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678发布日期:2019-01-18 19:33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



背景技术:

汽车在载运自行车的过程中,由于该自行车位于汽车车体之外,故会有诸多问题,尤其是自行车容易遭受强风吹拂,当该携车架的固定效果不佳时,该自行车容易被强风吹落于路面,轻则该自行车严重受损,重则使行驶于该汽车后方的车辆发生车祸。

一般的携车架设有一结合装置以供与车辆连接,而携车架则与结合装置连设,当自行车固接在携车架上时,自行车以及携车架本身的重量会被结合装置的支架结构所承受。当车辆行经不平的路面时,整个携车架连同自行车会呈上下的运动,支架容易变形从而对汽车造成损害,而且携车架上的缓冲效果不佳,也会造成装在设备上端的自行车振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以解决的现有技术缓冲效果不佳,造成装在设备上端的自行车振动损坏以及对汽车的损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包括吸盘、气压头、通孔、第一气压杆、缓冲装置、螺丝、横杆与前叉固定件,若干前叉固定件安置在横杆上,所述前叉固定件包括固定座与固定装置,上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心轴、把手与锁固件,固定心轴一端与把手相连接,固定心轴的另一端与锁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轴孔,固定心轴可拆卸穿插于上述轴孔,第一气压杆嵌入气压头的内部,气压头上开有通孔,气压头的下端与吸盘的上端相连接,气压头的上端连接着缓冲装置下端,缓冲装置上端与横杆通过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气压管、弹簧、齿轮、移动齿板、第二气压杆、外壳、下压头、螺孔、弹性板与挤压头,上述弹簧下表面与气压管上表面相贴合,上述移动齿板与齿轮相齿合,齿轮与气压管都嵌入外壳中,移动齿板内表面与第二气压杆表面贴合,所述挤压头与第二气压杆为一体化结构,弹簧缠绕于第二气压杆的表面,弹簧的上表面与下压头的上表面贴合,下压头与螺孔为一体化结构,弹性板上表面与下压头下表面相贴合,弹性板下表面与挤压头上表面相结合。

优选的,所述螺纹连接是横杆通过螺丝与缓冲装置中的螺孔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通过螺丝固定在横杆上,上述固定座与固定装置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下表面与气压头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外壳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直径为6cm,高为1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结构上设有缓冲装置,将缓冲装置安装在设备上,通过下压头对横杆进行安装固定,车辆行驶晃动,通过下压头对弹性板推动,通过弹性板推动压头,通过压头带动气压杆,通过气压杆向下移动并且带动移动齿板,通过移动齿板与齿轮进行缓冲,通过弹簧进行二次缓冲,再通过气压管内部气压进行减震,通过缓冲装置防止装在设备上端的自行车振动损坏,而且用吸盘固定携车架也不会有因支架变形从而对汽车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的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缓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盘,2、气压头,3、通孔,4、第一气压杆,5、缓冲装置,6、螺丝,7、横杆,8、前叉固定件,9、固定座,10、固定心轴,11、把手,12、锁固件,501、气压管,502、弹簧,503、齿轮,504、移动齿板,505、第二气压杆,506、外壳,507、下压头,508、螺孔,509、弹性板,5010、挤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一种汽车车载车顶架吸盘式携车架其机构包括吸盘1、气压头2、通孔3、第一气压杆4、缓冲装置5、螺丝6、横杆7与前叉固定件8,若干前叉固定件8安置在横杆7上,上述前叉固定件8包括固定座9与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心轴10、把手11与锁固件12,固定心轴10一端与把手11相连接,固定心轴10的另一端与锁固件1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9上开设有轴孔,固定心轴10可拆卸穿插于上述轴孔,第一气压杆4嵌入气压头2的内部,气压头2上开有通孔3,气压头2的下端与吸盘1的上端相连接,气压头2的上端连接着缓冲装置5下端,缓冲装置5上端与横杆7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气压管501、弹簧502、齿轮503、移动齿板504、第二气压杆505、外壳506、下压头507、螺孔508、弹性板509与挤压头5010,上述弹簧502下表面与气压管501上表面相贴合,上述移动齿板504与齿轮503相齿合,齿轮503与气压管501都嵌入外壳506中,移动齿板504内表面与第二气压杆505表面贴合,所述挤压头5010与第二气压杆505为一体化结构,弹簧502缠绕于第二气压杆505的表面,弹簧502的上表面与下压头507的上表面贴合,下压头507与螺孔508为一体化结构,弹性板509上表面与下压头507下表面相贴合,弹性板509下表面与挤压头5010上表面相结合,横杆7通过螺丝6与缓冲装置5中的螺孔508紧固连接,固定座9通过螺丝6固定在横杆7上,上述固定座9与固定装置为一体化结构,外壳506的下表面与气压头2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外壳506为圆柱体结构,外壳506的直径为6cm,高为15cm。

自行车的前轮拆卸下来之后,将自行车的两前叉安置在横杆7上的前叉固定件8中固定座9的两端,然后前叉固定件8中的固定心轴10穿过自行车两前叉中空部分以及固定座9中设有的轴孔,固定心轴10一端用锁固件12固定,另一端通过把手11的作用下将整个自行车的前叉固定在前叉固定件8上。

在进行使用时将缓冲装置5安装在设备上,通过下压头507对支架8进行安装固定,车辆行驶晃动,通过下压头507对弹性板509推动,通过弹性板509推动压头5010,通过压头5010带动气压杆505,通过第二气压杆505向下移动并且带动移动齿板504,通过移动齿板504与齿轮503进行缓冲,通过弹簧502进行二次缓冲,再通过气压管501内部气压进行减震,通过缓冲装置5防止装在设备上端的自行车振动损坏。

携车架上的吸盘1通过内外压强的作用下紧紧将携车架吸固在汽车顶部,在吸盘1的作用下携车架不易甩出也不易对汽车顶部造成损害。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