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水防雾型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334发布日期:2019-01-22 22:59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新型防水防雾型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防水防雾型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一种汽车配件,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中。后视镜对驾驶员来说意义重大,是驾驶员的“第二只眼睛”,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通过它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盲区的视野,从而保障行车的安全。但当汽车在雨、雪、雾等天气行驶时,后视镜上会发生积水或出现水雾,导致驾驶员无法清晰观察到后方的视野,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新型防水防雾型后视镜,不仅可以有效的消除镜面上的水雾,而且可以避免水滴在镜面上残留,保障行车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防水防雾型后视镜,包括镜体,外壳,以及固定外壳的支撑杆:

所述镜体内嵌在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上,所述镜体边缘与所述外壳之间喷涂有聚氨酯防水圈,所述聚氨酯防水圈凸起于所述镜体的周围,所述聚氨酯防水圈的顶部圆滑过渡,所述镜体的后侧面从外到内粘结有隔热层、发热层和导热层,所述隔热层为聚氨酯隔热层,所述发热层为硅胶导热层,所述发热层上均匀安装有电热丝,所述导热层为铜铝合金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隔热层与发热层之间、所述发热层和导热层之间、以及所述导热层与所述镜体之间均通过耐热胶层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安装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电热丝、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镜体上安装有雨刮器,所述雨刮器包括雨刮电机、摇臂和刮雨胶条,所述雨刮电机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雨刮电机上安装有蜗轮轴,所述蜗轮轴从镜体上方的所述外壳的中间位置处伸出并与所述摇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镜体相对应的所述摇臂上固定连接有刮雨胶条,所述刮雨胶条与所述镜体相接触,所述刮雨胶条与所述镜体的接触面上均匀开设有长条形沟槽,所述雨刮电机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为不锈钢外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喷涂有耐磨陶瓷涂料层,所述外壳的后侧面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透明聚丙烯挡雨板,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电源通孔,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电源通孔电性连接,所述电源通孔处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控制面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壳外侧面的中心位置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为万向节支撑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杆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圆环状从上到下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镜体下方的所述外壳上安装有LED灯,所述LED灯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水防雾型后视镜,在镜体的后侧面从外到内粘结有隔热层、发热层和导热层,在发热层上均匀安装有电热丝,在导热层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并且在外壳内安装有与电热丝、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微处理器,当后视镜上出现水雾现象时,可以通过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对镜面进行加热,进而除去镜面上的雾气,保证行车安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可以控制加热的温度,避免加热温度过高损坏镜体;本实用新型还在镜体上安装有雨刮器,在外壳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透明聚丙烯挡雨板,当汽车在雨天驾驶时,透明聚丙烯挡雨板可以有效的遮挡一部分雨水淋洒到镜面上,刮雨器可以不断将残留在镜体上的水滴刮除掉,进而保证镜面的清晰度,确保行车的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有效的消除镜面上的水雾,而且可以避免水滴在镜面上残留,保障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雨刮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镜体,2-外壳,3-支撑杆,4-雨刮器,5-透明聚丙烯挡雨板,6-导线,7-控制面板,8-LED灯,11-隔热层,12-发热层,13-导热层,21-聚氨酯防水圈,22-电源通孔,41-雨刮电机,42-摇臂,43-刮雨胶条,121-电热丝,131-通孔,132-温度传感器,411-蜗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防水防雾型后视镜,包括镜体1,外壳2,以及固定外壳2的支撑杆3:

所述镜体1内嵌在所述外壳2的前侧面上,所述镜体1边缘与所述外壳2之间喷涂有聚氨酯防水圈21,所述聚氨酯防水圈21凸起于所述镜体1的周围,所述聚氨酯防水圈21的顶部圆滑过渡,所述镜体1的后侧面从外到内粘结有隔热层11、发热层12和导热层13,所述隔热层11为聚氨酯隔热层,所述发热层12为硅胶导热层,所述发热层12上均匀安装有电热丝121,所述导热层13为铜铝合金导热层,所述导热层13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31,所述通孔131内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32,所述温度传感器132的型号为PT1000,所述隔热层11与发热层12之间、所述发热层12和导热层13之间、以及所述导热层13与所述镜体1之间均通过耐热胶层固定连接,所述外壳2内安装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2的内壁上,所述微处理器选用型号为MSP430F149的单片机,所述电热丝131、温度传感器132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镜体1上安装有雨刮器4,所述雨刮器4包括雨刮电机41、摇臂42和刮雨胶条43,所述雨刮电机是型号为ZD1331A的市售雨刮电机,所述雨刮电机41安装在所述外壳2内,所述雨刮电机41上安装有蜗轮轴411,所述蜗轮轴411从镜体1上方的所述外壳2的中间位置处伸出并与所述摇臂42的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镜体1相对应的所述摇臂42上固定连接有刮雨胶条43,所述刮雨胶条43与所述镜体1相接触,所述刮雨胶条43与所述镜体1的接触面上均匀开设有长条形沟槽,所述雨刮电机41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外壳2为不锈钢外壳,所述外壳2的外表面喷涂有耐磨陶瓷涂料层,所述外壳2的后侧面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外壳2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透明聚丙烯挡雨板5,所述外壳2的底端设置有电源通孔22,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电源通孔22电性连接,所述电源通孔22处连接有导线6,所述导线6的另一端连接有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设置在汽车内,方便驾驶员对后视镜进行操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防水防雾型后视镜,在镜体1的后侧面从外到内粘结有隔热层、发热层和导热层,在发热层上均匀安装有电热丝,在导热层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并且在外壳2内安装有与电热丝、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微处理器,当后视镜上出现水雾现象时,驾驶员通过控制面板7让电热丝通电,由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对镜面进行加热,进而除去镜面上的雾气,保证行车安全;同时,控制面板7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控制加热的温度,避免加热温度过高损坏镜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在镜体1上安装有雨刮器4,在外壳2的上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透明聚丙烯挡雨板5,当汽车在雨天驾驶时,透明聚丙烯挡雨板5可以有效的遮挡一部分雨水淋洒到镜面上,此时驾驶员通过控制面板7启动刮雨器4,刮雨器4可以不断将残留在镜体1上的水滴刮除掉,进而保证镜面的清晰度,确保行车的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可以有效的消除镜面上的水雾,而且可以避免水滴在镜面上残留,保障行车安全。

为保证支撑杆3与外壳2牢固结合,提高后视镜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壳2外侧面的中心位置处。

为方便后视镜进行角度调整,以适应不同驾驶环境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为万向节支撑杆。

为防止了雨水侵蚀支撑杆3,同时增加美观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杆套。

为提高支撑杆3的机械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圆环状从上到下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杆3的外表面。。

为帮助驾驶人员在照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对汽车车身及两侧范围内的事物进行观察,消除视线的盲区,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体1下方的所述外壳2上安装有LED灯8,所述LED灯8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