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无极调速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2713发布日期:2019-02-22 20:25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无极调速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传动变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无极调速变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通过齿轮传动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传动轴,以适应汽车在不同路况下对牵引和行驶速度的要求。传统变速箱动力总成需要发动机工作在不同的转速扭矩段,发动机效率不高,经济性不强。在换档过程中存在动力中断,动力不连续,舒适性较差。故在城市拥堵及山区爬坡等典型工况下,传统变速箱难以胜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无极调速变速器,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效率点,且可实现无极调速,能够满足在城市拥堵及山区爬坡的典型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无极调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变速器主壳体、变速器后盖,所述变速器后盖盖装于所述变速器主壳体的后端、并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布置有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齿圈组件,所述太阳轮的外周齿啮合连接有若干行星轮,每个所述行星轮分别通过行星轮轴安装于所述行星架的对应位置,若干所述行星轮环布于所述太阳轮的外环周布置,所述齿圈组件的内齿圈啮合连接对应的行星轮的外侧齿,所述齿圈组件的中心板固设于所述输出轴的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部分,所述输出轴的后端后凸于所述变速器后盖的定位安装孔,所述太阳轮套装于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前端前凸于所述变速器主壳体的前端壁,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轴向中心为空,第二输入轴位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中心轴向空腔、并通过轴承同轴定位安装,所述第二输入轴的两端分别外凸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对应端面,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后端的外环面固套有所述行星架的中心环板,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前端外凸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部分外接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前部外凸端外接有第一动力源。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力源具体为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动力源具体为发动机;

所述行星架通过行星轮轴固接位于其前端的定位环板,每个所述行星轮的中心轴内腔环布有滚针轴承后套装于对应位置的所述行星轮轴,每个所述行星轮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垫片,所述垫片使得行星轮转动时不会和定位环板、行星架的中心环板发生干涉;

所述输出轴的位于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于所述齿圈组件的中心板后端套装有油泵主动齿轮,所述安装腔的位于所述变速器后盖的下端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入轴对应于所述油泵主动齿轮的位置套装有油泵从动齿轮,所述油泵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油泵从动齿轮,所述安装腔的底部位置还设置有滤清器,经滤清器过滤的润滑油通过油泵泵入相应的润滑位置;

所述输出轴的前端中心设置有内凹轴心孔,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后端通过轴承定位于所述内凹轴心孔内,所述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输出轴同轴布置;

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对应于变速箱主壳体的前端壁位置通过太阳轮轴承固定安装、并通过前油封封闭;

所述变速器后盖通过螺栓固接连接所述变速器主壳体的后端,所述变速器后盖的定位安装孔具体为台阶孔结构,所述台阶孔结构的第一内端壁设置有调节垫片,所述调节垫片确保输出轴上套装的输出轴轴承和变速器后盖的轴向定位可靠,所述台阶孔结构的外环凹槽内套装有后油封,确保润滑油的封闭安装,所述变速器后盖和所述变速器主壳体的接触环面上布置有o型圈,确保密封;

所述输出轴的内端面朝向所述行星架的中心环板的后端面的位置安装有第一推力轴承,确保输出轴和中心环板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涉;

所述中心环板的前端对应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的后端位置安装有第二推力轴承,确保行星架和第一输入轴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涉;

所述第二输入轴的后端中心内凹有第一中心导向油路,所述第一中心导向油路对应于外侧的轴承部分分别设置有分油路孔,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内凹有第二中心导向油路,所述第二中心导向油路对应于外侧的轴承部分分别设置有分油路孔,所述中心环板的后端面盖装有导油板,所述分导油板和中心环板的后端面形成的油腔分别连通至对应的行星轮轴的分油路内,所述分油路通过径向孔连通至对应的滚针轴承,其使得油泵出油口泵出的润滑油可以充分润滑到对应的润滑位置,所述油泵出油口只需通过输出油路泵入对应的油路即可。

采用本发明后,第一动力源连接太阳轮所在的第一输入轴,第二动力源连接行星架所固接的第二输入轴,齿圈连接输出轴进而输出,当第一动力源为驱动电机、第二动力源为发动机时,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效率点,故行星架有恒定的转速扭矩输入;太阳轮连接驱动电机,通过改变太阳轮的转速,调节齿圈转速,从而实现车速的无极变化;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效率点,且可实现无极调速,能够满足在城市拥堵及山区爬坡的典型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第二输入轴和行星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输出轴和齿圈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变速箱后盖和油泵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变速箱传动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变速器主壳体1、前端壁101、变速器后盖2、安装腔3、太阳轮4、行星轮5、行星架6、中心环板61、行星轮轴7、输出轴8、内凹轴心孔81、第二中心导向油路82、第一输入轴9、第二输入轴10、第一中心导向油路1001、齿圈组件11、内齿圈111、中心板112、定位环板12、油泵主动齿轮13、油泵14、油泵从动齿轮15、滤清器16、太阳轮轴承17、前油封18、螺栓19、调节垫片20、输出轴轴承21、后油封22、o型圈23、第一推力轴承24、第二推力轴承25、导油板26、滚针轴承27、垫片28、定位销29、轴承30。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无极调速变速器,见图1-图5:其包括变速器主壳体1、变速器后盖2,变速器后盖2盖装于变速器主壳体1的后端、并形成安装腔3,安装腔3内布置有太阳轮4、行星轮5、行星架6、齿圈组件11,太阳轮4的外周齿啮合连接有若干行星轮5,每个行星轮5分别通过行星轮轴7安装于行星架6的对应位置,若干行星轮5环布于太阳轮4的外环周布置,齿圈组件11的内齿圈111啮合连接对应的行星轮5的外侧齿,齿圈组件11的中心板112固设于输出轴8的位于安装腔3内的部分,输出轴8的后端后凸于变速器后盖2的定位安装孔,太阳轮4套装于第一输入轴9,第一输入轴9的前端前凸于变速器主壳体1的前端壁101,第一输入轴9的轴向中心为空,第二输入轴10位于第一输入轴9的中心轴向空腔、并通过轴承同轴定位安装,第二输入轴10的两端分别外凸第一输入轴9的对应端面,第二输入轴10的后端的外环面固套有行星架6的中心环板61,第二输入轴10的前端外凸于第一输入轴9的部分外接有第二动力源,第一输入轴9的前部外凸端外接有第一动力源。

第一动力源具体为驱动电机,第二动力源具体为发动机;

行星架6通过行星轮轴7固接位于其前端的定位环板12,每个行星轮5的中心轴内腔环布有滚针轴承27后套装于对应位置的行星轮轴7,每个行星轮5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垫片28,垫片28使得行星轮5转动时不会和定位环板12、行星架6的中心环板61发生干涉;

输出轴8的位于安装腔3的相对于齿圈组件11的中心板112后端套装有油泵主动齿轮13,安装腔3的位于变速器后盖2的下端设置有油泵14,油泵14的输入轴对应于油泵主动齿轮13的位置套装有油泵从动齿轮15,油泵主动齿轮啮合13连接油泵从动齿轮15,安装腔3的底部位置还设置有滤清器16,经滤清器16过滤的润滑油通过油泵14泵入相应的润滑位置;

输出轴8的前端中心设置有内凹轴心孔81,第二输入轴10的后端通过轴承30定位于内凹轴心孔81内,第一输入轴9、第二输入轴10、输出轴8同轴布置;

第一输入轴9的对应于变速箱主壳体1的前端壁位置通过太阳轮轴承17固定安装、并通过前油封18封闭;

变速器后盖2通过定位销29定位后、通过螺栓19固接连接变速器主壳体1的后端,变速器后盖2的定位安装孔具体为台阶孔结构,台阶孔结构的第一内端壁设置有调节垫片20,调节垫片20确保输出轴上套装的输出轴轴承21和变速器后盖2的轴向定位可靠,台阶孔结构的外环凹槽内套装有后油封22,确保润滑油的封闭安装,变速器后盖2和变速器主壳体1的接触环面上布置有o型圈23,确保密封;

输出轴8的内端面朝向行星架6的中心环板61的后端面的位置安装有第一推力轴承24,确保输出轴8和中心环板61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涉;

中心环板61的前端对应于第一输入轴9的后端位置安装有第二推力轴承25,确保行星架6和第一输入轴9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涉;

第二输入轴10的后端中心内凹有第一中心导向油路1001,第一中心导向油路1001对应于外侧的轴承部分分别设置有分油路孔,输出轴8的前端内凹有第二中心导向油路82,第二中心导向油路82对应于外侧的轴承部分分别设置有分油路孔,中心环板61的后端面盖装有导油板26,分导油板26和中心环板61的后端面形成的油腔分别连通至对应的行星轮轴7的分油路内,分油路通过径向孔连通至对应的滚针轴承27,其使得油泵14出油口泵出的润滑油可以充分润滑到对应的润滑位置,油泵出油口只需通过输出油路泵入对应的油路即可。

变速箱传动如图5,第一动力源连接太阳轮所在的第一输入轴9,第二动力源连接行星架所固接的第二输入轴10,齿圈组件6连接输出轴8进而输出,当第一动力源为驱动电机、第二动力源为发动机时,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效率点,故行星架6有恒定的转速扭矩输入;太阳轮4连接驱动电机,通过改变太阳轮4的转速,调节齿圈转速,从而实现车速的无极变化;通过输出轴转动带动油泵主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油泵从动齿轮带动油泵泵出经过滤清器过滤的润滑油进入到对应的油路去润滑对应的结构;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效率点,且可实现无极调速,能够满足在城市拥堵及山区爬坡的典型工况下的动力需求。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