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用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5460发布日期:2019-10-08 23:4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用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交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用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公交车通常乘员多且乘客携带物品多样,特别是夏季和冬季通常不会开窗通风,导致车内气流不畅、污染物集中、气味明显,不仅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而且导致细菌、病毒的飞沫传播,如遇流感、冠状病毒、结核病毒突发等公共卫生事件将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

当前公交车空调、暖风系统控制简单粗犷,仅针对整个车内空间设计热性能,并未考虑不同区域、不同人员的特定需求,因此热舒适性也较差。

另外,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单纯的通风并不能优化车内环境,也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和控制,提高车内空气清洁度。

由于车内空气质量差、舒适度不高也严重影响很多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意愿,从而转乘私家车或出租车,这又加剧了道路拥堵和空气污染。

综上,急需一种公交车内环境综合管理装置和控制方法,兼顾新风、节能、温度、湿度的控制和管理,优化车内空气环境、提高驾乘舒适性。

当前,乘用车领域的“车内空气质量系统”、“主动座舱清洁”等,实际上是简单过滤和直接通风,并未对热流场做精确控制,且更适合乘用车这类成员有限、空间不大的领域,并不能用于解决公交车这类大型车辆的车内环境问题。

为实现车内环境的综合管理和精确控制,通过相应的传感器组合和布置识别温度、湿度、人员分布等信息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公交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用传感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公交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用传感器装置,包括车厢、红外温度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设于车厢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设有3个。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设有1个。

进一步地,所述湿度传感器设有1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识别车内人员分布、人员头面部位置、温度分布和车内湿度,为车内环境综合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

1:车厢;2:坐姿乘客;3:站立乘客;4:红外温度传感器;5:超声波距离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用传感器装置,包括车厢1、红外温度传感器4、超声波距离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红外温度传感器4、超声波距离传感器5和湿度传感器6均设于车厢1的顶部。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5设有3个。相比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测距、多目摄像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在12m范围内可靠性最高,不易受光照、温度、大气环境等的影响,且技术成熟、成本不高、能耗较低、准确性可以满足需求,比较适合车内人员分布、头面部位置识别等应用。

红外温度传感器4为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4设有1个。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获取车内任意位置的温度分布,不论坐姿乘客2和站立乘客3,都可以快速获得乘员头面部处的温度,从而便于有针对性的控制气流流向、流速和空调出风口温度。

湿度传感器6设有1个,湿度传感器可获得其附近车内空气的湿度,考虑到控制精度,仅需通过一件湿度传感器即可满足控制需要。

通过红外温度、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直接识别即将上、下车的发热人员,乘坐过程中还可以识别和定位发热人员,根据需要作出提示或反馈。

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识别车内人员分布、人员头面部位置、温度分布和车内湿度,为车内环境综合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在空间分区内分布三个超声波距离传感器5,分别测得目标距离,之后通过空间几何分析得到目标空间位置。通过3个距离传感器可以精确获得车内物体位置和大致尺寸,结合温度传感器,温度较高,且短时间内位置变化或波动的区域即可认为是乘员;人员识别出来,也就同时获得了总人数、坐姿人数、站立人数、身高分布(不区分儿童、成人女士、成人男士)。

红外温度传感器4和湿度传感器6在车厢1顶部尽量居中布置,以便获取完整的温度和湿度,考虑到车内空气环境复杂,且封闭性较高,将其看作近似平均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