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8882发布日期:2018-10-23 16:4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遮阳伞。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由于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的滞 后,绝大多数车辆为露天停放,夏季车辆受到太阳的照射,车内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如蒸笼一般,又闷又热,感觉非常难受。同时车辆长期暴晒雨淋又加速了车漆的老化。影响了车辆的 驾乘体验,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收展,固定稳定可靠的汽车遮阳伞。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遮阳伞,包括收展驱动部,以及与所述收展驱动部相铰接的伞面支撑部,所述收展驱动部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下底面的吸盘、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腔体内用于所述吸盘吸附的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腔体内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伞面支撑部收展的中棒支撑杆、设置于所述中棒支撑杆顶部的铰接块、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的电控装置;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铰接位,所述铰接位及所述铰接块均与所述伞面支撑部相铰接。

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手柄、与所述手柄下端竖直连接的驱动块、以及与所述驱动块的端部相铰接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末端与所述底座的内壁相铰接,所述吸盘的驱动杆贯穿所述底座的下底面且与所述驱动板的中部相铰接。

其中,所述底座的一侧壁与所述底座的腔体贯穿开设有长槽,所述长槽内收容有所述驱动板,所述长槽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驱动块,与所述驱动块相对的长槽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板相铰接的铰接位。

其中,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一体向外延伸设置有提手位。

其中,所述提手位位于所述驱动块的上方。

其中,所述伞面支撑部包括相互铰接且联动设置的伞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伞,包括收展驱动部,以及与所述收展驱动部相铰接的伞面支撑部,所述收展驱动部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下底面的吸盘、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腔体内用于所述吸盘吸附的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腔体内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伞面支撑部收展的中棒支撑杆、设置于所述中棒支撑杆顶部的铰接块、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的电控装置;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铰接位,所述铰接位及所述铰接块均与所述伞面支撑部相铰接。以此结构设计,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中棒支撑杆上下运动,进而方便的实现伞面支撑部的开合,同时,还可以通过锁紧机构的设置,使得吸盘牢牢的吸附于车顶,继而起到稳定可靠的定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遮阳伞中收展驱动部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遮阳伞中收展驱动部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遮阳伞去除伞面收起后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遮阳伞去除伞面展开后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伞,包括收展驱动部1,以及与所述收展驱动部1相铰接的伞面支撑部2,所述收展驱动部1包括底座11、设置于所述底座11上端的壳体12、设置于所述底座11下底面的吸盘13、设置于所述壳体12与所述底座11之间腔体内用于所述吸盘13吸附的锁紧机构14、设置于所述壳体12腔体内驱动电机15、与所述驱动电机15的驱动端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伞面支撑部2收展的中棒支撑杆16、设置于所述中棒支撑杆16顶部的铰接块17、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15相连接的电控装置18;所述壳体12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铰接位19,所述铰接位19及所述铰接块17均与所述伞面支撑部2相铰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14包括手柄141、与所述手柄141下端竖直连接的驱动块142、以及与所述驱动块142的端部相铰接的驱动板143,所述驱动板143的末端与所述底座11的内壁相铰接,所述吸盘13的驱动杆贯穿所述底座11的下底面且与所述驱动板143的中部相铰接,所述底座11的一侧壁与所述底座11的腔体贯穿开设有长槽,所述长槽内收容有所述驱动板143,所述长槽的一端设置有所述驱动块142,与所述驱动块142相对的长槽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板143相铰接的铰接位19。以此结构设计, 能够通过手柄驱动驱动块运动,继而带动驱动板运动,以此使得驱动吸盘13的驱动杆上下运动,最终实现吸盘的吸附或解锁。

为了便于提携,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2的一侧壁一体向外延伸设置有提手位121,所述提手位121位于所述驱动块142的上方。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伞面支撑部2包括相互铰接且联动设置的伞骨,此结构设计,与常规雨伞伞骨设置类似,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