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内部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8481发布日期:2019-01-19 00:0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内部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柔性织物,该柔性织物能够在车辆内部中的不同功能位置之间纵向地移动,并且柔性织物在相对侧边缘上设置有相应的加强带,所述加强带以能够纵向地移动的方式在安装于车辆上的导向轨道中被引导;并且该防护装置包括拉出构型件,该拉出构型件相对于织物的纵向移动方向横向地延伸并且连接至位于拉出方向的前部处的织物的端部区域,其中,拉出构型件在安装于车辆的导向轨道的每一个中借助于一个导向元件被引导,以及其中,每个加强带在端部侧上被紧固至相应的导向元件。



背景技术:

用于乘用车辆的车辆内部的玻璃车顶区域的形式为遮蔽装置的这类防护装置通常是已知的。形式为遮蔽网状物的柔性织物保持在卷绕轴上以使得其能够卷绕和解绕。遮蔽网状物在其相对侧边缘上设置有相应的加强带。加强带以能够纵向位移的方式在顶部安装的导向构型件中被引导。此外,每个加强带在端部侧上被紧固至导向元件,该导向元件以能够纵向位移的方式在相应的顶部安装的导向构型件中被引导。拉出构型件联接至导向元件,相对于遮蔽网状物的纵向移动方向横向地延伸,并且在端部侧上被紧固至遮蔽网状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在开始时提到的这类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允许加强带与导向元件的改进连接。

该目标以如下方式来实现:每个加强带具有至少三个插孔,该至少三个插孔在纵向移动方向上彼此前后设置,并且导向元件分配有至少三个构型部分,该至少三个构型部分在纵向移动方向上彼此间隔发开并且相对于纵向移动方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横向地突出到插孔中。在纵向移动方向上彼此间隔分开的至少三个构型部分允许相应的导向元件与加强带的端部区域之间的改进连接。由此避免了加强带与导向元件的意外脱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允许加强带的改进的且低磨损的紧固。这提供了防护装置的增强的功能可靠性。根据本发明的防护装置能够设置用于遮蔽车辆内部的透明区域,诸如,特别是透明玻璃车顶区域、后窗、侧窗等。替代地,根据本发明的防护装置能够设置用于隔离和/或覆盖车辆内部的行李舱。在纵向移动方向上彼此前后设置的插孔能够被构造为至少部分地闭合的凹陷、侧部,或者被构造为向相对通道开口的通道。如果其被构造为凹陷,则所述凹陷能够以凹腔等的形式被设计。构型部分优选地在其横截面方面以与插孔的对应自由横截面互补的方式被设计,以便容许将构型部分至少基本上无间隙地插入到插孔中。

在本发明的改进例中,构型部分设置在连接至导向元件的保持部件上。构型部分优选地整体形成在保持部件上。保持部件有利地由塑料制造。构型部分从保持部件突起至一侧。当该改进例用于遮蔽玻璃车顶区域的防护装置时,保持部件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中定位在相应加强带的下侧的区域中,并且构型部分向上突出通过加强带的插孔。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构型部分具有销状设计,并且加强带中的插孔被构造为具有与销状构型部分互补的通道横截面的通道。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销状构型部分和通道分别具有圆形横截面。该圆形横截面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进行制造并且允许构型部分与通道之间的至少基本上无间隙的接触连接。以有利的方式,销状构型部分在纵向移动方向上彼此前后设置成行。该构型部分有利地在共同平面中延伸,该共同平面正交地并且沿着相应的加强条的表面延伸。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保持部件具有用于将保持部件固定在导向元件上的连接部分。保持部件是与相应的导向元件分开的部件。保持部件和加强带的相应端部区域优选地在保持部件随后连接至导向元件之前在预组装步骤中连接至彼此。连接部分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能够将保持部件无工具地连接至导向元件。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导向元件设置有用于将连接部分紧固至导向元件的接收构型件。在有利改进例中,接收构型件被构造为插入式凹槽,并且连接部分具有与该插入式凹槽互补的插入式轮廓。插入式凹槽有利地向导向元件的指向纵向移动方向的端部侧开口。因此,保持部件的连接部分能够经由该开口端部侧插入到插入式凹槽中。相应地,插入式凹槽有利地在纵向移动方向上延伸。为了安装防护装置,首先使保持部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至加强带的通道,并且然后利用其连接部分将保持部件插入到导向元件的接收构型件中。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至少一个弹性柔性闩锁元件被设置在连接部分或者接收构型件上,并且在插入端部位置中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将连接部分固定在插入式凹槽中。插入式凹槽在插入方向上优选地具有端部止动件,保持部件的连接部分在插入到插入式凹槽中时撞在该端部止动件上。弹性柔性闩锁元件被构造成使得一旦连接部分已经到达其在插入式凹槽中的插入端部位置,则该弹性柔性闩锁元件闩锁到其闩锁位置中。为此目的,插入式凹槽优选地具有闩锁构型件,该闩锁构型件与闩锁元件互补并且弹性柔性闩锁元件在连接部分的端部位置中闩锁到该闩锁构型件中。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保持部件具有两个局部区域,在已安装状态下,该两个局部区域位于加强带的两侧上。保持部件的两个局部区域能够彼此分开或者可移动地连接至彼此。两个局部区域优选地由塑料制造。加强带能够被设计为平坦钢带或者纤维增强塑料带,特别是聚四氟乙烯(teflon)带。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局部区域借助于铰链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至彼此。该铰链优选地限定枢转轴线,该枢转轴线相对于加强带的纵向移动方向横向地延伸,但处于加强带的平面中或者平行于加强带的平面。该铰链优选地被构造为膜状铰链。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销状构型部分和插入式插孔在共同平面上在相同的方向上弯曲。该共同平面优选地由铰链的枢转轴线的径向平面形成。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改进例中,构型部分和插入式插孔对应地按不同圆弧以圆弧形状弯曲,这些不同圆弧在共同平面中具有共同中心点,即,铰链的枢转轴线,并且其半径与相应的构型部分或者插入式插孔与中心点相距的距离相对应。因此,当保持部件的两个局部区域相对于彼此枢转时,确保了构型部分在基本上恒定的负载下准确进入插入式插孔中。以有利的方式,构型部分和互补的插入式插孔在端部侧上设置有闩锁构型件,以便容许在保持部件的两个局部区域的结合端部位置中将构型部分闩锁以及相应地固定在插入式插孔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通过权利要求书以及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显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乘用车辆的玻璃车顶区域的形式为遮蔽系统的防护装置的实施例的细节;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图示但呈放大形式的细节ⅱ;

图3在透视图示中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2的防护装置的局部区域;

图4在放大图示中示出了根据图3的防护装置的局部区域;

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用于将导向元件连接至柔性织物的第一安装步骤;

图6示出了在图5之后的另外的安装步骤;

图7示出了在图6之后的另外的安装步骤;

图8示出了根据图3的防护装置的纵向截面图示;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图8的防护装置的导向元件的正视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的图示的沿着相交线x-x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10的防护装置1被设置为用于乘用车辆的玻璃车顶区域的遮蔽装置。该遮蔽装置设置在车辆内部中位于玻璃车顶区域下方并且具有柔性织物2,柔性织物2也被称为遮蔽网状物。柔性织物2保持在卷绕轴上以使得其能够卷绕和解绕,卷绕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于车顶上的盒式壳体k中(图8)。柔性织物2在其相对侧边缘上设置有相应的加强带7,加强带7以能够纵向位移的方式在导向轨道中被引导,在每种情况中导向轨道安装在车顶上并且因此安装在车辆上并且形式为导轨6。参照图1至图10仅示出了一个安装在车顶的导轨6。包括导轨6的防护装置1的相对侧被构造成相对于竖直中心纵向轴线镜像对称,但在其他方面相同。为了避免重复,下面参照根据图1至图10的附图仅对一侧进行描述。这些描述同样适用于相对侧。

柔性织物2能够沿着导轨6在卷绕到卷绕轴上的未操作位置(即,第一功能位置)与拉出至导轨6的端部区域的第二功能位置之间移动。两个加强带7用于相对于纵向移动方向在柔性织物2上横向地施加永久的横向应力,加强带7被分配给柔性织物2的相对侧边缘并且在安装在车辆上的导轨6中被引导。这避免了柔性织物2的下垂。柔性织物2在其位于拉出方向的前部处的端部区域上连接至尺寸稳定的拉出构型件3,该拉出构型件3在横向方向上在织物2的宽度上延伸。参照图1,拉出构型件3被图示为处于两个不同的位置。拉出构型件3在其相对端部处联接至相应的导向元件4,相应的导向元件4以能够纵向位移的方式在相应的导轨6中被引导。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向元件4能够借助于驱动系统在相应的导轨6中纵向地移动。拉出构型件3以及因此导向元件4的纵向移动能够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但也能够通过对应地握持拉出构型件3并且使其沿着导轨6位移而手动地进行。

相应加强带7固定地连接至导向元件4以便能够由导向元件4携带。加强带7被设计为扁平带并且由钢或纤维增强塑料带制造。加强带7在盒式壳体k的区域中与柔性织物一起卷绕到卷绕轴上以及从卷绕轴上被拉出。加强带7在其位于拉出方向的前部处的端部区域处伸出超出柔性织物2(见图5至图7)。在该区域中,加强带7穿孔有总计五个孔,这五个孔构成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的通道8。通道8被构造成彼此相同并且以均匀的距离彼此前后设置成行。所有的通道8具有圆形设计并且优选地通过冲压来制造。加强带7的前端区域以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方式连接至保持部件9,保持部件9随后装配到导向元件4的接收构型件17中。保持部件9由上局部区域12和下局部区域10组成,上局部区域12和下局部区域10经由膜状铰链11彼此可枢转地连接。由膜状铰链11形成的枢转轴线平行于拉出构型件3的横向范围延伸。下局部区域10设置有总计五个销状构型部分16,这五个销状构型部分16从带状局部区域10朝向共同侧突出。在根据图5和图6的图示中,销状构型部分16向下突出。

上局部区域12以与销状构型部分16互补的方式具有五个插入式插孔15,所述插入式插孔至少部分地具有与销状构型部分16的截横面互补的插入式横截面。

如能够参照图5至图7看到的,为了将保持部件9连接至加强带7,首先将上局部区域12放置到加强带7的前端区域上,直到插入式插孔15与通道8对准。在该位置中(图6),膜状铰链11与加强带7的前端边缘近似齐平。随后,下局部区域10(其仍然以舌状件的方式从上局部区域12向前延伸)根据图6中描绘的箭头向下枢转,由此,五个销状构型部分16相继地通过彼此前后设置的通道8,并且进入插入式插孔15中。

参照图10能够看到的是,插入式插孔15和销状构型部分16相对于由膜状铰链11形成的枢转轴线在径向平面中延伸。此外,参照图10能够看到的是,所有的销状构型部分16和相关联的插入式插孔15以圆弧的形状弯曲。在此该圆弧具有不同的半径,该半径与每个销状构型部分16与由膜状铰链11形成的枢转轴线相距的不同距离相对应。相应地,呈圆弧状的销状构型部分和相关联的插入式插孔的曲率相对于每个构型部分和插入式插孔与膜状铰链11的枢转轴线相距的距离而减小。在保持部件9的完全安装状态下,形成膜状铰链11的舌状件围绕加强带7的前端边缘延伸(见图7和图10)。销状构型部分16仅以力配合的方式保持在插入式插孔15中,或者构型部分16和互补的插入式插孔15被分配有额外的闩锁构型件(未具体地图示),该额外的闩锁构型件用于固定构型部分16和插入式插孔15的插入端部位置。此外,由于构型部分16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插入通过加强带7的通道8,所以保持部件9固定地连接至加强带7。

在上局部区域12中,保持部件9额外地设置有连接部分13,连接部分13被构造为基本上t形的构型件。以相对于其互补的方式,导向元件4具有接收构型件17,接收构型件17设置有在拉出方向上向前开口的互补的t形插入式凹槽。在后侧上,接收构型件17设置有用作端部止动件的后壁18。保持部件9利用其连接部分13平行于加强带7的延伸方向被推到导向元件4的接收构型件17中(其被构造为插入式凹槽),直到连接部分13在端部侧上与后壁18接触。此外,连接部分13设置有弹性柔性闩锁凸耳14,在连接部分13的插入端部位置中,弹性柔性闩锁凸耳14闩锁到导向元件4的闩锁凹槽19中(特别地参见图10)。因此,保持部件9首先以力配合且无间隙的方式插入到导向元件4中并且经由闩锁凸耳14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被额外地固定在导向元件4的闩锁凹槽19中。在相对方向上的形状配合支撑由后壁18承担。

相应地,导向元件4的纵向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加强带7的对应纵向移动以及相应地导致柔性织物2的纵向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