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738发布日期:2019-05-15 22:4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通常采用柔性接触网取电方式,利用弓网或靴轨接触充电,该取电方式沿线第三轨供电取电方式投资成本普遍较高,对此,采用储能充电式的小型短距离运输电力机车发展潜力巨大。

相关技术中的轨道车辆上设有双靴受流器,双靴受流器采用绝缘臂、利用平行四边形运行机构运转以与供电设备侧面接触,这种受流器需要包括设备底座、绝缘上下臂、碳滑板支架、扭力弹簧、碳滑板及附属零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站台内的供电设备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通过集电靴上的碳滑板与导电轨的顶面接触即可以对轨道车辆上的蓄能装置进行充电,结构简单,通过绝缘罩的设置,可以保证充电装置的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充电装置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蓄能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绝缘固定座,所述绝缘固定座固定在安装面上;导电轨,所述导电轨固定在所述绝缘固定座上;绝缘罩,所述绝缘罩外罩在所述导电轨上,所述绝缘罩上设有移动通道;集电靴,所述集电靴包括安装支架和碳滑板,所述碳滑板设在所述安装支架的下端,所述安装支架适于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所述碳滑板与所述蓄能装置电连接,充电时,所述安装支架从所述移动通道的一端进入到所述绝缘罩内以使所述碳滑板与所述导电轨的顶面接触以与所述导电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通过集电靴上的碳滑板与导电轨的顶面接触即可以对轨道车辆上的蓄能装置进行充电,结构简单,可以降低靴轨接触时产生的噪音,同时通过设置绝缘罩,可以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导电轨而发生触电危险,以保证人员的安全性,同时绝缘罩的设置使得导电轨与外界隔离,可以使导电轨免遭外界的干扰,更加安全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缓冲橡胶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缓冲橡胶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所述第一部分适于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所述碳滑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或所述第二连接孔为长圆形孔;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将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板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板伸入到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配合座,所述配合座上设有容纳槽;配合件,所述配合件的上端设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碳滑板固定在所述配合件的下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导电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导电轨的两端的顶壁各设有一个导向面,两个所述导向面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通道的相对侧壁上方设有朝向彼此延伸的毛刷。

具体地,所述毛刷包括刷毛和条形板,所述刷毛固定在所述条形板上,所述条形板上设有凸块,所述绝缘罩上设有与所述凸块配合的配合槽,所述凸块上设有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罩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绝缘壳体;两个端部罩体,所述两个端部罩体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两端,每个所述端部罩体分别与两个所述绝缘壳体相连。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绝缘壳体由两个以上的子壳体沿所述导电轨的长度方向拼接而成。

具体地,相邻的所述子壳体之间、所述子壳体与所述端部罩体之间通过凸起凹槽的拼接方式拼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绝缘壳体上设有加强肋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绝缘壳体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绝缘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缆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设有蓄能装置;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所述集电靴设在所述轨道车辆上且与所述蓄能装置电连接,所述导电轨仅设在站台区间内且位于所述轨道车辆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设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通过集电靴上的碳滑板与导电轨接触即可以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同时通过设置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缓冲橡胶件,可以对碳滑板的高度进行调整,只需要保证车桥与导电轨的高度尺寸就可以实现靴轨接触受流,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缓冲橡胶件可以避免集电靴与导电轨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剧烈冲击,保证乘坐舒适性。又由于通过利用导电轨的顶面与碳滑板接触进行供电,可以降低靴轨接触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罩有绝缘罩的导电轨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电靴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电靴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电靴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有导电轨的站台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设有导电轨的站台的俯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充电装置100、站台200、

绝缘固定座1、

导电轨2、导向面20、

集电靴3、安装支架30、缓冲橡胶件31、第一部分32、连接板320、第一连接孔3201、固定孔3202、连接座321、凹槽3210、固定连接件322、第二部分33、配合座330、容纳槽3301、配合件331、碳滑板34、

绝缘罩4、绝缘壳体40、子壳体401、端部罩体41、加强肋板42、电缆口43、第一凸起401a、第一槽401b、

毛刷5、刷毛50、条形板51、凸块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100,具体而言,轨道车辆可以为单轨跨座式轨道车辆等需要充电的车辆,轨道车辆上设有蓄能装置,充电装置100用于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包括:绝缘固定座1、导电轨2、集电靴3和绝缘罩4,其中绝缘固定座1固定在安装面上,其中安装面可以为站台200的地面等可以固定导电轨2的地方。

导电轨2固定在绝缘固定座1上。也就是说,导电轨2通过绝缘固定座1固定在安装面上。进一步地,导电轨2可以位于安装面的上方,从而可以保证安全性。导电轨2 适于与供电装置相连,供电装置可以对导电轨2进行供电。

绝缘罩4外罩在导电轨2上,绝缘罩4上设有移动通道。从而通过设置绝缘罩4,可以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导电轨2而发生触电危险,保证人员安全性。

集电靴3包括安装支架30和碳滑板34,碳滑板34设在安装支架30的下端,安装支架30适于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充电时,安装支架30从移动通道的一端进入到绝缘罩 4内以使碳滑板34与导电轨2的顶面接触以与导电轨2电连接,碳滑板34与蓄能装置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轨2可以为两个且分为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2,集电靴3为两个且包括正极集电靴3和负极集电靴3,正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和负极集电靴3 的碳滑板34分别与蓄能装置电连接,供电装置可以对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2进行供电,正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可以与正导电轨2接触而电连接,负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可以与负导电轨2接触而电连接。

当需要对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进行充电时,供电装置分别对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 2进行供电,正极集电靴3和负极集电靴3分别与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2接触,从而通过正极集电靴3和正导电轨2的接触、负极集电靴3和负导电轨2的接触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100,通过集电靴3上的碳滑板34与导电轨2的顶面接触即可以对轨道车辆上的蓄能装置进行充电,可以降低靴轨接触时产生的噪音。同时通过设置绝缘罩4,可以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导电轨2而发生触电危险,以保证人员的安全性,同时绝缘罩4的设置使得导电轨2与外界隔离,可以使导电轨2 免遭外界的干扰,更加安全可靠。

由于轨道车辆内的乘客数量是变量,因此轨道车辆的底盘的负荷是变量,会造成轨道车辆的底盘与安装面的高度发生变化,使得集电靴3和导电轨2之间的竖向距离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包括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缓冲橡胶件31,由此通过在集电靴3上设置缓冲橡胶件31,缓冲橡胶件31在上下方向上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可以改变碳滑板34相对于导电轨2的高度,可以保证碳滑板34与导电轨2的接触,避免碳滑板34与导电轨2之间发生干涉而无法接触,同时可以避免集电靴3与导电轨2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剧烈冲击。因此通过设置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缓冲橡胶件31,可以对碳滑板34的高度进行调整,只需要保证车桥与导电轨2的高度尺寸就可以实现靴轨接触受流,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缓冲橡胶件31可以避免集电靴3与导电轨2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剧烈冲击,保证乘坐舒适性。

如图1、图3-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包括第一部分 32和第二部分33,缓冲橡胶件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3相连,第一部分32适于固定在轨道车辆上,碳滑板34固定在第二部分33的下端。从而使得安装支架30的结构简单,便于缓冲橡胶件31的固定。具体地,第一部分32可以通过螺栓组件等固定件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部分32上设有固定孔3202,螺栓组件穿过固定孔3202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缓冲橡胶件31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缓冲橡胶件31位于安装支架30的下端,碳滑板34固定在缓冲橡胶件31上。

如图1、图3-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一部分32包括:连接板320、连接座321和固定连接件322,连接板32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201,连接板 320固定在轨道车辆上,例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孔3202设在连接板320上。连接座 32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3201或第二连接孔为长圆形孔。固定连接件322 穿过第一连接孔3201和第二连接孔以将连接板320固定在连接座321上。也就是说,固定连接件322将连接板320和连接座321固定在一起,第一连接孔3201和第二连接孔中的其中一个为长圆形孔,通过调整固定连接件322在长圆形孔内的位置可以调整连接板320在连接座321上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调整第一部分32的长度进而调整碳滑板34的安装高度,且使得第一部分32的结构简单。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第一连接孔3201为长圆形孔,第二连接孔为圆形孔。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座321上设有与连接板320配合的凹槽3210,连接板320伸入到凹槽3210内。从而便于限制连接板320的移动方向,便于调整第一部分32的长度。

如图1、图3-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3包括:配合座 330和配合件331,配合座330上设有一侧敞开的容纳槽3301,配合件331的上端设在容纳槽3301内,碳滑板34固定在配合件331的下端面。从而便于碳滑板34的定位安装。进一步地,配合件331和配合座33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组件等固定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导电轨2的长度方向上,导电轨2 的两端的顶壁各设有一个导向面20,两个导向面20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从而便于碳滑板34从导电轨2的端部朝向导电轨2的中部移动,可以避免碳滑板34与导电轨2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电轨2可以由多段轨道沿轨道车辆的行驶方向顺序连接而成,从而便于导电轨2的铺设。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移动通道的相对侧壁上方设有朝向彼此延伸的毛刷5。通过设置毛刷5,毛刷5可以阻挡外界杂物进入绝缘罩4内,同时可以避免人员通过移动通道接触导电轨2而发生触电危险,进一步保证充电装置100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移动通道的相对侧壁上的毛刷5彼此接触,以进一步提高充电装置100的安全性。

具体地,毛刷5包括刷毛50和条形板51,刷毛50固定在条形板51上,条形板51 上设有凸块510,绝缘罩4上设有与凸块510配合的配合槽,凸块上设有安装孔,螺钉等连接件穿过安装孔固定在绝缘罩4上,以将毛刷5固定在绝缘罩4上。换句话说,毛刷5和绝缘罩4之间通过凸块凹槽的配合方式定位连接,同时毛刷5通过与安装孔配合的连接件固定在绝缘罩4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罩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绝缘壳体40和两个端部罩体41,两个端部罩体41位于绝缘壳体40的两端,每个端部罩体41分别与两个绝缘壳体40相连。具体而言,两个绝缘壳体40的同一侧端部分别与一个端部罩体41相连,移动通道贯穿端部罩体41。从而使得绝缘罩4的结构简单,便于将绝缘罩4外罩在导电轨2的上方。

进一步地,每个绝缘壳体40可以由多个子壳体401沿导电轨2的长度方向拼接而成,每个子壳体401、每个端部罩体41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安装面上。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子壳体401通过凸起凹槽的拼接方式拼接配合,每个端部罩体41与其相邻的子壳体 401之间也通过凹槽凸起的拼接方式拼接配合。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每个子壳体401 上均设有第一凸起401a和/或第一槽401b,每个端部罩体41上设有第一凸起401a或第一槽401b,相邻的端部罩体41和子壳体401通过第一凸起401a和第一槽401b配合以进行拼接配合,相邻的两个子壳体401通过第一凸起401a和第一槽401b配合以进行拼接配合。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绝缘壳体40上设有加强肋板42。从而可以提高绝缘壳体4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每个绝缘壳体40上设有多个沿绝缘壳体4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加强肋板4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绝缘壳体40上设有多个沿绝缘壳体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电缆口43,与导电轨2相连的电缆通过其中一个电缆口43 (例如位于绝缘壳体40中部的电缆口)进入到绝缘罩4内,其余的电缆口43可以作为散热通孔以避免绝缘罩4内部温度过高。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车辆和充电装置100,其中轨道车辆设有蓄能装置。充电装置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集电靴3设在轨道车辆上且与蓄能装置电连接,导电轨2仅设在站台区间内且位于轨道车辆的下方。具体地,站台区间包括站台200以及沿轨道长度方向前后各延伸的50-150m。

具体而言,当轨道车辆即将进站时,通信系统发送信号给站台200,站台200上的供电装置开始给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2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进站后,正极集电靴3 的碳滑板34与正导电轨2接触、负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与负导电轨2接触。当轨道车辆停下后,通过正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与正导电轨2接触、负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与负导电轨2接触给蓄能装置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离站时,正极集电靴3与正导电轨2脱离、负极集电靴3与负导电轨2脱离,完成充电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设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通过集电靴3上的碳滑板34与导电轨2接触即可以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同时通过设置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缓冲橡胶件31,可以对碳滑板34的高度进行调整,只需要保证车桥与导电轨2的高度尺寸就可以实现靴轨接触受流,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缓冲橡胶件31可以避免集电靴3与导电轨2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剧烈冲击,保证乘坐舒适性。又由于通过利用导电轨2的顶面与碳滑板34接触进行供电,可以降低靴轨接触时产生的噪音。

下面参考图1-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其中充电装置100可以对轨道车辆的蓄能装置进行充电,其中轨道车辆可以是空中巴士、单轨跨座式轨道车辆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包括绝缘固定座1、导电轨2、集电靴3、绝缘罩4和毛刷5。其中绝缘固定座1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安装在站台200内的地面上,绝缘罩4也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安装在站台200内的地面上。

导电轨2为两个且分为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2,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2铺设在站台200内且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2分别与站台200上的供电装置相连,正导电轨2 和负导电轨2的长度大于站台200的长度,每个导电轨2可以与绝缘固定座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每个导电轨2的顶壁的两端设有导向面20,两个导向面20在远离彼此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每个导电轨2的外侧均罩设有绝缘罩4,绝缘罩4上设有移动通道,移动通道的相对侧壁设有朝向彼此延伸的毛刷5,绝缘罩4和毛刷5可以避免乘客直接接触到导电轨 2而发生触电危险。

每个绝缘罩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绝缘壳体40和两个端部罩体41,两个端部罩体 41设在绝缘壳体4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外侧,每个端部罩体41分别与两个绝缘壳体 40的端部相连,移动通道沿导电轨2的长度方向贯穿端部罩体41。每个绝缘壳体40由多个子壳体401沿导电轨2的长度方向拼接而成,每个子壳体401、每个端部罩体41 通过螺栓固定在站台200内的地面上,相邻的两个子壳体401通过凸起凹槽的拼接方式拼接配合,每个端部罩体41与其相邻的子壳体401之间也通过凹槽凸起的拼接方式拼接配合。毛刷5可以通过螺钉等元件固定在绝缘壳体40和端部罩体41上。

集电靴3为两个且包括正极集电靴3和负极集电靴3。正极集电靴3和负极集电靴3 分别设在轨道车辆的底部,正极集电靴3和负极集电靴3分别与蓄能装置电连接。

每个集电靴3包括安装支架30和碳滑板34,安装支架30包括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3和缓冲橡胶件31,第一部分32包括连接板320、连接座321和固定连接件322,连接板320形成为L形,连接板320的竖直部分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201,第一连接孔 3201为长圆形孔即腰型孔,连接板320的水平部分上设有固定孔3202,螺栓组件穿过固定孔3202将连接板320固定在轨道车辆的底部,从而可以将集电靴3固定在轨道车辆的悬架下方。

连接座32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座321上设有一侧敞开的凹槽3210,连接板320 从凹槽3210的顶部插入到凹槽3210内,安装人员从凹槽3210的敞开侧将第一连接孔 3201与第二连接孔对准,然后将固定连接件322穿过第一连接孔3201和第二连接孔将连接板320固定在连接座321上,通过调整固定连接件322在第一连接孔3201上的安装位置可以调整连接板320插入到凹槽3210内的深度,从而可以调整第一部分32的长度,便于调整碳滑板34的安装高度。

第二部分33包括配合座330和配合件331,配合座330上设有一侧敞开的容纳槽 3301,配合件331的上端从容纳槽3301的下端伸入到容纳槽3301内,碳滑板34固定在配合件331的下端面。安装人员可以从容纳槽3301的敞开侧将固定件例如螺栓组件分别与配合座330和配合件331配合以将配合件331固定在配合座330上。

缓冲橡胶件3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座321和配合座330相连,缓冲橡胶件3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

当轨道车辆即将进站时,通信系统发送信号给站台200,站台200上的供电装置开始给正导电轨2和负导电轨2进行充电,当轨道车辆进站后,正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 与正导电轨2接触、负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与负导电轨2接触,导电轨2上的导向面20可以避免导电轨2与碳滑板34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当轨道车辆停下后,通过正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与正导电轨2接触、负极集电靴3的碳滑板34与负导电轨2接触给蓄能装置进行充电。绝缘罩4和毛刷5可以避免乘客直接接触到导电轨2而发生触电危险,缓冲橡胶件31可以避免车辆进站集电靴3与导电轨2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剧烈冲击,保证乘坐舒适性。

当轨道车辆离站时,正极集电靴3与正导电轨2脱离、负极集电靴3与负导电轨2 脱离,从而在进站、停车到离开的这段时间内完成整个充电过程,保证整车有足够的动力行驶到下一站。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可选地,轨道车辆可以为单轨跨座式轨道车辆等需要充电的车辆。具体地,轨道车辆包括用于对车辆供电的蓄能装置和集电靴3,集电靴3包括安装支架30和碳滑板34,安装支架30 包括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缓冲橡胶件31,碳滑板34设在安装支架30的下端,安装支架30固定在轨道车辆上,碳滑板34与蓄能装置电连接。可选地,安装支架30可以通过螺栓组件等固定连接件固定在轨道车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车辆到站时,集电靴3的碳滑板34与位于车辆下方的导电轨2的顶面接触,导电轨2与站台200的供电设备电连接,具体而言,站台200上设有用于供电的供电设备,站台200的地面上铺设有导电轨2,导电轨2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供电设备可以对导电轨2进行供电。当车辆到站时,集电靴3的碳滑板34可以与导电轨2的顶面接触以形成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车辆到站”可以理解为车辆进入相应的站台200 时的状态,此时车辆可以缓慢行驶或停止。

控制供电设备通过导电轨2为蓄能装置充电,也就是说,供电设备对导电轨2进行供电,导电轨2与蓄能装置电连接以实现对蓄能装置充电的目的。

当车辆离站时,控制供电设备断开对导电轨2供电。也就是说,车辆离站时,供电设备停止对导电轨2进行供电,从而可以保证安全性,避免人员接触导电轨2而造成触电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车辆离站”可以理解为车辆驶离站台200时的状态,例如,从车辆停止状态到车辆加速运行阶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在车辆到站时控制供电设备通过导电轨2对蓄能装置进行供电,在车辆离站时,供电设备断开对导电轨2供电,从而可以在车辆到站的时候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保证车辆的可靠运行,还可以在车辆离站后避免人员因接触导电轨2而造成触电的风险,从而使得轨道车辆的充电过程安全可靠。同时通过设置在上下方向可弹性变形的缓冲橡胶件31,可以对碳滑板34的高度进行调整,只需要保证车桥与导电轨2的高度尺寸就可以实现靴轨接触受流,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缓冲橡胶件31可以避免集电靴3与导电轨2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剧烈冲击,保证乘坐舒适性。又由于通过利用导电轨2的顶面与碳滑板34接触进行供电,可以降低靴轨接触时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测车辆与即将到站的站台200的距离,当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供电设备对导电轨2通电,从而在车辆到站时,可以直接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无需等待时间,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具体地,第一预设值可以为1m,即当车辆与即将到站的站台20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m时,控制供电设备对导电轨2 通电。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值还可以为其他参数,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检测蓄能装置的电量,当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时,控制供电设备对导电轨2供电。也就是说,在判定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量时,表示蓄能装置需要进行充电,在蓄能装置需要进行充电且车辆与即将到站的站台20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供电设备对导电轨2通电,从而可以在蓄能装置需要进行充电的时候才对导电轨2进行供电,可以避免能量浪费,节约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当判定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等于80%时,控制供电设备对导电轨2供电,从而减少蓄能装置的充电次数,延长蓄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电量还可以为其他参数,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测车辆与即将到站的站台200的距离,当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站台200的供电设备进行预充电。这里所述的“预充电”可以理解为对站台200的供电设备输出侧的大电容进行充电,使供电设备的输入侧带电,输出侧输出电压,但是不输出电流,由此,可以减少集电靴3与导电轨2接触时火花拉弧,降低冲击,增加安全性。由此,可以对车辆到站充电做好准备,缩短供电设备的充电准备时间。例如,可以设定第二预设值为100米。当检测车辆距离即将到站的站台200的距离小于100米时,控制供电设备进行预充电。当车辆到站时,集电靴3的碳滑板34 与导电轨2接触,从而使供电设备与蓄能装置连通以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值还可以为其他参数,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监测车辆与即将到站站台200的距离,当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站台200的供电设备进行预充电之前,还包括:判断蓄能装置是否需要充电,如果需要充电,则当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站台200的供电设备进行预充电。也就是说,在供电设备预充电之前,根据蓄能装置是否需要充电来决定是否控制供电设备进行预充电。例如当判断蓄能装置不需要充电时,控制供电设备不进行预充电,由此,可以避免能源浪费;当判断蓄能装置需要充电时,且车辆与站台2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则控制供电设备进行预充电,以对车辆的充电做准备。从而可以减少供电设备进行预充电的次数,延长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当距离小于100m时,控制供电设备进行预充电,从而可以有效控制预充电的时间,避免时间太长而造成能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当判定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等于80%时,则表示蓄能装置需要进行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车辆离站时,检测蓄能装置的电量,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第二预设电量时,控制轨道车辆发出预警信号。从而可以避免在蓄能装置的电量未满足要求时车辆就离站,保证车辆的电量可以完成行驶要求。具体地,在轨道车辆发出预警信号后,可以禁止车辆启动并查看充电故障原因。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预警信号可以为声音预警和/或视觉预警。可选地,第二预设电量不超过8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电量还可以为其他参数,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供电设备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之后,还包括:检测蓄能装置是否已经充满电,当蓄能装置的电量充满时,控制供电设备停止对蓄能装置充电。由此,可以避免蓄能装置满电的状态下继续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的问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在供电设备对导电轨2通电过程中,可以对蓄能装置的电压或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当检测蓄能装置达到预定电压或预定电流时,说明蓄能装置电量已充满,控制供电设备停止对蓄能装置充电,从而使轨道车辆的充电更加智能、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供电设备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之后,还包括:检测蓄能装置的充电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如果达到预设时间,则控制供电设备停止对蓄能装置进行充电。由此,可以使蓄能装置的充电更加规律,有利于延长蓄能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避免蓄能装置充电时间过长存在电量已满而继续充电的问题,或充电时间过短导致蓄能装置电量不足,车辆没有足够的能量行驶至下一个站台200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测车辆与即将到站的站台200的距离,当距离小于第三预设值时,控制车辆发出提示信号。由此,可以对车辆到站充电做好准备。例如,可以设定第三预设距离为100米。当检测车辆距离即将到站的站台200的距离小于100 米时,控制车辆发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的形式,或者通过无线电的方式传递至站台200操作人员或供电设备,从而可以控制供电设备与导电轨2电连接,为车辆的充电提前做好准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预设值还可以为其他参数,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站台200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车辆是否到站的位置检测装置,当检测装置检测车辆到站时,控制供电设备通过集电靴3为蓄能装置充电。这里所述的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为接近传感器、磁性舌簧开关、重力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无线电耦合器件等,检测装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例如,在距离站台200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可以在车辆行驶轨道上设置接近传感器,同时在地面设置重力传感器,当车辆行驶至预定距离位置处时,接近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车辆到站,并将相应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至供电设备和轨道车辆。例如,当车辆的前轮靠近接近传感器时,接近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车辆到站,同时重力传感器可以根据车辆到站时的重力变化判定车辆是否到站。

需要说明的是,当接近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车辆到站时,即可以发送相应的信息至轨道车辆和供电设备。由此,可以避免由于其中一个检测装置出现故障时,未及时检测到车辆到站的相应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车辆是否到站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类型和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设置。

下面参考图8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在车辆进站时,检测车辆与即将到站的站台200的距离且检测蓄能装置的电量。当判定车辆与即将到站的站台200的距离小于等于1m且蓄能装置的电量小于等于80%时,控制供电设备对导电轨2上电。

当车辆到站时,集电靴3的碳滑板34与位于车辆下方的导电轨2的顶面接触,供电设备通过导电轨2为蓄能装置充电,并进行电量监控闭环反馈。

当判定车辆的蓄能装置充满电后例如电量为100%,完成充电,车辆可以离站,控制供电设备断开对导电轨2供电。若列车出站时蓄能装置的电量依旧小于80%,给司控台发送预警信号,禁止启动车辆并查看充电故障原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其他构成例如行驶系统和刹车系统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