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管道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9536发布日期:2019-02-15 21:5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油品管道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紧急救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油品管道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



背景技术:

油品管道是油品主要运输手段之一,由于其运输介质的特殊性,当油品管道出现泄漏、起火或者爆炸等意外事故时需要快速的救援,否则引起的后果难以预料,同时由于油品管道的绝大多数处于野外,因此就需要相应的应急救援车快速的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484266u,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5月26日,名称为《输油气管道应急救援车》的实用新型专利,其车箱被分隔成前、后两个仓室,每个仓室设有至少一个独立门;前仓前部设有钳工操作台,钳工操作台下面一侧设有冰箱、另一侧设有焊条烘烤箱,前仓前部还设有配电柜,前仓后部一侧设有多功能车钻铣机床,另一侧设有氮气瓶和乙炔气瓶;后仓前部设有发电机组,后仓中后部两侧分为上、中、下、底四层,中间为过道,上层两侧设有工具橱,中层两侧设带有架和抽屉的柜,下层、底层两侧设有灭火设备、油品拦截、清除设备、输油管道及站场抢维修设备。该方案抢修机具配备齐全,具备油气拦截、清除及处理、小型零部件现场加工及站场抢维修的能力。又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100944a,申请公布日为2018年6月日,名称为《管道抢险车及管道抓取装置》这一发明专利申请,其提供的就是一种工程抢险车,其通过旋转座和转向调节机构能够调整抓取方向和抓取角度,实现几乎任意角度的抓取。还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223889b,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7月2日的发明专利,提供的也是一种可以适用于救援的多功能车。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救援贵在时效,现有技术中的救援车与传统的救援车辆相同,车厢仅在尾部和/或侧部开设一个或两个门,将大量的救援设备都放置在车厢内部,这在救援现场使得救援设备的取放以及使用都受到空间限制,整个过程也较为耗费时间,给救援效率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品管道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品管道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从车头到车尾依次设置有驾驶舱、起吊机构以及车厢,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液压伸缩支腿系统,

所述车厢包括内部承载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内部承载架两侧的两个厢侧板,所述内部承载架上布置有诸多容纳空间,各所述容纳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各类应急救援设备;

所述厢侧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上,所述厢侧板在转动行程上具有工作位置和行驶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至少一个所述厢侧板水平布置,在所述行驶位置,各所述厢侧板均竖直的贴合于所述内部承载架的两个侧面;

还包括连接机构,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连接机构将所述厢侧板维持在工作位置。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各类所述应急救援设备为动力单元、管道切割设备、油品管道、拆卸机构、组装机构、救援服装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在所述工作位置,一个所述厢侧板水平布置,另一个所述厢侧板的端部搭接于地面上,搭接于地面上的所述厢侧板上并列设置有滑道和侧部台阶。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厢侧板上设置有加强骨架。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厢侧板包括平行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加强骨架连接于所述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内部承载架上设置有连通两侧的连通门。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卷绕器和缠绕于所述卷绕器上的钢丝绳,所述卷绕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内部承载架的顶部,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厢侧板上。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卷绕器和钢丝绳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卷绕器和钢丝绳分置于所述厢侧板的首尾两端。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连接机构为设置于为滑动连接于所述车架上的伸缩杆,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伸出所述车架,所述厢侧板搭接于所述伸缩杆上。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应急救援设备包括辅助支撑架,在所述工作位置位置,所述辅助支撑架支撑于地面上,所述厢侧板支撑于所述辅助支撑架的顶面上。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内部承载架上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开口的柜体,各所述柜体的内部空间为所述容纳空间。

上述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所述车厢的厢尾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车厢上,所述厢尾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厢尾板在转动行程上也具有所述工作位置和行驶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厢尾板的一端搭接于地面上,在所述行驶位置,所述厢侧板竖直的贴合于所述内部承载架后侧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油品管道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车厢的厢侧板在工作时可以水平的铺开并得以维持,由此带来两个技术效果,其一,一个宽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各类救援操作的进行;其二,完全的上下通道,诸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的可以并列的上下车厢而不受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行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工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厢工作位置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2、驾驶舱;3、起吊机构;4、车厢;4.1、内部承载架;4.2、厢侧板;4.3、厢尾板;4.31、滑道;4.32、厢尾台阶;5、液压伸缩支腿系统;6、连接机构;7、应急救援设备;8、连通门;9、辅助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涉及的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顶”等等均按照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在位置的一般生活常识理解,如驾驶舱在前,车厢在后,驾驶员在左,副驾驶在右等等。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品管道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上从车头到车尾依次设置有驾驶舱2、起吊机构3以及车厢4,所述车架1上还设置有液压伸缩支腿系统5,所述车厢4包括内部承载架4.1以及设置于所述内部承载架4.1两侧的两个厢侧板4.2,所述内部承载架4.1上布置有诸多容纳空间,各所述容纳空间内分别设置有各类应急救援设备7;所述厢侧板4.2转动连接于所述车厢4上,所述厢侧板4.2在转动行程上具有工作位置和行驶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至少一个所述厢侧板4.2水平布置,在所述行驶位置,各所述厢侧板4.2均竖直的贴合于所述内部承载架4.1的两个侧面;还包括连接机构6,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连接机构6将所述厢侧板4.2维持在工作位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具体救援设备包括两部分,中部的起吊机构3和后部的车厢4,起吊机构3用于起吊管道以及进行其它救援过程中需要的起吊工作,起吊机构3为现有技术,不赘述。优选的,起吊机构3的底座转动连接于车架1上,如此提升其工作范围。车厢4内布置有各类应急救援设备7,这些应急救援设备7为现有技术中进行油品管道快速应急救援的设备,如机加工设备、动力单元、管道切割设备、油品管道、拆卸机构、组装机构、救援服装等等,这些救援设备被放置或固定于车厢4内以进行应急救援,各类应急救援设备7均为现有技术,不赘述。本实施例的核心创新点在于车厢4的具体结构,车厢4的两个侧板也即厢侧板4.2是转动连接的,两个厢侧板4.2的底部转动连接于车架1上或者车厢4的地板上,车厢4内沿着前后方向布置有内部承载架4.1,与现有技术中车厢4内两侧布置设备中间设置过道这一构造不同,本实施例的内部承载架4.1布置在车厢4左右方向的中部,即内部承载架4.1的两侧与两个厢侧板4.2之间留有操作间隙或者过道,操作间隙可以设置的较小而无法让人通过,甚至可以不设置操作间隙,内部承载架4.1的外形与车厢4内部空间的轮廓相契合,可以如此设置的原因在于,厢侧板4.2可以打开,打开后的厢侧板4.2水平铺开形成操作空间。厢侧板4.2在转动行程上具有工作位置和行驶位置,行驶位置也为日常非救援工作状态下的位置,此时车厢4整体呈长方形或者类似的结构,厢侧板4.2、厢地板、厢顶板以及厢尾板4.3围成一个长方形或者类似结构的闭合厢体,而在工作状态下,至少其中一个厢侧板4.2打开,由竖直状态转动到水平状态,也即此时由于厢侧板4.2的打开,内部承载架4.1的侧面完全开放,站立在水平状态的厢侧板4.2上即可对内部承载架4.1的诸多应急救援设备7进行上下车操作或者直接在厢体内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为了维持厢侧板4.2水平状态下可以站立人体乃至进行一些机加工的操作,设置一个连接机构6将厢侧板4.2位置在工作位置。连接机构6可以是拉住厢侧板4.2的结构或者撑住厢侧板4.2的结构。拉住厢侧板4.2的结构如包括卷绕器和缠绕于所述卷绕器上的钢丝绳,所述卷绕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内部承载架4.1的顶部,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厢侧板4.2上,如此通过卷绕器的卷动即可实现厢侧板4.2的打开和闭合,也可以在打开状态拉住厢侧板4.2,使其维持在水平状态。对于每个厢侧板4.2,所述卷绕器和钢丝绳设置有两组或者三组,多组所述卷绕器和钢丝绳分置于所述厢侧板4.2的首尾两端或者首尾以及中部。撑住厢侧板4.2的结构可以是辅助支撑架9,辅助支撑架9预先放置在内部承载架4.1上或者贴合在厢侧板4.2的外壁上,当厢侧板4.2水平打开后,将辅助支撑架9展开于地面上,顶部支撑厢侧板4.2,实现对厢侧板4.2位置的维持。

现有技术中的厢侧板4.2一般均为单层的金属板如钢板,其难以承受人体和各类设备的重量,本实施例中,为了维持厢侧板4.2水平状态下可以站立人体乃至进行一些机加工的操作,进一步的,对厢侧板4.2进行加固,如厢侧板4.2上设置有加强骨架,如焊接横杆和竖杆组成的金属骨架,如此提升厢侧板4.2的支撑能力,更进一步的,所述厢侧板4.2包括平行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加强骨架连接于所述外侧面和内侧面之间,即厢侧板4.2包括两片板材和夹在两片板材之间的加强骨架,如此维持外表平滑的同时提供加强支撑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品管道的快速综合应急救援车,车厢4的厢侧板4.2在工作时可以水平的铺开并得以维持,由此带来两个技术效果,其一,一个宽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各类救援操作的进行;其二,完全的上下通道,诸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的可以并列的上下车厢4而不受限制。

本发明中,可以两个厢侧板4.2在工作位置均处于水平位置,如此厢体的左右两侧均极大的向外展开,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但是优选的,在所述工作位置,一个所述厢侧板4.2水平布置,另一个所述厢侧板4.2的端部搭接于地面上,即倾斜布置,搭接于地面上的所述厢侧板4.2上并列设置有滑道4.31和侧部台阶,滑道4.31供各类应急救援设备7快速的上下车,侧部台阶供人员快速的上下车,如此箱体的一个侧面提供操作空间,另一个侧面提供人员设备上下通道,提升应急救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承载架4.1上设置有连通两侧的连通门8,即通过连通门8实现厢体两侧的快速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承载架4.1上包括中间板,中间板沿着车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其位于车体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如此将厢体分为左右两半,每一半都设置多个柜体,如上下两层、三层乃至更多层的柜体,各类应急救援设备7根据大小依次布置于各柜体中,各所述柜体的内部空间为所述容纳空间,实现厢体内部有限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6为设置于为滑动连接于所述车架1上的伸缩杆,如由起吊机构3的液压系统进行驱动的液压伸缩机构,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伸出所述车架1,所述厢侧板4.2搭接于所述伸缩杆上,而正常行驶时伸缩杆缩回车架1内部。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车厢4的厢尾板4.3转动连接于所述车厢4上,也即厢尾板4.3也是可以转动的,其转动状态对应厢侧板4.2的两个状态,所述厢尾板4.3的内壁上设置有厢尾台阶4.32,所述厢尾板4.3在转动行程上也具有所述工作位置和行驶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厢尾板4.3的一端搭接于地面上,即在工作状态下,人员和设备可以通过厢尾板4.3快速的上下,在所述行驶位置,所述厢侧板4.2竖直的贴合于所述内部承载架4.1后侧面上。

可选的,前述倾斜布置的厢尾板4.3和厢侧板4.2上可以横向也即水平向的布置焊接多个钢筋,多个钢筋并列布置,这样设置具有双重作用,其一提升了厢尾板4.3和厢侧板4.2的强度,其二作为台阶增加摩擦力,便于人员和设备的上下车。

液压伸缩支腿系统5在工作时伸出,使得汽车由该系统而不是车轮进行支撑,如此提升车体的稳定性,便于各类操作的进行,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液压伸缩支腿系统5包括三个伸缩支腿,三个伸缩支腿分置于车厢4的厢体的前中后位置,三个伸缩支腿的顶部尺寸被配置为:在三个伸缩支腿的伸长状态下,工作位置的厢侧板4.2支撑于三个伸缩支腿的顶部。即三个伸缩支腿除支撑车身之外,还起到连接机构6的作用,设置三个的作用在于,如果只支撑厢侧板4.2的首尾两侧,长时间后容易导致中部塌陷变形。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三个伸缩支腿的顶部各通过一个弹性垫来支撑厢侧板4.2,其中,中部的伸缩支腿的弹性垫的厚度大于其它两个伸缩支腿的弹性垫的厚度,但是三个弹性垫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也即两端的伸缩支腿承受主要重量,中间的伸缩支腿辅助支撑。

可选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中,三个伸缩支腿中位于中部的伸缩支腿的伸缩长度被配置为短于前后两个伸缩支腿2cm-5cm,也即其底部高于前后两个伸缩支腿的底部2cm-5cm,如此设置的作用在于,中部的支腿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厢侧板4.2,前后两个支腿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车身,缩短中部伸缩支腿使得车体的重量可以主要落到前后两个支腿上,这样维持车体的平衡,防止出现中间的伸缩支腿承受主要重量而出现跷跷板现象(两端上下摆动)。

更进一步的,伸缩支腿的顶部设置一个径向延伸的盘状结构如圆盘以扩大支撑面积,弹性垫布置于该盘状结构上。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