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帽式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4193发布日期:2019-02-15 20:5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帽式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板,具体涉及一种帽式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



背景技术:

车门作为车身开发中相对独立的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负责车辆的密封性、上下车方便性等;而且车门对整车正碰、侧碰安全性的贡献也是无法替代的。车门外窗台加强板就是车门重要的零部件,其自身的刚度影响着车门的挤压刚度、抗凹性能、模态刚度等,而自身的刚度则主要取决于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和料厚。设计合理结构的车门外窗台加强板不仅仅能够加强车门的刚度,还能利于其材料料厚的选择,减重降本。

如图1所示的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包括设置于车门玻璃1’外侧且上端具有内翻折部的车门外板4’、上端固定在前述的内翻折部内且位于车门外板4’内侧的门窗台外加强板5’、固定在车门外板4’和门窗台外加强板5’之间且与门窗台外加强板5’下部位置相对应的一根加强筋6’、安装在车门外板4’上端且与车门玻璃1’相密封的车门外水切2’、设置于车门玻璃1’内侧的车门内板7’、安装在车门内板7’内表面上的门窗台内加强板8’以及安装在门窗台内加强板8’上且与车门玻璃1’相密封的车门内水切3’。这样结构的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虽然对车门提供了一定的刚度贡献,但对冲压工艺和材料应用的限制较大,而且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车门的刚度要求越来越高,老的结构只能通过采用高强度、高成本的材料才能达到相应目标值。因此在相同要求下,产品自身结构优化所带来的更高的经济性、灵活性、选择性才显得更为重要,才能达到减重降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帽式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帽式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它包括设置于车门玻璃外侧且上端具有内翻折部的车门外板、安装所述车门外板和所述车门玻璃之间的门窗台外加强板、安装在所述车门外板上端且与所述车门玻璃外表面相密封的车门外水切、设置于所述车门玻璃内侧的车门内板、固定在所述车门内板上且位于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玻璃之间的门窗台内加强板以及安装在所述门窗台内加强板上且与所述车门玻璃内表面相密封的车门内水切,所述门窗台外加强板包括槽板段、一体设置于所述槽板段上端的第一连接段、一体设置于所述槽板段下端的第二连接段、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上端且上端固定在所述内翻折部内的第一延伸段以及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下端且朝下弯曲延伸的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分别固定有加强筋。

优化地,定义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最大间距为H,所述门窗台外加强板的竖直高度为L,则H与L值的比值≥1/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帽式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的门窗台外加强板与车门外板进行配合,从而在其之间固定两根加强筋,形成了双环形稳定结构,加强了自身抗弯性,增大了车门静挤压刚度,减少了侧碰Y向的形变量,还增强了车辆正面碰撞X向传力效果,保证了乘员舱的空间,提高了车辆被动安全性;增强了车门外板的抗凹性,提高了车门的模态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帽式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关方向是按照使用者坐于汽车内而观察到的方向予以定义的。

如图2所示的帽式车门窗台外加强板组,主要包括车门外水切2、车门内水切3、车门外板4、门窗台外加强板5、加强筋6和车门内板7等。

其中,车门外板4设置在车门玻璃1的外侧,它的上端具有内翻折部41(即车门外板4的上端向内弯折而形成折叠结构)。门窗台外加强板5安装车门外板4和车门玻璃1之间,它包括槽板段51(槽板段51上形成有开口朝向车门外板4的凹槽)、一体设置在槽板段51上端的第一连接段52、一体设置在槽板段51下端的第二连接段53、一体设置在第一连接段52上端且上端固定在内翻折部41内的第一延伸段54以及一体设置在第二连接段53下端且朝下弯曲延伸的第二延伸段55(第二延伸段55与第二连接段53平滑过渡连接,并且其它部分则与车门外板4相平行)。车门外水切2安装在车门外板4的上端,它与车门玻璃1的外表面相密封,起到阻隔水汽和防渗的作用。车门内板7设置在车门玻璃1的内侧(即车门内板7和车门外板4分别位于车门玻璃1的两侧)。门窗台内加强板8固定在车门内板7上,它位于车门内板7和车门玻璃1之间,并且它与车门内板7之间形成空间较大的空腔,起到缓冲撞击的作用。车门内水切3则安装在门窗台内加强板8上,它与车门玻璃1的内表面相密封,起到阻隔水汽的作用。第一连接段52与车门外板4之间以及第二连接段53与车门外板4之间分别固定有一根加强筋6,这样形成了双环形稳定结构,加强了自身抗弯性,增大了车门静挤压刚度,减少了侧碰Y向的形变量,还增强了车辆正面碰撞X向传力效果,保证了乘员舱的空间,提高了车辆被动安全性;增强了车门外板的抗凹性,提高了车门的模态性能;在相同的强度要求下,相比传统结构,降低了钣金的材料规格及料厚,减重降本。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二延伸段55与第二连接段53之间的最大间距为H,门窗台外加强板5的竖直高度为L,则H与L值的比值≥1/5,这样有利于工艺成型,降低了拉延深度,降低了模具成本投入,提高了零件合格率;而且相比隐藏式防撞杆结构,本结构简单,无需多余投入,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线成本。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