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吸能式水箱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5744发布日期:2019-10-22 21:26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吸能式水箱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吸能式水箱框架。



背景技术:

水箱框架结构是汽车车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车身结构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现水箱总成、发动机罩锁、前保险杠、前格栅、前大灯、前碰传感器,及机罩撑杆等在其上的安装固定;在正面碰撞及偏置碰撞过程中也发挥着一定的吸能作用。

目前,市场上水箱框架普遍结构零件数量多,装配繁琐,装配精度难以保证,成本高,结构强度低,表面质量不稳定,翘曲变形现象较多,一次成型的难度高,良品率低,不具备可拆卸性,且使得后期内部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可拆卸安装的吸能式水箱框架。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强度吸能式水箱框架,包括下横梁、支撑架和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包括第一骨架、塑料本体和耐磨内壁,所述第一骨架位于所述塑料本体内部,且所述第一骨架表面分布有若干孔洞,所述耐磨内壁位于所述塑料本体内表面,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下横梁两端,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二骨架、所述塑料本体和所述耐磨内壁,所述第二骨架位于所述塑料本体内部,且第二骨架两端为锥形结构,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支撑架上部,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的拐角均采用圆角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上横梁的螺栓,所述上横梁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还设置有L型加固件。

优选地,所述下横梁与所述支撑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两端的顶部分别设有缓冲器安装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水箱框架采用塑料包铁水箱的结构,提升了产品的强度及抗冲击性;第二骨架设置锥形结构,与塑料本体间形成倒扣,从而增加第二骨架与塑料本体间的结合力;上横梁与支撑架采用螺纹结构连接,不仅降低了水框一次成型的难度,提高良品率,而且便于后期的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横梁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截面图;

附图中,1为下横梁,11为第一骨架,12为塑料本体,13为耐磨内壁,2为支撑架,21为第二骨架,3为上横梁,31为缓冲器安装孔,4为L型加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高强度吸能式水箱框架,包括下横梁1、支撑架2和上横梁3,下横梁1包括第一骨架11、塑料本体12和耐磨内壁13,第一骨架11位于塑料本体12内部,且第一骨架11表面分布有若干孔洞,耐磨内壁13位于塑料本体12内表面,支撑架2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下横梁1两端,支撑架2包括第二骨架21、塑料本体12和耐磨内壁13,第二骨架21位于塑料本体12内部,且第二骨架21两端为锥形结构,上横梁3位于支撑架2上部,与支撑架2可拆卸连接;下横梁1和支撑架2均为塑包铁水箱框架,第一骨架11为多孔结构,对应放置在下横梁11的中心,在注塑时原料可通过第一骨架11上的孔洞来增加熔体的对向流动,避免注塑时分布不均,第一骨架11经注塑后被包裹形成下横梁1,其强度及抗冲击性相对现有水箱框架都得到很大的加强;第二骨架21上下各增设一个锥形结构,注塑后锥形结构与塑料本体12间形成倒扣,从而增加第二骨架21与塑料本体12间的结合力,耐磨内壁13涂层提高了水箱框架的使用寿命。

第一骨架11和第二骨架21的拐角均采用圆角结构,结构顺滑,可以减少注塑时的内应力及产品脱模时的阻力。

支撑架2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上横梁3的螺栓,上横梁3与支撑架2之间还设置有L型加固件4,可对上横梁3起到加固防脱的作用。

下横梁1与支撑架2一体成型;上横梁3两端的顶部分别设有缓冲器安装孔31,可降低水箱框架一次成型的难度,提高良品率,让水箱框架的上横梁3具有可拆卸性,使得后期内部维修更加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