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490发布日期:2019-01-18 19:3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雨装置,具体是一种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



背景技术:

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运输车,又称作卡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属于商用车辆类别。一般可依造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绝大部分货车都以柴油引擎作为动力来源,但有部分轻型货车使用汽油、石油气或者天然气。

目前运输车得到很广泛的普及,带有栏板式车箱的运输车在日常使用中如遇到雨雪天气很不方便,目前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在车箱上覆盖油布,生活中的油布主要指用于防水或防湿、防潮而上过油的布,但是覆盖和固定油布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包括立柱、轨道架、轨道、滑块、纵向支梁和遮雨布,所述立柱设有四根,立柱分别安装在军用运输车的栏板式车箱的底板总成的四角处,立柱的截面为C字型,立柱的包括接地板、立板和顶板,接地板、立板和顶板一体成型,接地板上开设有第一沉头孔,同一侧的立柱的顶部之间设有轨道架,轨道架的截面为工字型,轨道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沉头孔,顶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沉头孔和第一通孔内固定连接在第一螺栓,轨道架通过第一螺栓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轨道,轨道的截面为工字型,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截面为C字型,滑块与轨道配合设置;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截面为L型,连接板的底面与轨道架的上表面相互水平;所述纵向支梁为n字型,纵向支梁的底部两端分别于两侧轨道上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遮雨布铺设在纵向支梁上,且遮雨布底部与纵向支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沉头孔。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架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圆孔,圆孔与第二沉头孔配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沉头孔与圆孔内安装有销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立柱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军用运输车的栏板式车箱的底板总成的四角处,将滑块沿着轨道均匀间隔设置在轨道上,同时间隔设置后通过销钉将滑块固定在轨道固定位置上,纵向支梁上的遮雨布伸展开;暂时不需要使用时,将销钉拔出收集好,将滑块推向栏板式车箱的首端,将最尾端的滑块通过销钉固定,纵向支梁全部收集在栏板式车箱的首端,遮雨布收缩,减少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的滑块推向栏板式车箱的首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军用运输车用伸缩透气挡雨装置,包括立柱1、轨道架2、轨道3、滑块4、纵向支梁6和遮雨布7,所述立柱1设有四根,立柱1分别安装在军用运输车的栏板式车箱的底板总成的四角处,立柱1的截面为C字型,立柱1的包括接地板11、立板12和顶板13,接地板11、立板12和顶板13一体成型,接地板11上开设有第一沉头孔11,接地板11通过穿过第一沉头孔11螺钉固定在车厢的底板总成上,同一侧的立柱1的顶部之间设有轨道架2,轨道架2的截面为工字型,轨道架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沉头孔21,顶板1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1,第二沉头孔21和第一通孔131内固定连接在第一螺栓22,轨道架2通过第一螺栓22与顶板13固定连接;

所述轨道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轨道3,轨道3的截面为工字型,轨道3上滑动连接有滑块4,滑块4的截面为C字型,滑块4与轨道3配合设置;滑块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截面为L型,连接板5的底面与轨道架2的上表面相互水平;连接板5上开设有第二沉头孔51,轨道架2上间隔开设有若干圆孔23,圆孔23与第二沉头孔51配合设置;第二沉头孔51与圆孔23内安装有销钉52;

所述纵向支梁6为n字型,纵向支梁6的底部两端分别于两侧轨道3上的滑块4固定连接;

所述遮雨布7铺设在纵向支梁6上,且遮雨布7底部与纵向支梁6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立柱1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军用运输车的栏板式车箱的底板总成的四角处,将滑块4沿着轨道3均匀间隔设置在轨道3上,同时间隔设置后通过销钉52将滑块4固定在轨道3固定位置上,纵向支梁6上的遮雨布伸展开;暂时不需要使用时,将销钉拔出收集好,将滑块4推向栏板式车箱的首端,将最尾端的滑块4通过销钉固定,纵向支梁6全部收集在栏板式车箱的首端,遮雨布7收缩,减少占用空间。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