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灯及其雾气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456发布日期:2018-09-21 23:4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大灯的除雾技术。



背景技术:

大灯雾气问题一直是车辆售后的重点客户抱怨问题。为了解决大灯雾气问题,前期开发和验证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模拟和试验验证,但是结果依然不如人意。

目前常见的解决大灯雾气问题的方案通常从预防水汽进入大灯的角度入手,强调大灯灯体的密封性,尽可能降低水汽或者水进入大灯的可能性。但大灯灯体的密封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精度、使用状况、环境因素和材料使用寿命等都会影响到大灯灯体的密封性。因此在实际使用情况中,虽然在大灯灯体的密封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依旧难以彻底解决水汽进入而产生雾气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循环消除大灯内水汽的大灯雾气消除技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大灯雾气消除装置,包括:壳体、防水透气膜、热敏开关和循环干燥剂。壳体的顶部开有透气孔,壳体上具有开关口。防水透气膜安装在壳体上,防水透气膜覆盖透气孔,防水透气膜允许水汽单向从壳体内通向壳体外。热敏开关安装在壳体上,热敏开关安装在开关口的位置,常温下热敏开关不封闭开关口,热敏开关升温变形,封闭开关口。循环干燥剂放置在壳体内,常温下循环干燥剂吸收水汽,温度升高循环干燥剂排出水汽。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口位于壳体的底部,热敏开关安装在壳体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敏开关是双金属片,常温下双金属片倾斜翘起,不封闭开关口,温度升高双金属片升温变形,双金属片变形至水平并封闭开关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干燥剂置于容器中,容器放置在壳体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大灯,该大灯包括雾气消除装置,雾气消除装置包括:壳体、防水透气膜、热敏开关和循环干燥剂。壳体的顶部开有透气孔,壳体上具有开关口。防水透气膜安装在壳体上,防水透气膜覆盖透气孔,防水透气膜允许水汽单向从壳体内通向壳体外。热敏开关安装在壳体上,热敏开关安装在开关口的位置,常温下热敏开关不封闭开关口,热敏开关升温变形,封闭开关口。循环干燥剂放置在壳体内,常温下循环干燥剂吸收水汽,温度升高循环干燥剂排出水汽。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口位于壳体的底部,热敏开关安装在壳体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敏开关是双金属片,常温下双金属片倾斜翘起,不封闭开关口,温度升高双金属片升温变形,双金属片变形至水平并封闭开关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干燥剂置于容器中,容器放置在壳体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气消除装置安装在大灯的壳体上,雾气消除装置位于大灯的散热器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大灯不工作,处于常温,热敏开关不封闭开关口,大灯灯体内的气体与雾气消除装置的壳体内的气体通过开关口进行气体交换,循环干燥剂吸收水汽。大灯工作,温度升高,热敏开关升温变形并封闭开关口,雾气消除装置的壳体被封闭,循环干燥剂升温并排出水汽,水汽通过防水透气膜单向从壳体内排除至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大灯及其雾气消除装置在大灯不工作时吸收大灯灯体内的水汽,在大灯工作时利用大灯工作过程中的发热将水汽排出,该雾气消除装置能够循环使用,对大灯灯体内的水汽进行稳定的排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大灯雾气消除装置的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雾气消除装置的大灯的结构图,其中大灯处于不工作状态。

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雾气消除装置的大灯的结构图,其中大灯处于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基础物理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灯具的大量试验验证,解决大灯雾气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将灯体内的水汽排出灯体,能够保证将灯体内的水汽及时排出,才是解决大灯雾气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循环使用的循环干燥剂、结合防水透气膜以及受温度变化而变形的机械装置,设计了循环式的大灯雾气消除装置。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大灯雾气消除装置的结构图。参考图1所示,该大灯雾气消除装置,包括:壳体102、防水透气膜104、热敏开关106和循环干燥剂108。

壳体102的顶部开有透气孔,壳体102上具有开关口。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开关口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形成壳体102的底部具有开关口,壳体102的顶部具有透气孔的结构。

防水透气膜104安装在壳体102上,防水透气膜104覆盖透气孔。防水透气膜104允许水汽单向从壳体内通向壳体外。防水透气膜又称呼吸膜,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在水汽的状态下,水颗粒非常细小,根据毛细运动的原理,可以顺利渗透到毛细管到另一侧,从而发生透汽现象。当水汽冷凝变成水珠后,颗粒变大,由于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子就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另一侧,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渗透发生,从而使得防水透气膜具备了仅允许水汽单向从壳体内通向壳体外的功能。用防水透气膜104覆盖壳体102顶部的透气孔,水汽只能单向从壳体内排出到壳体外,而壳体外的水和其他颗粒无法通过防水透气膜进入到壳体内。

热敏开关106安装在壳体102上,热敏开关106安装在开关口的位置。常温下热敏开关106不封闭开关口,当温度升高时,热敏开关106升温变形并封闭开关口。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开关口位于壳体102的底部,热敏开关106也安装在壳体的底部,对应开关口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敏开关106是双金属片,常温下双金属片倾斜翘起,不封闭开关口。温度升高双金属片升温变形,双金属片变形至水平并封闭开关口。

循环干燥剂108放置在壳体102内,常温下循环干燥剂108吸收水汽,温度升高循环干燥剂108排出水汽。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干燥剂108置于容器中,容器放置在壳体102的底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容纳循环干燥剂108的容器放置在热敏开关106上,与热敏开关106一起位于壳体102的底部。

图2和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具有雾气消除装置的大灯的结构图。图2所示的大灯处于不工作状态,图3所示的大灯处于工作状态。参考图2和图3所示,该大灯包括雾气消除装置,雾气消除装置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壳体102、防水透气膜104、热敏开关106和循环干燥剂108。

壳体102的顶部开有透气孔,壳体102上具有开关口。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开关口位于壳体102的底部。形成壳体102的底部具有开关口,壳体102的顶部具有透气孔的结构。

防水透气膜104安装在壳体102上,防水透气膜104覆盖透气孔。防水透气膜104允许水汽单向从壳体内通向壳体外。防水透气膜又称呼吸膜,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在水汽的状态下,水颗粒非常细小,根据毛细运动的原理,可以顺利渗透到毛细管到另一侧,从而发生透汽现象。当水汽冷凝变成水珠后,颗粒变大,由于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子就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另一侧,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渗透发生,从而使得防水透气膜具备了仅允许水汽单向从壳体内通向壳体外的功能。用防水透气膜104覆盖壳体102顶部的透气孔,水汽只能单向从壳体内排出到壳体外,而壳体外的水和其他颗粒无法通过防水透气膜进入到壳体内。

热敏开关106安装在壳体102上,热敏开关106安装在开关口的位置。常温下热敏开关106不封闭开关口,当温度升高时,热敏开关106升温变形并封闭开关口。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开关口位于壳体102的底部,热敏开关106也安装在壳体的底部,对应开关口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敏开关106是双金属片,常温下双金属片倾斜翘起,不封闭开关口。温度升高双金属片升温变形,双金属片变形至水平并封闭开关口。

循环干燥剂108放置在壳体102内,常温下循环干燥剂108吸收水汽,温度升高循环干燥剂108排出水汽。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干燥剂108置于容器中,容器放置在壳体102的底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容纳循环干燥剂108的容器放置在热敏开关106上,与热敏开关106一起位于壳体102的底部。

参考图2和图3所示,该大灯还包括大灯的基本结构:大灯的壳体202、PCB及LED 204、透镜组206、配光镜208、饰圈210和散热器212。如图所示,雾气消除装置安装在大灯的壳体202上,雾气消除装置位于大灯的散热器212的上方,雾气消除装置中的热敏开关106,即双金属片正好布置在散热器的上方,这样,当大灯工作时,散热器212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对双金属片进行加热。

图2揭示了大灯处于不工作状态时的结构。大灯不工作时,整个灯体以及雾气消除装置都处于常温。热敏开关,即双金属片倾斜向上,不封闭开关口。大灯灯体内的气体与雾气消除装置的壳体内的气体通过开关口进行气体交换(如图2中箭头所示,为气体交换的气流方向)。循环干燥剂在常温下吸收水汽,由于大灯灯体内的气体与雾气消除装置的壳体内的气体相通,因此循环干燥剂能够吸收整个大灯灯体内的水汽,保持大灯灯体的干燥。

图3揭示了大灯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大灯工作时,温度升高,散热器发热,位于散热器上方的热敏开关,即双金属片升温变形并封闭开关口。此时雾气消除装置的壳体被封闭,雾气消除装置与大灯的灯体隔离,不再进行气体交换。循环干燥剂放置在热敏开关上,因此也受到散热器的加热而升温。循环干燥剂升温并排出水汽,循环干燥剂排出水汽后恢复干燥状态供下一次使用。在散热器的加热作用下,热气流向上升,排出的水汽在热气流的作用下向上升,通过防水透气膜单向从壳体内排除至壳体外,完成水汽的排出。在大灯关闭后。散热器不再散热,热敏开关即双金属片恢复常温下的倾斜状态,开关口打开。此时恢复干燥的循环干燥剂能够再次吸收大灯灯体内的水汽。由于防水透气膜仅供水汽单向通过,冷却后的水无法反向通过防水透气膜进入到壳体内。

通过上述的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大灯雾气消除装置每次在大灯不工作时吸收大灯灯体内的水汽,在大灯工作时利用大灯的发热将水汽排出,实现了循环吸收水汽和排出水汽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大灯及其雾气消除装置在大灯不工作时吸收大灯灯体内的水汽,在大灯工作时利用大灯工作过程中的发热将水汽排出,该雾气消除装置能够循环使用,对大灯灯体内的水汽进行稳定的排出。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