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基于外循环风道结构的前风窗框架以及汽车空调循环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030发布日期:2019-04-09 22:41阅读:2691来源:国知局
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基于外循环风道结构的前风窗框架以及汽车空调循环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基于外循环风道结构的前风窗框架以及汽车空调循环风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的空调外循环风门设置在机舱引擎盖下或两侧,空调外循环的进风口涉水高度较低,但某些越野车对涉水高度要求较高,超过机舱引擎盖;此外,外循环进风口设置在引擎盖下,进风口受到遮挡以及进风通道结构复杂、风阻大等因素的影响,外循环进风量受到了限制;且随着长期使用,进风口的滤网处会堆积较多灰尘和细小颗粒,堵塞进风通道,从而进一步影响进风量,如何重新设计进风通道的结构成为提高涉水线和进风量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涉水线和进风量的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的前风窗框架,所述前风窗框架包括前风窗立柱和横梁,所述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设置在所述前风窗立柱的立柱外板和立柱内板之间。能够起到加强前风窗及车身强度的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的汽车空调循环风系统,所述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与空调本体连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包括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上端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通道设置在前风窗的立柱内板和立柱外板之间,所述进风格栅位于立柱外板的上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通道的下端循环风门和/或排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水口设置在立柱外板上,所述循环风门位于排水口的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风门与排水口之间设有防水透气结构,所述防水透气结构分别与立柱外板和立柱内板固定并隔断进风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水透气结构为防水透气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格栅和排水口之间的立柱外板上开有维修孔和滤芯维修盖,所述滤芯维修盖盖住维修孔并与立柱外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进风通道内设有与滤芯维修盖处于同一截面的滤芯,所述滤芯分别与立柱外板和立柱内板固定并隔断进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前风窗立柱包括前风窗中立柱和位于所述前风窗中立柱两侧的前风窗侧立柱,所述前风窗中立柱和前风窗侧立柱的两端均通过横梁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风窗中立柱包括中立柱外板和中立柱内板,进风通道位于中立柱外板和中立柱内板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涉水线和空调外循环进风量。将进风格栅设于前风窗的中立柱外板上端,排水口设于中立柱外板下端,这样汽车的涉水线提高到中立柱上端的位置,提高了汽车的涉水能力;此外由于前风窗的中立柱外板的上端气压为正压,中立柱外板下端气压为负压,这样从进风格栅到排水口之间形成较大压差,提高了进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前风窗框架结构的轴测图。

图2为前风窗中立柱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循环风门关闭时前风窗中立柱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进风格栅1、滤芯2、滤芯维修盖板3、防水透气膜4、排水口5、循环风门6、进风通道7、前风窗中立柱8、中立柱外板81、中立柱内板82、前风窗侧立柱9、横梁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3所示,一种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包括进风通道7,其特征在于:进风通道7上端设有进风格栅1,进风通道7设置在前风窗立柱的立柱内板和立柱外板之间,进风格栅1位于立柱外板的上端。这样,涉水线提高到了立柱上端,大大增强了汽车的涉水能力。

优选地,进风通道7的下端设有循环风门6和/或排水口5;循环风门6设置在立柱内板上,排水口5设置在立柱外板上,循环风门6位于排水口5的下端。这样,雨水和杂质可以从排水口排出,而空气可以从循环风门进入到空调本体中,最后从仪表板出风口进入车厢内,为车厢内提供新风。

优选地,循环风门6与排水口5之间设有防水透气膜4,防水透气膜4分别与立柱外板和立柱内板固定并隔断进风通道7。这样,阻隔雨水通过外循环进风通道进入空调本体内部。

优选地,进风格栅1和排水口5之间的立柱外板上开有维修孔和滤芯维修盖3,滤芯维修盖3盖住维修孔并与立柱外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进风通道7内设有与滤芯维修盖3处于同一截面的滤芯2,滤芯2分别与立柱外板和立柱内板固定并隔断进风通道7。这样,当使用一定时间后,可通过滤芯维修盖来更换滤芯,避免滤芯因为长期吸收灰尘和杂质而使进风通道堵塞。

优选地,前风窗立柱包括前风窗中立柱8和位于前风窗中立柱8两侧的前风窗侧立柱9,前风窗中立柱8和前风窗侧立柱9的两端均通过横梁10固定连接;前风窗中立柱8包括中立柱外板81和中立柱内板82,进风通道7位于中立柱外板81和中立柱内板82之间。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汽车前风窗中立柱外板上端处于为正压区,中立柱外板下端处于负压区,因此将进风格栅和排水口分别设置与正压区和负压区,可以形成较大压差,进一步提高进风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外循环风道结构的前风窗框架,前风窗框架包括前风窗立柱和横梁10,前风窗立柱和横梁10之间固定安装有前挡风玻璃,前风窗侧立柱9和横梁10上设有多个螺孔,前风窗框架通过还包括设置在前风窗立柱的立柱外板和立柱内板之间的外循环风道结构,该外循环风道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汽车空调循环风系统,包括与内循环风道连通的外循环风道结构,该外循环风道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在循环风门6位于图示位置时,新风经过进风通道7进入空调本体内部,依次经过鼓风机、细滤芯、蒸发芯体(或蒸发芯体、暖风芯体),然后通往空调风道,最后从仪表板出风口流出进入车厢内。

当车辆开启外循环进风模式时,循环风门6位于图2所示位置,新风从进风格栅处依次通过滤芯、防水透气膜进入空调本体内部,最后从仪表板出风口流出,为汽车车厢内提供新风;防水透气膜可以隔绝雨水但可以允许气体通过,从进风格栅进入的水及一些微小的杂物可穿过防水透气膜后从排水口排出,而滤芯可以吸收固体灰尘和细小颗粒,滤芯维修盖板可以便于定期更换滤芯,这样即防止了雨水进入空调本体内部,又净化了进入车箱的新风。

当关闭循环风门时,循环风门6位于图3所示位置,为内循环进风模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包括进风通道,进风通道上端设有进风格栅,进风通道设在前风窗中立柱的中立柱内板和中立柱外板之间,进风格栅位于中立柱外板上端,进风通道下端设有循环风门和/或排水口。将进风格栅设于中立柱外板上端,这样汽车涉水线提高到中立柱上端,提高了汽车的涉水能力;利用中立柱外板的风压分布特点,使进风格栅与排水口之间形成较大压差,提高了进风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外循环风道结构的前风窗框架以及汽车空调循环风系统,前风窗框架包括设置在立柱外板和立柱内板之间的外循环风道结构,汽车空调循环风系统包括与空调本体风道连通的外循环风道结构,上述循环风道结构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外循环风道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周勉;李梦;张路阳;柴国涛;李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8
技术公布日:2019.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