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9825发布日期:2019-04-30 18:5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作为驱动力源配备有发动机和马达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9-226392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是将发动机输出的转矩和马达输出的转矩一起传递给驱动轮的形式的驱动装置。当说明这种结构时,在与发动机同一轴线上,从发动机侧起依次配置有第一马达、驱动链轮、动力分配机构、第二马达。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由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发动机与行星齿轮架连接,第一马达与太阳齿轮连接,转矩从齿圈输出,第二马达与所述齿圈连接。另一方面,从动链轮被安装于与驱动链轮平行地配置的第一副轴上,链条被卷挂于上述两个链轮。进而,第一驱动齿轮被安装于第一副轴,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被安装于与第一副轴平行地配置的第二副轴。与第一从动齿轮一起旋转的第二驱动齿轮被安装于第二副轴,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差速齿轮的齿圈啮合。

从而,在日本特开平9-226392中记载的驱动装置中,配备有产生由动力分配机构形成的变速作用、由链条机构形成的减速作用、在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之间的减速作用、在第二驱动齿轮与差速齿轮的齿圈之间的减速作用的四个变速部(减速部)。在日本特开平9-226392中记载的驱动装置中,设置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在链条机构的输出侧(在转矩的传递方向上的下游侧)设有两个齿轮(平行齿轮)减速机构。从而,即使没有由链条机构产生旋转方向的反转,通过设置两个齿轮(平行齿轮)减速机构,也可以使差速齿轮中的齿圈的旋转方向为正旋转方向(与输入旋转相同的方向)。

在日本特开2001-260669中记载了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在与发动机同一轴线上从发动机侧起按照这里所举的顺序配置作为动力分配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一马达,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部件连接的输出齿轮被配置在发动机与行星齿轮机构之间。在所述日本特开2001-260669中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反转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差速齿轮的齿圈与所述反转齿轮啮合,另外,安装于与第一马达平行地配置的第二马达的转子轴上的驱动齿轮与反转齿轮啮合。从而,日本特开2001-260669中记载的驱动装置与上述日本特开平9-226392中记载的装置一样,配备有产生动力分配机构中的变速作用、输出齿轮与反转齿轮之间的减速作用、反转齿轮与齿圈之间的减速作用、第二马达的驱动齿轮与反转齿轮之间的减速作用的四个变速部(减速部)。

在日本特开平10-246173中,记载了由两个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变速机构,在日本特开平3-117752中记载了使用拉维瑙(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机构的自动变速器,所述自动变速器构成为从齿圈输出转矩。



技术实现要素:

日本特开平9-226392及日本特开2001-260669中记载的驱动装置是被称为所谓的串并联式的形式的驱动装置,被构成为与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并行地将第一马达作为发电机起作用,利用第一马达的电力将第二马达作为马达起作用,将第二马达的输出转矩传递给驱动轮。还能够设定成使发动机停止而只利用第二马达输出的驱动力来行驶的所谓ev(electricvehicle:电动车辆)模式。如上所述,第二马达有必要输出行驶用的驱动力,但是,由于随着加大输出转矩,第二马达的尺寸变大,因此,在车载性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因此,像日本特开平9-226392及日本特开2001-260669中记载的那样,如果在第二马达与驱动轮之间设置三个减速机构来加大减速比(转矩放大比例),则可以谋求第二马达的小型化。越减小驱动侧(输入侧)的齿轮等旋转部件的半径,并且加大从动侧(输出侧)的齿轮等旋转部件的半径,加大它们的半径差(或者齿轮比),则减速比变得越大。但是,当加大所述半径差(或者齿轮比)时,作为各个旋转中心轴线彼此的间隔的轴间距离变长,装置会大型化。与此相对,如日本特开平9-226392及日本特开2001-260669中记载的那样,通过分多级设置减速机构(设置三个),可以加大减速比。但是,当直列地设置三个平行齿轮型的减速机构时,由此而使得空间变大,谋求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变得困难。

构成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动力源的发动机和马达,存在着转矩的输出特性的差异,在加大设置在马达的输出侧的减速机构的减速比而将马达小型化的情况下,输出转矩的差异变得更加显著。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发动机到驱动轮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的优选的减速比与从马达到驱动轮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的优选的减速比不同。如果为对于发动机的减速机构和对于马达的减速机构独立地设置这些减速比,则容易分别设定成优选的值。但是,变速机构的数目变多,难以将驱动装置小型化。在日本特开平9-226392中记载的装置中,将第二马达与动力分配机构的输出部件连接,在第二马达的输出侧(转矩的传递方向上的下游侧)配置三个平行齿轮式的减速机构,这些减速机构被发动机和第二马达共用。因此,可以减少减速机构的所需数目。但是,为了将第二马达小型化,当进一步加大对于第二马达的减速比时,对于发动机的减速比也会变大。特别是,在日本特开平9-226392记载的装置中,由于将构成动力分配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作为输入部件,将太阳齿轮作为反作用力部件,将齿圈作为输出部件,因此,在停止第一马达而阻止太阳齿轮的旋转的状态下的运转点(机械点)处由动力分配机构形成的变速比不会充分地变小(增速比不会充分地变大),其结果是,发动机转速变高,在油耗性能提高方面变得不利,存在着nv(噪声与振动)特性恶化等的可能性。

另外,尽管日本特开平10-246173及日本特开平3-117752暗示了使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器,但是,这些日本特开平10-246173、日本特开平3-117752中记载的装置,不能直接应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以将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小型化为目的,特别是提供一种减少在动力分配机构之外加设的减速机构(减速部)的所需数目、有利于小型化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马达、动力分配机构、第二马达、第一减速部、第二减速部、作为主传动减速齿轮的差速齿轮。所述第一马达被构成为进行发电。所述动力分配机构被构成为将所述发动机输出的驱动力分配给所述第一马达侧和驱动轮侧。所述动力分配机构是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含有太阳齿轮、相对于所述太阳齿轮配置在同心圆上的齿圈、以及行星齿轮架来作为旋转部件。所述行星齿轮架保持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啮合的小齿轮。所述太阳齿轮是输出转矩的输出部件。所述第二马达与所述太阳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马达被构成为对从所述动力分配机构输出且将要传递给所述差速齿轮的转矩进行增减。第一减速部与太阳齿轮连接。第二减速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速部与所述差速齿轮之间。所述差速齿轮被构成为将转矩传递给驱动轮。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动力分配机构可以是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与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齿圈啮合且由所述行星齿轮架保持的所述小齿轮。所述行星齿轮架可以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输入部件,所述齿圈可以是与所述第一马达连接的反作用力部件。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动力分配机构也可以是将太阳齿轮、相对于所述太阳齿轮配置在同心圆上的齿圈、以及保持第一小齿轮及第二小齿轮的行星齿轮架作为旋转部件的双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小齿轮可以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小齿轮可以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和所述齿圈啮合。所述齿圈可以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输入部件,所述行星齿轮架可以是与所述第一马达连接的反作用力部件。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减速部可以是包含有驱动侧旋转体、环状的传动体、以及从动侧旋转体的挠带传动机构。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可以被构成为与所述输出部件一起旋转,所述传动体可以被卷挂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及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卷挂直径可以比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卷挂直径大。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可以是驱动侧链轮,所述传动体可以是链条,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可以是从动侧链轮。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驱动侧链轮和所述从动侧链轮可以分别由滚针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差速齿轮具有差速器壳,所述第二减速部可以包含有输入构件、固定构件和输出构件,所述第二减速部可以被构成为利用所述输入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进行差速作用。所述第二减速部可以是差速旋转机构,在所述差速旋转机构中,在将所述固定构件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所述输出构件以与所述输入构件相同的方向且以比所述输入构件低的速度旋转,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可以与所述输入构件连接,所述固定构件可以被不旋转地固定,所述差速器壳可以与所述输出构件连接。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减速部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减速部在所述第一减速部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偏离地配置,所述差速齿轮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减速部在所述第一减速部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向与所述第一减速部相反的一侧偏离地配置。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马达、所述动力分配机构、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以及所述第二马达可以在同一轴线上并列地配置,可以从所述发动机侧起,所述第一马达、所述动力分配机构依次排列。

在本发明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减速部可以由具有输出齿轮和反转从动齿轮的第一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所述第二减速部可以由具有反转驱动齿轮和差速齿圈的第二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所述输出齿轮可以被构成为与所述输出部件成一体地旋转,所述反转从动齿轮可以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并且所述反转从动齿轮的直径比所述输出齿轮的直径大。所述反转驱动齿轮可以与所述反转从动齿轮成一体地旋转,并且,所述反转驱动齿轮的直径比所述反转从动齿轮的直径小,所述差速齿圈可以与所述反转驱动齿轮啮合,并且,所述差速齿圈的直径比所述反转驱动齿轮的直径大,所述差速齿圈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差速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发动机输出的转矩被动力分配机构分配给驱动轮侧和第一马达侧,被分配给驱动轮侧的转矩经由第一减速部及第二减速部,被从差速齿轮传递给驱动轮。即,从发动机传递给驱动轮的转矩根据动力分配机构以及各个减速部的变速比或者减速比而被增大。另外,第二马达输出的转矩从输出部件经由第一减速部及第二减速部,被从差速齿轮传递给驱动轮。即,第二马达的转矩根据各个减速部的减速比而被增大。从而,在本发明的方式中,以将转矩放大的方式作用的实质上的减速机构为动力分配机构和各个减速部共计三个机构,因此,转矩放大所需的机构比过去的少,可以将作为驱动装置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并且可以低成本化。而且,在本发明的方式中,由于可以使作为动力分配机构中的输出部件的太阳齿轮的转速为比输入转速高的高转速,因此,即使加大由各个减速部形成的减速比,也可以抑制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减速比变得特别大的情况。从而,可以加大由各个减速部形成的减速比,将第二马达小型化,并且,可以防止或者抑制发动机转速变成高转速、以及油耗性能及nv特性与此相伴地产生恶化的情况。可以将第二马达小型化,并且提高其配置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进而,通过对于第一减速部采用挠带传动机构或者链条传动机构,可以将作为驱动装置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滚针轴承作为支承链轮的轴承,可以将链轮用的轴承结构小直径化或者小型化,从而,可以将作为驱动装置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进而,第一减速部是挠带传动机构,第二减速部是差速机构。因此,不会由第一减速部和第二减速部使旋转方向反转。因此,用于将惰轮等的旋转方向返回的构件变得没有特别的必要,其结果是,可以减少各减速部的结构部件的数目,谋求小型简单化,从而,可以将作为驱动装置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方式,通过第二减速部及差速齿轮相对于第一减速部在旋转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偏离地配置,将差速齿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靠近中央部地配置,可以将左右驱动轴的长度等均等化。或者,由于差速齿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偏向一侧,因此,与驱动轴的连接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意义,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对于驱动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共线图。

图3是表示链轮的轴承的一个例子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总减速比的线图。

图5是表示对于第一减速部采用链条的本发明的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对于第一减速部采用链条的本发明的另一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对于第一减速部采用链条的本发明的又一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对于第一减速部采用链条的本发明的再又一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利用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各减速部的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利用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各减速部的本发明的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利用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各减速部的本发明的另一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利用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各减速部的本发明的又一其它例子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利用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例子的部分示意图。

图14a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4c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4d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5a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5b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5c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5d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6a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6b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7a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7b是表示利用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部分示意图。

图18a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18b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18c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19a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19b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0a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0b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1a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1b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2a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2b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2c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2d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4a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24b是表示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的其它参考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可以构成为具有作为主传动减速齿轮的差速齿轮的变速驱动桥,在图1中示意地表示其一个例子。这里所示的驱动装置1是以发动机(eng)2的两个输出轴3(或者旋转中心轴线cl)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的所谓的横置式的驱动装置,被搭载于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式的ff车辆、或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式的rr车辆中。所述驱动装置1配备有发动机2、两个马达4、5以作为驱动力源。发动机2是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马达4、5是被构成为进行发电的所谓的电动发电机,作为它的一个例子,是永久磁铁式的同步马达。

第一马达4在稳定行驶时主要作为发电机起作用,第二马达由图中未示出的蓄电装置或第一马达4供应电力,作为马达起作用,产生行驶用的驱动力。将发动机2输出的动力分配给第一马达4用的动力分配机构6与发动机2同一轴线地配置在发动机2的输出侧。发动机2的输出轴3经由减振机构7被连接于动力分配机构6。

动力分配机构6是利用由三个旋转部件产生的差速作用将输入的动力分配给第一马达4侧和朝向驱动轮8的输出侧的差速机构,优选地,可以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动力分配机构6由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机构配备有:太阳齿轮6s、与太阳齿轮6s配置于同心圆上的作为内齿齿轮的齿圈6r、以及能够自转及公转地保持与太阳齿轮6s和齿圈6r啮合的小齿轮6p的行星齿轮架6c,行星齿轮架6c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3连接,成为输入部件。

第一马达4具有定子4s和转子4r,转子4r被构成为圆筒状,构成上述动力分配机构6的行星齿轮机构被配置于所述转子4r的内周侧。即,第一马达4与动力分配机构6在同心圆上被配置于发动机2的旋转中心轴线cl上。并且,第一马达4的转子4r与动力分配机构6的齿圈6r被连接起来,成一体地旋转。从而,齿圈6r成为反作用力部件。作为三个旋转部件中剩下的一个旋转部件的太阳齿轮6s成为输出部件。如上所述,通过在内外周重叠地配置动力分配机构6和第一马达4,谋求缩短驱动装置1的轴长(全长)。

这里,进一步说明动力分配机构6。存在多种将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三个旋转部件分成输入部件、反作用力部件以及固定部件的分配方式。图1所示的结构,在上述分配方法中,成为以使输出转速相对于输入转速的增大率成为最大的方式将各个旋转部件分别分成输入部件、反作用力部件以及输出部件的结构。这里,所谓输出转速相对于输入转速的增大率,是在制止反作用力部件的旋转的状态下,使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一起向相同方向(具体地说,发动机2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输出转速相对于输入转速的比例。

在图2中,表示对于图1所示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共线图,表示通过齿圈6r为反作用力部件,将齿圈6r与第一马达4(mg1)一起固定,使作为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6s与发动机(eng)2一起旋转的状态。通过太阳齿轮6s在作为发动机2的旋转方向的正方向上旋转,作为输出部件的太阳齿轮6s向正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当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比(太阳齿轮6s的齿数相对于齿圈6r的齿数之比)为“ρ1”时,作为输出部件的太阳齿轮6s的转速变成作为输入部件的行星齿轮架6c的转速的“(1+ρ1)/ρ1”倍的转速,增大率为“(1+ρ1)/ρ1”,变速比为“ρ1/(1+ρ1)”。为了进行比较,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出将太阳齿轮6s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进行固定并将齿圈6r作为输出部件的情况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的增大率为“1+ρ1”,变速比为“1/(1+ρ1)”,因而,增大率变得比图1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小。即,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行星齿轮架6c、齿圈6r以及太阳齿轮6s分别被分配成输入部件、反作用力部件以及输出构件,以便将反作用力部件固定而使输入部件及输出部件一起向相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的增大率成为最大。

在隔着上述动力分配机构6及第一马达4与发动机2相反一侧,设有第一减速部9。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速部可以由将链条或皮带作为传动体的挠带传动机构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减速部9由链条单元构成。具体地说,作为驱动侧旋转体的驱动侧链轮9a与太阳齿轮6s成一体地旋转地与太阳齿轮6s配置在同一轴线上,作为从动侧旋转体的从动侧链轮9b与驱动侧链轮9a平行地配置在作为主传动减速齿轮的差速齿轮10的旋转中心轴线上(驱动轴11的轴线上),作为传动体的环状的链条9c被卷挂于所述链轮9a、9b。尽管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所述链条9c优选为无声链条。从动侧链轮9b的卷挂直径比驱动侧链轮9a的卷挂直径大。

各个链轮9a、9b由设置于变速驱动桥ca的内部的规定的凸台部12支承。图3表示其一个例子,滚针轴承13被嵌合于凸台部12的外周侧,链轮9a、9b由所述滚针轴承13能够旋转地保持。滚针轴承13可以在滚针的整个长度上支承负荷,由于与内圈及外圈进行线接触,因此,可以支承大的负荷。此外,由于滚针的外径较小即可,因此,能够将链轮9a、9b小直径化,以谋求第一减速部9及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及小直径化。

在发动机2的旋转中心轴线cl上,在隔着上述第一马达4、动力分配机构6以及作为驱动侧旋转体的驱动侧链轮9a等而与发动机2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第二马达5(mg2)。第二马达5配备有定子5s和转子5r,所述转子5r与作为动力分配机构6的输出部件的太阳齿轮6s连接而成一体地旋转。从而,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被构成为将第二马达5输出的转矩附加于从动力分配机构6输出的转矩。

在上述第一减速部9的向所述驱动轮8的转矩传递方向中的下游侧,设有第二减速部14。第二减速部14是用于将从第一减速部9传递的转矩进一步放大并传递给差速齿轮10的减速机构,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由作为差速旋转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与上述的从动侧链轮9b邻接,相互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太阳齿轮14s与从动侧链轮9b连接而成一体地旋转。设置有与所述太阳齿轮14s配置在同心圆上的齿圈14r,所述齿圈14r被安装并固定于变速驱动桥ca的规定部位。与上述太阳齿轮14s和齿圈14r啮合的小齿轮14p由行星齿轮架14c保持而能够自转及公转。从而,太阳齿轮14s是输入构件的一个例子,齿圈14r是固定构件的一个例子,行星齿轮架14c是输出构件的一个例子。

差速齿轮10与所述第二减速部14邻接,并被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差速齿轮10被配置在第一马达4的外周侧,差速齿轮10的位置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靠近中央部的位置。差速齿轮10是与作为相关技术的车辆用的主传动减速齿轮使用的差速齿轮同样的结构,具有收容被连接有驱动轮8的驱动轴11的侧齿轮(图中未示出)等的差速器壳10a,所述差速器壳10a被连接于第二减速部14的行星齿轮架14c。从而,构成第二减速部14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14s成为输入构件,齿圈14r成为反作用力(固定)部件,行星齿轮架14c成为输出构件,第二减速部14被构成为使得行星齿轮架14c的转速相对于太阳齿轮14s的转速成为低转速,并且太阳齿轮14s以及行星齿轮架14c一起向相同方向(正方向)旋转。

在图1所示的结构的驱动装置1中,发动机2的转矩及第二马达5的转矩如下面所述的那样被传递给驱动轮8。发动机2输出的转矩被传递给动力分配机构6的行星齿轮架6c。所述动力分配机构6例如像在上述图2中由共线图所示的那样动作,产生变速作用。借助所产生的变速作用而被增减的转矩被传递给第一减速部9,转矩通过被传递的减速作用而被放大。由第一减速部9增大的转矩被传递给第二减速部14,由所述第二减速部14增大的转矩经由差速齿轮10被传递给驱动轮8。从而,在发动机2与驱动轮8之间,配置有进行变速作用或者减速作用的动力分配机构6、以及第一减速部9及第二减速部14这三个减速部(变速部),发动机2输出的转矩根据将上述各变速部或者减速部的变速比(减速比)相乘而得到的总变速比而被增减,并被传递给驱动轮8。与此相对,第二马达5输出的转矩按照第一减速部9及第二减速部14的顺序被传递,从差速齿轮10被传递给驱动轮8。即,第二马达5的输出转矩受到各减速部9、14的减速作用,根据各个减速比而被增大,所述总减速比成为将各个减速部9、14的减速比相乘得到的值。

从发动机2到驱动轮8之间的总减速比影响混合动力车辆的加速性能、耗油率或者nv特性等,基于车辆的种类或应当赋予车辆的特性等,在设计上预先被确定。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情况下,能够由行星齿轮机构设定的变速比在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或者强度等方面受到限制,与此相对,下游侧的减速部的设计自由度比行星齿轮机构高。在图4中示意地表示出存在上述那样的设定要求及限制原因的总减速比。

在图4中,纵轴表示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中的输入部件的转矩和输出部件的转矩之比(输入输出转矩比或者变速比),表示如果接近原点,则越近(在图4中,越靠下侧)就越小的值的情况。横轴表示由比动力分配机构靠下游侧的减速部产生的减速比(下游侧减速比),表示如果接近原点,则越近就越小的值(hi侧的值)。图4的粗虚线所示的曲线表示在设计中优选的总减速比,例如,图4的p1点表示由上述日本特开平9-226392中记载的装置形成的总减速比。a1点表示所述输入输出转矩比,这是将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作为输入部件,将齿圈作为输出部件,将太阳齿轮作为反作用力部件的情况下的值。d1点表示下游侧减速比。所述由符号d1表示的下游侧减速比成为第二马达与驱动轮之间的减速比。

当将下游侧减速比如符号d2所示那样加大时(变成low侧的值时),总减速比例如变成符号pn所示的值,会大大偏离在设计中优选的值。在该状态下,即使使下游侧减速比变化,总减速比也如图4中由细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变化,不会成为在设计中优选的值。在上述那样的总减速比中,例如,由于从发动机到驱动轮之间的减速比变大,因此,变成与车辆设定成低速挡来行驶的状态同样的状态,驱动力变得过大,发动机转速变高,耗油率恶化。与此相对,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动力分配机构6构成为使得动力分配机构6中的输出部件(太阳齿轮6s)的转速相对于输入转速的增大率成为最大,因此,图4所示的输入输出转矩比变小,其结果是,即使使下游侧减速比增大到由符号d2表示的值,总减速比也会变成用粗虚线表示的设计上优选的值或者与该值接近的值。从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也不会使驱动装置1的动力性能或搭载该驱动装置1的车辆的耗油率等恶化,可以谋求第二马达5的小型化及驱动装置1的小型、轻量化等。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动力分配机构6及第一马达4配置在比第一减速部9靠发动机2侧,因此,发动机2与动力分配机构6的连接、及动力分配机构6与第一马达4的连接变得容易。另外,由于将第二减速部14相对于第一减速部9在沿着所述旋转中心轴线cl的方向上偏离地配置,将差速齿轮10相对于第二减速部14向与第一减速部9相反的一侧偏离地配置,进而,所述第二减速部14与差速齿轮10偏离的方向为发动机2侧,因此,差速齿轮10的位置成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靠中心的位置。因此,差速齿轮10与左右驱动轮8的距离被均等化,可以消除或者抑制左右驱动轴11的长度及重量等构造上的差异。如果将在轴线方向上偏离的方向作为左右任一驱动轮8侧,则驱动轴11的连接被简化,变得易于确保用于差速齿轮10的空间。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它例子。在本发明中,各个马达4、5、动力分配机构6以及各个减速部9、14的配置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例子,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图5~图8示意地表示该例子,这些图所示的例子,由于是改变图1所示的结构的驱动装置1中各个马达4、5及动力分配机构6等的配置位置的例子,因此,对于与图1所示的构件相同的构件,在图5~图8中赋予与图1所附的附图标记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这些构件的详细说明。

图5所示的例子,是代替将第一马达4和动力分配机构6配置在同心圆上的结构,而将第一马达4和动力分配机构6在轴线方向上并列地配置的例子,第一马达4被配置在动力分配机构6与发动机2之间。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并列配置在发动机2的旋转中心轴线cl上的构件的数量比图1所示的结构增加,但是,由于在以所述旋转中心轴线cl为中心地配置在同心圆上的构件变少,因此,可以缩小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的外径。

图6所示的例子,是将第一马达4及动力分配机构6与第二马达5的位置互换的例子。即,从发动机2侧起,第二马达5、第一减速部9、动力分配机构6、第一马达4依次排列。在该结构中,可以加大从第二马达5到驱动轮8之间的减速比而将第二马达5小型化,与此相伴地,能够将差速齿轮10或者第二减速部14配置于所述第二马达5的外周侧。第一减速部9处于在沿着所述旋转中心轴线cl的方向上靠发动机2的位置,与此相伴地,差速齿轮10被配置于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靠近中央的位置,可以谋求左右驱动轴11的长度等构造的均等化。

图7所示的例子是从发动机2侧起,动力分配机构6、第一减速部9、第二马达5、第一马达4依次排列的例子。即,两个马达4、5集中配置在与发动机2相反的一侧。从而,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可以简化马达4、5的冷却用的结构、端子板(图中未示出)的结构或者配线结构等。

图8所示的例子与图7所示的例子相反,是各个马达4、5配置在发动机2侧的例子。即,在发动机2的旋转中心轴线cl上,从发动机2侧起,第一马达4、第二马达5、第一减速部9、动力分配机构6依次排列。从而,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与上述图7所示的例子同样,能够简化马达4、5的冷却用的结构、端子板的结构或者配线结构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各个减速部9、14可以由包括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的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该例子示于图9。图9所示的例子是将上述图5所示的例子中的各个减速部9、14置换成平行齿轮减速机构的例子,从而,对于与图5所示的结构同样的结构的部分,赋予与图5同样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9所示的驱动装置1中的第一减速部9配备有输出齿轮19a、比所述输出齿轮19a直径大且与输出齿轮19a啮合的反转从动齿轮19b。输出齿轮19a是输入侧构件的一个例子,在发动机2的旋转中心轴线cl上配置于动力分配机构6与第二马达5之间,并且与作为动力分配机构6的输出部件的太阳齿轮6s和第二马达5的转子5r连接。副轴20与发动机2的旋转中心轴线cl平行地配置,作为输出侧构件的一个例子的反转从动齿轮19b被保持于所述副轴20。

另一方面,差速齿轮10配备有与差速器壳10a成一体的差速齿圈24b,比所述差速齿圈24b直径小且与差速齿圈24b啮合的反转驱动齿轮24a以与反转从动齿轮19b成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被副轴20保持。即,上述反转驱动齿轮24a和差速齿圈24b是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上述的第二减速部14。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减速部14以及差速齿轮10被配置在动力分配机构6的外周侧。

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作为平行齿轮减速机构的第一减速部9和第二减速部14分别直列地配置在第二马达5与驱动轮8之间,将上述平行齿轮减速机构的减速比相乘而得到的减速比成为上述下游侧减速部的减速比。进行变速作用的动力分配机构6和作为平行齿轮减速机构的上述各个减速部9、14直列地设置在发动机2与驱动轮8之间,将动力分配机构6中的上述输入输出转矩比与各个减速部9、14的减速比相乘得到的值成为总减速比。从而,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即使为了将第二马达5小型化而加大下游侧减速比,也可以通过减小动力分配机构6中的输入输出转矩比,而将总减速比设定成在设计中优选的值。换句话说,可以既保持驱动装置1的性能,又将第二马达5及驱动装置1自身小型化。由于在各个马达4、5的半径方向上在外侧与马达4、5重叠地配置的构件变少,因此,有利于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而减小外径。

图10所示的例子,是在上述图9所示的结构中,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cl上将动力分配机构6与第一减速部9的位置互换,使副轴20上的反转从动齿轮19b及反转驱动齿轮24a的位置、以及驱动轴11的旋转中心轴线上的第二减速部14与差速齿轮10的位置左右反转的例子。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也将第二减速部14以及差速齿轮10在动力分配机构6的外周侧在半径方向上重叠地配置。从而,在如图10所示地构成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与上述图9所示的结构产生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如上所述由平行齿轮减速机构构成各个减速部9、14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各个马达4、5集中配置在与发动机2相反的一侧,或者配置在靠发动机2的位置。图11所示的例子,是将各个马达4、5集中配置在隔着动力分配机构6以及第一减速部9而与发动机2相反的一侧的例子。图12是将各个马达4、5集中配置在靠发动机2的位置,将第一减速部9以及动力分配机构6配置在隔着所述马达4、5而与发动机2相反的一侧的例子。根据如图11及图12所示构成的驱动装置1,可以获得与如上述图7或图8所示构成的驱动装置1同样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13中表示出由双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例子。在这里所示的动力分配机构6中,在太阳齿轮6s与齿圈6r之间,设有与太阳齿轮6s啮合的第一小齿轮6p1、与所述第一小齿轮6p1及齿圈6r啮合的第二小齿轮6p2,所述小齿轮6p1、6p2由行星齿轮架6c可以自转以及公转地保持。太阳齿轮6s是输出部件,被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第二马达(mg2)5以与太阳齿轮6s成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被连接于太阳齿轮6s。齿圈6r是输入部件,被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并且,行星齿轮架6c是反作用力部件,被连接有第一马达(mg1)4。由于其它结构只要与上述任一个例子同样地构成即可,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机构中,在将太阳齿轮固定的结构的情况下,以及在将行星齿轮架固定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另外两个旋转部件作为输入部件或者输出部件,所述另外两个旋转部件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图13所示的结构,由于行星齿轮架6c能够成为反作用力部件并固定,因此,通过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比小于“0.5”,在所谓的机械点处的输出部件的转速相对于输入部件的转速的增大率成为最大。从而,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既将总减速比保持在设计上优选的值,又加大由第一及第二减速部9、14产生的所谓下游侧减速比,与此相伴地,可以将第二马达5及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还可以提高第二马达5的配置的自由度。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各个减速部9、14也可以采用上述结构的平行齿轮减速机构。

图14a~图24b表示动力分配机构的参考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只图示并说明动力分配机构6的部分,省略其它部分的说明。图14a~图14d是由利用行星齿轮架6c保持阶梯小齿轮6ps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例子。阶梯小齿轮6ps是将节圆直径小的小直径小齿轮6p3和节圆直径比所述小直径小齿轮6p3大的大直径小齿轮6p4在同一轴线上并列地一体化的小齿轮,由行星齿轮架6c保持。动力分配机构6还配备有太阳齿轮6s、第一齿圈6r1、第二齿圈6r2来作为旋转部件。太阳齿轮6s被作为输出部件而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另外,第二马达5被连接于太阳齿轮6s。第一齿圈6r1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而连接于第一马达4。进而,第二齿圈6r2被作为输入部件而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

在图14a所示的例子中,太阳齿轮6s和第一齿圈6r1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并且,第二齿圈6r2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图14b所示的例子是使图14a中所示的阶梯小齿轮6ps的左右方向反转的例子,太阳齿轮6s和第一齿圈6r1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并且,第二齿圈6r2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图14c中所示的例子,是在图14a所示的结构中,代替将太阳齿轮6s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而将太阳齿轮6s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例子。图14d中所示的例子,是在图14b所示的结构中,代替将太阳齿轮6s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而将太阳齿轮6s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的例子。

在图14a~图14d中任一个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在将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的第一齿圈6r1固定的情况下的太阳齿轮6s的转速相对于第二齿圈6r2的转速的比例、也就是增大率变大,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既将总减速比保持在设计上优选的值,又加大所谓的下游侧减速比,将第二马达5及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还可以提高第二马达5的配置的自由度。

图15a~15d所示的例子与上述图14a~图14d所示的例子不同,是作为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利用将齿圈6r、第一太阳齿轮6s1和第二太阳齿轮6s2作为旋转部件的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例子。所述齿圈6r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第一太阳齿轮6s1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于第一马达4。第二太阳齿轮6s2被作为输入部件,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

在图15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太阳齿轮6s1和齿圈6r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并且第二太阳齿轮6s2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图15b所示的例子,是使图15a所示的阶梯小齿轮6ps的左右方向反转的例子,第一太阳齿轮6s1和齿圈6r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并且第二太阳齿轮6s2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图15c中所示的例子,是在图15a所示的结构中,代替将齿圈6r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而将齿圈6r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例子。图15d中所示的例子,是在图15b所示的结构中,代替将齿圈6r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而将齿圈6r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的例子。

在图15a~图15d中任一个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在将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的第一太阳齿轮6s1固定的情况下的齿圈6r的转速相对于第二太阳齿轮6s2的转速的比例、也就是增大率变大,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既将总减速比保持在设计上优选的值,又加大所谓的下游侧减速比,将第二马达5及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还可以提高第二马达5的配置的自由度。

图16a~图16b所示的例子与上述图14a及图15d所示的例子不同,是作为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利用将齿圈6r、太阳齿轮6s和行星齿轮架6c作为旋转部件的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例子。所述太阳齿轮6s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齿圈6r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于第一马达4。进而,行星齿轮架6c被作为输入部件,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

在图16a所示的例子中,太阳齿轮6s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齿圈6r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图16b中所示的例子,是使图16a所示的阶梯小齿轮6ps的左右方向反转的例子,太阳齿轮6s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齿圈6r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

在图16a及图16b中的任一个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在将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的齿圈6r固定的情况下的太阳齿轮6s的转速相对于行星齿轮架6c的转速的比例、也就是增大率变大,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既将总减速比保持在设计上优选的值,又加大所谓的下游侧减速比,将第二马达5及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还可以提高第二马达5的配置的自由度。

图17a~图17b所示的例子与上述图16a~图16b所示的例子不同,是作为阶梯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利用代替齿圈6r而设置第二太阳齿轮6s2且将第一太阳齿轮6s1、第二太阳齿轮6s2和行星齿轮架6c作为旋转部件的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例子。所述第一太阳齿轮6s1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行星齿轮架6c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于第一马达4。进而,第二太阳齿轮6s2被作为输入部件,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

在图17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太阳齿轮6s1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第二太阳齿轮6s2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图17b所示的例子,是使图17a所示的阶梯小齿轮6ps的左右方向反转的例子,第一太阳齿轮6s1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第二太阳齿轮6s2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

在图17a及图17b中任一个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在将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的行星齿轮架6c固定的情况下的第一太阳齿轮6s1的转速相对于第二太阳齿轮6s2的转速的比例、也就是增大率变大,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既将总减速比保持在设计上优选的值,又加大所谓的下游侧减速比,将第二马达5及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的结构的小型化。还可以提高第二马达5的配置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是利用行星齿轮架能够自转以及公转地保持轴长长的长小齿轮和与所述长小齿轮的一部分啮合的短小齿轮的行星齿轮机构,存在将长小齿轮配置在比短小齿轮靠内周侧的结构、和与之相反地将长小齿轮配置在比短小齿轮靠外周侧的结构。

图18a~图18c所示的例子,是采用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的例子,在所述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中,将长小齿轮pl构成为将大直径小齿轮6p4和小直径小齿轮6p3形成一体的所谓的阶梯小齿轮,将短小齿轮ps配置并啮合于阶梯小齿轮的外周侧,由行星齿轮架6c进行保持。并且,在图18a~图18c中任一个所示的例子中,具有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太阳齿轮6s,所述太阳齿轮6s成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

在图18a所示的例子中,除了太阳齿轮6s之外,还配备有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的第二太阳齿轮6s2和与短小齿轮ps啮合的齿圈6r。所述第二太阳齿轮6s2被作为输入部件,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齿圈6r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于第一马达4。图18b所示的例子,是代替图18a所示的第二太阳齿轮6s2而将行星齿轮架6c作为旋转部件,所述行星齿轮架6c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被连接于第一马达4。齿圈6r被作为输入部件,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进而,图18c所示的例子具有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第二齿圈6r2,所述第二齿圈6r2代替图18b所示的行星齿轮架6c而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于第一马达4。

图19a~图19b所示的例子,是利用不同于图18a~图18c所示的太阳齿轮6s而使太阳齿轮6s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地设置、进而设置有第一及第二齿圈6r1、6r2的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例子。在图19a所示的例子中,太阳齿轮6s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第一齿圈6r1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于第一马达4,进而,第二齿圈6r2与短小齿轮ps啮合,被作为输入部件,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图19b所示的例子,是在图19a所示的结构中,将太阳齿轮6s变更为反作用力部件而连接于第一马达4,将第一齿圈6r1变更为输出部件而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的例子。

进而,图20a~图20b所示的例子,是利用不设置太阳齿轮而将行星齿轮架、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作为旋转部件的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例子。在图20a~图20b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长小齿轮pl和短小齿轮ps的行星齿轮架6c被作为输入部件,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并且,在图20a所示的例子中,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第一齿圈6r1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与短小齿轮ps啮合的第二齿圈6r2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于第一马达4。与此相对,在图20b所示的例子中,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第一齿圈6r1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于第一马达4,与短小齿轮ps啮合的第二齿圈6r2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

在图18a~图20b所示的任一个例子中,由于通过恰当地设定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比,在将反作用力部件固定的情况下的输出部件的转速相对于输入部件的转速的比例、也就是增大率变大,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既将总减速比保持在设计上优选的值,又加大所谓的下游侧减速比,将第二马达5及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还可以提高第二马达5的配置的自由度。

下面,说明利用将短小齿轮ps配置在比长小齿轮pl靠内周侧的拉维瑙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动力分配机构6的例子。在下面说明的例子中,短小齿轮ps被配置在长小齿轮pl中的小直径小齿轮6p3的内周侧,与所述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所述小齿轮pl、ps被行星齿轮架6c能够自转及公转地保持。

在图21a~图21b所示的例子中,行星齿轮架6c被作为输入部件,连接于发动机2的输出轴3。除了所述行星齿轮架6c之外,还配备有与短小齿轮ps啮合的第一太阳齿轮6s1和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第二太阳齿轮6s2来作为旋转部件。并且,在图21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太阳齿轮6s1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第二太阳齿轮6s2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有第一马达4。与此相对,在图21b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太阳齿轮6s1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有第一马达4,第二太阳齿轮6s2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

图22a~图22d所示的例子,是在上述图21a~图21b中所示的结构中,代替行星齿轮架6c而设置成输入部件的齿圈6r的例子。即,图22a所示的例子,设置有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齿圈6r,所述齿圈6r代替行星齿轮架6c而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3连接。其它结构与上述图21a所示的结构一样。图22b所示的例子,是在图22a所示的结构中,将输出部件与反作用力部件互换的例子。即,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的第一太阳齿轮6s1被连接于第一马达4,成为反作用力部件,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第二太阳齿轮6s2被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成为输出部件。图22c所示的例子,是在上述图22a所示的结构中,齿圈6r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将所述齿圈6r作为输入部件的例子。同样地,图22d所示的例子,是在上述图22b所示的结构中,齿圈6r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将所述齿圈6r作为输入部件的例子。

图23所示的例子,是设置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齿圈6r,将所述齿圈6r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3连接而作为输入部件,进而,将与短小齿轮ps啮合的太阳齿轮6s和行星齿轮架6c作为旋转部件的例子。在该例中,行星齿轮架6c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有第一马达4,太阳齿轮6s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

图24a~图24b所示的例子,是设置与小直径小齿轮6p3啮合的第一齿圈6r1,将所述第一齿圈6r1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3连接而作为输入部件,进而,将与大直径小齿轮6p4啮合的第二齿圈6r2和与短小齿轮ps啮合的太阳齿轮6s作为旋转部件的例子。在图24a所示的例子中,第二齿圈6r2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另外,太阳齿轮6s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有第一马达4。与此相对,在图24b所示的例子中,第二齿圈6r2被作为反作用力部件,连接有第一马达4,太阳齿轮6s被作为输出部件,连接于第一减速部9。

在图21a~图24b所示的任一个例子中,由于通过恰当地设置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比,在将反作用力部件固定的情况下的输出部件的转速相对于输入部件的转速的比例、也就是增大率变大,因此,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可以既将总减速比保持在设计上优选的值,又加大所谓的下游侧减速比,将第二马达5及作为驱动装置1的整体的结构小型化。还可以提高第二马达5的配置的自由度。

本发明并不被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所限定,也可以利用齿轮式的减速机构构成第一减速部,利用挠带传动机构构成第二减速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