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仪盘线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3997发布日期:2018-10-19 23:4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仪表仪盘线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配线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仪表仪盘线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仪表仪盘由各种仪表、指示器,特别是驾驶员用警示灯报警器等组成,为驾驶员提供所需的汽车运行参数信息。按汽车仪表的工作原理不同,可大致分为三代。第一代汽车仪表是机械机芯表;第二代汽车仪表称为电气式仪表;第三代为全数字汽车仪表,它是一种网络化、智能化的仪表,其功能更加强大,显示内容更加丰富,线束链接更加简单。不同汽车仪表的仪表不尽相同,但是一般汽车的常规仪表有车速里程表、转速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充电表等。现代汽车上,汽车仪表还需要装置稳压器,专门用来稳定仪表电源的电压,抑制波动幅度,以保证汽车仪表的精确性。另外,大部分仪表显示的依据来自传感器,传感装置根据被监测对象的状态变化而改变其电阻值,通过仪表表述出来。仪表板中最显眼的是车速里程表,它表示汽车的时速,单位是公里/小时。车速里程表实际上由两个表组成,一个是车速表,另一个是里程表。

在汽车仪表仪盘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汽车仪表仪盘需要向整车管理系统发送整车管理系统的状态信息,例如,向整车管理系统传输车速信息,又如,向整车管理系统传输温度信息,又如,向整车管理系统传输电压信息,因此,整车管理系统与汽车仪表仪盘通过线束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此线束称为仪表仪盘线束。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整车中设置有数量较多的仪表仪盘,就需要设置对应数量的仪表仪盘线束与整车管理系统连接,为了让整车的线束布局整齐,通常利用扎带将多根仪表仪盘线束捆绑,以此来降低整车的线路复杂程度,但采用上述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当某一仪表仪盘线束的走线方向需要改变时,就需要需要改变走线方向的仪表仪盘线束单独分离出来,对其进行单独布线,非常不便利;二是扎带会对仪表仪盘线束的外表皮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改变线束走线方向、且不会对线束造成损坏的仪表仪盘线束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仪表仪盘线束结构,包括:

汇集固定组件,所述汇集固定组件包括汇集壳体、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所述汇集壳体包括汇集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汇集部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口,所述汇集部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口,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汇集部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汇集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卡扣件包括第一转动杆和第一卡扣块,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端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一卡扣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所述第二卡扣件包括第二转动杆和第二卡扣块,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端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所述第二卡扣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及

多根仪表仪盘线束,各所述仪表仪盘线束均容置于所述汇集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扣件还包括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扣块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扣件还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扣块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汇集壳体还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粘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仪表仪盘线束包括多根线束本体和绝缘外被,各所述线束本体均容置于所述绝缘外被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外被为橡胶绝缘外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仪表仪盘线束结构,通过设置汇集固定组件及多根仪表仪盘线束。在仪表仪盘线束结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当仪表仪盘线束中的某一根需要改变走线方向,将需要改变走线方向的仪表仪盘线束的一端从第一走线口或者第二走线口出线,即可实现对仪表仪盘线束走线方向的改变;此外,各仪表仪盘线束均容置于汇集部内,利用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将容置在汇集部的各仪表仪盘线束锁紧限位,有效地防止了各仪表仪盘线束从汇集部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仪表仪盘线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仪表仪盘线束结构10,包括:汇集固定组件100及多根仪表仪盘线束200;汇集固定组件100包括汇集壳体110、第一卡扣件120和第二卡扣件130,汇集壳体110包括汇集部111、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汇集部11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口111a,汇集部111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口111b,第一固定部112设置于汇集部110的一端上,第二固定部113设置于汇集部110的另一端上,第一卡扣件120包括第一转动杆和第一卡扣块121,第一转动杆的端部转动安装于第一固定部112上,第一卡扣块12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转动杆上,第二卡扣件130包括第二转动杆和第二卡扣块131,第二转动杆的端部转动安装于第二固定部113上,第二卡扣块131的一端设置于第二转动杆上;各仪表仪盘线束200均容置于汇集部111内。如此,在仪表仪盘线束结构10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当仪表仪盘线束200中的某一根需要改变走线方向,将需要改变走线方向的仪表仪盘线束的一端从第一走线口111a或者第二走线口111b出线,即可实现对仪表仪盘线束走线方向的改变;此外,各仪表仪盘线束200均容置于汇集部内,利用第一卡扣件120和第二卡扣件130,将容置在汇集部111的各仪表仪盘线束200锁紧限位,有效地防止了各仪表仪盘线束200从汇集部111中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对仪表仪盘线束进行锁紧限位的时,具体过程为,第一固定部112上开设有第一卡扣槽,人工转动第一卡扣块121,将第一卡扣块121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一卡扣槽上,亦即,第一卡扣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卡扣块121的宽度,使得第一卡扣块121可以卡接于第一卡扣槽上,完成对仪表仪盘线束的锁紧限位;同理,第二固定部113上开设有第二卡扣槽,人工转动第二卡扣块131,将第二卡扣块131的另一端卡接于第二卡扣槽上,亦即,第二卡扣槽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扣块131的宽度,使得第二卡扣块131可以卡接于第二卡扣槽上,完成对仪表仪盘线束的锁紧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卡扣件120还包括第一把手,第一把手设置于第一卡扣块121的另一端。如此,第一把手便于人工转动第一卡扣块121,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卡扣件130还包括第二把手,第二把手设置于第二卡扣块131的另一端。如此,第二把手便于人工转动第二卡扣块131,提高安装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1,进一步,第一固定部11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12a,具体地,第一固定孔112a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固定部113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13a,具体地,第二固定孔113a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如此,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固定,稳定性强。

进一步地,汇集壳体111还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第一粘接部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2上,第二粘接部设置于第二固定部113上。如此,第一固定部112上设置有第一粘接部,第二固定部113上设置有第二粘接部,使得在对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固定的过程中,利用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对第一固定部112和第二固定部113起到初步定位的作用,提高安装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1,进一步地,仪表仪盘线束200包括多根线束本体和绝缘外被210,各线束本体均容置于绝缘外被210内,具体地,绝缘外被210为橡胶绝缘外被。如此,多根线束本体的设置提高了仪表仪盘线束200的信号传输稳定性;绝缘外被210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保护多根线束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仪表仪盘线束结构,通过设置汇集固定组件及多根仪表仪盘线束。在仪表仪盘线束结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当仪表仪盘线束中的某一根需要改变走线方向,将需要改变走线方向的仪表仪盘线束的一端从第一走线口或者第二走线口出线,即可实现对仪表仪盘线束走线方向的改变;此外,各仪表仪盘线束均容置于汇集部内,利用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将容置在汇集部的各仪表仪盘线束锁紧限位,有效地防止了各仪表仪盘线束从汇集部中脱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