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智能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5788发布日期:2018-09-04 23: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水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智能水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驾车出行,出行途中,对于驾驶者或者车上乘客对水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往往是购买瓶装矿泉水来解决口渴的问题;但是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车上有感冒的乘客,又或者是在寒冷的冬季,都想随时可以喝到热水。

而现有的车载智能水杯多为一个杯体和电源底座两部分组成,电源底座上通过电源线上的点烟器插头插在汽车上,对杯体内水进行加热;但是在行车过程中,杯体与电源底座之间存在易晃动的现象,另外,在拿出杯体饮水或者向杯体内加水时,操作不当(特别是小孩子)可能不小心使水流入电源底座上,会导致电源底座短路的现象,既危险又容易损坏汽车电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智能水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行车过程中,杯体与电源底座之间存在易晃动的现象,另外,在拿出杯体饮水或者向杯体内加水时,操作不当(特别是小孩子)可能不小心使水流入电源底座上,会导致电源底座短路的现象,既危险又容易损坏汽车电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智能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电源底座,所述杯体上端设有杯盖,所述杯盖内设有控制装置和温度感应装置;所述杯体内设有内胆,所述内胆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电源底座外底部设有粘贴层,所述杯体与所述电源底座之间设有防晃动装置和触碰开关;所述控制装置、温度感应装置、加热装置和电源底座之间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车载智能水杯通过所述粘贴层将所述电源底座固定于汽车杯架内,使得所述电源底座与车体之间固定牢靠;所述杯体与电源底座之间设置的所述防晃动装置,使得所述杯体和电源底座之间固定牢靠,解决了行车过程中所述杯体与电源底座之间存在易晃动的现象;所述触碰开关会在杯体插在所述电源底座上时为连通状态,在所述杯体脱离所述电源底座时自动断开,解决了因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水流入所述电源底座引起的短路现象。

优选的,所述防晃动装置是指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一体设置于所述电源底座上的用于套住所述杯体的套筒和位于所述杯体上呈中心对称的至少两个凸块,所述套筒上环形设有用于扣住所述凸块的凹槽,所述套筒上端设有用于所述凸块滑入所述凹槽内的滑槽。所述杯体上的所述凸块从所述滑槽进入所述凹槽后,转动适当角度后即完成所述杯体与电源底座之间的扣接,降低行车过程中所述杯体与电源底座之间的晃动。

优选的,所述套筒内壁上设有容纳所述触碰开关的凹陷,所述触碰开关上端铰接于所述凹陷上,所述触碰开关上设有复位弹性片。当所述杯体插入所述套筒后会沿所述触碰开关上端继续落下,使得所述触碰开关下端压入所述凹陷内,从而接通电路;当所述杯体离开所述电源底座后,在所述复位弹性片的作用下,所述触碰开关下端会弹开,从而断开电路,有效的解决了因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水流入所述电源底座引起的短路现象。

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为红外测温装置,位于所述杯盖内表面并面向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体积小,且红外感应无需直接与杯内的水接触就可测得杯内的实时水温。

优选的,所述杯盖上表面设有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键和启停按键,所述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键和启停按键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温度感应装置感应出水杯内水的温度,也用于显示所述温度调节按键调节加热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按键用于调节加热的温度,当所述温度感应装置感应加热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所述控制装置会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所述启停按键用于完成设定值后启动所述加热装置,也用于人为操作停止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载智能水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杯体和电源底座的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杯体和电源底座的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杯体、11杯盖、2电源底座、21电源线、22点烟器插头、23粘贴层、31套筒、310凹陷、32凸块、33凹槽、34滑槽、4触碰开关、41绝缘触片、42复位弹性片、43接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车载智能水杯,包括杯体1、电源底座2(现有技术中,所述电源底座2上设有正、负导电片,所述杯体1外底部设有所述正、负导电片插口),所述杯体1上端(上端所指的方向与图纸的上方,下同)螺纹连接杯盖11,所述杯盖11内设有控制装置和温度感应装置;所述杯体1内设有内胆,所述内胆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会感应出所述杯体1内水的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会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杯体内水进行加热;所述电源底座2通过电源线21连接点烟器插头22,所述电源底座2外底部设有粘贴层23,所述粘贴层23优选为双面胶;所述杯体1与电源底座2之间设有防晃动装置和触碰开关4,所述粘贴层23和防晃动装置均能减小行车过程中所述杯体1与电源底座2之间的晃动;所述杯体1插在所述电源底座2上触碰到所述触碰开关4,使得所述电源线21与所述电源底座2之间为连通状态,所述杯体1离开所述电源底座2后,所述触碰开关4自动弹出,使得所述电源线21与所述电源底座2之间为断开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温度感应装置、加热装置和电源底座2之间为电性连接。

实施例中,所述防晃动装置是指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一体设置于所述电源底座2上的用于套住所述杯体1的套筒31和位于所述杯体1上的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凸块32,所述套筒31上环形设有用于扣住所述凸块32的凹槽33,所述套筒31上端设有两个用于所述凸块32滑入所述凹槽33内的滑槽34。所述杯体1上的所述凸块32对准所述滑槽34并滑进所述凹槽33后,转动适当角度后即完成所述杯体1与电源底座2之间的扣接,降低行车过程中所述杯体1与电源底座2之间的晃动。

实施例中,所述套筒31内壁上设有容纳所述触碰开关4的凹陷310,所述触碰开关4上端铰接于所述凹陷310上,所述触碰开关4上设有复位弹性片42。图3中,所述触碰开关4由铰接在所述凹陷310上方的绝缘触片41和安装在所述凹陷310内呈上下对应状的两个接线座43,两个所述接线座43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源线21和所述电源底座2;所述复位弹性片42采用导电性簧片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凹陷310和所述绝缘触片41,使得所述绝缘触片41的下端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所述凹陷310外;在所述杯体1插入所述套筒31后,使得所述绝缘触片41下端压向所述凹陷310内,从而使复位弹性片42与两个所述接线座43搭触,即为导通状态;在所述杯体1离开所述电源底座2后,所述绝缘触片41的下端在所述复位弹性片42的作用下被弹开,即为断开状态,有效的解决了因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水流入所述电源底座2引起的短路现象。

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为红外测温装置,位于所述杯盖11内表面并面向所述内胆底部设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体积小,且红外感应无需直接与杯内的水接触就可测得杯内的实时水温。

实施例中,所述杯盖11上表面设有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键和启停按键,所述显示屏、温度调节按键和启停按键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温度感应装置感应出水杯内水的温度,也用于显示所述温度调节按键调节加热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按键用于调节加热的温度,当所述温度感应装置感应加热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所述控制装置会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所述启停按键用于完成设定值后启动所述加热装置,也用于人为操作停止加热。

工作原理:通过所述粘贴层23将所述电源底座2贴于汽车杯架内底部,并插上所述点烟器插头22;所述打开所述杯盖11,向所述内胆内加入随车携带的矿泉水,盖上所述杯盖11;使所述杯体1上的凸块32对准所述滑槽34并滑入所述凹槽33内(此时,所述杯体1外壁会使所述触碰开关4为接通状态),再将所述杯体1转动适当角度即可(此时,所述杯体1与所述电源底座2实现扣接);通过所述温度调节按键调节加热的温度,按下所述启停按键进行加热,当所述温度感应装置感应到的实时温度达到了加热温度后会向所述控制装置发出信号,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信号后使得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所述启停按键还可以人为停止加热过程;在拿出所述杯体1后,所述杯体1与所述电源底座2为分离状态时,所述触碰开关4会在所述复位弹性片42的作用下弹开,从而断开电路,有效防止因操作不当使水流入所述电源底座2可能导致的短路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