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4049发布日期:2018-11-02 23:2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安装横梁。



背景技术:

车辆高速行驶撞击前方障碍物时,车辆会受到很大的冲量,产生较大的阻碍加速度使得车辆由高速瞬间降至静止,原本较大的动能几乎全部转化成车辆的内能,使得车辆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变形,导致驾驶舱内人员的伤亡。因此,在车辆设计中,通常采用在车辆前部的纵梁上安装吸收这些能量的吸能盒。辆座椅安装横梁由于并不是主要承受碰撞载荷部位,同时由于空间原因,因此,并不适合设置吸能盒等吸能装置。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成为其重要部件,为了节省空间,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布置在座椅下方。汽车在侧面柱碰过程中,座椅安装横梁承受较大的力,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变形。容易破坏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损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能对人造成二次伤害。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厂家针对容易变形区域设置加强结构,以增强横梁结构稳定性,但还是会出现横梁弯折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座椅安装横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座椅横梁在动力电池处弯折而对其造成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横梁能够在在诱导结构处发生弯折。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在诱导结构内增设加强筋,防止座椅横梁在侧碰力度较小时发生弯折,减小车辆维修率。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用于作为车辆座椅的安装基础,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横梁本体上的诱导结构;其中,

所述诱导结构构造成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诱导所述横梁本体在所述诱导结构处发生弯折,所述诱导结构设置在门槛与电池外缘之间的横梁本体处。

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包括顶板和由所述顶板相对的两端向外延伸并弯折而成的侧板,其中,所述诱导结构为部分所述顶板向所述侧板所在的一侧凹陷而成的凹槽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横梁本体包括顶板和由所述顶板相对的两端向外延伸并弯折而成的侧板,其中,所述诱导结构为部分所述顶板挖空而成的中空结构。

可选地,所述诱导结构为椭圆形诱导结构,所述椭圆形诱导结构的短轴方向与所述横梁的轴向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诱导结构内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轴向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其由部分所述诱导结构向上凸起形成。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为长条状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凹槽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诱导结构内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梁的轴向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为长条状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中空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诱导结构与所述横梁的顶板之间圆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安装横梁,用于作为座椅的安装基础,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横梁本体上的诱导结构。所述诱导结构设置在座椅横梁门槛与电池外缘距离的中部,所述诱导结构构造成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诱导所述横梁在所述诱导结构处发生弯折。该构造可以在当车辆发生侧碰而造成横梁弯折不可避免时,使横梁在诱导结构处发生弯折,避免对动力电池造成伤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诱导结构内增设加强筋,加强筋方向与所述横梁的轴向方向一致,增加诱导结构处横梁的抗弯折能力,防止座椅横梁在侧碰力度较小时发生弯折,减小车辆维修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座椅安装横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横梁1的一端与门槛2相连,当门槛受到侧面撞击时,碰撞载荷会通过门槛传递到横梁处。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横梁1与门槛交汇处,横梁上方设置有一个侧围门槛碰撞支撑加强件3,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侧碰力通过侧围门槛碰撞支撑加强件充分传递至座椅横梁。

现有技术中,车辆座椅安装横梁由于并不是主要承受碰撞载荷部位,同时由于空间原因,因此,并不适合设置吸能盒等吸能装置。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成为其重要部件,为了节省空间,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布置在座椅下方。当发生侧向碰撞时,尤其是在侧面柱碰过程中,座椅安装横梁承受较大的力,会产生变形,当座椅安装横梁变形时,由于变形位置不确定,有极大可能对地板下动力电池造成挤压,破坏动力电池,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对人造成二次伤害。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对车辆座椅安装横梁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

图3是图1所示座椅安装横梁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用于作为车辆座椅的安装基础,横梁包括横梁本体11和设置于横梁本体11上的诱导结构12;其中,诱导结构12构造成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诱导横梁在诱导结构12处发生弯折。诱导结构12在横梁上的位置离门槛的距离与离电池外缘的距离大致相等。具体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微调。

横梁1能够承受一定的碰撞载荷而不发生弯折,在达到极限载荷后发生弯折。这里的碰撞载荷是指能使横梁产生弯折的作用力。诱导结构12的存在可以使施加于横梁的力达到极限载荷前,使横梁1在诱导结构12处发生弯折。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设定一个载荷区间,载荷区间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载荷和第二载荷,其中,第二载荷大于第一载荷。第二载荷设置为:当横梁没有诱导结构12时,碰撞载荷超过第二载荷,横梁1即可在任意位置发生弯折。第一载荷设置为:当横梁1存在诱导结构12且碰撞载荷小于第一载荷时,横梁1既不会在诱导结构12处发生弯折,也不会在其他部分发生弯折。当碰撞载荷在载荷区间时,即大于第一载荷小于第二载荷时,横梁1仅在诱导结构12处发生弯折。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安装横梁,由于其上设置有诱导结构12,在当车辆发生侧碰而造成横梁弯折不可避免时,促使横梁在诱导结构12处发生弯折,避免对动力电池造成伤害。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横梁本体11包括顶板111和由顶板111相对的两端向外延伸并弯折而成的侧板112,其中,诱导结构12为部分顶板111向侧板所在的一侧凹陷而成的凹槽形结构。凹槽形结构位于门槛与电池边缘连线的中心位置。凹槽形结构可以为像图3所示的矩形结构,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凹槽形结构与横梁为一体化成型,其与横梁的顶板111之间圆滑连接,可以保证在发生侧碰时顶板111与诱导结构12的之间的载荷逐渐过渡,而不会因为刚度突然变小而大大降低该部分横梁的受力能力。在图3中,Y轴所示方向为诱导结构12的宽度方向和横梁的宽度方向,X轴所示方向为横梁的轴向方向,Z轴所示方向为诱导结构12的凹陷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诱导结构12的宽度小于横梁1的宽度,诱导结构12的宽度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受力等进行单独设计以满足最新的规范要求。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载荷区间可以通过诱导结构12的宽度进行调节,一般地,诱导结构12的宽度不会太宽,因为诱导结构12太宽,容易降低横梁的抗弯折能力,当车辆在碰撞力度较小时就发生弯折,会增加维修费用,降低客户体验。针对不同的车型,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软件优化诱导结构12的形状和宽度,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4所示,当诱导结构12为椭圆形时,椭圆形诱导结构12的短轴方向与横梁的轴向方向一致。该结构可以更加有效的使横梁在椭圆形诱导结构12的长轴方向弯折。

参见图4,当诱导结构12的宽度调节不能满足横梁的抗弯折能力时,即当碰撞载荷小于第一载荷时,仍能使横梁在诱导结构12处发生弯折,此时,需要对诱导结构12进行加强,以增强诱导结构12处横梁的抗弯折能力,进一步防止侧碰力度较小时发生弯折,减小车辆维修率。为了增强诱导结构12的抗弯折能力,诱导结构12内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121,加强筋121长度方向(图中X轴方向)与横梁的轴向方向一致。如图5所示,加强筋121由部分诱导结构12向上(图中Z轴所示方向)凸起形成。加强筋121、诱导结构12和横梁1可以为一体化成型,减少焊点或焊缝,增加诱导结构12的稳定性,降低成本。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5所示,诱导结构12的加强筋121还可以是单独的条状结构,其两端沿横梁的轴向方向分别固定于诱导结构12的边缘,即诱导结构12与横梁本体11连接处。条状结构的加强筋121与横梁本体11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横梁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诱导结构12为部分顶板111挖空而成的中空结构。为了增加诱导结构12的抗弯折能力,中空的诱导结构12内可以固定至少一根加强筋121。加强筋121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可以参考图5所示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