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动感摩托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5796发布日期:2019-01-25 16:5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动感摩托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结构,尤其涉及通风效果好,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高强度动感摩托车车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轮毂一般是采用圆板形的轮辐支撑在轮辋内,为了减轻重量和提高通风效果,在轮辐上等距离排列设置了若干个等通径风孔,但由于轮辐为圆板形的平面结构,且各风孔的通风方向保持一致,不仅导致轮毂的强度低,抗震性能差,易变形,且通风性能差,长期行驶时轮毂温升高,易引发轮胎爆裂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通风效果好,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高强度动感摩托车车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毂结构强度低,易变形,抗震性能差,同时通风性能差,长期行驶时轮毂温升高,易引发轮胎爆裂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强度动感摩托车车轮,包括轮辋及设于轮辋上的轮辐,其中的轮辐又包括同轴设于轮辋中部的安装环及设于安装环外环面上的若干辐条,辐条的外侧端向外延伸固定在轮辋上,且在相邻辐条间形成风孔,与所述辐条外侧端对应的轮辋上设有定位环,辐条一体式连接在定位环外端口上,风孔边沿对应的辐条向内延伸形成沉槽,沉槽为开口大底面小的锥面形,风孔设于沉槽底面上。通过在相邻的辐条间形成开口大底面小的锥面形的沉槽,并将风孔开设在沉槽的底面上,其中的沉槽不仅提高了车轮的整体强度和抗震性能,同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锥面形的沉槽不断向内聚集并提高进风风速,对轮毂实施强力散热,从而改善了传统直通孔的通风散热效果,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环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锥面连接环,连接环的外端口一体式连接在辐条的内侧端上并保持圆弧形过渡连接。安装环通过锥面连接环一体式连接在辐条的内侧端上,使安装环相对辐条表面向内凹陷,一是保证车轮定位中心保持动力平衡,确保车轮可靠运行,同时内凹的安装环进一步提高车轮的整体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环的外侧面与定位环的外端口相平齐,且沉槽的底面位于安装环的外侧。当安装环的外侧面与定位环的外端口相平齐,且沉槽的底面位于安装环外时,可平衡车轮受力状态,确保车轮可靠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环同轴点焊固定在轮辋内环面中部,且在与辐条相对的定位环与轮辋的环形对接缝上设有若干段间断焊缝。定位环中部通过点焊固定在轮辋内环面上,内侧的对接缝又通过间断焊缝固定连接,固定方式简单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环与轮辋间形成的焊点与间断焊缝呈交叉分布。焊点和间断焊缝均沿车轮的圆周方向均布,且焊点与间断焊缝呈交叉分布时,改善车轮的受力状态,使连接部位保持应力平衡,提高车轮的安全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风孔为顺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腰形孔,且风孔的内环面呈锥面形,锥面形的风孔的大口端朝内。长条形的腰形孔可在不影响车轮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提高进风量,提高散热效果;风孔呈大口端朝内的锥面形时,可将锥面形沉槽聚集的加速风通过锥面形的风孔向轮毂发射状扩散,从而提高内部轮毂的风冷散热面,强化散热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动感摩托车车轮具有下述优点:通过下沉的沉槽和安装环使轮辐呈现表面凹凸状结构,重量轻,强度高,提高了抗震性能;通过锥面形的沉槽和风孔强化了气流强度和改变了气流方向,改善了车轮的通风效果;同时安装环相对沉槽和定位环的合理布设,平衡了轮毂的重心,改善了车轮轮轴的受力状态,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动感摩托车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动感摩托车车轮,包括轮辋1及设于轮辋1内的轮辐2,其中的轮辐2又包括同轴设于轮辋1中部的安装环21及一体式连接在安装环21外环面上的若干辐条22,且辐条22沿圆周方向均布,如图2所示,与辐条22外侧端对应的轮辋1内嵌装有定位环23,定位环23同轴点焊固定在轮辋1内环面中部,如图3所示,在定位环23与轮辋1的内侧环形对接缝上焊接形成若干段间段焊缝4,定位环23与轮辋1间形成的焊点5及间断焊缝4沿圆周方向均布,且焊点5和间断焊缝4呈交叉状分布,辐条22一体式连接在定位环23外端口上,在相邻辐条22间形成风孔3,风孔3为顺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腰形孔,风孔3边沿对应的辐条22向内延伸形成沉槽24,沉槽24为开口大底面小的锥面形,风孔3位于沉槽24底面上,其中风孔3的内环面呈锥面形,锥面形的风孔3的大口端朝内。安装环21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外大内小的锥面连接环25,连接环25的外端口一体式连接在辐条22的内侧端上并保持圆弧形过渡连接,且安装环21的外侧表面与定位环23的外端口相平齐,沉槽24的底面位于安装环21的外侧,二者距离为1.5mm。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