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4979发布日期:2019-03-05 21:1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车门内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的车门内饰,特别是涉及安装有装饰品的车门内饰。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5-089749公开了一种在车门内饰基体设置嵌合孔,在装饰品设置嵌合爪,通过使嵌合爪与嵌合孔嵌合而将装饰品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的技术。

然而,日本特开2015-089749的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在利用由玻璃等高脆性材料构成的高脆性部对表面进行了装饰的装饰品的情况下,存在嵌合爪从嵌合孔松脱而装饰品落下,装饰品的高脆性部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装饰品的破损的车门内饰。

本发明的方案的车门内饰具有:车门内饰基体,具有嵌合孔;及装饰品,具有嵌合爪,通过使所述嵌合爪与所述嵌合孔嵌合而安装于所述车门内饰基体,所述装饰品具有:装饰品基体,所述嵌合爪设置于该装饰品基体;及高脆性部,固定于所述装饰品基体,且与所述装饰品基体相比至少一部分为高脆性,所述车门内饰基体与所述装饰品通过在所述嵌合爪与所述嵌合孔嵌合时具有余长的带而连结。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可以在所述车门内饰基体设有第一粘扣部,可以在所述装饰品设有与所述第一粘扣部粘结的第二粘扣部。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所述高脆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可以由玻璃和石材中的至少一方构成。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所述带可以安装于所述装饰品的所述装饰品基体。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门内饰,由于车门内饰基体与装饰品由具有余长的带来连结,因此即使嵌合爪从嵌合孔松脱,装饰品也仅能相对于车门内饰基体移动带的余长量。因此,能够抑制装饰品落下而装饰品的高脆性部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门内饰,由于进一步在车门内饰基体设有第一粘扣部,在装饰品设有与第一粘扣部粘结的第二粘扣部,因此在通常的车门关闭时(包括车门强闭时)等能够通过第一粘扣部、第二粘扣部来吸收在装饰品产生的振动,能够抑制装饰品从车门内饰基体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门内饰,由于进一步使高脆性部由玻璃和石材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因此能够得到具有高级感的车门内饰外观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门内饰,由于进一步使带安装于装饰品的装饰品基体,因此与带安装于装饰品的高脆性部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带的张力作用于高脆性部,能够抑制高脆性部的破损。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在这些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要素。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门内饰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门内饰中的装饰品和带的放大透视主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门内饰中的嵌合爪及其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门内饰中的维持嵌合爪与嵌合孔的嵌合状态时的带及其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门内饰中的嵌合爪从嵌合孔松脱而装饰品从车门内饰基体脱离时的带及其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2的vi-v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门内饰10。图中up表示上方,fr表示车辆前方,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上下、前后的各方向分别表示车辆的上下、前后的各方向。

如图1所示,车门内饰10装配于在车辆的右侧或左侧装配的车门。车门可以是车辆前座乘员用的车门,也可以是车辆后座乘员用的车门。车门内饰10的与车室侧相反一侧的面(车宽度方向外侧面)与金属制的车门板(图示省略)对向,车门内饰10安装于所述车门板。

如图3所示,车门内饰10具有:车门内饰基体20,具有嵌合孔(也可以称为嵌合接受部)21;及装饰品30,具有嵌合爪33,通过使嵌合爪33与嵌合孔21嵌合而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如图4所示,车门内饰10具有带40。

车门内饰基体20为树脂制。车门内饰基体20可以是单部件结构,也可以是多部件结构。通过将车门内饰基体20安装于图示省略的车门板,来将车门内饰10安装于车门板。如图1所示,在车门内饰基体20上,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能够供车室乘员放置肘部而休息的扶手22。在扶手22的前方设有开关配设部23,该开关配设部23配设动力车窗开关等图示省略的开关类。在开关配设部23的上方安装有用于对车门进行开闭操作的内侧把手24。在开关配设部23的下方设有能够收容小物件类的车门储物格25,在车门储物格25的前方安装有扬声器格栅26。

如图3所示,嵌合孔21由设置于车门内饰基体20的孔(开口)构成。嵌合孔21在车门内饰基体20上以相互空出间隔的方式设有多个。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图示例中,嵌合孔21设有5个。

装饰品30为了提高车门内饰10的外观设计而设置。装饰品30与车门内饰基体20分体形成,从车室侧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如图2所示,装饰品30的主视形状(从车室侧观察时的形状)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为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随着去往下方而一边向前方侧弯曲一边缩短其前后方向长度的形状。在装饰品30会与内侧把手24等发生干涉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了避免与内侧把手24等的干涉而在装饰品30设置凹部30a。

如图3所示,装饰品30具有装饰品基体31和固定于装饰品基体31且与装饰品基体31相比至少一部分为高脆性的高脆性部32。

装饰品基体31为树脂制。装饰品基体31可以是单部件结构,也可以是多部件结构。在装饰品基体31上,向车门内饰基体20侧突出设置有用于将装饰品30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的嵌合爪33。嵌合爪33可以一体形成于装饰品基体31,也可以与装饰品基体31分体形成并固定安装于装饰品基体31。嵌合爪33设有与车门内饰基体20的嵌合孔21相同的个数,且设置在能够与嵌合孔21嵌合的位置。在一个嵌合孔21中嵌合一个嵌合爪33。

嵌合爪33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鼓出部33a和座部33b。在使嵌合爪33与嵌合孔21嵌合时,在鼓出部33a被嵌合孔21的边缘按压而弹性变形的同时,使嵌合爪33插入嵌合孔21。当鼓出部33a穿过嵌合孔21后,鼓出部33a恢复成弹性变形前的状态,嵌合孔21的周缘部21a由鼓出部33a和座部33b夹持,嵌合爪33向嵌合孔21的嵌合完成。

鼓出部33a的向嵌合孔21插入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面为向接近鼓出部33a的前端的方向且接近嵌合爪33的中心轴线33a1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3a2。由此,能够一边使鼓出部33a变形一边将嵌合爪33插入嵌合孔21。鼓出部33a的与座部33b对向的对向面为向离开嵌合爪33的中心轴线33a1的方向且离开座部33b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3a3。由此,能够使嵌合于嵌合孔21的嵌合爪33从嵌合孔21脱出(脱落)。

高脆性部32为了提高装饰品30的外观设计性而设置。高脆性部32的至少一部分由与装饰品基体31的树脂材料相比为高脆性的高脆性材料构成。高脆性材料例如是玻璃和石材(例如大理石)中的至少一方。高脆性部32在作为外观设计面的车室侧面粘贴有膜34,并且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制的框构件35在缘部的整周连续嵌合的状态通过嵌件成形、使用粘结剂或双面胶带的粘结等而固定安装于装饰品基体31。

高脆性部32设置在装饰品基体31的车室侧面、即装饰品基体31的与设有嵌合爪33的一侧相反一侧的表面。高脆性部32为薄板形状,在装饰品30的车室侧面呈层状设置。高脆性部32可以覆盖装饰品基体31的车室侧面的整体,也可以仅覆盖装饰品基体31的车室侧面的一部分。高脆性部32在从车室侧观察时(主视观察下)可以仅设有单个高脆性部32并仅配置于一个部位,也可以设有多个高脆性部32并分开配置于多个部位。高脆性部32以在从车室侧观察装饰品30时(在主视下)从车室侧覆盖全部的嵌合爪33的方式配设。

如图4所示,车门内饰基体20与装饰品30由带40连结,该带40在嵌合爪33与嵌合孔21嵌合且装饰品30未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时具有余长。

带40可以仅设置一个,但优选设置多个。这是因为,即使一个带40发生破损,也能够利用其余的别的带40来抑制装饰品30相对于车门内饰基体20的移动。在图2中,示出了设有两个带40的情况。在设有多个带40的情况下,带40优选不是仅偏向装饰品30的重心的一侧配置,而是配置于装饰品30的重心的两侧。这是为了在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时通过带40使装饰品30的动作稳定。例如,在装饰品30的重心g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两个带40中的一方配置于比重心g靠上侧处且两个带40的另一方配置于比重心g靠下方处。各带40可以是单部件结构,也可以是多部件结构。

带40也可以称为系绳。带40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例如由布、树脂材料、金属制的锁链等构成。在带40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树脂材料例如为聚己二酰己二胺。不过,只要是具有挠性且具有所需强度的树脂材料即可,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树脂材料。在带40由布或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带40具有在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时能够耐受作用于带40的张力的宽度。

如图4所示,带40在作为一端部的第一端部41处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在作为另一端部的第二端部42处安装于装饰品30。带40在与车门内饰基体20和装饰品30的嵌合点(设置嵌合孔21和嵌合爪33的部位)不同的位置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和装饰品30。带40的第二端部42不是安装于装饰品30的高脆性部32,而是安装于装饰品30的装饰品基体31。

带40的第一端部41通过卡挂于螺钉27b而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该螺钉27b与在车门内饰基体20上向与车室侧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的凸起27a螺合。带40的第二端部42通过卡挂于螺钉36b而安装于装饰品30,该螺钉36b与在装饰品30的装饰品基体31上向与车室侧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的凸起36a螺合。不过,带40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使用双面胶带、粘结剂60等而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和装饰品30。

如图4所示,带40的余长部分(以下,称为余长部)43处于第一端部41与第二端部42之间。在嵌合爪33与嵌合孔21嵌合时,余长部43处于折叠成波纹状或卷状的状态,通过在作用有张力时比较容易脱落的线43a等而缝制。由此,在嵌合爪33嵌合于嵌合孔21且在带40上没有作用张力时,能够抑制余长部43与周围的构件接触、卡挂等。带40的余长部43的长度设为嵌合爪33能够可靠地从嵌合孔21脱出且装饰品30能够可靠地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的长度,设为比嵌合爪33的鼓出部33a的长度长,例如10mm以上。

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有时会经由图示省略的金属制的车门板而向车门内饰10输入朝向车室侧的冲击载荷。通过所述输入,在装饰品30上,集中载荷f作用于装饰品30与车门内饰基体20的嵌合点(设置嵌合孔21和嵌合爪33的部位)之间。由所述载荷f引起的高脆性部32的挠曲量x根据挠曲的公式而表示为x=(f·l3)/48·e·i。

其中,

x是挠曲量,

e是弹性系数,

l是从嵌合点(固定点)至载荷点的距离,

i是截面惯性矩。

例如,假设,在挠曲量x成为15mm的情况下,在高脆性部32的最弱部位即嵌合点间的距离最长且高脆性部32的宽度较窄的嵌合点c1、c2的中点部位c(参照图2)处,高脆性部32和膜34的双方有可能破损。在x=15mm的情况下,若按照上式来计算,则在嵌合点c1、c2之间作用有f=452n的载荷。

如果为了使xmax<15mm而使作用于嵌合点c1、c2之间的载荷小于452n,则能够抑制在包含最弱部位即中点部位c的嵌合点c1、c2之间高脆性部32和膜34的双方破损。其结果是,作用于各嵌合点间的载荷小于452n,由此,能够针对高脆性部32和膜34的整体而抑制高脆性部32和膜34的双方破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图示例中,由于设有五个嵌合点,因此作用于一个嵌合爪33的载荷为452/5=90.4。如果将安全率纳入考虑而将一个嵌合爪33的保持载荷(拔除载荷)的阈值设定为80n,则为80×5=400,因此,调整脱离载荷以使得当作用有400n以上的载荷时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即可。

由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等,能够在装饰品30的高脆性部32和膜34的双方破损之前使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

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的脱离载荷的调整可以通过利用“改变嵌合孔21与嵌合爪33的嵌合点数”、“改变嵌合爪33的倾斜面33a3的倾斜角度”、“改变嵌合爪33的鼓出部33a的大小而改变与嵌合孔21的周缘部21a的卡合余量”等调整嵌合爪33从嵌合孔21脱出的脱出载荷来进行。然而,仅仅凭借嵌合爪33的脱离载荷的调整比较困难。因此,在未发生侧面碰撞的通常时的车门强力关闭时等比侧面碰撞时小的载荷作用于装饰品30时,存在嵌合爪33从嵌合孔21脱落而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抑制在比侧面碰撞时小的载荷作用于装饰品30时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松脱,优选设置有粘扣50。

粘扣50是车门内饰10的构成构件。如图4所示,粘扣50具有设置于车门内饰基体20的第一粘扣部51和设置于装饰品30且与第一粘扣部51粘结的第二粘扣部52。

第一粘扣部51使用双面胶带、粘结剂等而固定设置于车门内饰基体20的车室侧面中的与装饰品30对向的部分。第二粘扣部52使用双面胶带、粘结剂等而固定设置于装饰品30的与车室侧相反一侧的面中的与第一粘扣部51对向的部分。粘扣50的数量和配置位置考虑装饰品30的高脆性部32的质量、重心位置等来设定。

在此,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i)未发生侧面碰撞的通常时

如图3所示,嵌合爪33嵌合于嵌合孔21。如图4所示,带40的余长部43处于折叠的状态,第一粘扣部、第二粘扣部51、52处于相互粘结的状态。

(ii)未发生侧面碰撞的通常时的车门关闭时

在包含车门强力关闭时的车门关闭时,比较小的载荷(为惯性力,小于400n的载荷)作用于装饰品30。此时,第一粘扣部、第二粘扣部51、52维持粘结状态,嵌合爪33与嵌合孔21维持嵌合状态。因此,维持装饰品30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的状态。

(iii)车辆的侧面碰撞时

在侧面碰撞时,经由图示省略的金属制的车门板而向车门内饰10输入朝向车室侧的冲击载荷。通过所述输入,在装饰品30上作用有比较大的载荷(400n以上的载荷)。因此,如图5所示,第一粘扣部、第二粘扣部51、52的粘结剥离,嵌合爪33从嵌合孔21脱落,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此时,由于设有带40,因此装饰品30能够从车门内饰基体20移动至带40的余长用尽为止。

(a)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车门内饰基体20与装饰品30由具有余长的带40连结,因此即使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等嵌合爪33从嵌合孔21脱落,装饰品30也仅能相对于车门内饰基体20能够移动带40的余长量。因此,能够抑制装饰品30落下而装饰品30的高脆性部32破损。

(b)也可考虑使嵌合爪33向嵌合孔21的嵌合强度牢固而避免嵌合爪33从嵌合孔21脱落,或者不是利用嵌合爪而是利用使用图示省略的螺钉的紧固来将装饰品30牢固地安装于车门内饰基体20。然而,在上述的情况下,即使在侧面碰撞时,装饰品30也不会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落,侧面碰撞时的载荷会作用于装饰品30,即使不会落下,也有可能因侧面碰撞时的载荷而导致装饰品30破损。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设计成在侧面碰撞时嵌合爪33从嵌合孔21脱落,因此能够抑制侧面碰撞时的载荷作用于装饰品30而导致装饰品30破损。

(c)车门内饰基体20具有第一粘扣部51,装饰品30具有与第一粘扣部51粘结的第二粘扣部52。因此,在通常的车门关闭时(包括车门强力关闭时)等比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小的载荷作用于装饰品30时,能够通过第一粘扣部、第二粘扣部51、52来吸收在装饰品30产生的振动。由此,即使在设计成嵌合爪33会从嵌合孔21脱落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落。

(d)由于高脆性部32由玻璃和石材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因此能够得到具有高级感的车门内饰外观设计。

(e)带40安装于装饰品30的装饰品基体31。因此,与带40安装于装饰品30的高脆性部32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在装饰品30从车门内饰基体20脱离时带40的张力作用于高脆性部32,能够抑制高脆性部32的破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