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8257发布日期:2020-02-14 22:5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车内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灯汽车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炎炎夏日,汽车停靠在太阳底下,驾驶室温度短时间内就会变得很高。为此,目前一般采用反射式遮阳装置进行遮阳。但是,这种反射式遮阳装置只能在停车时用于遮挡阳光,延缓温度升高的过程,并不能降低驾驶室内的温度。若驾驶室内温度过高,驾乘人员再次进入驾驶室之前,需要将驾驶室内部温度降低至合适温度。目前一般要么采取打开车门、加速车内空气流动的方式降温;要么采取打开空调,利用空调制冷功能降低驾驶室内的温度。但无论哪一种降温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将驾驶室内的温度降低至合适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遮阳装置不能降低驾驶室内温度的问题,提供一种遮阳装置。

一种车内控温装置,包括:

遮阳板;

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遮阳板一侧的表面;

至少一个固定连接部件,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同侧设置于所述遮阳板的表面,用于将所述遮阳板与车内前挡风玻璃/天窗固定连接;

太阳能输出端口,设置于所述遮阳板背向太阳能电池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以及

调温部件,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电连接,用于调整车内温度。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部件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贴附设置在车内壳体表面,且通过usb数据线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片。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部件还包括风扇,通过usb数据线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电连接,用于加速车内空气流动。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为无扇叶风扇。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

底座;

增压风机,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

涡轮增加电机,设置与所述底座内部,用于驱动所述增压风机工作;

扇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第二半导体制冷器,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用于降低所述底座内部风道中的温度;以及

加热丝,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用于升高所述底座内部风道中的温度。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还包括主控芯片,设置于所述遮阳板内部,且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所述风扇以及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电连接,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运行。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芯片和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电连接,用于采集车内温度数据并发送给所述主控芯片。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还包括储能电池,设置于所述遮阳板内部,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和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池还包括usb接口,与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用于连接汽车内置电源接口或外部电源接口,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遮阳板内部,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所述主控芯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最大功率追踪支路,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电连接;以及

充电管理支路,与所述最大功率追踪支路、所述主控芯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还包括加湿部件,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所述主控芯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电连接,用于调整车内空气湿度。

上述车内控温装置,包括所述遮阳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至少一个固定连接部件、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和所述调温部件。停车状态下,通过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调温部件供电,利用所述调温部件调整车内的温度,维持驾驶室内的温度处于合适温度范围,省去了等待驾车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内控温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内控温装置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内控温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内控温装置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车内控温装置

100遮阳板

110太阳能电池板

120固定连接部件

130太阳能输出端口

140调温部件

141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

142风扇

1421底座

1422增压风机

1423涡轮增加电机

1424扇头

1425第二半导体制冷器

1426加热丝

150主控芯片

160温度传感器

170储能电池

171usb接口

180控制电路

181最大功率追踪支路

182充电管理支路

190加湿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控温装置10,包括遮阳板100、太阳能电池板110、至少一个固定连接部件120、太阳能输出端口130和调温部件14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设置于所述遮阳板100一侧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固定连接部件120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同侧设置,且位于所述遮阳板100的表面,用于将所述遮阳板100和与车内前挡风玻璃/天窗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设置于所述遮阳板100背向太阳能电池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电连接。所述调温部件140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电连接,用于调整车内温度。

可以理解,所述调温部件140可采用快插方式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电连接,具体的才采用usb数据线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在所述车内控温装置10的工作过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朝向前挡风玻璃或汽车天窗,以便接收太阳光进行发电,为所述调温部件140供电。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为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铜铟镓硒、铜铟硒、砷化镓、碲化镉或硫化镉等半导体薄膜材料制作。此外,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还可以为硅太阳能电池、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为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柔性轻便材料制作,具有柔韧性好、质量小等优点。因此,可通过多种方式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固定于所述遮阳板100表面。例如,可通过真空吸盘、壁挂、磁力贴、魔术粘扣粘贴和胶粘贴等方式,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固定在所述遮阳板100一侧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部件120可以为真空吸盘、磁力贴或魔术粘扣等,将所述遮阳板100以粘贴的方式固定连接到车内的前挡风玻璃表面或者汽车天窗表面。此外,所述固定连接部件120还可以为夹子、螺栓等,通过夹持或紧固的连接方式将所述遮阳板100连接到汽车自带的遮阳板上。

可以理解,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为usb接口,以便于通过插拔的方式为所述调温部件140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输出端口130可采用usb双向输入接口,便于用户进行插拔,可有效解决usb接口插不准的问题。

可以理解,所述调温部件140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端口130通过usb接口电连接,利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供电,从而进行制冷或制热,以调整车内温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温部件140包括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141,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141贴付设置在车内壳体表面,将汽车壳体作为散热片,将热量传递到外部环境中。此外,通过usb数据线连接所述调温部件140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端口130,便于根据需要调整所述调温部件140的摆放位置。

请参见图3,由于车内空间限制,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141可采用无运动部件、且制冷效果好的半导体制冷片制作。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件141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直接贴付在汽车车顶或a柱上。由于汽车车顶和a柱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因此可以作为热量交换的介质,实现车内与外部环境进行热量交换。当直流电通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时,所述制冷片的一端吸收热量,与之相背的另一端释放热量。此外,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端和放热端是可互换的,其决定于通电电流的方向。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当车内温度过高需要降温时,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正向电流,使得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贴附在汽车壳体的一端放热,背向汽车壳体的一端吸热,并通过汽车壳体件将热量传输到外部环境中,从而降低车内温度;当车内温度过低需要升温时,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反向电流,使得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贴附在汽车壳体的一端吸热,背向汽车壳体的一端放热,并通过汽车壳体将外部环境的热量传送到该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端。

请参见图4,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部件140还包括风扇142,所述风扇142通过usb数据线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电连接,用于加速车内空气流动,加快车内温度升高/降低的过程。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142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调温部件140,以加快所述调温部件140的背向汽车壳体一侧的空气流动,加速温度调整进程。

可以理解,所述风扇142可以为有扇叶风扇,还可以为无扇叶风扇。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142采用无扇叶风扇。所述风扇142包括:底座1421、增压风机1422、涡轮增加电机1423和扇头1424。所述增压风机1422和所述涡轮增加电机1423均设置在所述底座1421内部,所述涡轮增加电机1423用于驱动所述增压风机1422工作。所述扇头1424与所述底座142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风扇142还包括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425。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器1425设置在所述底座1421内部,用于降低所述底座1421内部风道中的温度。此外,所述风扇14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421内部的加热丝1426。当需要升高车内温度时,优选地可采用所述加热丝加热风道中空气温度,使得所述风扇142可以吹出暖风,进而升高车内温度。

请一并参见图5和图6,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10还包括主控芯片150。所述主控芯片150设置于所述遮阳板100内部,且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所述风扇142以及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141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风扇142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141运行。

本实施中,为了实现自动控制所述风扇142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器件142运行,所述车内控温装置1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60。所述温度传感器160与所述控芯片150以及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电连接,用于采集车内温度数据并发送给所述主控芯片150。所述主控芯片150根据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判断车内温度是否过低/过高。若判断结果为车内温度过低/过高时,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141和/或所述风扇142发送开启指令,启动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器件141和/或所述风扇142,以将车内温度调节至合适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10还包括储能电池170。所述储能电池170设置于所述遮阳板100的内部,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以及所述主控芯片150电连接。当所述太阳电池板110发电充足时,将部分电量存储在所述储能电池170中。在所述太阳能太阳电池板110发电不足或无法进行光伏发电时,利用所述储能电池170为所述调温部件140供电。此外,还可以通过连接所述储能电池170的usb接口171为其它负载设备,例如手机、充电宝、pad等供电。在连续阴雨天气,太阳能太阳电池板110发电不足或无法进行光伏发电时,可外接汽车内置电源或外部其他电源接口,连接储能电池170的usb接口171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10还包括控制电路180。所述控制电路180设置与所述遮阳板100内部,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所述主控芯片150以及所述储能电池17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180调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的工作点(电流和电压的动态工作关系),以达到最大功率输出,以及调整所述储能电池170的充电电压,进而实现最快速的安全充电。

可以理解,所述控制电路180包括最大功率追踪支路181和充电管理支路182。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功率追踪支路181,通过功率反馈原理自动调节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发电时的电压和电流的动态关系,以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达到最大功率发电。所述充电管理支路182,通过对所述储能电池170的电压、电流、容量的动态监测,调整充电电压的大小,以实现最快速的安全充电;同时在电流过大、电压过大、储能水平较低时,对所述储能电池170进行保护。

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控温装置10还包括加湿部件190。所述加湿部件190通过usb数据线与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主控芯片150以及储能电池170电连接,主要用于调整车内空气湿度。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内控温装置10,包括所述遮阳板10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所述固定连接部件120、所述太阳能输出端口130和所述调温部件140。停车状态下,通过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10为所述调温部件140供电,利用所述调温部件140调节车内的温度,维持驾驶室内的温度处于合适温度范围,省去了驾乘人员等待驾车的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