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器及儿童约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4369发布日期:2019-05-11 00:5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调节器及儿童约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儿童车内安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节器及儿童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交通事故频发。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伤亡,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儿童车内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也称儿童约束系统,是一种专为不同年龄(或体重)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性的座椅。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减缓对儿童的冲击力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来减少对他们的伤害,确保孩子的乘车安全。ISOFIX是指一种儿童约束系统与车辆连接的一种系统。它包括车辆上的二个刚性连接点,儿童约束系统上的二个相适应的刚性连接装置,还有一种抗翻转的方法(如顶部约束抗翻转,支撑脚抗翻转),它是一个关于在汽车中安置儿童座椅的新标准。这一标准正在为众多汽车制造商所接受。当汽车出厂时ISOFIX接口就已经被装配在车里了。儿童座椅生产商在儿童座椅上安装ISOFIX接头。这样ISOFIX儿童座椅就可以轻易地固定至汽车的ISOFIX接口中了。

现有的儿童约束系统的调节器需要位置指示器的指示部位和受拉带作用的部位分开在主架的两侧,其必然造成壳体在主架两侧都要设计活动空间,因而造成壳体体积大,影响了调节器在儿童安全座椅的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调节器,以便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调节器存在的壳体体积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节器空间设计尺寸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约束系统,该儿童约束系统采用了上述的调节器,该儿童约束系统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包括按钮、调节带、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弹性元件、滑块、位置指示器和主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按钮、所述滑块及所述位置指示器位于所述主架的同一侧;所述滑块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主架贴合,所述第二壁设置有观察口,所述位置指示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位置指示部和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与所述按钮可滑动地配合且抵持于所述滑块的远离所述按钮的一侧;所述主架具有通孔以及与所述通孔相邻且能够所述滑块配合以夹持所述调节带的挤压部;所述调节带穿过所述通孔且绕置于所述抵持部及所述滑块的外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所述位置指示器与所述按钮之间且同时与所述位置指示器及所述按钮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置指示器包括第一指示位置和第二指示位置,所述位置指示器处于第一指示位置时,所述抵持部和所述挤压部共同作用压紧所述调节带,所述滑块和所述挤压部共同作用压紧所述调节带;所述位置指示器处于第二指示位置时,所述抵持部没有和所述挤压部共同作用压紧所述调节带,所述滑块没有和所述挤压部共同作用压紧所述调节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置指示部包括第一位置指示区和第二位置指示区,当位置指示器处于第一指示位置时,与观察口位置相对应的是第一位置指示区,当位置指示器处于第二指示位置时,与观察口位置相对应的是第二位置指示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器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连接所述位置指示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器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带连接口,所述主架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带连接口,所述固定带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带连接口和所述第二固定带连接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钮包括按压部和设置于按压部两端的两个按钮臂,所述按钮臂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在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两端设置有同时垂直于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的第三平板和第四平板,所述第一平板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块与所述限位块配合形成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平板与所述第四平板靠近所述位置指示器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起配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位置指示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架为板状结构,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观察口位置相对应,所述通孔相比于所述观察口大,所述调节带在所述通孔内有活动空间,所述挤压部为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按钮的周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抵持部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处朝向所述滑块,所述滑块能够部分容纳于所述U形结构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约束系统,该儿童约束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节器和儿童座椅,所述调节器与所述儿童座椅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节器,该调节器包括按钮、调节带、壳体以及壳体内的第一弹性元件、滑块、位置指示器和主架。第一弹性元件、按钮、滑块及位置指示器位于主架的同一侧。位置指示器安置在主架的单面,并且能够与调节带一侧联动指示。该调节器的壳体只需在主架的一侧设计活动空间,因而设计尺寸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儿童约束系统包括上述的调节器和儿童座椅。该儿童约束系统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调节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Ⅱ位置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调节器的壳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调节器的主架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调节器的位置指示器、第一弹性元件、滑块和按钮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调节器的爆炸图。

图标:100-壳体;110-观察口;120-按钮安置口;130-第一铆钉孔;140-第一固定带连接口;210-第一弹性元件;220-第二弹性元件;300-按钮;310-第一平板;320-第二平板;330-第三平板;340-第四平板;350-凸起;360-按压部;400-调节带;500-滑块;600-位置指示器;610-第一位置指示区;620-第二位置指示区;700-主架;710-第二铆钉孔;720-第二固定带连接口;730-通孔;740-挤压部;800-铆钉;900-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近些年,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交通事故频发。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儿童因交通事故而受伤甚至死亡。交通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儿童车内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的儿童约束系统的调节器需要位置指示器的指示部位和受拉带作用的部位分开在主架的两侧,造成壳体在主架两侧都要设计活动空间,壳体厚度尺寸大,调节器的质量大,影响了调节器在儿童安全座椅的放置。

针对上述情况,申请人在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调节器及儿童约束系统。该调节器空间结构布局方便,设计尺寸小。该儿童约束系统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方便。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器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器包括按钮300、调节带400、壳体100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100内的第一弹性元件210、滑块500、位置指示器600和主架700。第一弹性元件210、按钮300、滑块500及位置指示器600位于主架700的同一侧。滑块500与按钮300固定连接。壳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与主架700贴合,第二壁设置有观察口。位置指示器600包括相互连接的位置指示部和抵持部。抵持部与按钮300可滑动地配合且抵持于滑块500的远离按钮300的一侧。主架700具有通孔730以及与通孔730相邻且能够滑块500配合以夹持调节带400的挤压部740。调节带400穿过通孔730且绕置于抵持部及滑块500的外周。第一弹性元件210与滑块500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第一弹性元件210位于位置指示器600与按钮300之间且同时与位置指示器600及按钮300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器第一弹性元件210、按钮300、滑块500及位置指示器600位于主架700的同一侧。即位置指示器600安置在主架700的单面。并且能够与调节带400一侧联动指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器只需要在主架700的单面留下空间,就可以完成调节任务。而现有技术中,位置指示器600的指示部位和受拉带作用的部位分开在主架700的两侧,需要在两侧同时留下空间。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器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调节器空间结构布局方便,设计尺寸小。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器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220。第二弹性元件220连接位置指示器600远离第一弹性元件210的一端与壳体100。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元件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一个或两个,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增加弹性元件的个数。

如图2所示,位于第一弹性元件210和第二弹性元件220之间的整体为位置指示器600。抵持部为U形结构,U形结构的开口处朝向滑块500,滑块500能够部分容纳于U形结构内。调节带400穿过绕置于U形结构及滑块500的外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器还包括固定带900。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带连接口140,主架700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带连接口720,固定带900穿过第一固定带连接口140和第二固定带连接口720。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带900也可以用金属类刚性零件来替换。

进一步地,主架700通过铆钉800连接壳体100。采用铆钉800连接,连接的强度高,能够保证主架700与壳体100的连接稳定,防止在行车过程中因抖动等情况造成主架700和壳体100的分离,进而使得儿童约束系统失效,对车内儿童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壳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与主架700贴合,第二壁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110的位置与位置指示器600的工作位置相对应。具体地,如图3所示,壳体100如图3所示放置。在壳体100的左端开设有用于安置固定带900的第一固定带连接口140。在第一固定带连接口140下端靠左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铆钉孔130。在第一固定带连接口140上端靠右的位置为第二壁,在第二壁上开设有观察口110。在壳体100的右端开设有用于安置按钮300的按钮安置口120。

进一步地,主架700为板状结构,通孔730的位置与观察口110位置相对应,通孔730相比于观察口110较大,调节带400在通孔730内有活动空间,挤压部740为通孔730靠近按钮300的周壁。具体地,如图4所示,主架700为一个形状与壳体100第一壁相匹配的板状结构。在主架700上与第一铆钉孔13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铆钉孔710。如图4所示,在主架700的中间靠左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安置固定带900的第二固定带连接口720。在主架700的中间靠右的位置,设置有通孔730,通孔730的位置与观察口110位置相对应,通孔730相比于观察口110较大,调节带400在通孔730内有活动空间。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器,其调节带400穿过主架700,并且调节带400要用于拉动位置指示器600和滑块500,所以主架700上开设的通孔730要能够通过调节带400,并且调节带400在通孔730内有活动空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孔730的右侧周壁被用于与位置指示器600和滑块500共同作用,锁死调节带400。挤压部740在本实施例中为通孔730的右侧周壁。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按钮300包括按压部360和设置于按压部360端的两个按钮臂。按钮臂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平板310和第二平板320。在第一平板310和第二平板320两端设置有同时垂直于第一平板310、第二平板320的第三平板330和第四平板340。第一平板310设置有限位块,滑块500与限位块配合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三平板330与第四平板340靠近位置指示器600的一侧设置有凸起350。第一弹性元件210的一端与凸起350配合,第一弹性元件210的另一端连接位置指示器600。

进一步地,位置指示器600包括第一指示位置和第二指示位置。位置指示器600处于第一指示位置时,抵持部和挤压部740共同作用压紧调节带400,滑块500和挤压部740共同作用压紧调节带400。位置指示器600处于第二指示位置时,抵持部没有和挤压部740共同作用压紧调节带400,滑块500没有和挤压部740共同作用压紧调节带400。

进一步地,位置指示部包括第一位置指示区610和第二位置指示区620,当位置指示器600处于第一指示位置时,与观察口110位置相对应的是第一位置指示区610,当位置指示器600处于第二指示位置时,与观察口110位置相对应的是第二位置指示区620。具体地,如图5所示,位置指示器600的上表面靠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位置指示区610。第一位置指示区610即为U形结构的上表面。位置指示器600的上表面靠右的位置设置有第二位置指示区620。当调节器处于未锁死状态时,即当滑块500未压紧调节带400、U形结构也没有与主架700作用而压紧调节带400时,通过观察口110观察,能够发现位置指示器600处于第二位置指示区620。此时表明调节器未锁死,存在安全隐患。当调节器处于锁死状态时,即当滑块500压紧调节带400、U形结构也与主架700作用而压紧调节带400时,通过观察口110观察,能够发现位置指示器600处于第一位置指示区610。此时表面调节器锁死,装置安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指示区610被标记为绿色,第二位置指示区620被标记为红色。通过颜色标记,方便使用者识别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调节器的各部分连接关系如下。滑块500通过按钮300的限位块与按钮300固定连接。位置指示器600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10与按钮300连接,并使得位置指示器600的U形结构能够与滑块500相互作用。用调节带400绕置于U形结构及滑块500的外周,并将位置指示器600、按钮300置于主架700的一侧,使调节带400的一侧位于滑块500和主架700之间。将主架700与壳体100连接,并使按钮300通过按钮安置口120。用第二弹性元件220连接壳体100与位置指示器600。将铆钉800通过第一铆钉孔130和第二铆钉孔710以连接壳体100和主架700。固定带900通过第一固定带连接口140和第二固定带连接口720连接壳体100和主架700。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器是这样工作的:

一般情况下,通过观察口110观察位置指示器600呈红色,表面调节器处于未锁死状态。使用者需要使用调节器时,只需要拉动调节带400上端,此时松散的调节带400慢慢拉紧。位置指示器600受到调节带400力的作用,克服弹性元件的弹力,开始向滑块500移动。之后U形结构与滑块500作用,继续移动一段距离后,滑块500压紧调节带400的一侧,U形槽也同时压紧调节带400。此时调节器锁定,即使松开调节带400,位置指示器600也不会返回原位置。从观察口110观察位置指示器600呈绿色,说明调节器已锁死,装置安全。在调节时,若调机器没有锁死,即调节器处于未锁死状态,从观察口110观察位置指示器600呈红色,表示存在安全隐患。调节器处于锁死状态时,使用者只需要按下按钮300的按压部360,即可使调节器松开,位置指示器600受到到第一弹性元件210和第二弹性元件220力的作用而回位,从观察口110观察位置指示器600呈红色,表面调节器处于未锁死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按钮300与滑块500既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被制作为同一个零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约束系统,该儿童约束系统包括了上述的调节器和儿童座椅。调节器与儿童座椅连接。该儿童约束系统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