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487发布日期:2018-10-26 21:0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适合于家庭或者小型洗车店使用。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十分普及,洗车行业作为汽车的刚需也随之兴起,为保持整洁美观,汽车一般隔几天就要洗一次,洗车费用也就构成一笔不小的支出,此外,遇到洗车的旺季,还经常会遇到洗车店爆满的情况,导致汽车无法及时清洗。为了节约开支及避免在洗车店的等待,有些车主会选择自己洗车,但是由于目前没有适用于家庭用的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成本低廉的自动化洗车装置,所以人们自己洗车时只能纯手动的进行,劳动强度较大,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上水并且刷头自动旋转,提高洗车的效率,降低洗车的劳动强度,适合在家庭或者小型洗车店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包括可移动水箱,所述可移动水箱的底部设置输水管,输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清洁刷,所述可移动水箱与输水管的连通处设置有输水泵,所述输水泵的控制开关置于可移动水箱的外侧;

所述清洁刷包括刷柄、刷头和挡水罩,所述刷柄由驱动电机构成,驱动电机的控制开关位于刷柄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刷头;所述挡水罩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挡水罩安装在刷头的外侧并相对于所述刷柄静止;所述输水管的末端安装在挡水罩的内侧壁上,在输水管的末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高压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水箱置于承载架上,所述承载架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支撑可移动水箱的支撑架,底板的下表面设置万向轮,底板的一侧设置手柄,所述支撑架与底板之间设置有供所述输水管伸出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腿和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由并列排列或者交叉排列的杆件构成,所述支撑腿分布在支撑面的四角或者周围,相邻的支撑腿之间安装有加强杆,所述输水管从支撑腿之间的空隙中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罩包括支架和柔性罩体,所述支架安装在刷柄上,所述柔性罩体由防水布构成,柔性罩体的两端与支架形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由钢筋或铁条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的末端设置在靠近挡水罩一侧边缘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贯穿所述挡水罩,所述高压喷头至少设置有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喷头的喷水孔设置在朝向挡水罩内侧的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水箱一侧的底部内凹形成电池放置槽,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可移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蓄电池与加热装置电性连接从而为其供电,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电性连接从而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

为便于输水管的收纳,进一步的,所述可移动水箱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悬挂输水管的挂钩。输水管可盘起后悬挂在挂钩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通过输水泵自动上水,自动喷水的同时刷头自动旋转,大大降低了洗车的劳动强度,提高洗车效率,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在家庭和小型洗车店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水箱为可移动水箱,可方便的移动位置,设置挡水罩可以避免洗车用水喷溅到使用者身上,设计非常人性化,使用十分方便。

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将水箱设置在承载架上,承载架的底板与支撑架之间留出供输水管伸出的空间,这样输水管与水箱的连通处可以直接设置在输水管的底面上,使水流的输送更加顺畅,减小输水泵的负荷,且避免水箱内残存的水不易排出。

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支撑架由杆件构成,强度高且节省材料和减轻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成本。

5、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挡水罩包括支架和柔性罩体,柔性罩体由防水布构成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支架上,不使用时可将柔性罩体推到一侧,还可以拆下清洗,使用完毕后利于刷头的快速晾干;支架由钢筋或铁条构成,非常轻便并且便于柔性罩体和输水管的安装。

6、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输水管的末端连同高压喷头安装在靠近挡水罩一侧边缘的位置,输水管贯穿所述挡水罩,高压喷头至少设置有三个,高压喷头的喷水孔设置在朝向挡水罩内侧的侧面上,高压喷头喷出的水流与汽车表面的夹角较小,使得水流的覆盖面积较大,提高洗车的效率,减轻对汽车表面漆的损伤。

7、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设置蓄电池、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可以自动为洗车用水加热,避免水箱内的水出现结冰现象,同时温水洗车利于汽车表面漆的保养。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挡水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移动水箱,2输水管,3刷柄,4刷头,5挡水罩,51支架,6万向轮,7挂钩,8底板,9加强杆,10支撑腿,11支撑面,12手柄,13蓄电池,14温度传感器,15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自动化洗车装置,包括可移动水箱1,所述可移动水箱1的底部设置输水管2,输水管2的另一端设置清洁刷,所述可移动水箱1与输水管2的连通处设置有输水泵,所述输水泵的控制开关置于可移动水箱1的外侧,便于使用时对输水泵开关的操作。具体的,可移动水箱1可通过在水箱的底部设置万向轮6来实现。

所述清洁刷包括刷柄3、刷头4和挡水罩5,所述刷柄3由驱动电机构成,驱动电机的控制开关位于刷柄3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刷头4;所述挡水罩5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挡水罩5安装在刷头4的外侧并相对于所述刷柄3静止;所述输水管2的末端安装在挡水罩5的内侧壁上,在输水管2的末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高压喷头。

挡水罩5包括支架51和柔性罩体,支架51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钢筋或铁条构成,弯成半圆形,并在中间部分设置加强筋,在支架51的一端设置安装结构,用于将支架51与刷柄3连接。支架51安装在刷柄3上,柔性罩体由防水布构成,柔性罩体的两端与支架51形成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柔性罩体的两端可设置魔术贴,柔性罩体的边缘绕过支架51位于两侧的钢筋或铁条后,魔术贴相互粘合,实现柔性罩体在支架51上的安装,支架51采用钢筋或铁条构成,不仅节省材料、减轻重量,还便于柔性罩体的安装。不使用时可将柔性罩体拆下,保持刷头4的干燥,柔性罩体也可进行清洗,便于洗车装置的后期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输水管2的末端设置在靠近挡水罩5一侧边缘的位置,输水管2的末端可通过绑扎带绑扎在挡水罩5的支架51上,输水管5贯穿所述挡水罩5,在挡水罩5的内部,高压喷头并列分布多个,为保证使用效果,一般至少设置三个。高压喷头的喷水孔设置在朝向挡水罩5内侧的侧面上,这样高压喷头喷出的水不会直直的冲向汽车表面,高压喷头喷出的水流与汽车表面的夹角较小,使得水流的覆盖面积较大,提高洗车的效率,减轻对汽车表面漆的损伤。

为便于输水管的收纳,可移动水箱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悬挂输水管2的挂钩7。非使用状态下,输水管2可盘起后悬挂在挂钩7上。

使用时,可移动水箱1内注入适量的水,推动可移动水箱1至合适的位置,手持刷柄3,开启输水泵和刷柄3的电机,便可在自动喷水的同时刷头4自动旋转,大大提高洗车的效率,降低洗车的劳动强度,挡水罩5可以避免水喷溅到洗车人员的身上。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可移动水箱1置于承载架上,所述承载架包括底板8,底板8的上表面设置支撑可移动水箱1的支撑架,底板8的下表面设置万向轮6,底板8的一侧设置手柄12,所述支撑架与底板8之间设置有供所述输水管2伸出的空间。

支撑架包括支撑腿10和支撑面11,所述支撑面11由并列排列或者交叉排列的杆件构成,所述支撑腿10分布在支撑面11的四角或者周围,相邻的支撑腿10之间安装有加强杆9,所述输水管2从支撑腿10之间的空隙中伸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架上设置万向轮6实现可移动水箱1的移动,承载架上设置手柄12便于使用者推动承载架移动,设计更加人性化。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不同的特征在于:可移动水箱1一侧的底部内凹形成电池放置槽,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蓄电池13,所述可移动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和加热装置15,所述蓄电池13与加热装置15电性连接从而为其供电,所述温度传感器14与加热装置15电性连接从而控制加热装置15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14可以实时的检测可移动水箱1内水的温度,设定好温度上下限,比如:将温度的下限设定为5℃,避免温度继续降低发生结冰现象,将温度的上限设定为40℃,避免温度继续升高对车漆造成损坏,当水箱内水的温度低于设定的下限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4会发出信号使得加热装置15工作,为水箱内的水加热;当水箱内水的温度高于设定的上限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4会发出信号使得加热装置15停止工作,停止为水箱内的水加热。

温度传感器14可选择市面上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其安装位置优选位于靠近出水口处,检测的水温与喷出的水温比较接近。加热装置15可选用电加热丝,其安装位置优选可移动水箱1底面的中央,由于冷水会下降热水会上移,将加热装置15设置在底面的中央有利于水箱内水温的尽量均匀。对于通电元件装置中用到的通电元件,安装时必须要做好防水措施。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