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悬浮失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5856发布日期:2019-01-08 21:33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悬浮失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工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悬浮失重器。



背景技术:

运输工具指完成旅客和货物运输的机车、客货车辆、汽车、轮船、飞机等。现如今运输货物的工具主要有交通运输车辆,通过车辆达到运输目的。在运输工具运输货物时,将由运输工具整体共同承受货物的压力,这样使得运输工具在载重运行中,车轮轮毂或履带承受货物的压力以及车辆自身的重力,对车轮轮毂、轮毂上的轴承或履带带来压力,容易造成金属疲劳,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为系带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磁悬浮失重器,能够通过磁力的相互作用,抵消重物对本失重车的压力,运行稳定可靠,并可一定程度的提高承载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及绕设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循环传动链,其中循环传动链的内表面分布有磁块,在主动轮、从动轮的传动轴上连接有承载重物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承重板,在承重板上设有悬浮磁与循环传动链内表面的磁块相配合以减轻承受重物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力的相互作用,将主动轮的传动轴、从动轮的传动轴和承载重物结构共同承受重物的压力转换为仅仅对循环传动链的压力,这种受力范围的改变,不仅提高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减轻重物重力对传动轴的影响,减少重物移动的成本,提高了承载量,省时省力。

优选的,所述承载重物的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循环传动链两侧的侧板,所述承重板穿过循环传动链固定在两侧板之间,主动轮、从动轮的传动轴通过轴承与侧板连接;侧板用于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磁块和悬浮磁相配合并相互排斥,使得与地面接触的循环传动链对侧板产生向上托起的作用力,有效平衡了作用在侧板上的重物对其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磁悬浮失重器的载重能力。

侧板与主动轮和从动轮同步前进,悬浮磁与磁块之间产生作用力以减轻主动轮的传动轴、从动轮的传动轴、侧板和承重板承受的重物重量,若是有足够的条件(悬浮磁、循环传动链的磁块分布足够大),当作用力大于或等于重物正压力时,将能实现重物悬浮的技术效果,这时只需消耗能量带动循环履带循环移动,即可移动重物,达到省时省力的技术目的。

优选的,在两侧板之间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承重板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悬浮磁由长磁条和短磁条组成,长磁条、短磁条沿循环传动链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磁块排布在循环传动链的内表面与短磁条相配合。

优选的,在侧板上还设有防止链条下坠的防护板,防护板设有防护磁块与循环传动链的上链条内表面的磁块相斥;防护板用于防止循环传动链发生偏移及悬浮磁与磁块相碰。

优选的,所述防护磁块由长磁条和短磁条组成,长磁条、短磁条沿循环传动链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循环传动链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层。通过包裹橡胶层,能够有效提高循环传动链条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传动链条前进时更加平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磁体同性相斥原理,产生相互排斥的作用力,达到循环传动链对侧板及承重板向上托起的目的,有效缓冲了重物对承重板及侧板的压力,进而减轻轴承及传动轴受到的压力;通过磁力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循环传动链对地面的摩擦力,前进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利用磁体同性相斥或磁体同性相斥的原理产生相互作用力,使整体共同所承受重物所引起的压力转换为仅对循环传动链的压力,达到移动重物省时省力的技术目的,而且有效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展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1为主动轮,2为从动轮,3为循环传动链,4为承重板,41为侧板,5为磁块,6为悬浮磁,61为长磁条,62为短磁条,7为传动轴,8为轴承,9为固定杆,10为防护板,11为防护磁块,12为橡胶层,13为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所示,一种磁悬浮失重器,包括主动轮1、从动轮2及绕设在主动轮1与从动轮2之间的循环传动链3,循环传动链3的内表面分布有磁块5,在主动轮1、从动轮2的传动轴7上连接有承载重物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承重板4,承重板4上设有悬浮磁6与循环传动链3内表面的磁块5相配合以减轻承受重物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承载重物的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循环传动链两侧的侧板41,承重板4穿过循环传动链固定在两侧板41之间,主动轮1、从动轮2的传动轴7通过轴承8与侧板41连接。磁块5采用永久磁体,悬浮磁6为与磁块5产生同性相斥作用力从而起到悬浮作用的永久磁体,在排布时,磁块5和悬浮磁6的相对的对立面上的磁极保持相同,从而两者之间产生同性相斥的作用力;在两侧板41之间设有固定杆9,固定杆9与承重板4底部固定连接。

其中,悬浮磁6为沿循环传动链3的宽度方向上相间排列设置的长磁条61和短磁条62,磁块5排布在循环传动链3的内表面与短磁条62相配合。

在侧板41上还设有防止链条下坠的防护板10,防护板10设有防护磁块11与循环传动链3的上链条内表面的磁块相斥。通过防护磁块11与循环传动链3的上链条内表面的磁块5相斥,使得防护板10上的防护磁块11对上链条产生向上托起的磁性作用力,有效防止链条下坠,并能够防止链条发生偏移。

防护磁块11由长磁条61和短磁条62组成,长磁条61、短磁条62沿循环传动链3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列设置。

在本磁悬浮失重器前进时,为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循环传动链3的外表面覆设有橡胶层12。

具体的,悬浮磁6设置在承重板4的底面、与循环传动链3内表面磁块5产生同性相斥的磁力,该磁力向上抵消了作用在承重板4上的重物对承重板4、侧板41、传动轴7的压力,减轻重物对零部件的负荷;与此同时,该磁力向下对承重板范围内的循环传动链条3产生压力,由于循环传动链条3与地面之间是相对静止的(通过静摩擦力实现的始终同步前进)增加了静摩擦力,不影响移动效率,而使得失重车的运行更加平稳。

悬浮磁6对其下面的循环传动链3产生向下的磁力,使循环传动链3压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失重器除了循环传动链3受磁力的部分压在地面上、与地面始终同步运行相对静止,其他部分仍然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故而,循环传动链3受磁力下压并不影响整体运转。

另外,可通过外加承重梁连接在侧板41上组合形成通过本失重器为行走装置的失重车,失重车的重力由承重梁传递到侧板41上,侧板41传递到承重板4上,承重板4用磁力传递到对应下方的循环传动链3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合行成失重车后,即可用于承载重物,又可作为行走装置行成失重车运行。失重车的设备压着循环传动链3是不影响运行的。在行驶过程中,下方的循环传动链3受到承重板4的悬浮磁6对其的磁力(具体为对循环传动链3的压力)作用。通过承重板4与循环传动链3之间的磁力作用,起到了将承重板4上的重物或失重车体悬空,实现悬浮行车的目的。

通过实践证明,在本实用新型组合形成失重车后,承重板4上的重物重量通过磁力传递到对应下方的传动链压着是不影响运行的,承重板4对应下方的循环传动链3就假设用钉子钉在地面上,除了钉在地面上那段不动,整部失重车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50cm,运行时与重力压着的循环传动链3没连带关系。应理解,失重车通过循环传动链3垫在地面上行进,是通过循环传动链3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实现,而车轮的汽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方式。承重板4占了大部份下方循环传动链3的面积,而对应下方循环传动链3受到磁力反作用引起的压力,在此同时主、从动轮两端链条是没有受到该压力的作用。在承重板4对应下方链条钉住时,是可以向前或向后推动50cm距离。又如循环传动链3内的前端至后端有2米长距离。悬浮板只有1米宽距离,承重板4在中间对应下方的循环传动链3受到压力的长度只有一米,1米距离用钉子钉住循环传动链3,两端各50公分空着没受到压力的链条,当驱动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失重器向前或后能推1米距离,实现失重行走目的。

承重板4下方的循环传动链3上受到的向下压的磁力作用,增加了循环传动链3与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了循环传动链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循环传动链3在地面上前进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静摩擦,增加了静摩擦力,使得失重车的运行更加平稳。

能实现失重行走,还有关键在于永磁体的悬浮力,永磁体普遍认知上是没有多大的悬浮负重量,按本实用新型磁悬浮失重器的图纸上排列方式比面对面相拆力大十倍以上。实验证明,0.5平方米面积、且1公分厚度的永磁体,能悬浮1吨以上的重物,悬浮力是与厚度、面积成正比增加的,公式为:面积乘于厚度等于悬浮力。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承重板4承载重物13前行时,循环传动链3内表面的磁块5对承重板4上的悬浮磁6产生同性相斥作用力,该作用力向上减轻了由承重板4、侧板41、传动轴7共同承受重物的压力,同时该作用力向下对承重板4对应下面的循环传动链3产生压力,但由于循环传动链3与地面是相对静止的(始终同步前进),且循环传动链3与地面相接触,该压力增大使得本磁悬浮失重器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载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