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自动回卷装置的车门防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9634发布日期:2019-03-15 19:3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带自动回卷装置的车门防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防雨系统,尤其是涉及带自动回卷装置的车门防雨系统。



背景技术:

有开车的朋友都会发现,下雨天驾车出行,到目的地开车门要下车时,常因开伞不及时导致雨水溅入车内,淋湿驾乘人员及汽车内饰。针对这一生活中的不便现象,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支架结构式,即在开门时从车门边主动伸出一个支架起到挡雨效果;另一种是折叠式,与纸扇很类似。这两类方案都不尽人意,支架结构不仅复杂,且伸出时有可能误伤路人;折叠式则较难处理积水问题,且会造成额外的厚度,影响车门关紧。

中国专利CN103332096A公开一种汽车车门防雨装置,包括控制器、雨量传感器、两个支架、防雨布、可伸缩连接器、到位开关、角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实时检测雨量传感器、到位开关、角度传感器的信息,当控制器检测到雨量传感器的雨量信息超过预先设定的雨量参考值,同时检测到到位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控制器将检测到的角度转换成相应的距离信息,并根据该距离信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可伸缩连接器打开,防雨布处于撑开状态。该防雨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车门防雨系统所存在的不足,提供带自动回卷装置的车门防雨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连接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主体设有箱式结构、主轴、弹簧、圆台体滚轮、塑料膜、铰链、车门柱、狭缝、支撑杆和雨刮条;所述主轴设在箱式结构的箱内,主轴通过弹簧分别连接数个可绕主轴自由转动的圆台体滚轮,所述塑料膜通过可分离的铰链与圆台体滚轮相连,不工作时塑料膜卷在圆台体滚轮上;箱式结构与车门柱上各有一条位置对应的狭缝,系统工作时塑料膜可从狭缝中拉出并同时带动圆台体滚轮,塑料膜的另一端固定有一根较狭缝略宽的支撑杆,支撑杆卡在狭缝上,用于防止塑料膜过度回收,狭缝两侧各安装一条雨刮条用于上下夹住塑料膜并回卷时刮掉雨水。

所述连接装置为多块与支撑杆位置对应的电磁铁,电磁铁安装于汽车窗框上,由控制系统控制,一旦装置启动,电磁铁导通,将支撑杆吸住,此时打开车门便会将塑料膜一并拉出,起到遮雨效果。

所述控制系统设有雨水传感器、车门把手开关和控制电路,所述雨水传感器可直接使用大多数汽车自带的控制雨刮工作频率的传感器,雨水传感器安装于挡风玻璃顶端中部,雨水传感器的逻辑判断方式为:有雨水滴在雨水传感器上则导通,反之则断开;车门把手开关的逻辑判断方式为:车门打开时则导通,反之则断开;两个车门把手开关利用三极管放大作用使控制更灵敏,再利用继电器控制主电路,避免电压不稳,控制电路包括一个中控开关和一个无线遥控开关,其中中控开关安装于车内中控面板上,无线遥控开关安装于车钥匙上,中控开关和无线遥控开关为常闭开关,供使用者在特殊时刻可以从车内或车外手动关闭该系统。

与现有的车门防雨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弹簧和控制系统的设置实现全自动,高智能,人性化,方便人们雨天的出行,利用圆台侧面展开为扇环的特点选择绕主轴转动的圆台体滚轮为装置主体。

2.本实用新型利用弹簧积蓄弹性势能的特点达到自动回卷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利用雨水传感器实现全自动化控制,达到智能化。

4.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铁实现晴天装置的自动分离与雨天的自动连接。

5、本实用新型利用拉出塑料膜的平滑让水自动流走,避免车内进水。

6.本实用新型的主轴与塑料膜间通过铰链连接,方便更换耗材。

7.本实用新型的塑料膜与主体通过铰链连接,方便更换耗材。

8.全自动控制系统能使整套装置自动判断天气状况,在雨天自动拉出塑料膜起到挡雨效果,在晴天不造成任何的妨碍。

9.本实用新型利用塑料膜平滑回卷的设计避免了车内进水。

10.本实用新型利用弹力回卷机制,无需外接能量,有效节省了能源且使回卷速度加快,有效避免塑料膜被卡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式结构、圆台体转轴、弹簧和主轴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式结构、塑料膜、雨刮条和支撑杆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电磁铁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主体、连接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主体设有箱式结构1、主轴2、弹簧3、圆台体滚轮4、塑料膜5、铰链6、车门柱7、狭缝8、支撑杆9和雨刮条10;所述主轴2设在箱式结构1的箱内,主轴2通过弹簧3分别连接数个可绕主轴2自由转动的圆台体滚轮4,所述塑料膜5通过可分离的铰链6与圆台体滚轮4相连,不工作时塑料膜5卷在圆台体滚轮4上;箱式结构1与车门柱7上各有一条位置对应的狭缝8,系统工作时塑料膜5可从狭缝8中拉出并同时带动圆台体滚轮4,塑料膜5的另一端固定有一根较狭缝8略宽的支撑杆9,支撑杆9卡在狭缝8上,用于防止塑料膜5过度回收,狭缝8两侧各安装一条雨刮条10用于上下夹住塑料膜5并回卷时刮掉雨水。

所述连接装置为多块与支撑杆位置对应的电磁铁11,电磁铁11安装于汽车窗框上,由控制系统控制,一旦装置启动,电磁铁11导通,将支撑杆9吸住,此时打开车门便会将塑料膜5一并拉出,起到遮雨效果。

所述控制系统设有雨水传感器S4、车门把手开关S1和控制电路,所述雨水传感器S4可直接使用大多数汽车自带的控制雨刮工作频率的传感器,雨水传感器S4安装于挡风玻璃顶端中部,雨水传感器S4的逻辑判断方式为:有雨水滴在雨水传感器S4上则导通,反之则断开;车门把手开关S1的逻辑判断方式为:车门打开时则导通,反之则断开;两个车门把手开关利用三极管放大作用使控制更灵敏,再利用继电器控制主电路,避免电压不稳,控制电路包括一个中控开关S2和一个无线遥控开关S3,其中中控开关S2安装于车内中控面板上,无线遥控开关S3安装于车钥匙上,中控开关S2和无线遥控开关S3为常闭开关,供使用者在特殊时刻可以从车内或车外手动关闭该系统。电源采用车载电源(蓄电池)。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雨天,雨水滴在雨水传感器上,雨水传感器导通;此时若拉开车门,则车门把手开关导通,两个开关经三极管放大作用使继电器导通,接通电路,系统自动开始工作。此时连接装置电磁铁被接通,产生吸力吸住支撑杆,开门时便会将塑料膜一并平滑拉出,起到暂时的挡雨效果,给驾乘人员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从容开伞。塑料膜在被拉出的同时会带动圆台体滚轮转轴绕着主轴旋转,并将弹性势能蓄积在弹簧中。关门时弹性势能释放,圆台体滚轮自动回卷,并且将塑料膜拉回箱式结构的箱内,保证关门后系统自动恢复为初始状态。狭缝两端装有雨刮条,关门时将塑料膜上积水刮去,刮去的水会顺着装置的倾斜而流走并被排到车外,避免进水。

若在晴天,则雨水传感器不导通,装置不工作。若雨天不打开车门,则车门把手开关不导通,装置不工作。此时整个装置就与普通车门一样,不会造成任何额外的不便,也不会浪费蓄电池电能。弹簧的设置保证了在车门打开而装置不工作时支撑杆不会移位。此外,在特殊情况下若不需要该装置,也可以通过中控开关或无线遥控开关从车内或车外手动关闭该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