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一体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146发布日期:2019-04-20 03:1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一体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式一体胎。



背景技术:

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最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能,轮胎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其中轮胎的功效有传递驱动力、改变行驶方向、缓冲振动和承载重量等。

现有技术中,区别于充气轮胎的轮胎类型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由一般外胎和PU发泡内胎构成,此种类型的轮胎具有正常轮胎的抓地力和耐磨性,但是弊端在于经轮组烘烤后,轴承黄油会融化或者损失,从而影响轮组的转动顺畅性;另一方面,PU发泡内胎的轮廓尺寸取决于外胎和轮圈的尺寸规格,具有较高的要求。第二种是纯发泡轮胎,此种类型的轮胎具备实心胎体,连通胎面花纹均是一次性做出,无需充气,不怕扎胎,免除了充气,但是此种轮胎的断面具备许多小气孔,胎面也同时具备小气孔,耐磨性能难以得到保障。第三种是PU蜂窝轮胎,同样耐磨性不及现有技术中的充气胎,而且成本较高。第四种是全橡胶材质空心胎轮胎,此种类型的轮胎全部采用普通充气外胎所用的橡胶,耐磨防滑安全性能强,但是成本过高,且重量较重。

基于以上问题,有待开发一种新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内外胎结合组轮转动顺畅性、胎面不耐磨性、成本较高和胎体重量较大等问题的轮胎类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式一体胎,无需充气,维护少,具备良好的耐磨性、抗刺穿性能,防滑性好,轻量舒适、转动顺畅、同时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式一体胎,包括轮圈,所述轮圈上扣合设置有胎体,所述胎体包括胎体上层,所述胎体上层的上方凹陷设置有胎冠花纹,所述胎冠花纹的深度小于所述胎体上层的厚度,所述胎体上层的下方设置有胎体下层,所述胎体上层和所述胎体下层一体设置,所述胎体上层包覆在所述胎体下层的上方并与地面相接触,所述胎体下层背离所述胎体上层的一端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胎趾,所述胎趾和所述胎体下层之间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胎趾通过所述限位凹槽扣合在所述轮圈内,所述胎趾上设置有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圆角靠近所述限位凹槽设置,所述第二圆角远离所述限位凹槽设置,所述第一圆角的大小小于所述第二圆角的大小,所述胎体下层背离所述胎体上层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胎圈相互贴合的胎底弧度。

优选的,所述轮圈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扣合凸缘,所述胎趾通过所述限位凹槽活动嵌入所述扣合凸缘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凹槽靠近所述胎体上层一侧的长斜边长度大于所述限位凹槽靠近胎底弧度一侧的短斜边长度,所述扣合凸缘的宽度小于所述限位凹槽的长斜边长度。

优选的,所述胎冠花纹的深度与所述胎体上层的厚度差异大于1mm。

优选的,所述胎底弧度与所述胎趾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二圆角最大限度相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一体胎无需充气、维护少、具备抗刺穿、耐磨防滑、轻量舒适的功能,胎体上层的材料可以采用耐磨性能较好的橡胶,胎体下层采用发泡橡胶,轻量舒适,两者结合形成的复合式一体胎结构,不仅大大降低了胎体的重量,而且胎体厚度较厚,等效具备了更厚的耐磨层,保障了更久的使用周期,而且胎体实心一体结构决定了其不易被尖锐物刺穿的优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一体胎的横断面示意图,隐藏了胎圈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一体胎的横断面示意图,体现出了胎圈结构;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轮圈;11、支撑底板;12、扣合凸缘;2、胎体上层;3、胎冠花纹;4、胎体下层;5、胎趾;6、第一圆角;7、第二圆角;8、限位凹槽;9、胎底弧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复合式一体胎,包括轮圈1,轮圈1包括支撑底板11,支撑底板11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扣合凸缘12,轮圈1的上方扣合设置有胎体,胎体活动扣合在轮圈1内。胎体包括胎体上层2和胎体下层4,胎体上层2包覆在胎体下层4的上方并且与地面相接触,胎体上层2和胎体下层4呈一体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胎体下层4采用发泡橡胶材质,轻量舒适,胎体上层2的耐磨性大于胎体下层4的耐磨性,胎体上层2的材料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中具有良好耐磨性的耐磨轮胎同样等级的橡胶,也可根据耐磨、舒适、环保等要求选择橡胶类型。生产过程中,通过挤出机将胎体上层2和胎体下层4一体挤出成带状,然后再修正形状。具备良好耐磨性的胎体上层2和具备轻量舒适的胎体下层4按照上述搭配成型的一体胎结构,不仅大大降低了胎体的重量,而且胎体厚度较厚,等效具备了更厚的耐磨层,保障了更久的使用周期,而且此种胎体实心一体结构决定了其不易被尖锐物刺穿的优异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胎体上层2的上方凹陷设置有胎冠花纹3,胎冠花纹3的设置用于排水、散热和增加摩擦的作用,胎冠花纹3的深度小于胎体上层2的深度,其中胎冠花纹3的深度与胎体上层2的厚度差异大于1mm为较佳,胎冠花纹3的形状可以根据轮胎常用场所而定,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以胎体中心线对称的简易凹花纹。

如图1和图2所示,胎体下层4背离胎体上层2的一端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胎趾5,胎趾5和胎体下层4之间设置有限位凹槽8,限位凹槽8同样是沿着胎体下层4宽度方向的两侧对称设置,胎趾5通过限位凹槽8扣合在轮圈1的扣合凸缘12内,从而有效将胎体与轮圈1牢固固定。

如图1和图2所示,胎趾5上设置有第一圆角6和第二圆角7,其中第一圆角6靠近限位凹槽8设置,第二圆角7远离限位凹槽8设置,第一圆角6的大小小于第二圆角7的大小,此种设置能够使得较小的第一圆角6方便胎趾5嵌入轮圈1内,当胎趾5嵌入轮圈1内后,较大的第二圆角7起到限制胎趾5从轮圈1中拔出的作用,有效限定了一体胎体在轮圈1内的位置,确保了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胎体下层4背离胎体上层2的底端设置有与轮圈1相互贴合的胎底弧度9,胎底弧度9和胎趾5两侧对称的第二圆角7最大限度相切,此种设置能够避免由于胎体下层4和轮圈1之间存在间隙,造成的在不断撞击挤压过程中产生热量,热量的产生和连续撞击会使得胎体下层4形成橡胶粉末,影响使用胎体寿命;当胎底弧度9和胎趾5两侧对称的第二圆角7最大限度相切的情况下,胎底下层4和胎圈1之间无活动空间,两者密切贴合,不容易损坏,能够有效提升轮胎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凹槽8靠近胎体上层2一侧的长斜边长度大于限位凹槽8靠近胎底弧度9一侧的短斜边长度,且扣合凸缘12的宽度小于限位凹槽8的长斜边长度,此种设置能够使得限位凹槽8与轮圈1配合,骑行过程中胎体受压,胎边被轮圈1撑起,能够提升轮胎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