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调节气味的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426发布日期:2019-02-10 23:3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可自动调节气味的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气味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普及率大大提高,而由于车内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驾车时间长了,车内空气质量就会下降,使车内的人感到不适。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车内增设气味发生器以调节车内的气味,但是这就还需要通过专门的固定装置来安装气味发生器,不仅安装麻烦,还可能妨碍驾驶员驾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气味的后视镜,通过将气味调节组件设置后视镜内,不需要在车内额外设置固定装置,且完全不会影响驾驶员驾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调节气味的后视镜,包括后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盖的前侧的镜片,所述后盖内设有气味调节组件,所述后盖的盖体设有若干喷汽孔,所述气味调节组件的喷汽方向朝向若干所述喷汽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味调节组件包括储液瓶、雾化器、气味发生控制器和主控制器;所述储液瓶固定在所述后盖内,用于储存的气味源;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瓶内,用于对储液瓶内储存的气味源进行雾化;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雾化器实现雾化动作;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根据使用者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气味发生控制器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瓶包括瓶体、安装在所述瓶体上的内瓶盖以及安装在所述内瓶盖上的外瓶盖;所述内瓶盖上设有第一出汽孔,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汽孔处;所述外瓶盖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汽孔相通的第二出汽孔,所述第二出汽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接触导电片;所述接触导电片通过导线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通过接触导电顶针与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的输出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瓶盖与所述外瓶盖卡扣连接;所述瓶体与所述内瓶盖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瓶盖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内瓶盖的开口端设有向外凸起的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外瓶盖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配合以限制瓶盖主体旋转移动的第一限位块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以限制瓶盖主体上下移动的第二限位块。

进一步地,该后视镜还包括扣合在所述后盖上的中壳体,所述镜片固定在所述中壳体上,所述气味调节组件固定在所述后盖与中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为PCB,所述PCB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汽孔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出汽孔的外侧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固定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PCB上印刷有用于驱动所述雾化器执行雾化动作的驱动电路,所述接触导电片通过接触导电顶针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喷汽孔均匀设置在后盖的底部,且所述后盖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板,所述PCB设置在若干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与所述中壳体相对置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若干第一隔板,所述中壳体与所述后盖相对置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接的若干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后盖和中壳体之间的空间隔离成若干储液瓶安装室,每个所述储液瓶安装室内固定一个储液瓶;所述外瓶盖的外侧壁上设有沿着所述外瓶盖的轴向设置的凸部,所述凸部上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第三限位槽,所述后盖的两个第一隔板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三限位槽相配合的第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上盖,以便于安装或换取后盖内的储液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后视镜的后盖内设置气味调节组件,可以在驾驶过程中根据驾驶员需要释放提神的气味刺激驾驶者保持清醒,使疲劳感消失或促使驾驶员寻找休息地点停车休息,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气味调节组件释放不同的香味以调节车内的气味;并且,本申请通过将气味调节组件设置于后视镜内部,不需要在车内额外设置固定装置,且不额外占用车内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储液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PC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原理图。

其中:1、镜片;11、镜片外边框;12、镜片内边框;3、中壳体;4、主控制器;41、瓶体;411、瓶颈;42、硅胶垫圈;43、内瓶盖;431、第一出汽孔;432、凸缘;433、第一限位槽;434、第二限位槽;435、内螺纹;44、外瓶盖;441、第二出汽孔;442、凸部;443、第三限位槽;444、第一限位块; 445、第二限位块;45、接触导电顶针;46、接触导电片;5、气味发生控制器; 51、定位孔;6、后盖;61、第一隔板;62、第三限位块;63、支撑板;64、喷汽孔;7、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可自动调节气味的后视镜,包括后盖6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盖 6的前侧的镜片1,所述后盖6内设有气味调节组件,所述后盖6的盖体设有若干喷汽孔64,所述气味调节组件的喷汽方向朝向若干所述喷汽孔6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视镜的后盖6内设置气味调节组件,可以在驾驶过程中根据驾驶员需要释放提神的气味刺激驾驶者保持清醒,使疲劳感消失或促使驾驶员寻找休息地点停车休息,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气味调节组件释放不同的香味以调节车内的气味。

下面分别对各个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味调节组件包括储液瓶、雾化器、气味发生控制器5和主控制器4。所述储液瓶固定在所述后盖6内,用于储存的气味源;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瓶内,用于对储液瓶内储存的气味源进行雾化;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5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雾化器实现雾化动作;所述主控制器4与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5电连接,用于根据使用者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气味发生控制器5工作。

其中,所述主控制器包括单片机以及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连接的蓝牙模块、稳压模块和遥控模块;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包括通过高速开关管与所述单片机连接的用于驱动所述雾化器工作的驱动电路。使用过程中驾驶员可以通过手机上的蓝牙模块与气味调节组件中的蓝牙模块连接,通过手机即可以控制气味调节组件发出不同的气味,还可以通过与所述遥控模块想配合的遥控器进行控制。

并且,如图6所示,上述驱动电路包括变压器、场效应管、电信号采集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所述高速开关管连接,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电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串联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节点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依次并联连接的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所述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之间连接有第五电阻R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储液瓶包括瓶体41、安装在所述瓶体41上的内瓶盖43以及安装在所述内瓶盖43上的外瓶盖44。所述内瓶盖43上设有第一出汽孔431,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汽孔431处,其中,所述雾化器为环状雾化片(附图中未示出)。所述外瓶盖44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汽孔431相通的第二出汽孔441,所述第二出汽孔4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接触导电片46;所述接触导电片46通过导线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通过接触导电顶针45与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5的输出接口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瓶盖43与所述外瓶盖44卡扣连接;所述瓶体41与所述内瓶盖43螺纹连接,且瓶体41的瓶颈411的开口端与内瓶盖 43之间设有硅胶垫圈4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内瓶盖43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槽433,内瓶盖43的开口端设有向外凸起的凸缘432,所述凸缘432上设有第二限位槽434。如图4所示,所述外瓶盖44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433相配合以限制瓶盖主体旋转移动的第一限位块444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相配合以限制瓶盖主体上下移动的第二限位块445。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后视镜还包括扣合在所述后盖6上的中壳体 3,所述主控制器4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安装在中壳体3内。其中,所述主控制器4位PCB,且PCB上印制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为现有控制电路,此处不再赘述。此外,所述镜片1上设有镜片外边框11和镜片内边框12,镜片外边框11和镜片内边框12与镜片1均通过3M胶粘接在一起,镜片外边框11 和镜片内边框12之间卡扣连接,镜片内边框12通过螺钉等固定在中壳体3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味发生控制器5为PCB,如图5所示,所述PCB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出汽孔441相对应的定位孔51;所述第二出汽孔 441的外侧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固定在所述定位孔51内;所述PCB上印刷有用于驱动所述雾化器执行雾化动作的驱动电路,所述接触导电片46通过接触导电顶针45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采用的是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若干所述喷汽孔64均匀设置在后盖6的底部,且所述后盖6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板63,所述PCB设置在若干支撑板63上,经雾化后的气味源通过第二出汽孔441喷出储液瓶,在通过喷汽孔64发散至车厢内,支撑板63可以使第二出汽孔441与喷汽孔64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以气味源可以均匀的发散出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盖6与所述中壳体3相对置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若干第一隔板61,所述中壳体3与所述后盖6相对置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隔板61相对接的若干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61和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后盖6和中壳体3之间的空间隔离成若干储液瓶安装室,每个所述储液瓶安装室内固定一个储液瓶。

所述外瓶盖44的外侧壁上设有沿着所述外瓶盖44的轴向设置的凸部442,所述凸部442上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第三限位槽443,所述后盖6的两个第一隔板61之间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三限位槽443相配合的第三限位块62,安装储液瓶时,通过将第三限位块62嵌入所述第三限位槽443可防止储液瓶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盖6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上盖7,以便于安装或换取后盖6内的储液瓶。本申请中,由于储液瓶中的雾化器与气味发生控制器5不直接通过导线连接,而是通过在外瓶盖44的顶部设置接触导电片 46,在通过接触导电顶针45与PCB上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故可以在只打开上盖7的情况下直接取出整个储液瓶进行更换,不需要拆开后视镜壳体,安装更换十分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