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空调后排出风模式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5058发布日期:2019-06-19 00:2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空调后排出风模式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空调后排出风模式转换结构。



背景技术:

为满足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汽车设置有后排空调出风口。后排出风模式的转换由风门转动一定角度进行切换,风门的转动角度通常较大。为防止漏风,现有的方式是在风门上设置软胶,但是这种密封方式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当风门与出风口周围密封筋之间无间隙或间隙较小时存在刮擦,会导致异音;当增大风门与出风口周围密封筋之间间隙时,长期使用易发生漏风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后排出风模式转换结构密封性差,易引起漏风或异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空调后排出风模式转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前空调后排出风模式转换结构,包括壳体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部的风门,所述风门的外端面呈圆弧面结构,其要点在于:在所述风门的外端面上包覆有泡棉,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朝风门转动轴线方向凸出的密封凸台,所述密封凸台呈环形分布在风门转动轴线的周围,在风门两侧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密封筋,所述密封筋沿泡棉的移动轨迹呈环形分布在风门的两侧,当泡棉的外表面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密封凸台抵接时,泡棉的两侧外缘分别与对应的密封筋抵接。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泡棉外表面与两个相邻密封凸台的抵接配合以及泡棉的两侧外缘与对应的密封筋抵接配合,既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发生漏风问题,又能够有效地减小摩擦力,降低噪音,有效提高汽车空调的使用感受。

作为优选:所述风门包括呈圆弧面结构的风门板,该风门板通过两个安装架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两个安装架均为扇形结构,并分别与风门板的两侧外缘固定连接。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风门板上具有两个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密封面,两个密封面相对地分布在风门板的两条侧边上。采用以上结构,使泡棉能够更好地抵接在对应的两个密封凸台上,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在所述风门板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减重孔。采用以上结构,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的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凸台的端面为与泡棉相适应的圆弧面结构。采用以上结构,减小密封凸台端面与泡棉外表面之间的摩擦,降低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泡棉向内弯折并包覆风门板具有密封面的两条侧边。采用以上结构,大大降低了泡棉撞击壳体发出的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泡棉的外表面上包覆有滤网。采用以上结构,既能减少摩擦,降低噪音,又能够保护泡棉,延长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空调后排出风模式转换结构,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易于实现,通过在风门的外表面上在增设泡棉,既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防止发生漏风问题,又能够有效地减小摩擦力,降低噪音,有效提高汽车空调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门和泡棉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3为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壳体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吹足除霜模式下壳体、风门和泡棉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在吹面吹足模式下壳体、风门和泡棉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在吹面模式下壳体、风门和泡棉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在除霜模式下壳体、风门和泡棉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8所示,一种汽车前空调后排出风模式转换结构,包括壳体1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风门2,所述风门2的外端面呈圆弧面结构,在所述风门2的外端面上包覆有一层泡棉3,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朝风门2 转动轴线方向凸出的密封凸台11,所述密封凸台11呈环形分布在风门2转动轴线的周围,并且,所述密封凸台11的端面为与泡棉3相适应的圆弧面结构。在风门2两侧的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密封筋12,所述密封筋12沿泡棉3 的移动轨迹呈环形分布在风门2的两侧,当泡棉3远离风门2的一侧表面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密封凸台11抵接时,泡棉3的两侧外缘分别与对应的密封筋12 抵接。即两个相邻的密封凸台11与两侧的密封筋12合围形成矩形排布,与泡棉3抵接,消除间隙,密封风口,防止漏风。

请参见图2~图3以及图5~图8,所述风门2包括呈圆弧面结构的风门板21,该风门板21通过两个安装架22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两个安装架22 均为扇形结构,并分别与风门板21的两侧外缘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为提高泡棉3与密封凸台11之间的密封性,所述风门板21上具有两个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密封面211,两个密封面211相对地分布在风门板21的两条侧边上,此时,两个密封面211对泡棉3的对应部分形成向外的推力,使泡棉3与密封凸台11 之间的密封性更换。另外,为实现减重设计,在所述风门板21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减重孔212,各减重孔21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以尽可能地减重。同时,所述泡棉3远离风门2的一侧表面上包覆有滤网31,既能减少摩擦,降低噪音,又能够保护泡棉3,延长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3、图5和图8,所述泡棉3向内弯折并包覆风门板21具有密封面211的两条侧边,能够有效减少泡棉3对壳体1的冲击,大大降低了泡棉3 撞击壳体1发出的噪音。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