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箱用防撞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520发布日期:2019-02-19 19:0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扶手箱用防撞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扶手箱用防撞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中央扶手箱位于两个座椅之间,为驾乘人员提供肘部支撑,一般中央扶手又分为前座中央扶手箱和后座中央扶手箱。前座中央扶手箱位于前排座椅中间,而且前座中央扶手箱下方大多还带有杯托、存储等功能。

扶手箱的作用巨大,人们对扶手箱的使用较为频繁;但是频繁的打开或关闭扶手箱会将扶手箱的锁舌撞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锁舌上增加泡棉或者橡胶来对物体等物质来减少锁舌受到的缓冲。但是泡棉与橡胶在长时间施压的情况下容易老化,影响使用效果。采用泡棉或者橡胶粘黏在锁舌上,其牢固性较差,极易脱落;并且在锁舌上设置泡棉或者橡胶会增加装配工序,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扶手箱用防撞锁紧装置,通过在锁舌上设置簧片来吸收扶手箱开关过程中受到的冲撞力,其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扶手箱用防撞锁紧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铰接有按压块和锁舌;按压块包括按压端和从动端,锁舌包括用于锁紧扶手箱盖的锁紧端和能够与从动端相接触的搭接端;锁舌上设有用于锁舌复位的复位扭簧;所述锁舌上设有缓冲簧片;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锁舌限位用的限位凸台,在锁紧状态下,缓冲簧片与限位凸台相抵。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打开扶手箱盖时,按动按压块的按压端,按压块以其与底座的铰接处为中心转动,按压块通过从动端和搭接端带动锁舌沿其与底座的铰接处为中心转动;使锁舌的锁紧端产生位移,将扶手箱盖松开。

当松开按压块后,锁舌在复位扭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复位;锁舌在复位过程中,锁舌上的缓冲簧片与底座上的限位凸起接触,缓冲簧片能够吸收部分撞击力,其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优选的,所述锁舌呈Z字形;所述锁紧端和所述搭接端分别位于Z字形的两个自由端;所述缓冲簧片与从动端同侧。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优选的,所述锁舌锁紧端工作部的背面呈圆弧面。关闭扶手箱盖时,控制箱盖通过挤锁紧端上表面使锁紧端产生位移,在扶手箱盖关闭后,扶手箱用防撞锁紧装置通过锁舌将扶手箱盖锁紧。实现扶手箱盖的自动锁紧。

优选的,所述锁舌上还设有转动杆;锁舌通过转动杆铰接在底座上;所述复位扭簧穿装在转动杆上;复位扭簧的一端与底座相抵,另一端与锁舌上的侧翼相抵。其安装简单,便于安装。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卡紧复位扭簧一端的卡紧块。复位扭簧的安装牢固,工作稳定。

优选的,所述锁舌与缓冲簧片一体成型。缓冲簧片与锁舌连接牢固,并且能够省略锁舌与缓冲簧片的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锁舌上设置簧片来吸收扶手箱开关过程中受到的冲撞力,其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按压块2、按压端2.1、从动端2.2、锁舌3、锁紧端3.1、搭接端3.2、转动杆3.3、缓冲簧片4、复位扭簧5、限位凸台6、卡紧块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扶手箱用防撞锁紧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铰接有按压块2和锁舌3;按压块2包括按压端2.1和从动端2.2,锁舌3包括用于锁紧扶手箱盖的锁紧端3.1和能够与从动端2.2相接触的搭接端3.2;锁舌3上设有用于锁舌3复位的复位扭簧5;所述锁舌3上设有缓冲簧片4;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锁舌3限位用的限位凸台6,在锁紧状态下,缓冲簧片4与限位凸台6相抵。

其中,所述锁舌3呈Z形;所述锁紧端3.1和所述搭接端3.2分别位于Z字形的两个自由端;所述缓冲簧片4与从动端2.2同侧。所述锁舌3锁紧端3.1工作部的背面呈圆弧面。缓冲簧片4的下端与锁舌3固定,缓冲簧片4的上端与锁舌3之间形成有间隙;缓冲簧片4的上端与限位凸台6相抵。采用此方式设置缓冲簧片4,其缓冲效果好。锁舌3的搭接端3.2的断面呈三边矩形槽结构;所述按压块2的从动端2.2与搭接端3.2的三边矩形槽底面相接触。能够保证扶手箱用防撞锁紧装置的工作稳定。

上述锁舌3上还设有转动杆3.3;锁舌3通过转动杆3.3铰接在底座1上;所述复位扭簧5穿装在转动杆3.3上;复位扭簧5的一端与底座1相抵,另一端与锁舌3上的侧翼相抵。优选的,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用于卡紧复位扭簧5一端的卡紧块7。卡紧块7上开设有用于卡紧复位弹簧的卡紧槽。所述锁舌3与缓冲簧片4一体成型。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