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430发布日期:2018-08-28 23:4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汽车行业的进步,人们对于汽车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一些人由于工作或生活的需要,其在汽车上的时间较长,当需要紧急办公或其他需要利用桌面的情况时,由于汽车上设备的限制而无法进行,现有的汽车中,部分在前一个座椅上设置有可折叠的桌面,其限制较大,且需要调节前后座椅之间的距离,影响其他乘员的舒适性,并且裸露在外的桌面还会影响汽车内部的美观性。在保证乘员舒适办公的基础上,兼顾乘员的舒适性以及汽车的美观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用以解决当前汽车无法在保证乘员舒适办公的基础上,兼顾乘员的舒适性以及汽车内部美观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以及与座椅本体转动连接的工作台,工作台包括位于座椅本体外部的展开状态和位于座椅本体内部的收纳状态;

其中,在座椅本体的乘坐面上靠近第一端面的一侧,开设有可容纳工作台的第一凹槽,第一端面与汽车的前进方向平行;

第一凹槽平行于乘坐面的截面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端面;

工作台包括台面本体和拉杆机构总成,拉杆机构总成的一端与台面本体连接,拉杆机构总成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凹槽的底部。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长方形的长度小于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之间的距离,且长方形的中心至第二端面以及第三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相对设置,且均与乘坐面和第一端面相邻。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包括外套管以及伸缩杆;

其中,外套管沿垂直于乘坐面的方向设置,且外套管整体位于第一凹槽内;外套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凹槽的底部,且靠近第二端面的一侧;

伸缩杆从外套管的另一端插设于外套管中,且可沿外套管的中心线移动;

伸缩杆与外套管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还包括:锁销;

外套管在远离第一凹槽的底部,且靠近第一端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

伸缩杆在靠近第一凹槽的底部,且靠近第一端面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锁销插设于第一定位孔内,且可沿第一定位孔的中心线滑动,锁销的轴心线与第一定位孔的中心线重合;

当工作台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中心线重合,通过锁销穿设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定位孔,伸缩杆与外套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凹槽靠近第一端面的侧壁上,另一端与锁销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的轴心线与锁销的轴心线重合。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还包括解锁杆,解锁杆插设于伸缩杆中,且解锁杆在靠近第一凹槽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出体,另一端外露于伸缩杆;

第一突出体形成为锥台型,且锥台的中心线与伸缩杆的中心线重合,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为第一突出体上两个相互平行的端面,且第四端面位于第一突出体远离第一凹槽的底部的一端;

其中,第四端面的尺寸大于第五端面的尺寸,且与伸缩杆的内壁的径向尺寸相匹配。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还包括: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突出体的第五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二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突出体的第五端面高于第二定位孔的上边缘;

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突出体的第四端面低于第二定位孔的下边缘。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还包括:挡块,挡块套设于解锁杆上,且与伸缩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挡块与伸缩杆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突出体的第四端面与伸缩杆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工作台还包括:铰链结构,通过铰链结构,台面本体与拉杆机构总成可枢转的连接。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铰链结构包括:第一页面、第二页面以及第三页面;

其中,第一页面与解锁杆外露于伸缩杆的部分固定连接;

第一页面与第二页面之间,通过穿设第一转轴可枢转的连接;

第二页面与第三页面之间,通过穿设第二转轴可枢转的连接,且第二转轴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一转轴的中心线;

第三页面与台面本体的一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工作台还包括:设置于台面本体与拉杆机构总成之间的固定块;

固定块包括形成为直板状的主板;

在主板的第六端面上,从主板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突出体和第三突出体,且第三突出体与主板的另一端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第三突出体在垂直于第六端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突出体在方向上的长度;

第二突出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尺寸与伸缩杆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第三突出体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尺寸与解锁杆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在工作台处于展开状态时,通过第二突出体卡设伸缩杆、第三突出体卡设解锁杆以及第六端面紧靠台面本体,固定块插设于台面本体和伸缩杆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显示装置和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其中显示装置与汽车内部的车顶连接,显示装置包括平行于车顶的收起状态和垂直于车顶的工作状态;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安装支架以及滑轨,安装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显示器相对的两端固定连接;

在安装支架远离显示器的第七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圆柱轴,其中两个圆柱轴分别位于第七端面上,沿安装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滑轨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滑轨固定安装于车顶上,且沿汽车前进方向平行设置,滑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圆柱轴的尺寸相匹配;

通过圆柱轴卡设于滑轨上,显示装置与车顶可滑动的连接。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顶上设置有弹簧片,且弹簧片的位置与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座椅本体上安装有工作台,当工作台处于展开状态时,工作台的台面本体为乘员提供平整的平面,使乘员能利用台面本体进行办公或做其他事情,同时只需要对该乘员所在的座椅进行操作,不会对其他乘员的乘车舒适性造成干扰;当不需要使用工作台时,将工作台的台面本体通过拉杆机构总成收纳到位于座椅本体一侧的第一凹槽内,不会对乘员的正常乘坐造成影响,保证乘员的舒适性,且工作台隐藏于座椅本体内部,有利于保证汽车内部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座椅在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汽车座椅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汽车座椅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汽车座椅的铰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汽车座椅的固定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汽车座椅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汽车的显示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汽车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汽车的滑轨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本体;101、乘坐面;102、第一端面;103、第一凹槽;

104、第二端面;2、工作台;201、台面本体;202、拉杆机构总成;

2021、外套管;2022、伸缩杆;2023、锁销;2024、第一弹簧;

2025、解锁杆;2026、第一突出体;2027、第二弹簧;2028、挡块;

203、铰链结构;2031、第一页面;2032、第二页面;2033、第三页面;

2034、第一转轴;2035、第二转轴;204、固定块;2041、主板;

2042、第六端面;2043、第二突出体;2044、第三突出体;

2045、第一开口;2046、第二开口;3、车顶;4、显示器;5、安装支架;

6、圆柱轴;7、滑轨;8、第二凹槽;9、弹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以及与座椅本体1转动连接的工作台2,工作台2包括位于座椅本体1外部的展开状态和位于座椅本体1内部的收纳状态;

其中,在座椅本体1的乘坐面101上,且靠近第一端面102的一侧,开设有可容纳工作台2的第一凹槽103,第一端面102与汽车的前进方向平行;

第一凹槽103平行于乘坐面101的截面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端面102;

工作台2包括台面本体201和拉杆机构总成202,拉杆机构总成202的一端与台面本体201连接,拉杆机构总成202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凹槽103的底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座椅本体1上安装有工作台2,当工作台2处于展开状态时,工作台2的台面本体201为乘员提供平整的平面,使乘员能利用台面本体201进行办公或做其他事情,同时只需要对该乘员所在的座椅进行操作,不会对其他乘员的乘车舒适性造成干扰;当不需要使用工作台2时,将工作台2的台面本体201通过拉杆机构总成202收纳到位于座椅本体1一侧的第一凹槽103内,截面形成为长方形且长度方向沿汽车前进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103,不会对乘员的正常乘坐造成影响,保证乘员的舒适性,且工作台2隐藏于座椅本体1内部,有利于保证汽车内部的美观性。可选地,通过端盖或座椅垫等遮盖物对第一凹槽103进行遮盖,有利于提高汽车内部的美观性。

参见图1,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长方形的长度小于第二端面104与第三端面之间的距离,且长方形的中心至第二端面104以及第三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端面104与第三端面相对设置,且均与乘坐面101和第一端面102相邻。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长方形的长度小于第二端面104与第三端面之间的距离,即所述第一凹槽103不连通至第二端面104和第三端面,使得座椅本体在开设第一凹槽103以后的强度得到保障,避免出现座椅弯曲甚至是坍塌的情况,保证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第一凹槽103的长方形截面的中心至第二端面104以及第三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座椅本体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参见图1至图3,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202包括外套管2021以及伸缩杆2022;

其中,外套管2021沿垂直于乘坐面101的方向设置,且外套管2021整体位于第一凹槽103内;外套管202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凹槽103的底部,且靠近第二端面104的一侧;

伸缩杆2022从外套管2021的另一端插设于外套管2021中,且可沿外套管2021的中心线移动;

伸缩杆2022与外套管2021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拉杆机构总成202包括外套管2021以及伸缩杆2022,其中,外套管2021设置于第一凹槽103的内部,且外套管202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凹槽103的底部,为整个拉杆机构总成202奠定固定基础,使拉杆机构总成202固定安装于座椅本体1中;由于外套管2021设置于第一凹槽103底部靠近第一端面102一侧,使得第一凹槽103远离第一端面102的一侧与外套管2021之间的空间较大,便于后续的工作台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对外套管2021安装位置的限定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将外套管2021设置于第一凹槽103底部远离第一端面102的一侧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伸缩杆2022插设于外套管2021中,且可沿外套管2021的中心线移动,通过对伸缩杆2022和外套管2021的相对位置的改变,实现工作台2与座椅本体1之间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进而完成工作台2的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间隙配合有利于伸缩杆2022在外套管2021中进行顺利的移动,进而有利于改变工作台2的状态。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还包括:锁销2023;

外套管2021在远离第一凹槽103的底部,且靠近第一端面10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

伸缩杆2022在靠近第一凹槽103的底部,且靠近第一端面10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锁销2023插设于第一定位孔内,且可沿第一定位孔的中心线滑动,锁销2023的轴心线与第一定位孔的中心线重合;

当工作台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中心线重合,通过锁销2023穿设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定位孔,伸缩杆2022与外套管2021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外套管202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伸缩杆202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当工作台2处于展开状态时,通过锁销2023穿设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定位孔,使得伸缩杆2022和外套管2021固定连接,保证伸缩杆2022和外套管202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进而保证工作台2在展开状态时,拉杆机构总成202不会在垂直于乘坐面101的方向上产生改变,保证工作台2的稳定性以及乘员使用工作台2时的舒适性;锁销2023插设于第一定位孔中,减小了插设锁销2023时,进行第一定位孔位置确定的繁琐操作,便于快速的将锁销2023插设进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完成固定操作。

优选地外套管2021和伸缩杆2022均为矩形方管,有利于在开设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时进行准确定位,当工作台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中心线高度重合,有利于锁销2023的穿设;由于上述实施例中外套管2021设置于第一凹槽103底部靠近第一端面102的一侧,则将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定位孔均设置在靠近第二端面104的一侧,若上述实施例中外套管2021设置于第一凹槽103底部远离第一端面102的一侧,则将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定位孔均设置在远离第二端面104的一侧,使得在保证锁销2023穿设的基础上,避免锁销2023对工作台后续安装的影响。

参见图1至图3,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202还包括:第一弹簧2024,第一弹簧202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凹槽103靠近第一端面102的侧壁上,另一端与锁销202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弹簧2024的轴心线与锁销2023的轴心线重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锁销2023与第一凹槽103的侧壁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024,当伸缩杆2022的第二定位孔和外套管2021的第一定位孔重合时,锁销2023在第一弹簧2024的作用下插入到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定位孔中,使伸缩杆2022和外套管2021固定连接,保证拉杆机构达到展开状态的要求时自动锁止,减少手动锁止的操作,同时防止伸缩杆2022因锁止不及时而从外套管2021中抽出,以及进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操作,同时减小拉杆机构总成202的损坏几率。第一弹簧2024的轴心线与锁销2023的轴心线重合,有利于保证锁销2023受到的第一弹簧2024的作用力为沿销轴2023轴线作用力。

参见图1至图3,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202还包括解锁杆2025,解锁杆2025插设于伸缩杆2022中,且解锁杆2025在靠近第一凹槽103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出体2026,另一端外露于伸缩杆2022;

第一突出体2026形成为锥台型,且锥台的中心线与伸缩杆2022的中心线重合,第四端面和第五端面为第一突出体2026上两个相互平行的端面,且第四端面位于第一突出体2026远离第一凹槽103的底部的一端;

其中,第四端面的尺寸大于第五端面的尺寸,且与伸缩杆2022的内壁的径向尺寸相匹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伸缩杆2022中插设的解锁杆2025,在靠近伸缩杆2022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突出体2026,第一突出体2026形成为锥台型,且第四端面位于第一突出体2026远离第一凹槽103的底部的一端;第四端面的尺寸大于第五端面的尺寸,且第四端面的尺寸与伸缩杆2022的内壁的径向尺寸相匹配,使得锥台侧面与锥台的中心线的距离,沿远离第一凹槽103底部至靠近第一凹槽103底部的方向逐渐缩减,使得第一突出体2026在向第一凹槽103的底部运动时,锥台的侧面压迫锁销2023逐渐从第二定位孔中退出,完成解锁操作,使得伸缩杆2022能在外套管2021中相对移动,完成工作台2收纳进入第一凹槽103的操作。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202还包括:第二弹簧2027,第二弹簧2027的一端与第一突出体2026的第五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2022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二弹簧2027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突出体2026的第五端面高于第二定位孔的上边缘;

第二弹簧2027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突出体2026的第四端面低于第二定位孔的下边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拉杆机构总成202还包括第二弹簧2027,第二弹簧2027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突出体2026的第五端面高于第二定位孔的上边缘;第二弹簧2027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突出体2026的第四端面低于第二定位孔的下边缘,使得解锁杆2025在进行解锁动作时,第二弹簧2027由自由状态转换为压缩状态;完成解锁动作后,解锁杆2025在第二弹簧2027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原位,为下一次的解锁做准备,避免解锁杆2025在解锁后未恢复原位,导致工作台2再一次由展开状态向收纳状态切换时,无法完成切换操作,对乘员的舒适性造成影响。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拉杆机构总成202还包括:挡块2028,挡块2028套设于解锁杆2025上,且与伸缩杆2022的内部固定连接,挡块2028与伸缩杆202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突出体2026的第四端面与伸缩杆202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拉杆机构总成202还包括挡块2028,挡块2028通过套设于解锁杆2025上,且与伸缩杆2022的内部固定连接,在不影响解锁杆2025进行正常解锁操作的前提下,使得解锁杆2025和第一突出体2026的运动范围受到限制,避免解锁杆2025由于汽车颠簸的重力作用或受到外力抽拔时,脱离伸缩杆2022,进而影响工作台2的正常使用。

参见图2至图4,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工作台2还包括:铰链结构203,通过铰链结构203,台面本体201与拉杆机构总成202可枢转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工作台2的铰链结构203连接台面本体201和拉杆机构总成202,使得台面本体201能沿铰链结构203进行转动,使得台面本体201与座椅本体1之间通过转动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便于完成工作台2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的切换。

参见图4,具体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铰链结构203包括:第一页面2031、第二页面2032以及第三页面2033;

其中,第一页面2031与解锁杆2025外露于伸缩杆2022的部分固定连接;

第一页面2031与第二页面2032之间,通过穿设第一转轴2034可枢转的连接;

第二页面2032与第三页面2033之间,通过穿设第二转轴2035可枢转的连接,且第二转轴2035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一转轴2034的中心线;

第三页面2033与台面本体201的一端面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铰链结构203的第一页面2031与解锁杆2025固定,第三页面2033与工作台2的台面本体201固定,完成铰链结构203与台面本体201的连接;其中,第一页面2031的一端与第二页面2032的一端通过穿设第一转轴2034可枢转的连接,使得第二页面2032在垂直于第一转轴2034的中心线的平面内转动;第二页面2032与第三页面2033通过穿设第二转轴2035可枢转的连接,且第二转轴2035的中心线与第一转轴2034的中心线垂直,使得第三页面2033在垂直于第二转轴2035的中心线的平面内转动。

当工作台2由收纳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首先通过拉杆机构总成202将台面本体201提升到预定高度,再通过第一转轴2034转动第二页面2032以及台面本体201,使得台面本体201的用于乘员使用的工作面位于伸缩杆2022的上方,且垂直于座椅本体1的乘坐面101,进而通过第二转轴2035转动第三页面2033以及台面本体201,使得台面本体201的工作面平行于座椅本体1的乘坐面101,从而使得乘员能够利用工作台2上的工作面进行办公或其他操作。

参见图3、图5和图6,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工作台2还包括:设置于台面本体201与拉杆机构总成202之间的固定块204;

固定块204包括形成为直板状的主板2041;

在主板2041的第六端面2042上,从主板2041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突出体2043和第三突出体2044,且第三突出体2044与主板2041的另一端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第三突出体2044在垂直于第六端面2042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突出体2043在方向上的长度;

第二突出体2043上设置有一第一开口2045,第一开口2045的尺寸与伸缩杆2022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第三突出体2044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口2046,第二开口2046的尺寸与解锁杆2025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在工作台处于展开状态时,通过第二突出体2043卡设伸缩杆2022、第三突出体2044卡设解锁杆2025以及第六端面2042紧靠台面本体201,固定块204插设于台面本体201和伸缩杆2022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工作台2处于展开状态时,固定块204的第二突出体2043通过第一开口2045与伸缩杆2022的卡接、第三突出体2044通过第二开口2046与解锁杆2025的卡接以及第六端面2042紧靠台面本体201,使得固定块204准确定位。同时第三突出体2044的靠近第二突出体2043的端面与伸缩杆2022接触,远离第二突出体2043的端面与台面本体201接触,对台面本体201具有支撑和限制作用,减少台面本体201在垂直于乘坐面101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保证台面本体201的稳定性,有利于乘员利用台面本体201进行工作。

参见图7至图9,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显示装置和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其中显示装置与汽车内部的车顶3连接,显示装置包括平行于车顶3的收起状态和垂直于车顶3的工作状态;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4、安装支架5以及滑轨7,安装支架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显示器4相对的两端固定连接;

在安装支架5远离显示器4的第七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圆柱轴6,其中两个圆柱轴6分别位于第七端面上,沿安装支架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滑轨7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滑轨7固定安装于车顶上,且沿汽车前进方向平行设置,滑轨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8,第二凹槽8与圆柱轴6的尺寸相匹配;

通过圆柱轴6卡设于滑轨7上,显示装置与车顶3可滑动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为乘员提供了平整的工作平面,有利于乘员利用工作台2进行办公,同时不会对其他乘员的舒适性和车内的美观性造成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汽车还包括显示装置,当显示装置处于收起状态时,显示装置的主显示平面平行于车顶3,且显示装置与车顶3连接,不会对乘员的乘车造成影响;当显示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显示装置的主显示平面垂直于车顶3,且朝向乘员所在的方向,乘员能通过汽车上装载的电脑或自带电脑,对显示装置的画面进行操作,有利于丰富乘员在车内的娱乐活动,以及解决自带电脑屏幕较小不利于在车内操作的问题。显示装置可与工作台2联动,更加便于乘员办公。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4和安装支架5,安装支架5对显示器4具有固定和保护的作用,同时,安装支架5的长度大于显示器4安装面的长度,使得显示器4在工作状态时,处于乘员的观看范围内,避免由于显示器4的位置过高对乘员的观看造成不便。

当显示装置由收起状态向工作状态切换时,通过显示装置的圆柱轴6在滑轨7内的滑动,使显示装置从滑轨7的一端(此端位于汽车座椅的靠背沿汽车前进方向的前方,且与汽车座椅的靠背间隔预设距离,便于乘员观看)抽出,到达预定位置后,在圆柱轴6的滑动方向上,位于后方的圆柱轴6落入滑轨7的第二凹槽8内,通过圆柱轴6在第二凹槽8内的转动,使显示装置由平行于车顶3转变为垂直于车顶3,进而完成显示装置由收起状态向工作状态的切换。

当显示装置有工作状态向收起状态切换时,先通过第二凹槽8内的圆柱轴6的转动,将显示装置由垂直于车顶3转变为平行与车顶3,再将显示装置沿滑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入,直至显示装置位于推入方向后方的圆柱轴6落入第二凹槽8内,完成显示装置由工作状态向收起状态的切换。

参见图9,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顶3上设置有弹簧片9,且弹簧片的位置与第二凹槽8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车顶3上设置有弹簧片9,且弹簧片9的位置与第二凹槽8的位置相对应,当位于第二凹槽8中的圆柱轴6在汽车受到颠簸时,圆柱轴6从第二凹槽8的底部向上运动,当圆柱轴6运动到一定高度时,在弹簧片9的弹力作用下回落到第二凹槽8内,防止显示装置的圆柱轴6在汽车颠簸时,脱离第二凹槽8产生显示装置掉落的风险,保护显示装置以及乘员的安全。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