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四驱全地形车前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1482发布日期:2019-02-26 18:18阅读:1195来源:国知局
分时四驱全地形车前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时四驱全地形车前桥。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行驶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全地形车均用两轮驱动装置,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有些行驶的路面状态需要四轮驱动,如在湿滑冰雪路面和凹凸不平路面行驶或后轮陷入泥坑中打滑或爬坡时,车辆需要较大的驱动力,前后轮均需要动力驱动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即均需要发动机输出扭矩。四驱形式有分时四驱、适时驱动和全时四驱三种,其中分时四驱是指驾驶者根据路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发动机对前桥的动力输出来变化四驱或两驱模式。传统分时四驱控制装置原理是,操作者用力推动驾驶室的切换杆,通过切换杆牵引拉索或者推杆来控制切换装置,这样的四驱控制装置结构复杂,占用较大驾驶室空间,有的还需要停车切换,不能迅速反应,容易错过脱困时机,操纵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分时四驱全地形车前桥,具备两驱/四驱切换功能,且通过电动推杆来控制两驱/四驱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迅速反应,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时四驱全地形车前桥,包括箱体、扣合于箱体左侧的箱盖、设置于箱体内的差速器、与差速器固连的从动锥齿轮和可转动地承设于箱体内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前端设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的主动锥齿轮,其特征在于:主动轴的后端固连一输出花键套,箱体的后端还可转动地承设有与主动轴同轴的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的前端设有输入齿轮,后端固连动力连接器,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出花键套同轴相对设置,所述动力连接器伸出箱体外用于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还包括啮合于输出花键套外的接合套,所述接合套轴向向后移动能够同时啮合于输出花键套和输入齿轮外,实现输出花键套与输入齿轮的连接并同步旋转,从而切换至四驱模式;所述接合套上连接有用于控制接合套前后移动的推力结构,所述推力结构包括拨叉和能够实现断电自锁的电动推杆,拨叉包括拨叉轴、拨叉体,所述拨叉体的一端为U形的拨叉臂,跨骑在接合套上,另一端为拨杆,连接在电动推杆的推杆上,拨叉体的中部铰接在所述拨叉轴上;拨杆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绕拨叉轴摆动,拨叉臂也同步摆动,从而拨动接合套沿轴向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拨叉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部固定,另一端部连接在拨叉体上,并对拨叉体施加有作用力,该作用力使拨叉臂具有拨动接合套向后移动使输出花键套与输入齿轮连接的趋势;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拨杆为单向驱动连接,能克服扭簧的作用力而推动拨杆向后运动,使拨叉臂拨动接合套向前移动,以断开输出花键套与输入齿轮的连接。在拨叉的铰接处设置扭簧,接合套向后运动与输入齿轮啮合的动作是由利用扭簧的回复力挠性驱动的,杜绝了电机强推导致打齿甚至烧毁电机的后果,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入齿轮的前端面具有一轴向延伸形成的端面凸环,所述端面凸环伸入输出花键套的内孔,端面凸环的外径与输出花键套的内孔径相等。这样的结构能够充分保证输出花键套与输入齿轮同轴。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合套的外周面上开有一环槽,U形的拨叉臂跨骑在该环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具备了两驱/四驱切换功能,并采用电动推杆控制两驱/四驱切换,结构简单,操纵方便,便于使用,可以在车辆行进中切换两驱或四驱模式,无需停车切换,能迅速反应,避免错过最佳脱困时机,且电动推杆的控制开关可以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室内的仪表板或其他地方,占用驾驶室空间小;2、利用扭簧的回复力挠性驱动接合套向后运动与输入齿轮啮合从而切换至四驱模式,杜绝了电机强推导致打齿甚至烧毁电机的后果,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两驱/四驱切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等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时四驱全地形车前桥,包括箱体11、扣合于箱体11左侧的箱盖12、设置于箱体11内的差速器13、与差速器13固连的从动锥齿轮14和可转动地承设于箱体11内的主动轴2,主动轴2的前端设有与从动锥齿轮14啮合传动的主动锥齿轮21,主动轴2的后端固连一输出花键套22。箱体11的后端还可转动地承设有与主动轴2同轴的输入轴3,输入轴3的前端设有输入齿轮31,后端固连动力连接器32,输入齿轮31与输出花键套22同轴相对设置,动力连接器32伸出箱体11外用于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箱体11内还具有啮合于输出花键套22外的接合套4,接合套4轴向向后移动能够同时啮合于输出花键套22和输入齿轮31外。当接合套4单独啮合于输出花键套22时,输出花键套22和输入齿轮31可以分别独立转动,此时车辆为两驱模式;当接合套4同时啮合于输出花键套22和输入齿轮31时,输出花键套22和输入齿轮31相当于连接为一体,输出花键套22在输入齿轮31的带动下同步旋转,此时车辆为四驱模式。输入齿轮31的前端面具有一轴向延伸形成的端面凸环33,端面凸环33的外径与输出花键套22的内孔径相等,端面凸环33伸入输出花键套22的内孔,从而充分保证输出花键套22与输入齿轮31同轴。

接合套4上连接有用于控制接合套4前后移动的推力结构,推力结构包括拨叉5和能够实现断电自锁的电动推杆6。拨叉包括拨叉轴51、拨叉体,拨叉体的一端为U形的拨叉臂52,跨骑在接合套4外周面开设的环槽41内,另一端为拨杆53,连接在电动推杆6的推杆61上,拨叉体的中部铰接在所述拨叉轴51上。拨杆53在电动推杆6的作用下绕拨叉轴51摆动,拨叉臂52也同步摆动,从而拨动接合套4沿轴向前后移动。

在拨叉5的铰接处设有扭簧7,扭簧7的一端部固定抵接在箱体11的内壁上,另一端部连接在拨叉体上,并对拨叉体施加有作用力,该作用力使拨叉臂52具有拨动接合套4向后移动使输出花键套22与输入齿轮31连接的趋势,在本实施例中,扭簧7的另一端对拨叉体的拨杆53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将拨杆53向前推动,从而使拨叉臂52具有拨动接合套4向后移动使输出花键套22与输入齿轮31连接的趋势。电动推杆6的推杆61与拨杆53为单向驱动连接,推杆61向后运动时能克服扭簧7的作用力而推动拨杆53向后运动,推杆61向前运动时松开拨杆53,拨杆53在扭簧7的回复力下向前运动。

电动推杆6的控制开关拨至两驱处时,电动推杆6的推杆61向后运动克服扭簧7的作用力使拨叉臂52拨动接合套4移动到最前端与输出花键套22单独啮合的位置,电动推杆6断电自锁,保持接合套4在该位置,此时输出花键套22与输入齿轮31的连接断开,两者分别独立转动,发动机与前桥的联接断开,切换至两驱模式;电动推杆6的控制开关拨至四驱处时,电动推杆6的推杆61向前运动松开拨杆53,拨杆53在扭簧7的回复力下向前运动,使拨叉臂52拨动接合套4向后移动,接合套4的前半部分保持与输出花键套22啮合,后半部分与输入齿轮31啮合,则输出花键套22与输入齿轮31相当于连接为一体,输出花键套22在输入齿轮31的带动下同步旋转,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前桥,切换至四驱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