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架引导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0790发布日期:2019-05-17 19:4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杯架引导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架引导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在汽车的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杯子的杯架的构造。在这种构造中,通常,杯架的周壁从上缘到下缘而垂直地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上述杯架的周壁整体垂直地设置的结构中,例如在将杯子向杯架插入时,杯子的顶部有可能与杯架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尤其是,例如在杯子带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杯盖的情况下,杯盖极易在杯子插入时与杯架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而从杯子脱落。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杯架的上方周缘是指杯架上边缘的周边部分,不仅包括杯架本身的边缘,还包括例如覆盖杯架边缘附近的控制台面板等(下同)。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向杯架插入的杯子与杯架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的杯架引导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杯架引导构造,在杯架的周壁形成有对向所述杯架插入的杯子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在该杯架引导构造中,所述引导部从所述杯架的上部形成至所述杯架的底部,所述引导部包括位于所述杯架的上部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比位于下方且位于所述杯架的内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以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所述杯架的内侧的方式向所述杯架的内侧倾斜,从而防止向所述杯架插入的杯子与所述杯架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中,所述第二部分以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所述杯架的内侧的方式向所述杯架的内侧倾斜、且倾斜的程度比所述第一部分小,或者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杯架的底壁垂直地形成,所述第二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杯架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一半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中,所述引导部形成于所述周壁的整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在上述第三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中,所述引导部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杯架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由于在杯架的周壁形成有引导部,尤其是引导部具有以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杯架的内侧的方式向杯架的内侧倾斜、从而防止向杯架插入的杯子与杯架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的第一部分,所以在杯子向杯架插入时,能够通过引导部、尤其是第一部分将杯子向杯架内侧引导,从而能够防止插入到杯架时杯子的顶部、尤其是杯盖等与杯架的上方边缘发生干涉。

根据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由于第二部分的倾斜程度比第一部分小或者相对于杯架的底壁垂直地形成,且第二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杯架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一半以上,所以能够利用位于下方的占据较大比例的第二部分更稳定地保持放入后的杯子。

根据上述第三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由于引导部形成于周壁的整周范围,所以从杯架的任意位置插入杯子都能够通过引导部对杯子进行引导,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向杯架插入的杯子与杯架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

根据上述第四技术方案的杯架引导构造,由于引导部形成为相对于杯架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所以能够容易地制造引导部,并且能够更稳定地保持放入后的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向杯架插入的杯子与杯架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的杯架引导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杯架引导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B-B线的示意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杯架引导构造

2 杯架

21 周壁

3 引导部

31 第一部分

32 第二部分

4 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完全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要与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相同的结构并且能够起到实质相同的作用效果,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方便而存在仅图示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必要部分的情况,并且还存在即使是剖视图也省略剖面线的情况(图2及图3)。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杯架引导构造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杯架引导构造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B-B线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杯架引导构造1的杯架2呈大致长方体状,在内部具有由周壁21围成的供杯子4(参照图3)放置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在杯架2的周壁21的一部分(具体为前后壁及左侧壁)形成有对向杯架2插入的杯子4进行引导的引导部3。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杯子4的形状只不过是一个示例,本实用新型当然能够适用于其他任意形状的杯子。

接下来,对引导部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杯架2的其他部分的结构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引导部3从杯架2的上部形成至杯架2的底部。该引导部3包括位于杯架2的上部的第一部分31、和与第一部分31相比位于下方且位于杯架2的内侧的第二部分32。其中,第一部分31以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杯架2的内侧的方式向杯架2的内侧倾斜,从而防止向杯架2插入的杯子4与杯架2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

通过像这样在杯架2的周壁21形成引导部3,如图3所示,在将杯子4向杯架2插入时,能够通过引导部3、尤其是位于上方且以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杯架2内侧的方式向杯架2的内侧倾斜的第一部分31,将杯子4向杯架2的内侧引导,从而能够防止插入到杯架2时杯子4、尤其是杯盖等与杯架2的上方边缘发生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在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在引导部3处进行剖切的剖视图中,引导部3呈由两部分构成的折线状。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引导部3。需要说明的是,引导部3的第一部分31及第二部分32的形态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例如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也可以由平滑的曲面构成(即在剖视图中为平滑的曲线)。总之,只要位于上方的第一部分31以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杯架2的内侧的方式向杯架2的内侧倾斜,从而防止向杯架2插入的杯子4与杯架2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就能够根据需要任意地变更引导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部分32也以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杯架2的内侧的方式向杯架2的内侧倾斜,且其倾斜的程度比第一部分31小。而且,第二部分32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杯架2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一半以上。由此,能够通过位于下方的第二部分32更稳定地保持放入后的杯子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杯架引导构造1进行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当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杯架2呈大致长方体状的结构,但杯架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大致正方体状或圆柱状、或者由上述形状组合后的形状等,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变更。此外,也可以在杯架2的侧壁部的大致中央设置分隔件,将内部空间沿前后(或左右)分隔为能够分别收纳杯子的两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杯架2的周壁21本身形成为具有引导部3的部件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以往的不具有引导部的杯架中追加设置具有上述结构的引导部3的部件。由此,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防止向杯架插入的杯子与杯架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的杯架引导构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引导部3形成于周壁21的一部分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引导部3在周壁21上的形成范围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更。例如,可以在周壁21的整周范围形成引导部3。由此,从杯架2的任意位置插入杯子4时,都能够通过引导部3对杯子4进行引导,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向杯架2插入的杯子4与杯架2的上方周缘发生干涉。

在该情况下,可以将引导部形成为相对于杯架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引导部,并且能够更稳定地保持放入后的杯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引导部3由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这两部分构成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引导部3也可以由三部分以上构成。而且,第二部分32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倾斜的结构,例如也可以相对于杯架的底壁垂直地形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