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控台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8828发布日期:2018-09-01 02:3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中控台面。
背景技术
::Pad,即平板电脑(portableandroiddevice),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由于Pad功能比手机强大且方便携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而目前汽车也已然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利用Pad在汽车上进行导航、播放视频等功能也渐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如何将Pad固定在汽车内也成为汽车厂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有的车载Pad固定支架一般是独立的支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而一部分改进后的支架虽然能降低Pad固定支架的空间,但是其结构复杂且操作不便,且在整理打扫汽车内部的时候,也比较麻烦。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所占用空间且便于清理的汽车中控台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中控台面,包括折叠支架和中控台板,所述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所述第一折叠件铰接于第二折叠件,所述第一折叠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中控台板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基板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折叠件分别铰接于第二基板和所述中控台板,以使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二折叠件打开于所述中控台板上或者收纳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应的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和与所述第二折叠件相对应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折叠件和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折叠件的外表面与所述中控台板的表面平齐。进一步地,所述汽车中控台面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还包括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第三旋转件和第四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中控台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边缘;所述第二旋转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三旋转件设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二折叠件之间;所述第四旋转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三凹槽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凹槽边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于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第二折叠件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凹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叠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中控台板,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远离汽车中控台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由柔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中控台板的所述凹槽的内侧边缘,另一端向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的方向延伸且弯曲。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由硅胶制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折叠件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二折叠件及中控台板之间增设旋转件,并合理设计凹槽和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的尺寸,以使当不需使用电子产品时能将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折叠于汽车中控台板的凹槽内,大大降低了电子产品折叠支架的占用空间;且通过在第二折叠件增设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支撑部,以使得折叠后第二支撑部的外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的台板的表面平齐,以便于清理。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该折叠支架的汽车中控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汽车中控台面的台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请一并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折叠支架的汽车中控台面,其包括折叠支架和中控台板30,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折叠件10和第二折叠件20。其中,第一折叠件10铰接于第二折叠件20,第一折叠件10包括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3,中控台板30上设有凹槽301,第一基板10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中控台板30和第二基板103,第二折叠件20分别铰接于第二基板103和中控台板30,以使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3和第二折叠件20打开于中控台板30上或者收纳于凹槽301内。当不需要使用此折叠支架或需要对汽车中控台面的台板30进行清理时,将第一基板101在中控台板30上内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基板103顺时针旋转、第二折叠件20逆时针旋转而首先使得第一基板101收纳于凹槽301内;然后将第二基板103在中控台板30上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折叠件20逆时针旋转而使得第二基板103、第二折叠件20收纳于凹槽301内,大大减小折叠支架的占用空间,也方便对中控台板30进行清理。当需要使用此折叠支架时,首先将第二折叠件20在中控台板30上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基板103顺时针旋转、第一基板101逆时针旋转,从而将折叠支架打开,以方便将手机、PAD等电子产品放于第一折叠件10上观看视频或汽车导航。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折叠支架的汽车中控台面中,凹槽301包括与第一基板101相对应的第一凹槽301a、与第二基板103相对应的第二凹槽301b和与第二折叠件20相对应的第三凹槽301c,第一基板101和第一凹槽301a相配合,第二基板103和第二凹槽301b相配合,第二折叠件20和第三凹槽301c相配合,以使第二折叠件20的外表面与中控台板30的表面平齐。如图3,汽车中控台面还包括旋转件40,旋转件40还包括第一旋转件401、第二旋转件402、第三旋转件403和第四旋转件404,第一旋转件401设于第一基板101和中控台板30之间,且第一基板101连接于第一凹槽301a边缘,以控制第一基板101收纳于第一凹槽301a内或打开于中控台板30上;第二旋转件402设于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3之间;第三旋转件403设于第二基板103和第二折叠件20之间,以控制第二基板103收纳于第二凹槽301b内或打开于中控台板30上;第四旋转件404布设于第二折叠件20和第三凹槽301c之间,且第二折叠件20连接于第三凹槽301c边缘,以控制第二折叠件20收纳于第三凹槽301c内或打开于汽车中控台板30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中控台面中,旋转件40为可调节角度的铰接连接件,即可根据个人需要,通过旋转件40将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3和第二折叠件20分别在汽车中控台板30的凹槽301内的角度调整为方便自己观看pad等电子产品的所需角度。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旋转件40主要由销轴、轴套和防转垫片组成,销轴和轴套可分别设于相互转动的物件之间,防转垫片主要是利用增大销轴和轴套之间转动的摩擦力,使得销轴和轴套接触的更紧密,以使得相互转动的物件之间调节到所需要的角度时,能使转动的物件保持在该位置而不随意转动。具体地,由通过第一旋转件401使得第一基板101相对于中控台板30旋转的结构中,第一旋转件401为2个,销轴设于第一基板101的两端且呈对称布设且其上设有防转垫片,第一凹槽301a内设有与销轴相对应的轴套,将装有防转垫片的销轴穿过轴套,以使得第一基板101连接于第一凹槽301a,且第一基板101相对于第一凹槽301a的旋转角度可根据需要调节并固定。同样的原理,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3之间、第二基板103和第二折叠件20之间、第二折叠件20和第三凹槽301c之间均可使用此旋转件。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转件40不仅限于上述所述的结构,还可为在销轴本身上设有螺纹止转等其他能任意调整角度并同时能固定折叠件之间的角度的其他结构或装置,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中控台面中,折叠支架的第一基板101连接于凹槽301的一端,第二折叠件20远离第二基板103的一端连接于凹槽301的另一端;第二凹槽301b形成于第三凹槽301c的底部,且位于靠近第一基板101的一侧,第一凹槽301a形成于第二凹槽301b的底部,且位于靠近第一基板101的一侧。这样,第一凹槽301a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301b的深度,第二凹槽301b的深度大于第三凹槽301c的深度,以使得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3和第二折叠件20分别容纳于第一凹槽301a、第二凹槽301b和第三凹槽301c内。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01a的深度优选为等于第一基板101的厚度,以使得第一基板101刚好嵌于第一凹槽301a内;第一凹槽301a到第二凹槽301b的高度等于第二基板103的厚度,以使得第二基板103刚好嵌于第二凹槽301b内;第二凹槽301b到第三凹槽301c的高度等于第二折叠件20的厚度,以能够使得第二折叠件20折叠时,能刚好嵌于凹槽30内,以更方便清理且更美观。即通过设计第一凹槽301a、第二凹槽301b、第三凹槽301c的深度分别与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和第二折叠件20的高度之间的尺寸,以使得折叠支架的外表面刚好平齐于凹槽30的表面,折叠支架的边缘刚好抵接于凹槽30的内侧边缘即可,具体不做限制。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折叠件20包括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第一支撑部201分别铰接于第二基板103和中控台板30,第二支撑部203连接于第一支撑部201远离汽车中控台板30的一侧;详细地,第二支撑部203的一端抵接于中控台板30的凹槽301的边缘内侧,另一端向与第一基板101连接的方向延伸且弯曲。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03随第一支撑部201一起相对于第一基板101、中控台板30旋转,以控制第二支撑部203收纳于凹槽301内或打开于中控台板30上,进而控制第二折叠件20收纳于凹槽301内或打开于中控台板30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中控台面中,第二支撑部203由柔性材料制成,第一支撑部201为第二支撑部203提供支撑。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03优选亲肤、环保的硅胶材料制成,且第二折叠件20由塑胶与硅胶双色注塑而成,其中第二折叠件20的第一支撑部201为塑胶件且作为第二支撑部203硅胶件的支撑骨架,也保证了硅胶的平整性和支撑结构强度。详细地,第二折叠件20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之间通过粘合连接。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03还可为其他柔性或塑胶材料制成,具体不做限制;且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之间也不仅限于粘合方式连接,还可为穿孔等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地,当不需要使用此折叠支架时,首先将第一折叠件10的第一基板101在第一凹槽301a内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基板103顺时针旋转、第二折叠件20逆时针旋转而使得第一基板101收纳于第一凹槽301a内;然后将第二基板103在第二凹槽301b内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第二折叠件20逆时针旋转而使得第二基板103收纳于第二凹槽301b内,第二折叠件20在收纳于第三凹槽301c内,以控制此折叠支架在中控台板30上的占用面积;反之,当需要使用时,分别将第二折叠件20、第二基板103和第一基板101分别按与折叠时相反的顺序和方向,将折叠支架在中控台板30上打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折叠件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二折叠件及中控台板之间增设旋转件,并合理设计凹槽和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的尺寸,以使当不需使用电子产品时能将第一折叠件、第二折叠件收纳于于汽车中控台板的凹槽内,大大降低了电子产品折叠支架的占用空间;且通过在第二折叠件增设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支撑部,以使得折叠后第二支撑部的外表面与汽车中控台面的台板的表面平齐,以便于清理。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