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漏电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723发布日期:2019-05-15 22:4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漏电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漏电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纯电动车低压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三电系统相关的,涉及到三电控制器输入输出(含信号及电源),如整车控制器上的相关线束;另一部分是三电系统以外的低压电路,如仪表,行车记录仪等。目前两部分低压系统一般分开设计,新能源低压系统供电由整车控制器控制,三电系统之外低压供电系统由其自身依据某种条件(如钥匙档位)判断,整车低压系统两部分不能充分利用彼此资源,不能实现统一控制。

同时部分车辆由于某种原因(产品质量问题、操作使用习惯、产品使用寿命),使五合一控制器内部接触器黏连,导致整车下电时高压不能完全断开,在没有监控及报警情况下使电池电量过放,造成电池损坏,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钥匙下电后,依旧可以对动力电池的漏电进行报警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漏电报警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和动力电池;

整车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仪表、BMS模块、监控主机和五合一控制器;

整车控制器连接电器盒,电器盒内部至少设置控制仪表、BMS模块、监控主机和五合一控制器供电的继电器;

BMS模块连接检测动力电池内部电流的电流传感器。

动力电池通过高压电路连接五合一控制器,五合一控制器通过高压电路连接负载。

仪表包括与整车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内部设置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液晶屏和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钥匙下电后,对BMS模块的延时断电,实现断电后的动力电池放电的检测,进而进行报警,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漏电报警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和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为现有的车辆动力总成控制,动力电池为提供整车运行的动力源。动力电池连接BMS模块,即电池管理系统,通过BMS进行动力电池的管理及监测。

本实用新型中,整车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仪表、BMS模块、监控主机和五合一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各模块进行信息交互,且整车控制器连接电器盒,通过电器盒内的继电器对上述的各模块进行供电的控制。即上述的电器盒内部至少设置控制仪表供电的仪表供电继电器、控制BMS模块供电的BMS供电继电器、控制监控主机供电的监控主机供电的监控主机供电继电器,和分别控制五合一控制器供电的继电器。

动力电池通过高压电路连接五合一控制器,五合一控制器通过高压电路连接负载。动力电池还通过高压电路连接BMS模块,电器盒通过低压电路连接仪表、五合一控制器、监控主机、BMS模块。

BMS模块连接动力电池内部的多个电流传感器,通过电流传感器获取动力电池的电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驾驶员行驶结束停车后关断钥匙电,此时整车控制器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BMS供电继电器仍然吸合设定的时间,BMS监测动力电池总电流是否为零,并将电池系统信息通过CAN总线发给整车控制器。

由于钥匙断电瞬间,整车控制器控制仪表供电继电器断电,仪表下电;钥匙断电瞬间,整车控制器控制五合一供电继电器断电,五合一下电,内部接触器断开,该内部接触器断开为理论上的断开,即理论上应不带电,但是如果五合一内部的接触器黏连,则在整车下电时,高压可能不能完全断开,此时,需要对动力电池的漏电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在钥匙下电后,在时间继电器的作用下BMS仍旧工作,并通过BMS连接的动力电池内部的电力传感器检测动力电池的电流,如果能够检测到的电流不为零,则说明动力电池仍旧在放电, BMS发送电流信号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获取不为零的电流信号后,整车控制器发送信号给仪表供电继电器吸合,此时仪表上电,仪表的控制电路接收信号后,通过屏幕上的液晶屏进行文字报警,文字报警可在仪表显示屏上提示“动力电池在放电”,同时通过蜂鸣器进行语音报警,实现对漏电的声光及文字报警。且整车控制器通过监控主机将报警信息传给新能源监控平台。

而如果钥匙下电后,BMS继续导通的时间内未检测到动力电池的电流不为零的信号,则整车控制器控制BMS供电继电器断开,BMS下电。

为提高安全,在驾驶员发现漏电报警信息后,可直接通过手动进行动力电池的切断,例如:拔掉BMS保险,或电话求助售后服务站采取措施切断动力电源;BMS持续检测动力电池电流,直到动力电源切断,整车控制器断开BMS及仪表供电继电器,BMS及仪表下电。或者驾驶员断翘板开关电及蓄电池手柄开关电,整车低压断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