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鼓高温报警快速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8214发布日期:2018-12-28 18:5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鼓高温报警快速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动鼓高温报警快速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制动鼓是鼓式制动器的摩擦偶件,除应具有作为构件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有尽可能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以及适当的耐磨性、耐热性、散热性和热容量等,车辆制动时,摩擦片与制动鼓高速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特别是云贵川等山区,长距离的下坡,司机师傅必须经常踩刹车,多次制动导致制动鼓温度急剧升高,高温制动鼓会把热量传递给钢圈和轮胎,钢圈会产生变形,同时轮胎会容易引起燃烧,给车辆运输安全带来隐患,车辆出厂时,有些配置有淋水装置,以往的司机师傅都是感觉到制动疲软或后轮冒烟,才开始采用泼水冷却或打开淋水装置降温,但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制动鼓温度变化无法实时监测,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降温,在高温情况下无法进行报警提示,不能及时告知驾驶员,且在降温时无法实现多层次,多方式的实现降温,经常因降温的温差较大造成制动鼓内部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制动鼓高温报警快速冷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制动鼓高温报警快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系统本体,所述冷却系统本体由冷却水箱、备用水箱、水管和冷却箱组成,所述冷却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备用水箱,且所述备用水箱远离冷却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和报警器,且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报警器的正下方,且所述冷却水箱靠近备用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且所述第一水泵位于备用水箱的正上方,所述冷却水箱远离备用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管,且所述水管由主水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组成,所述冷却水箱通过主水管连接有第二水泵。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箱的内壁设有蒸发器,且所述冷却水箱内部中间位置设有螺旋状结构的冷凝气管,且所述冷凝气管从冷却水箱的内部穿出,且所述冷却水箱的一端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风管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且所述风管均缠绕在主水管的外侧,所述风管远离半导体制冷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嘴,所述第二水泵的一端通过主水管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分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有微型压缩机,且所述微型压缩机的一端通过回气管连接与蒸发器连接,所述微型压缩机的另一端通过回气管连接有冷凝器,且所述冷凝器通过回气管连接有干燥过滤器,且所述干燥过滤器通过回气管连接有毛细管,且所述毛细管通过回气管与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分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冷却管,且所述冷却管缠绕在制动鼓本体的外壁,且所述冷却管远离第二分流管的一端通过循环水管连接有循环水泵,且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循环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备用水箱的顶部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一水泵连接,且所述第一水泵通过循环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位传感器,所述制动鼓本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测温仪。

作为优选,所述水位传感器、报警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气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红外线测温仪、微型压缩机和循环水泵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流管的一端连接有雾化喷头。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管由黄铜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通过红外线测温仪和控制器对制动鼓本体实现快速冷却,利用冷却箱内部的压缩机的制冷原理,对冷却水箱内的水进行降温,并且通过冷却水对气体实现冷却,可以通过冷气和冷水的同时降温,使得使用时对制动鼓实现多层次降温,加快了冷却速度,防止因温差过对制动系统大造成损伤,进而大大延长制动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图。

图中:1-冷却系统本体、2-冷却水箱、3-蒸发器、4-水位传感器、5-冷凝气管、6-冷却箱、7-微型压缩机、8-冷凝器、9-干燥过滤器、10-毛细管、11-回气管、12-备用水箱、13-控制面板、14-报警器、15-第一水泵、16-气泵、17-半导体制冷片、18-循环水泵、19-风管、20-风嘴、21-第一分流管、22-第一电磁阀、23-雾化喷头、24-第二电磁阀、25-冷却管、26-红外线测温仪、27-制动鼓本体、28-循环水管、29-主水管、30-第二分流管、31-第二水泵、32-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动鼓高温报警快速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系统本体1,所述冷却系统本体1由冷却水箱2、备用水箱12、水管32和冷却箱6组成,所述冷却水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备用水箱12,且所述备用水箱12远离冷却水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3和报警器14,且所述控制面板13位于报警器14的正下方,且所述冷却水箱2靠近备用水箱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15,且所述第一水泵15位于备用水箱12的正上方,所述冷却水箱2远离备用水箱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箱6,所述冷却箱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管32,且所述水管32由主水管29、第一分流管21和第二分流管30组成,所述冷却水箱2通过主水管29连接有第二水泵31。

其中,所述冷却水箱2的内壁设有蒸发器3,且所述冷却水箱2内部中间位置设有螺旋状结构的冷凝气管5,且所述冷凝气管5从冷却水箱2的内部穿出,且所述冷却水箱2的一端连接有气泵16,所述气泵16通过风管19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7,且所述风管19均缠绕在主水管29的外侧,所述风管19远离半导体制冷片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嘴20,所述第二水泵31的一端通过主水管29连接有第一分流管21和第二分流管30,所述第一分流管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22,所述第二分流管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24。

其中,所述冷却箱6的内部设有微型压缩机7,且所述微型压缩机7的一端通过回气管11连接与蒸发器3连接,所述微型压缩机7的另一端通过回气管11连接有冷凝器8,且所述冷凝器8通过回气管11连接有干燥过滤器9,且所述干燥过滤器9通过回气管11连接有毛细管10,且所述毛细管10通过回气管11与蒸发器3连接,所述第二分流管30的一端连接有冷却管25,且所述冷却管25缠绕在制动鼓本体27的外壁,且所述冷却管25远离第二分流管30的一端通过循环水管28连接有循环水泵18,且所述循环水泵18通过循环水管28与冷却水箱2连接。

其中,所述备用水箱12的顶部通过循环水管28与第一水泵15连接,且所述第一水泵15通过循环水管28与冷却水箱2连接,便于将备用水箱12内部的水抽入冷却水箱2内。

其中,所述冷却水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位传感器4,便于实时监测冷却水箱2内部的水位情况,防止冷却水箱2内缺水,所述制动鼓本体2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测温仪26,便于实时监测制动鼓本体27的温度变化。

其中,所述水位传感器4、报警器14、第一水泵15、第二水泵31、气泵16、第一电磁阀22、第二电磁阀24、红外线测温仪26、微型压缩机7和循环水泵18均与控制面板13电性连接,便于对制动鼓本体27实现自动高温报警和快速冷却。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管21的一端连接有雾化喷头23,便于将冷却水均匀喷向制动鼓本体27,加快制动鼓本体27的冷却速率。

其中,所述冷却管25由黄铜材质制成,冷却管25导热性好,便于将制动鼓本体27的热量传输引导。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使用时,当制动鼓本体27因工作产生热量时,红外线测温仪26对制动鼓本体27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温度过高时,红外线测温仪26将信号传送给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控制报警器14报警,然后控制面板13控制微型压缩机7工作,微型压缩机7对空气进行压缩,然后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空气经冷凝器8放热后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干燥过滤器9去除杂质和水分,使过滤后的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10进行节流减压,然后低温低压气体进入蒸发器3内,蒸发器3通过吸热对冷却水箱2内部的水实现降温,使冷却水箱2内部的水变成冷水,然后控制面板13控制第二水泵31工作,且以此通过控制面板13控制第二电磁阀24和循环水泵18打开,然后冷水经第二水泵31与第二分流管30流入冷却管25,冷却管25内部的冷水对制动鼓本体27进行初步冷却,防止突然冷却因温差较大对制动鼓本体27造成损伤,当温度达到适宜冷水降温时,红外线测温仪26将信号传送给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控制第二电磁阀24和循环水泵18停止工作,与此同时,控制面板13控制第一电磁阀22和气泵16工作,冷水经第二气泵31和第一分流管21送入雾化喷头23内,雾化喷头23将冷水均匀喷洒向制动鼓本体27,同时,气泵16将空气通过冷凝气管5抽入分管19内,空气在冷凝气管5内被冷水冷却降温,然后冷却后的空气经半导体制冷片17二次降温,使降温速度更快,减少降温时间,大大增加了降温速率,然后冷却后的空气经风嘴20吹向制动鼓本体27,在冷水和冷风的双重冷却下,大大加快了冷却速度,当冷却水箱2内部的水位过低时,水位传感器4将信号传输给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控制第一水泵15将备用水箱12内的备用水抽入冷却水箱2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