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6019发布日期:2018-09-04 23:5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行李框。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框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既可让车的造型更酷,也可在你出游时派上大用场,它能承载行李厢放不下的东西,比如体积大的行李、自行车、折叠床等,只要车主将货物固定到位,特别是在货物上加装上行李绳网的话,可以携带更多的东西,但是现有汽车行李框在存放行李时,不能有效固定行李,当行驶在颠簸山路时,容易造成行李丢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行李框,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行李框,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防撞护垫、拉伸装置、把手和上位板,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通过镶嵌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通过镶嵌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底部设有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通过镶嵌连接,所述拉伸装置位于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内侧,第二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与拉伸装置通过镶嵌连接,所述拉伸装置外侧设有把手,所述拉伸装置内部设有上位板,所述防撞护垫位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外侧,防撞护垫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通过套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把手外侧设有卡扣,卡扣与把手通过镶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杆内侧设有绑带,绑带与第一支撑杆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位板内部设有弹簧,弹簧与上位板通过镶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位板外侧设有伸拉杆,伸拉杆与把手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一种汽车行李框用于汽车行李框固定,通过设有拉伸装置,拉伸装置中设有拉伸杆,当使用拉伸装置时,用手拉动把手,把手带动伸拉杆,当两侧的把手互相接触时,固定卡扣,然后拉近绑带,因为伸拉装置中设有弹簧,当不固定卡扣时,伸拉杆通过弹簧实现复位,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实现汽车行李框在存放行李时,能够有效的固定行李位置,防止因路程颠簸导致行李丢落,造成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行李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行李框拉伸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三支撑杆、4第四支撑杆、5防撞护垫、6拉伸装置、7把手、8绑带、9弹簧、10上位板、11伸拉杆、1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行李框,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防撞护垫5、拉伸装置5、把手7和上位板10,所述第一支撑杆1左侧设有第二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2与第一支撑杆1通过镶嵌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顶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2与第三支撑杆3通过镶嵌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右侧底部设有第四支撑杆4,第四支撑杆4与第三支撑杆3通过镶嵌连接,所述拉伸装置5位于第二支撑杆2和第四支撑杆4内侧,第二支撑杆2和第四支撑杆4与拉伸装置5通过镶嵌连接,所述拉伸装置5外侧设有把手7,所述拉伸装置5内部设有上位板10,所述防撞护垫5位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和第四支撑杆4外侧,防撞护垫5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和第四支撑杆4通过套接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把手7外侧设有卡扣12,卡扣12与把手7通过镶嵌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内侧设有绑带8,绑带8与第一支撑杆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位板10内部设有弹簧9,弹簧9与上位板10通过镶嵌连接,所述上位板10外侧设有伸拉杆11,伸拉杆11与把手7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通过设有拉伸装置6,拉伸装置6中设有拉伸杆11,当使用拉伸装置6时,用手拉动把手7,把手7带动伸拉杆11,当两侧的把手7互相接触时,固定卡扣12,然后拉近绑带8,因为伸拉装置6中设有弹簧9,当不固定卡扣12时,伸拉杆11通过弹簧9实现复位,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实现汽车行李框在存放行李时,能够有效的固定行李位置,防止因路程颠簸导致行李丢落,造成经济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