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蓄电池的共享充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777发布日期:2019-05-15 22:4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蓄电池的共享充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蓄电池的共享充电柜。



背景技术:

人们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迅速普及,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方便了人们的短途绿色出行,且随着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的汽油汽车的趋势,电动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

现有技术中,当电动车的电池电量耗尽时,用户需要通过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而这个充电过程漫长,用户在充电的这段时间无法使用电动车,当用户急需电动车而电池又没有电、或者用户忘记给电动车充电时,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电动车,造成电动车使用不方便;因此,出现了一种以更换电动车电池代替充电的电动车,而对于换下的电池,用户还是需要为电池充电,且需要购置至少两个的电动车电池,这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蓄电池的共享充电柜,旨在改善用户需要为电动车电池充电,准备多组电动车电池,用户使用成本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蓄电池的共享充电柜,其结构包括:柜体、显示屏、单元充电箱、拉手、二维码、支撑脚、通风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柜体上端装设有显示屏,所述柜体与显示屏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柜体中部等距装设有单元充电箱,所述单元充电箱前端装设有拉手与二维码,所述拉手、二维码与单元充电箱固定连接,所述柜体两侧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柜体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单元充电箱包括箱体、防撞棉、充电插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限位槽、承重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侧面装设有防撞棉与充电插头,所述防撞棉与箱体相贴合,所述箱体上端装设有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所述箱体内部两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侧底端装设有承重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内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和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供电电源、无线传输模块、湿度监测模块、温度监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除湿器、温度控制器、电池充电模块、报警器与实时监控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云服务器端相连接,所述湿度监测模块、温度监测模块分别与箱体内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充电环境的监测,并通过湿度监测模块、温度监测模块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用户与中央控制模块的交互沟通,所述除湿器与温度控制器用于维持充电环境的稳定,所述电池充电模块与充电插头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用于对电池充电次数参数进行记录,并将参数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所述实时监控模块与摄像头相连接,获得录像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报警器用于在所述柜体发生损坏特定情况下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上单元充电箱的个数大于等于六个,所述单元充电箱与柜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底端四角等距装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末端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柜体与箱体均采用铝板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或PLC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的充电插头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电池充电模块控制充电插头为蓄电池充电,此外,央控制模块通过充电模块记录蓄电池充电次数以及状态等参数。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央控制模块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可在显示屏显示各个单元充电箱内的电池电量、是否在充电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池租赁柜的设计,以采用用户自主使用充电柜的的方式对电动车电池进行直接更换电池,解决用户在使用电动车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为电动车电池充电,需要额外购置电动车电池,用车成本大的问题,通过柜体与单元充电箱的设计,以使在中央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对单元充电箱内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电池充电次数等数据的记录,规范统一充电,保障了电动车电池的使用寿命,防止用户自行充电引发的各种充电事故,同时,用户不用额外购置电池,大大方便了用户的电动车使用,也降低了用户的用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动车蓄电池的共享充电柜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动车蓄电池的共享充电柜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新型实施例中的单元充电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新型实施例中的单元充电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新型实施例中的单元充电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新型实施例中单元充电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柜体-1、显示屏-2、单元充电箱-3、拉手-4、二维码-5、支撑脚 -6、通风孔-7、箱体-301、防撞棉-302、充电插头-303、温度传感器-304、湿度传感器-305、限位槽-306、承重座-307、中央控制模块-20、供电电源-21、云服务器端-22、无线传输模块-23、湿度监测模块-24、温度监测模块-25、人机交互模块-26、除湿器-27、温度控制器-28、电池充电模块-29、报警器 -210、实时监控模块-2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4与图7,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动车蓄电池的共享充电柜,包括:柜体1、显示屏2、单元充电箱 3、拉手4、二维码5、支撑脚6与通风孔7,所述柜体1上端装设有显示屏 2,所述柜体1与显示屏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柜体1中部等距装设有单元充电箱3,所述单元充电箱3前端装设有拉手4与二维码5,所述拉手4、二维码5与单元充电箱3固定连接,所述柜体1两侧设有通风孔7,当充电柜工作时,柜体1两侧的通风孔7能够有效为柜体1通风散热,显示屏2 上可显示充电柜的操作流程与广告,运营商可通过广告的获得收益,用户通过用手机扫描单元充电箱3上的二维码5打开单元充电箱3。

具体地,所述箱体301内侧面装设有防撞棉302与充电插头303,所述防撞棉302与箱体301相贴合,所述箱体301上端装设有温度传感器304 与湿度传感器305,所述箱体301内部两侧设有限位槽306,所述限位槽306 与箱体301固定连接,所述箱体301内侧底端装设有承重座307,用户通过二维码5打开单元充电箱3并取出电量充足的电池后,再将电量耗尽的电池放入箱体301,通过箱体301两侧限位槽306的作用,当电池水平推入箱体301内后,电池后侧的插孔与充电插头303准确连接,防撞棉302防止电池在推入箱体301时电池与箱体301发生碰撞,箱体301上端的温度传感器304与湿度传感器305能够对箱体301内的充电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湿度监测模块24与温度监测模块25将监测数据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0。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301内的充电插头303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中央控制模块20通过电池充电模块29控制充电插头303为蓄电池充电,此外,央控制模块20通过充电模块29记录蓄电池充电次数以及状态等参数,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通过人机交互模块26可在显示屏2显示各个单元充电箱3内的电池电量、是否在充电状态。

所述柜体1内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控制模块20和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电性连接的供电电源21、无线传输模块23、湿度监测模块24、温度监测模块25、人机交互模块26、除湿器27、温度控制器28、电池充电模块29与报警器210,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3与云服务器端22相连接,所述湿度监测模块24、温度监测模块 25分别与箱体301内的湿度传感器305、温度传感器304电性连接,所述人机交互模块26用于用户与中央控制模块20的交互沟通,所述除湿器27 与温度控制器28用于维持充电时柜体1内环境的稳定,所述电池充电模块 29与充电插头303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模块29用于对电池充电次数参数进行记录,并将参数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所述实时监控模块211与摄像头相连接,获得录像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央控制模块 20,所述报警器210用于在所述柜体1发生损坏特定情况下发出警报。

此外,所述柜体1上单元充电箱3的个数大于等于六个,所述单元充电箱3与柜体1活动连接,单元充电箱3为可拉出结构;所述柜体1底端四角等距装设有支撑脚6,所述支撑脚6的末端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用于提高所述支撑脚6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所述支撑脚6 和所述柜体1的位置移动,提高了所述充电柜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301内的充电插头303为圆形插头,使得电池插孔与充电插头303更好对接,所述柜体1与箱体301均采用铝板材质制成,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采用单片机或PLC制成。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充电柜的工作原理为:

当用户电动车电池电量耗尽时,通过各站点安置的充电柜,用户可选择最近的一个充电柜进行电池更换,用户通过二维码5打开单元充电箱3 并取出电量充足的电池后,再将电量耗尽的电池放入箱体301,通过箱体 301两侧限位槽306的作用,当电池水平推入箱体301内后,电池后侧的插孔与充电插头303准确连接,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充电插头303通过充电模块29记录蓄电池充电次数以及状态等参数并将数据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0,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0再通过人机交互模块26在显示屏2上显示各个单元充电箱3内的电池电量以及是否在充电状态温度监测模块25,与湿度监测模块24用于监测柜体1内的温湿度变化,并将温度与湿度数据通过湿度监测模块24与温度监测模块25发送至中央控制模块20,中央控制模块20再通过除湿器27与温度控制器28维持单元充电箱内电池充电环境的稳定。

该实施例中,充电插头303装设在箱体301侧面,温度传感器304与湿度传感器305装设在箱体301顶端,该实施例中将充电插头303装设在箱体301侧边是为了适用电池插孔在电池侧边的电池类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池租赁柜的设计,以采用用户自主使用充电柜的的方式对电动车电池进行直接更换电池,解决用户在使用电动车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为电动车电池充电,需要额外购置电动车电池,用车成本大的问题,通过柜体与单元充电箱的设计,以使在中央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对单元充电箱内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电池充电次数等数据的记录,规范统一充电,保障了电动车电池的使用寿命,防止用户自行充电引发的各种充电事故,同时,用户不用额外购置电池,大大方便了用户的电动车使用,也降低了用户的用车成本。

实施例2,参照图4至图5,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箱体301内的充电插头303装设在箱体301 底部,而温度传感器304与湿度传感器305装设在箱体301侧边,当需要更护电池时,需要将箱体301水平拉出,将电池竖直放入箱体301内,箱体301两侧的限位槽306对电池的放入位置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电池底端的电池插孔与充电插头303准确连接。该实施例中将充电插头303装设在箱体301底部是为了适用电池插孔在电池底部的电池类型。

在该实施例中,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对不同的电池类型进行统一规范充电,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地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