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机设备、车辆事故预警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44125发布日期:2018-10-12 22:2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车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机设备,所述车机设备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还涉及一种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以及应用所述车辆事故预警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蓬勃发展,居民汽车保有量大幅度上升,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问题频繁发生,诸如车辆的追尾碰撞、侧翻等交通事故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车辆行驶安全成为交通科技领域关注的焦点。

同时,无线数据通信、移动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移动终端扩展应用到车载平台上。基于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车联网技术,车辆之间、车辆与交通管控中心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信息发布功能。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车辆联网实时监控措施,可以为采集丰富的车辆地理信息数据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车辆与网络后台服务器组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使得集成了移动通信设备的车载终端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向网络后台服务器传回自身状态以及周围环境的信息,并由交通管控中心在网络平台上对多终端、多元化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融合、建模分析与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从而以信息作为导向手段引导车辆在道路路网上高效、安全运行。

危险预警技术是车辆主动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现有的车辆防碰撞预警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危险盲点检测系统等车辆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多采用视频图像分析技术或红外检测技术感知近距离范围内车车、车路危险状态,从而实现车辆自主危险预警与安全控制功能;一旦出现诸如风雪雷雨天气、大型障碍物、密集混合交通流等环境状况对前述检测技术的干扰,车辆便无法获知可靠的危险信息。另一方面,如果车载危险预警系统缺乏与网络信息的交互,车辆无法与远端交通管控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危险预警功能不能与远程数据通信、车辆定位与导航等功能有机结合,车辆便成为信息孤岛而无法提前感知大范围行驶区域中存在的危险信息及其地理位置信息,这必然减弱了车载自主危险预警功能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车辆主动安全控制能力。

总而言之,当前中国车辆保有量已经非常巨大,高速公路、高架道理、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各种机动车行驶道路上车辆密度在大幅度增加,且有驾照的合法驾驶员数量也日见增多;车辆追尾事故每日每时每刻也频频发生,追尾事故威胁着驾驶员和车辆内乘客的生命安全,是一个非常难以预防的交通现象。

针对现有技术的多方面不足,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一种车辆、车机设备、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机设备、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和方法,能够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车辆事故预警,接着如果监测到车辆前方存在目标对象且目标对象逼近自身,则会自动智能地发出预警信号,避免自身追尾前车,而避免给自己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本申请能够在判断到前行时才启动监测,避免盲目监测所造成的能源浪费,保证工作性能处于最优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事故预警装置包括:

监测设备,用于设置于在车辆上并监测车辆前方的目标对象;

处理器,与所述监测设备相连接,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前行状态,在判断到车辆处于前行状态时,所述处理器用于启动所述监测设备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并在监测到存在目标对象时,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且在所述目标对象以小于预设阈值的相对速度相互逼近时,发出事故预警信号。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监测设备包括:

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用于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的目标速度;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检测到的所述目标速度和结合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计算得到所述相对速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

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与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对应设置,用于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与车辆自身之间的实时距离;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实时距离计算得到将要发生事故的预测时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预测时间是否逐步接近应急反应时间,并在所述预测时间逼近所述应急反应时间时,发出事故紧急报警信号。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为车机设备的处理器,或为与所述车机设备相连接的云服务器的处理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机设备与所述云服务器的连接方式包括3g通信网络、4g通信网络、5g通信网络和wifi网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包括步骤:

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前行状态;

在判断到车辆处于前行状态时,启动监测设备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目标对象;

在监测到存在目标对象时,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

在所述目标对象以小于预设阈值的相对速度相互逼近时,发出事故预警信号。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的目标速度;

根据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检测到的所述目标速度和结合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计算得到所述相对速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的步骤,还包括:

通过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与车辆自身之间的实时距离;

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实时距离计算得到将要发生事故的预测时间;

判断所述预测时间是否逐步接近应急反应时间;

在所述预测时间逼近所述应急反应时间时,发出事故紧急报警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机设备,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机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任一上述的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配置有任一上述的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

本申请车辆、车机设备、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和方法,所述车辆事故预警装置包括监测设备和处理器,所述监测设备用于设置于在车辆上并监测车辆前方的目标对象;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监测设备相连接,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前行状态,在判断到车辆处于前行状态时,所述处理器用于启动所述监测设备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并在监测到存在目标对象时,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且在所述目标对象以小于预设阈值的相对速度相互逼近时,发出事故预警信号。本申请能够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车辆事故预警,接着如果监测到车辆前方存在目标对象且目标对象逼近自身,则会自动智能地发出预警信号,同时,本申请能够在判断到前行时才启动监测,避免盲目监测所造成的能源浪费,保证工作性能处于最优状态;采用本申请能够有效地避免追尾事故等,避免自身追尾前车,而避免给自己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保障驾驶员和车辆内乘客的生命安全。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的其中一实施方式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车机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详细说明如下。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效果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事故预警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监测设备11和处理器1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监测设备11用于设置于在车辆上并监测车辆前方的目标对象。其中,所述监测设备11可以设置于在车辆前方的车头位置,比如前方车牌附近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12与所述监测设备11相连接,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前行状态,在判断到车辆处于前行状态时,所述处理器12用于启动所述监测设备11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并在监测到存在目标对象时,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且在所述目标对象以小于预设阈值的相对速度相互逼近时,发出事故预警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前行状态,具体可以通过判断车辆的实际速度是否大于零(车辆倒车方向未负),或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导航软件等判断车辆是否往前行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事故预警信号可以为声音预警、视频预警或者其结合,当然,还可以通过车联网发送到对方车辆上进行预警。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测设备11可以包括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rv(见图2),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rv用于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的目标速度;相应地,所述处理器1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rv检测到的所述目标速度和结合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计算得到所述相对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相对速度小于零,以本车车辆为参考,则前车的目标速度比本车的行驶速度要小,本车车辆将主动追尾前车,同时表明车辆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减小,两者会越来越近,而如果相对速度的绝对值较大,则表明相碰撞的时间越快,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设定相对速度的预设阈值为5公里每小时、10公里每小时或者20公里每小时等等。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的其中一实施方式工作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述监测设备1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ri,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ri与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rv对应设置,用于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与车辆自身之间的实时距离;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实时距离计算得到将要发生事故的预测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12还用于判断所述预测时间是否逐步接近应急反应时间,并在所述预测时间逼近所述应急反应时间时,发出事故紧急报警信号。

举例而言,人的应急反应时间一般为0.3秒左右,那么,如果要在指定报警信号后作出正确反应,一般需要2秒的总时间,所以本实施方式可以设定预测时间如果趋近2秒以内,则应该立即发出事故紧急报警信号,以提高安全级别。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12可以为车机设备的处理器12,或为与所述车机设备相连接的云服务器的处理器12。

具体而言,所述车机设备与所述云服务器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3g通信网络、4g通信网络、5g通信网络和wifi网络。

在图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包括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ri和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rv,并将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ri和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rv接入车辆t-box/车机设备上,用事先设置的算法实时判断是否有追尾行为发生,实现追尾事故预警功能。

其中,car0表示目标对象(可以为前车或其他障碍物,本实施方式以前车为例),car1表示本车,ri表示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rv表示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l表示前车car0到本车car1的实时距离;v表示car0到本车car1的相对速度,也就是rv在探测car0的速度时是以car1为参照物,矢量方向为车辆正前方。

同时定义v1为本车car1实际速度,定义lc为追尾预警算法中前车car0到本车car1常量阀值(用于计算应急反应时间和正确反应所需要的总时间,如总时间=lc/相对速度),本实施方式lc可由驾驶员透过t-box/车机设备进行设置。

不难理解的是:

1.如果v>0表示前车car0实际速度超过本车car1速度,随着时间的前进前车car0将远离本车car1,l将变大;如果v=0,表示前车car0实际速度与本车car1速度一致,随着时间推移,l不变;如果v<0,表示前车car0实际速度小于本车car1速度,随着时间推移,l将变小。

2.本车car1行驶过程中,发现v<0,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l<=lc,这就表示本车car1越来越驶近前车,本车若不采取减速、刹车或变道等操作,t-box/车机设备会判断本车car1将追尾前车car0。

3.若t-box/车机设备将判断本车car1将追尾前车car0,立即发出追尾预警,透过t-box/车机设备的音响发出声音提醒驾驶员将要被追尾,透过t-box/车机设备的屏幕发出视频信息提醒驾驶员将要被追尾。

需要说明的是,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将lc设置为50~100米。

本申请能够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车辆事故预警,接着如果监测到车辆前方存在目标对象且目标对象逼近自身,则会自动智能地发出预警信号,同时,本申请能够在判断到前行时才启动监测,避免盲目监测所造成的能源浪费,保证工作性能处于最优状态;采用本申请能够有效地避免追尾事故等,保障驾驶员和车辆内乘客的生命安全。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可以应用到车机设备中,也可以应用到与车机设备连接的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可穿戴设备和云服务器中。其中,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3g通信网络、4g通信网络、5g通信网络和wifi网络等。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30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前行状态;

步骤s302,在判断到车辆处于前行状态时,启动监测设备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目标对象;

步骤s303,在监测到存在目标对象时,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

步骤s304,在所述目标对象以小于预设阈值的相对速度相互逼近时,发出事故预警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通过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的目标速度;根据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检测到的所述目标速度和结合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计算得到所述相对速度。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的步骤,还可以包括:通过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与车辆自身之间的实时距离;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实时距离计算得到将要发生事故的预测时间;判断所述预测时间是否逐步接近应急反应时间;在所述预测时间逼近所述应急反应时间时,发出事故紧急报警信号。

请继续参阅图2,在图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包括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ri和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rv,并将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ri和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rv接入车辆t-box/车机设备上,用事先设置的算法实时判断是否有主动追尾行为发生,实现追尾事故预警功能。

其中,car0表示前车,car1表示本车,ri表示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rv表示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l表示前车car0到本车car1的实时距离;v表示前车car0到本车car1的相对速度,也就是rv在探测前车car0的速度时是以本车car1为参照物,矢量方向为车辆正前方。

同时定义v1为本车car1实际速度,定义lc为追尾预警算法中前车car0到本车car1常量阀值(用于计算应急反应时间和正确反应所需要的总时间,如总时间=lc/相对速度),本实施方式lc可由驾驶员透过t-box/车机设备进行设置。

不难理解的是:

1.如果v>0表示前车car0实际速度超过本车car1速度,随着时间的前进前车car0将远离本车car1,l将变大;如果v=0,表示前车car0实际速度与本车car1速度一致,随着时间推移,l不变;如果v<0,表示前车car0实际速度小于本车car1速度,随着时间推移,l将变小。

2.本车car1行驶过程中,发现v<0,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l<=lc,这就表示本车car1越来越驶近前车,本车若不采取减速、刹车或变道等操作,t-box/车机设备会判断本车car1将追尾前车car0。

3.若t-box/车机设备将判断本车car1将追尾前车car0,立即发出追尾预警,透过t-box/车机设备的音响发出声音提醒驾驶员将要被追尾,透过t-box/车机设备的屏幕发出视频信息提醒驾驶员将要被追尾。

需要说明的是,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将lc设置为50~100米。

图4为本申请车机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述车机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1,所述处理器41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任一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方法的步骤。

具体而言,所述处理器4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前行状态;在判断到车辆处于前行状态时,所述处理器41启动监测设备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在监测到存在目标对象时,所述处理器41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在所述目标对象以小于预设阈值的相对速度相互逼近时,发出事故预警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41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具体可以通过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的目标速度,所述处理器41根据所述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速雷达检测到的所述目标速度和结合车辆自身的行驶速度,计算得到所述相对速度。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41计算车辆自身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相对速度,还可以包括通过设置在车辆前方的测距雷达检测车辆前方目标对象与车辆自身之间的实时距离,所述处理器41根据所述相对速度和所述实时距离计算得到将要发生事故的预测时间,所述处理器41判断所述预测时间是否逐步接近应急反应时间,在所述预测时间逼近所述应急反应时间时,发出事故紧急报警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可以配置有图1及其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相对速度的车辆事故预警装置。

本申请能够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车辆事故预警,接着如果监测到车辆前方存在目标对象且目标对象逼近自身,则会自动智能地发出预警信号,同时,本申请能够在判断到前行时才启动监测,避免盲目监测所造成的能源浪费,保证工作性能处于最优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车机设备、车辆和云服务器均可以采用wifi技术或5g技术等,比如利用5g车联网网络实现彼此的网络连接,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5g技术可以是一个面向场景化的技术,本申请利用5g技术对车辆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其同时实现连接人、连接物或连接车辆,其具体可以采用下述三个典型应用场景组成。

第一个是embb(enhancemobile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使用户体验速率在0.1~1gpbs,峰值速率在10gbps,流量密度在10tbps/km2;

第二个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本申请可以实现的主要指标是端到端的时间延迟为ms(毫秒)级别;可靠性接近100%;

第三个是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本申请可以实现的主要指标是连接数密度,每平方公里连接100万个其他终端,10^6/km2。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利用5g技术的超可靠、低时延时的特点,结合比如雷达和摄像头等就可以给车辆提供显示的能力,可以跟车辆实现互动,同时利用5g技术的交互式感知功能,用户可以对外界环境做一个输出,不光能探测到状态,还可以做一些反馈等。进一步而言,本申请还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的协同里面,比如车辆编队等。

此外,本申请还可以利用5g技术实现通信增强自动驾驶感知能力,并且可以满足车内乘客对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电影、移动办公等车载信息娱乐,以及高精度的需求。本申请可以实现厘米级别的3d高精度定位地图的下载量在3~4gb/km,正常车辆限速120km/h(千米/时)下每秒钟地图的数据量为90mbps~120mbps(兆比特每秒),同时还可以支持融合车载传感器信息的局部地图实时重构,以及危险态势建模与分析等。

在本申请中,上述车机设备可以使用到具备车辆tbox的车辆系统中,其还可以连接到车辆的can总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can可以包括三条网络通道can_1、can_2和can_3,车辆还可以设置一条以太网网络通道,其中三条can网络通道可以通过两个车联网网关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相连接,举例而言,其中can_1网络通道包括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其中can_2网络通道包括运行保障系统,其中can_3网络通道包括电力测功机系统,以太网网络通道包括高级管理系统,所述的高级管理系统包括作为节点连接在以太网网络通道上的人-车-路模拟系统和综合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can_2网络通道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的车联网网关可以集成在综合信息采集单元中;can_3网络通道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的车联网网关可以集成在人-车-路模拟系统中。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发动机ecu、电机mcu、电池bms、自动变速器tcu以及混合动力控制器hcu;can_2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台架测控系统、油门传感器组、功率分析仪、瞬时油耗仪、直流电源柜、发动机水温控制系统、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系统、电机水温控制系统以及发动机中冷温度控制系统;can_3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电力测功机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的速率为250kbps,采用j1939协议;can_2网络通道的速率为500kbps,采用canopen协议;can_3网络通道的速率为1mbps,采用canopen协议;以太网网络通道的速率为10/100mbps,采用tcp/ip协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联网网关支持5g技术的5g网络,其还可以配备有ieee802.3接口、dspi接口、esci接口、can接口、mlb接口、lin接口和/或i2c接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如,ieee802.3接口可以用于连接无线路由器,为整车提供wifi网络;dspi(提供者管理器组件)接口用于连接蓝牙适配器和nfc(近距离无线通讯)适配器,可以提供蓝牙连接和nfc连接;esci接口用于连接4g/5g模块,与互联网通讯;can接口用于连接车辆can总线;mlb接口用于连接车内的most(面向媒体的系统传输)总线,lin接口用于连接车内lin(局域互联网络)总线;ic接口用于连接dsrc(专用短程通讯)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此外,本申请可以通过采用mpc5668g芯片对各个不同协议进行相互转换,将不同的网络进行融合。

此外,本实施方式车辆tbox系统(telematics-box),简称车载tbox或远程信息处理器。

本实施方式telematics为远距离通信的电信(telecommunications)与信息科学(informatics)的合成,其定义为通过内置在车辆上的计算机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装置、交换文字、语音等信息的互联网技术而提供信息的服务系统。简单的说就通过无线网络将车辆接入互联网(车联网系统),为车主提供驾驶、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信息。

此外,本实施方式telematics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车载电脑的综合,当车辆行驶当中出现故障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服务中心,进行远程车辆诊断,内置在发动机上的计算机可以记录车辆主要部件的状态,并随时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位置和原因。通过用户通讯终端接收信息并查看交通地图、路况介绍、交通信息、安全与治安服务以及娱乐信息服务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还可以在后座设置电子游戏和网络应用。不难理解,本实施方式通过telematics提供服务,可以方便用户了解交通信息、临近停车场的车位状况,确认当前位置,还可以与家中的网络服务器连接,及时了解家中的电器运转情况、安全情况以及客人来访情况等等。

本实施方式车辆还可设置adas(advanceddriverassistantsystem,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其可以利用安装于车辆上的上述各种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对应地,本申请adas还可以采用雷达、激光和超声波等传感器,可以探测光、热、压力或其它用于监测车辆状态的变量,通常位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不难看出,上述adas功能所使用的各种智能硬件,均可以通过以太网链路的方式接入车联网系统实现通信连接、交互。

本实施方式车辆的主机可包括适当的逻辑器件、电路和/或代码以用于实现osi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上面五层的运行和/或功能操作。因此,主机会生成用于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和/或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处理,并且还会对从网络接受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同时,主机可通过执行相应指令和/或运行一种或多种应用程序来为本地用户和/或一个或多个远程用户或网络节点提供服务。在本申请的不同实施方式中,主机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协议。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