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3228发布日期:2019-02-22 20:2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组合房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房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房车。



背景技术: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现有的房车均为在车身的两侧或者顶部进行扩展以增加房车的内部使用空间,但是这种扩展方式的扩展空间极其有限,无法满足较多人数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房车,其通过在房车两边的空地上扩展出使用空间,满足多人的使用需求。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组合房车,包括:

房车本体,其包括支撑机构、第一收纳室和第二收纳室,所述第一收纳室设置在所述房车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收纳室设置在所述房车本体的尾部,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房车本体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房车本体;

扩展板房,其设置在所述房车本体的侧部,所述扩展板房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以将扩展板房固定在所述房车本体的侧部,所述扩展板房为可拆卸的组合板房,所述扩展板房拆卸后收藏于所述第一收纳室和第二收纳室中。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臂、支撑腿和定位结构,所述支撑臂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腿大小相匹配的第一凹槽以将所述支撑腿收纳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房车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臂嵌套在所述滑槽中以使所述支撑臂相对所述滑槽滑动以使支撑臂伸出或收缩于所述滑槽中,所述支撑臂伸出滑槽后在远离房车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腿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撑腿相对支撑臂上下转动,所述定位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撑臂和支撑腿连接以将所述支撑腿固定,所述支撑腿中设置有可升降机构以调节所述支撑腿的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杆,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杆包括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形成书钉形定位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杆一体成型,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以将所述支撑臂与支撑腿固定为直角。

优选的是,所述扩展板房包括:

支撑结构,其包括底部框架结构、顶部框架结构和立柱,所述底部框架结构与顶部框架结构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结构和顶部框架结构连接,以将所述顶部框架结构支撑在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上方,所述底部框架结构与所述支撑臂连接以将所述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在所述房车本体的侧部;

密封板,其包括底部板、顶部板和侧部板,所述底部板铺设在所述底部框架结构上,所述顶部板铺设在所述顶部框架结构上,所述侧部板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结构和顶部框架结构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底部框架结构和顶部框架均包括横向杆和纵向杆,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一t型接口,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l型接口,所述第一t型接口与所述第一l型接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方形孔和第二方形孔,所述第一t型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一l型接口上以形成底部框架结构,所述立柱穿过所述第一t型接口上的第一方形孔与所述第一l型接口的第二方形孔以将底部框架结构固定;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上设置有第二t型接口,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上设置有第二l型接口,所述第二t型接口和第二l型接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方形孔和第四方形孔,所述第二l型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二t型接口之上以形成顶部框架结构,所述立柱穿过所述第二t型接口的第三方形孔与所述第二l型接口的第四方形孔以将顶部框架结构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立柱包括支撑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均小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插接部径向的第一插销孔,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销孔相对应的第二插销孔以通过插销将立柱、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和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插接部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过所述第一t型接口与第一l型接口通过在环形凹槽中设置弹性卡环以将第一t型接口与第一l型接口卡接固定在第一支撑部上;所述第一插接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可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高度调节装置,如,在第一插接部的底部设置内螺纹,调节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以实现调节螺杆与第一插接部的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杆即可实现第一插接部的高度调节。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l型接口的一横的厚度与第一t型接口的一横的厚度之和小于第一l型结构的一竖的高度以使支撑部插接到所述第一l型接口中。

优选的是,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上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中设置有第五方形孔,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六方形孔,所述第二凹槽卡接在所述第五凹槽中,所述第一插接部穿过所述第五方形孔与第六方形孔后通过卡接在环形凹槽上的卡环以将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和立柱连接固定;所述顶部框架的纵向杆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第四凹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七方形孔和第八方形孔,所述第四凹槽卡接在所述第三凹槽上,所述横向杆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过所述第七方形孔和第八方形孔后通过插销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以将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以及立柱连接固定。

优选的是,还包括三角固定部件,所述三角固定部件由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和第三直角板相互连接构成的直角三菱锥形,所述第二直角板上设置有第九方形孔,所述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和第三直角板上均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横向杆、纵向杆、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上均设置有与第一螺丝孔相对应的第二螺丝孔以使所述第一插接部或第二插接部穿过所述第九方形孔后通过螺丝将横向杆、纵向杆与立柱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顶部板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母半圆连接件和一个公半圆连接件,所述母半圆连接件盖合在所述公半圆连接件上以将相邻的两块顶部板连接,所述顶部板的底面设置有多组固定耳,两个固定耳为一组,每一组固定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横向杆的宽度以使所述横向杆卡接在两个固定耳之间,每一组固定耳设置有插销穿过所述固定耳的第三插销孔以将所述横向杆与顶部板连接固定。通过将母半圆连接件盖合在公半圆连接件上,快速的实现了相邻两块顶部板的防雨连接;通过顶部板底部的固定耳,将顶部板与顶部框架结构相连接固定,避免顶部板被风掀开或者被人从外部打开,增加了安全性。

优选的是,所述侧部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顶部框架结构外侧的纵向杆上设置有l型套杆,远离l型套杆一竖的所述l型套杆一横的一端与所述顶部框架结构外侧的纵向杆固定连接,所述l型套杆一竖与所述顶部框架结构外侧的纵向杆平行设置,所述套筒设在所述l型套杆的一竖上以使所述侧部板相对所述纵向杆上下转动,所述侧部板的下端设置有插销筒,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筒相对应的第四插销孔,使插销穿过所述插销筒后进入所述第四插销孔以阻止所述侧部板相对所述纵向杆转动。通过套筒设在l型套杆上,实现了侧部板相对顶部框架结构外侧的纵向杆的转动连接;通过在侧部板的底部设置插销筒,以在内部将侧部板固定,避免外人从外边将侧部板打开,以增加安全性。

优选的是,在立柱的同一侧沿着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凸沿,所述侧部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凸沿大小相对应的凸沿槽以使侧部板与立柱连接时,所述凸沿探入所述凸沿槽中。通过在立柱上设置凸沿以及在侧部板上设置凸沿槽,实现了侧部板与立柱的密封连接,避免了雨水从侧部板与立柱的连接处沿着立柱进入到扩展板房内,还包括内部板,所述立柱的四侧均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内部板的边沿探入所述卡接槽中以将所述扩展板房分隔成若干功能室。通过设置卡接槽和内部板,能快速的将内部板卡接在所述立柱上以将扩展板房分隔成多个小的功能室,增加了扩展板房的居住人数。

优选的是,所述扩展板房包括客厅、淋浴室、过道以及住宿室,所述过道设置在扩展板房的中间,所述住宿室设置在所述过道的两边,所述扩展板房靠近车厢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房门以进出扩展板房,所述客厅设置在所述扩展板房的房门处,所述淋浴室设置在所述客厅旁边。

优选的是,所述纵向杆、顶部板和底部板收纳在第一收纳室中,所述侧部板和横向杆收纳在第二收纳室中。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设置第一收纳室和第二收纳室不影响房车原有设备布局;在房车本体的侧部组装扩展板房,有效的扩展了房车本体的使用空间;扩展板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大小进行任意组合;房车本体拆分后收纳于收纳室中,增强了房车本体的移动性;通过将扩展板房与支撑臂相连接,增强了扩展板房的稳定性;在房车本体的底部设置滑槽,以将支撑臂设置其中,便于快速的将支撑臂从滑槽中拉出或推入;通过将定位杆两端的连接杆分别插入到支撑臂与支撑腿设置的通孔上,便于快速的将支撑臂与支撑腿所成的角度固定;通过在支撑腿的底部设置可升降调节机构,以使支撑腿能稳固的支撑在不平的地面上;通过将扩展板房设置为便于组装与拆卸的组合板房,在需要使用时,将扩展板房组装在房车本体的侧部,而不需要使用时,将扩展板房拆卸后收藏于收纳室中,增强了组合房车的可移动性;通过在纵向杆和横向杆上设置相互嵌套吻合的凹槽,增强了纵向杆与横向杆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一插接部上设置第一环形凹槽,以通过弹性卡环将所述立柱固定,避免所述立柱相对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相对上下移动,实现了立柱与底部框架结构稳定连接。本发明具有拆卸与安装方便,大大提高了扩展板房适用人数等特点。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房车本体与扩展板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说明的是房车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说明的是房车本体与扩展板房连接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说明的是支撑结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说明的是支撑结构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说明的是立柱连接在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说明的是立柱的俯视示意图;

图8说明的是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与侧部板的连接关系的机构示意图;

图9说明的是顶部板与顶部框架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说明的是顶部板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说明的是顶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说明的是立柱与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和纵向杆之间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说明的是立柱与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和纵向杆之间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说明的是三角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说明的是扩展板房的内部布局示意图。

1、房车本体;3、支撑机构;4、扩展板房;5、滑槽;6、支撑臂;7、第一凹槽;8、支撑腿;9、定位杆;10、立柱;11、第一插接部;12、第二插接部;13、环形凹槽;14、第一插销孔;15、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16、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7、第二l型接口;18、第三方形孔;19、第二t型接口;20、第四方形孔;21、第一收纳室;22、第二收纳室;23、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24、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25、三角固定部件;26、第九方形孔;27、第一螺丝孔;28、第五凹槽;29、第五方形孔;30、卡接槽;31、凸沿;32、l型套杆;33、第一套筒;34、侧部板;35、插销;36、顶部板;37、固定耳;38、母半圆连接件;39、公半圆连接件;40、第三插销孔;41、淋浴室;42、住宿室;43、客厅;44、过道;45、第一t型接口;46、第一方形孔;47、第一l型接口;48、第二方形孔;49、第二插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

如图1-15所示,

一种组合房车,包括:

房车本体1,其包括支撑机构3、第一收纳室21和第二收纳室22,所述第一收纳室21设置在所述房车本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收纳室22设置在所述房车本体1的尾部,所述支撑机构3设置在所述房车本体1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房车本体1;

扩展板房4,其设置在所述房车本体1的侧部,所述扩展板房4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机构3连接以将扩展板房4固定在所述房车本体1的侧部,所述扩展板房4为可拆卸的组合板房,所述扩展板房4拆卸后收藏于所述第一收纳室21和第二收纳室22中。

为了便于快速的抽出支撑臂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臂6、支撑腿8和定位结构,所述支撑臂6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腿8大小相匹配的第一凹槽7以将所述支撑腿8收纳于所述第一凹槽7中,所述房车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滑槽5,所述支撑臂6嵌套在所述滑槽5中以使所述支撑臂6相对所述滑槽5滑动以使支撑臂6伸出或收缩于所述滑槽5中,所述支撑臂6伸出滑槽5后在远离房车本体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腿8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支撑腿8相对支撑臂6上下转动,所述定位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撑臂6和支撑腿8连接以将所述支撑腿8固定,所述支撑腿8中设置有可升降机构以调节所述支撑腿8的高度。为了便于调节支撑腿8的高度,所述支撑腿8中设置有可升降机构以调节所述支撑腿8的高度。所述升降机构可为电动伸缩杆或千斤顶等可升降机构。

为了便于快速的将支撑臂6与支撑腿8固定,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杆9,所述支撑臂6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腿8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杆9包括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形成书钉形定位杆9,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杆一体成型,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以将所述支撑臂6与支撑腿8固定为直角。

为了便于快速的组成与拆卸扩展板房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板房4包括:

支撑结构,其包括底部框架结构、顶部框架结构和立柱10,所述底部框架结构与顶部框架结构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立柱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结构和顶部框架结构连接,以将所述顶部框架结构支撑在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上方,所述底部框架结构与所述支撑臂6连接以将所述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在所述房车本体1的侧部;

密封板,其包括底部板、顶部板36和侧部板34,所述底部板铺设在所述底部框架结构上,所述顶部板36铺设在所述顶部框架结构上,所述侧部板34设置在所述底部框架结构和顶部框架结构之间。

为了便于底部框架结构的安装与拆卸,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结构和顶部框架均包括横向杆和纵向杆,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23的两端设置有第一t型接口45,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2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l型接口47,所述第一t型接口45与所述第一l型接口47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方形孔46和第二方形孔48,所述第一t型接口45连接在所述第一l型接口47上以形成底部框架结构,所述立柱10穿过所述第一t型接口45上的第一方形孔46与所述第一l型接口47的第二方形孔48以将底部框架结构固定;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15上设置有第二t型接口19,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上设置有第二l型接口17,所述第二t型接口19和第二l型接口17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方形孔18和第四方形孔20,所述第二l型接口17连接在所述第二t型接口19之上以形成顶部框架结构,所述立柱10穿过所述第二t型接口19的第三方形孔18与所述第二l型接口17的第四方形孔20以将顶部框架结构固定。

为了便于底部框架结构、顶部框架结构与立柱10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0包括支撑部、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12,所述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12均小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插接部11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12与所述支撑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1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插接部12径向的第一插销孔14,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销孔14相对应的第二插销孔49以通过插销穿过所述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将立柱10、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和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15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插接部11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3,所述第一插接部11穿过所述第一t型接口45与第一l型接口47通过在环形凹槽13中设置弹性卡环以将第一t型接口45与第一l型接口47卡接固定在第一支撑部上。为了实现在不平的地面上安装扩展板房4,所述第一插接部11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可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高度调节装置,如,在第一插接部11的底部设置内螺纹,调节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以实现调节螺杆与第一插接部11的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杆即可实现第一插接部11的高度调节。

为了增强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l型接口47的一横的厚度与第一t型接口45的一横的厚度之和小于第一l型结构的一竖的高度以使支撑部插接到所述第一l型接口47中。

为了增强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24上设置有第五凹槽28,所述第五凹槽28中设置有第五方形孔29,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2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五凹槽28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第六方形孔,所述第二凹槽卡接在所述第五凹槽28中,所述第一插接部11穿过所述第五方形孔29与第六方形孔后通过卡接在环形凹槽13上的卡环以将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23、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24和立柱10连接固定;所述顶部框架的纵向杆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第四凹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七方形孔和第八方形孔,所述第四凹槽卡接在所述第三凹槽上,所述横向杆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插接部12穿过所述第七方形孔和第八方形孔后通过插销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以将所述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15以及立柱10连接固定。通过在支撑结构的内部设置多个横向杆与纵向杆,增强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增强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三角固定部件25,所述三角固定部件25由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和第三直角板相互连接构成的直角三菱锥形,所述第二直角板上设置有第九方形孔26,所述第一直角板、第二直角板和第三直角板上均设置有第一螺丝孔27,所述横向杆、纵向杆、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12上均设置有与第一螺丝孔27相对应的第二螺丝孔以使所述第一插接部11或第二插接部12穿过所述第九方形孔26后通过螺丝将横向杆、纵向杆与立柱10固定。通过设置三角固定部件25,将立柱10、横向杆与纵向杆进行稳固连接,避免支撑结构摆动,增强了结构稳定性。

为了实现顶部板36之间的防水连接以及与顶部框架结构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板36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母半圆连接件38和一个公半圆连接件39,所述母半圆连接件38盖合在所述公半圆连接件39上以将相邻的两块顶部板36连接,所述顶部板36的底面设置有多组固定耳37,两个固定耳37为一组,每一组固定耳37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横向杆的宽度以使所述横向杆卡接在两个固定耳37之间,每一组固定耳37设置有插销35穿过所述固定耳37的第三插销孔40以将所述横向杆与顶部板36连接固定。通过将母半圆连接件38盖合在公半圆连接件39上,快速的实现了相邻两块顶部板36的防雨连接;通过顶部板36底部的固定耳37,将顶部板36与顶部框架结构相连接固定,避免顶部板36被风掀开或者被人从外部打开,增加了安全性。

为了实现侧部板34与顶部框架结构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部板3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套筒33,所述顶部框架结构外侧的纵向杆上设置有l型套杆32,远离l型套杆32一竖的所述l型套杆32一横的一端与所述顶部框架结构外侧的纵向杆固定连接,所述l型套杆32一竖与所述顶部框架结构外侧的纵向杆平行设置,所述套筒设在所述l型套杆32的一竖上以使所述侧部板34相对所述纵向杆上下转动,所述侧部板34的下端设置有插销筒,所述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24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筒相对应的第四插销孔,使插销穿过所述插销筒后进入所述第四插销孔以阻止所述侧部板34相对所述纵向杆转动。通过套筒设在l型套杆32上,实现了侧部板34相对顶部框架结构外侧的纵向杆的转动连接;通过在侧部板34的底部设置插销筒,以在内部将侧部板34固定,避免外人从外边将侧部板34打开,以增加安全性。

为了增强扩展板房4内的采光,拆卸,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部板34上设置有可视窗口。

为了避免外部的雨水沿着立柱10进入到扩展板房4内,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立柱10的同一侧沿着立柱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凸沿31,所述侧部板3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凸沿31大小相对应的凸沿31槽以使侧部板34与立柱10连接时,所述凸沿31探入所述凸沿31槽中。通过在立柱10上设置凸沿31以及在侧部板34上设置凸沿31槽,实现了侧部板34与立柱10的密封连接,避免了雨水从侧部板34与立柱10的连接处沿着立柱10进入到扩展板房4内;为了扩展扩展板房4的内部使用空间还包括内部板,所述立柱10的四侧均设置有卡接槽30,所述内部板的边沿探入所述卡接槽30中以将所述扩展板房4分隔成若干功能室。通过设置卡接槽30和内部板,能快速的将内部板卡接在所述立柱10上以将扩展板房4分隔成多个小的功能室,增加了扩展板房4的居住人数。

为了增强扩展板房4的功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板房4包括客厅43、淋浴室41、过道44以及住宿室42,所述过道44设置在扩展板房4的中间,所述住宿室42设置在所述过道44的两边,所述扩展板房4靠近车厢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房门以进出扩展板房4,所述客厅43设置在所述扩展板房4的房门处,所述淋浴室41设置在所述客厅43旁边。

为了便于快速的收纳拆卸的扩展板房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杆、顶部板36和底部板收纳在第一收纳室21中,所述侧部板34和横向杆收纳在第二收纳室22中。

为了避免扩展板房4过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板上的顶部设置有遮阳棚。

本发明的组装方法如下:将房车本体1停在相对比较平坦的地面上,将支撑臂6从滑槽5中拉出,并安装好支撑腿8;将收纳于收纳室中的横向杆、纵向杆以及顶部板36、侧部板34和底部板等取出,选出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23和纵向杆以组装底部框架结构,通过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23与支撑臂6相固定,将第一插接部11从上到下穿过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23、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24以及三角固定部件25,将弹性卡环固定在环形凹槽13中,使用螺丝将三角固定部件25固定在底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23、底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24以及第一插接部11上,完成底部框架结构与立柱10的稳固连接;将内侧板插入卡接槽30中以将扩展板房4分隔成多个功能室,在第二插接部12上从下到上依次安装三角固定部件25、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15、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使用插销35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将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15和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固定在第二插接部12上,使用螺丝将三角固定部件25与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顶部框架结构的纵向杆15以及立柱10固定;将顶部板36铺设在顶部框架结构上,使一块顶部板36的母连接件38盖合在另一块顶部板36的公连接件39上,并顶部框架结构的横向杆16卡接到顶部板36上的每组固定耳37形成的卡槽中,使用插销35穿固定耳37上的插销35孔,实现顶部板36与顶部框架结构的固定;将侧部板34的第一套筒33套入l型套杆32上,调整侧部板34的位置以使侧部板34两侧的凹槽与立柱10上的凸沿31相对应,完成侧部板34的安装;完成本发明的安装;当扩展板房4使用结束后,将扩展板房4进行拆卸并收纳与收纳室中即可。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