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9368发布日期:2019-07-27 11:12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时,其电机、控制箱和制动器等发热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对热量进行散热,那么就会导致车辆的零部件损坏,产生安全事故。而车辆的散热系统正是为电机、控制箱和制动器等发热元器件进行强制散热,维持车辆的热平衡,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的重要器件之一。

但是,传统的工程车辆散热系统普遍存在零部件分散且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大,故障点多,安装及维修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式散热系统,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程车辆散热系统普遍存在零部件分散且连接复杂,占用空间大,故障点多,安装及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散热系统,设置在车架上,所述集成式散热系统包括:安装支架、散热器、连通件、补水装置、泵吸水管及泵电机;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散热器及泵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补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连通件包括回水口、进水口及补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补水口与所述补水装置连通;所述泵电机通过所述泵吸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泵电机上设置有泵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泵电机通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泵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泵电机上设置有电路接线口。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补水支架及补水壶;所述补水支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补水壶设置在所述补水支架上,所述补水壶与所述补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壶开设有加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壶通过补水管与所述补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壶上套接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与所述补水壶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圈朝向所述补水壶支架向外延伸形成若干突起;所述补水壶支架朝向所述补水壶设置有若干延伸板,若干所述延伸板与若干所述突起一一对应;所述延伸板与所述突起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安装支架设置在车架上,散热器及泵电机均设置在安装支架上,补水装置设置在散热器上,所以,将散热器及泵电机集成安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安装,检测维修方便,由于连通件包括回水口、进水口及补水口,进水口与散热器连通,补水口与补水装置连通,泵电机通过泵吸水管与散热器连通,泵电机上设置有泵出水口,所以,发热元器件处需要冷却的冷却水依次通过回水口、进水口进入散热器,在散热器内散热后,启动泵电机,将散热后的冷却水依次通过泵吸水管、泵电机及泵出水口输送到发热元器件处,当冷却水有损耗时,补水装置通过补水口补充冷却水,通用性强,模块化程度高,能够满足不同功率要求的散热系统且适用于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散热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散热系统,设置在车架上,所述集成式散热系统包括:安装支架1、散热器2、连通件3、补水装置4、泵吸水管5及泵电机6。

安装支架1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散热器2及泵电机6均设置在安装支架1上,补水装置4设置在散热器2上。

连通件3包括回水口3-1、进水口3-2及补水口3-3,进水口3-2与散热器2连通,补水口3-3与补水装置4连通。

泵电机6通过泵吸水管5与散热器2连通,泵电机6上设置有泵出水口6-1。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安安装支架1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散热器2及泵电机6均设置在安装支架1上,补水装置4设置在散热器2上,所以,将散热器2及泵电机6集成安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安装,检测维修方便,由于连通件3包括回水口3-1、进水口3-2及补水口3-3,进水口3-2与散热器2连通,补水口3-3与补水装置4连通,泵电机6通过泵吸水管5与散热器2连通,泵电机6上设置有泵出水口6-1,所以,发热元器件处需要冷却的冷却水依次通过回水口3-1、进水口3-2进入散热器2,在散热器2内散热后,启动泵电机6,将散热后的冷却水依次通过泵吸水管5、泵电机6及泵出水口6-1输送到发热元器件处,当冷却水有损耗时,补水装置4通过补水口3-3补充冷却水,通用性强,模块化程度高,能够满足不同功率要求的散热系统且适用于批量化生产。

详细介绍安装支架1的结构。

安装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1,泵电机6通过安装板1-1与安装支架1连接。

安装,1-1包括第一板1-11及第二板1-12,第一板1-11与第二板1-12垂直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1可与第二板1-12一体成型,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1可通过焊接与第二板1-12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板1-11与泵电机6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1可通过螺栓与泵电机6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与泵电机6固定连接。第二板1-12与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1-12可通过螺栓与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板1-12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与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

详细介绍泵电机6的结构。

泵电机6上设置有电路接线口6-2,通过电路接线口6-2与外界供电设备连接,为整个散热系统提供动力源。

详细介绍补水装置4的结构。

补水装置4包括:补水支架4-1及补水壶4-2。

补水支架4-1固定设置在散热器2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补水支架4-1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散热器2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补水支架4-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散热器2上。补水壶4-2固定设置在补水支架4-1上,补水壶4-2与补水口3-3连通,可以补充冷却水。

补水壶4-2开设有加水口,便于补充冷却水。补水壶4-2通过补水管4-3与补水口3-3连通,便于补充冷却水。

补水壶4-2上套接有环形圈4-4,环形圈4-4与补水壶支架4-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圈4-4嵌入补水壶支架4-2上开设的环形槽内。

环形圈4-4朝向补水壶支架4-1向外延伸形成若干突起板4-41;补水壶支架4-1朝向补水壶4-2设置有若干延伸板4-5,若干突起4-41与若干延伸板4-5一一对应。

突起4-41与延伸板4-5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4-41可通过螺栓与延伸板4-5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突起4-41可通过请如轴销等与延伸板4-5固定连接。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将散热器2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1上,安装支架1上设置有安装板1-1,安装板包括第一板1-11及第二板1-12,第一板1-11与第二板1-12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板1-11与泵电机6固定连接,第二板1-12与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将将散热器2及泵电机6集成安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安装,检测维修方便。

连通件3的进水口3-2与散热器2连通,补水口3-3与补水装置4连通,泵电机6通过泵吸水管5与散热器2连通,泵电机6上设置有泵出水口6-1。当要对发热元器件进行冷却时,只需将回水口3-1、泵出水口6-1分别连接发热元器件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泵电机外接电源,就可以构成完整的散热系统。若有多个发热元器件,其间可以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的连接方式进行散热。发热元器件处需要冷却的冷却水依次通过回水口3-1、进水口3-2进入散热器2,在散热器2内散热后,启动泵电机6,将散热后的冷却水依次通过泵吸水管5、泵电机6及泵出水口6-1输送到发热元器件处。

当冷却水有损耗时,补水壶4-2通过补水支架4-1固定设置在散热器2上,补水壶4-2内的冷却水依次通过补水管4-3及补水口3-3进入连通件3内,与需要冷却的冷却水混合,补充冷却水,通用性强,模块化程度高,能够满足不同功率要求的散热系统且适用于批量化生产。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