孔;6、门槛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7对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请参考图2至图7相关各图,包括座椅后框架1、前大梁盖板2、前大梁3和前大梁撑板4,所述座椅后框架1、所述前大梁盖板2和所述前大梁3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座椅后框架1与所述前大梁盖板2固定连接,所述前大梁盖板2与所述前大梁3固定连接,所述前大梁撑板4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大梁3上,所述前大梁撑板4另一侧固定连接于门槛内板6上,所述前大梁撑板4上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前大梁盖板2上。这样,支撑板5连接于座椅后框架1、前大梁盖板2和前大梁3上,提高座椅后框架1下部接头组件的z向支撑结构强度,使座椅后框架1载荷能沿支撑板5快速传递至大梁上,降低座椅后框架1的应力,解决路试开裂问题。安装时,前大梁盖板2、前大梁撑板4、支撑板5先通过工装定位后与前大梁3进行固定连接形成前大梁3焊合件,然后将前大梁3焊合件与座椅后框架1通过工装固定后进行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通过设置支撑板5,座椅后框架1载荷快速传递至大梁,避免此处焊点应力集中。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请参考图2至图7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支撑板5呈u型,所述支撑板5上部与所述座椅后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中部与所述前大梁盖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下部与所述前大梁3固定连接。这样,支撑板5横向截面呈u型,提高了支撑板5稳定性和强度。通过设置支撑板5不仅提高z向支撑结构强度、解决了座椅后框架1、前大梁盖板2与前大梁3搭接处焊点易开裂的问题,而且也使座椅后框架1应力能沿支撑板5传递至前大梁3。支撑板5上端与座椅后框架1连接,中部与前大梁盖板2连接,下端延伸至前大梁3底部与前大梁3内侧面、前大梁3隔板a进行连接,使座椅后框架1载荷能沿支撑板5快速传递至大梁上,降低座椅后框架1的应力,解决路试开裂问题。支撑板5与各零部件固定连接主要为剪切应力、安全裕度高,提高的此处的结构强度和整车弯曲刚度。较优选的是,支撑板5与各连接零件主要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弯折部51、支撑部52和搭接面53,所述支撑部52位于所述搭接面53的两侧,所述弯折部51与所述座椅后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搭接面53向外延伸且与所述前大梁盖板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52与所述前大梁3固定连接。这样,弯折部51呈竖向的台阶状分布且弯折部51的中部刚好放置、安装在座椅后框架1下,通过设置折弯翻边提高了支撑板5z向支撑结构强度;支撑部52与前大梁3固定连接,提高了前大梁3与支撑板5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座椅后框架1应力能沿支撑板5传递至前大梁3;搭接面53与前大梁盖板2固定连接,搭接面53提高了与前大梁盖板2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支撑板5与前大梁盖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支撑板5将座椅后框架1、前大梁盖板2和前大梁3连接后,提高z向支撑结构强度,使座椅后框架1应力能沿支撑板5快速传递至前大梁3,降低座椅后框架1的应力,解决路试开裂问题,且支撑板5与各连接零件固定,安全裕度高,提高了此处的结构强度和整车扭转、弯曲刚度。较优选的是,支撑板5的弯折部51与座椅后框架1搭接、搭接面53与前大梁盖板2搭接、支撑部52与前大梁3搭接,支撑板5与座椅后框架1、前大梁盖板2和前大梁3搭接后,再通过焊接固定且支撑板5与各连接零件的焊点主要为剪切应力,安全裕度高,提高了此处的结构强度和整车扭转、弯曲刚度。同时,支撑部52上设置有凹凸筋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5与前大梁3的连接强度。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撑板5的搭接面53上开设有减重孔54。这样,在搭接面53上设置减重孔54,可以起到减重的作用。较优选的是,在减重孔54四周增加凸台可以提高减重孔54区域的刚度、强度,抵消因开减重孔54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请参考图2至图7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大梁撑板4呈u型。这样,座椅后框架1和前大梁3在该处通过y向的u型前大梁撑板4进行连接,提高了其连接强度,从而提升整车的扭转刚度。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请参考图2至图7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大梁撑板4上固定连接有翻边组件,所述前大梁3、所述门槛内板6和所述前大梁盖板2均与所述翻边组件固定连接。这样,前大梁撑板4上设置翻边组件,增加了前大梁撑板4与前大梁3、门槛内板6和前大梁盖板2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车身整体强度和刚度。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翻边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撑板翻边41、至少一个第二撑板翻边42和至少一个第三撑板翻边43,所述第一撑板翻边41位于所述前大梁撑板4一侧,所述第二撑板位于所述前大梁撑板4另一侧,所述第三撑板翻边43位于所述前大梁撑板4上部,所述第一撑板翻边41向外垂直延伸且与所述前大梁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撑板翻边42向外垂直延伸且与所述门槛内板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撑板翻边43向外垂直延伸且与所述前大梁盖板2固定连接。这样,第一撑板翻边41与前大梁3固定连接,增大了与前大梁3的连接强度;第二撑板翻边42与门槛内板6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与门槛内板6的连接强度;第三撑板翻边43与前大梁盖板2固定连接,从而增大了对前大梁盖板2的结构支撑。较优选的是,第一撑板翻边41有三处且均位于前大梁撑板4一侧,进一步提高了其与前大梁3的连接强度;第二撑板翻边42为三处且均位于前大梁撑板4另一侧上,进一步提高了门槛内板6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车身整体强度和刚度;第三撑板翻边43为双翻边且位于前大梁撑板4的顶部,增大对前大梁盖板2的结构支撑。同时,在前大梁撑板4底部设置有横向的y向凸筋,y向凸筋增大侧面传力能力及提高车辆侧面安全碰撞性能;前大梁撑板4上设置有竖向的z向凸筋,从而增大前大梁撑板4z向支撑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请参考图2至图7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大梁盖板2一侧垂直设有z向翻边21,所述前大梁盖板2通过所述z向翻边21固定连接于所述b柱下内板上。这样,z向翻边21位于前大梁盖板2一侧边缘上且垂直于前大梁盖板2。通过设置z向翻边21,增加了z向翻边21与b柱下内板进行y向连接,增大扭转和抗变形能力以及增强结构传力能力,使应力能沿大梁盖板快速至车身。较优选的是,前大梁盖板2上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凸筋,其凸筋提高零件的面刚度和抗扭性能。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请参考图2至图7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大梁盖板2上设置有凸台孔结构22。这样,相比原有结构中的缺口结构,通过设计凸台孔结构22,提高开孔处的结构刚度,使得蓄电池线束能从凸台孔结构22中穿过。

本发明的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请参考图2至图7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前大梁盖板2上设置有盖板翻边23,所述盖板翻边23向上延伸且与所述支撑板5固定连接。这样,盖板翻边23与支撑板5的搭接面53固定连接,增加支撑板5的传力途径,提高此处结构强度。较优选的是,盖板翻边23与支撑板5搭接连接后,在进行点焊或螺栓连接。

上述仅对本发明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