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968发布日期:2019-01-02 22:2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扶手箱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箱体内部辅助功能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扶手箱盖。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的使用量日渐增多,走进千家万户,面对众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汽车内部的设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扶手部分是使用频率较多的部件之一,但是传统的扶手部件功能单一,造成汽车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低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手箱盖,实现扶手及箱体盖的双重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扶手箱盖,包括箱体及与箱体盖合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及扶手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扣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经由螺钉连接,所述扶手件粘接于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铰接于箱体,第二支撑件位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之间,第三支撑件位于第二支撑件与扶手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件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件为胶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为金属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开启盖体的开合控制键及用于驱动开合控制键复位的弹性件,所述开合控制键呈U型,所述开合控制键的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所述开合控制键的另一端用于卡持箱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件设有若干凸起条,所述凸起条自第三支撑件的表面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凸起条设于第三支撑件靠近第二支撑件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条包括若干纵向凸起条及若干横向凸起条,纵向凸起条彼此间隔设置,横向凸起条彼此间隔设置,每个纵向凸起条与每个横向凸起条交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及扶手件,实现提高扶手支撑强度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扶手的使用寿命,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及扶手件组成盖体盖合箱体,进一步节约空间,提高汽车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扶手箱盖,包括箱体1及与箱体1盖合的盖体2,所述盖体2包括第一支撑件21、第二支撑件22、第三支撑件23及扶手件24,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与第二支撑件22扣接,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与第三支撑件23经由螺钉连接,所述扶手件24粘接于第三支撑件23,所述第二支撑件22铰接于箱体1,第二支撑件22位于第一支撑件21与第三支撑件23之间,第三支撑件23位于第二支撑件22与扶手件24之间。

所述扶手件24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所述第三支撑件23为胶件。

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为胶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1为金属件制成,第二支撑件22为硬质塑胶注塑而成,第二支撑件22的壁厚2mm,第三支撑件23为软质塑胶注塑而成,第三支撑件23的壁厚为 1mm,扶手件24为皮质件制成,扶手件24粘接于第三支撑件23,第三支撑件23固定扶手件24 形状的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扶手件24的变形,第三支撑件23与第二支撑件22螺接,进一步提高扶手的使用强度,第二支撑件22与第一支撑件21扣件组成完成的扶手,该扶手铰接于箱体1,实现扶手及盖合箱体1的功能。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及扶手件,实现提高扶手支撑强度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扶手的使用寿命,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及扶手件组成盖体盖合箱体,进一步节约空间,提高汽车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所述扶手箱盖还包括用于开启盖体2的开合控制键3及用于驱动开合控制键3复位的弹性件,所述开合控制键3呈U型,所述开合控制键3的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22,所述开合控制键3的另一端用于卡持箱体,开合控制键3为U型胶件,控制盖体2的开启及闭合。

所述第三支撑件23设有若干凸起条231,所述凸起条231自第三支撑件23的表面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凸起条231设于第三支撑件23靠近第二支撑件22的一侧,凸起条231的突伸高度为1.5mm-2.5mm。

所述凸起条231包括若干纵向凸起条2311及若干横向凸起条2312,纵向凸起条2311彼此间隔设置,间距为1.5mm,横向凸起条2312彼此间隔设置,间距为1.5mm,每个纵向凸起条 2311与每个横向凸起条2312均交叉设置。

具体的,第三支撑件23靠近第二支撑件22的一侧,设有若干纵向凸起条2311及横向凸起条2312,纵向凸起条2311与横向凸起条2312具有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三支撑件 23的结构强度,在降低第三支撑件23壁厚的前提条件下,不影响第三支撑件23的使用强度功能,进一步的节约生产成本,降低能耗。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