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水陆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879发布日期:2019-09-29 14:2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水陆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总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水陆两用车。



背景技术:

水陆两用车,结合了车与船的双重性能,既可以像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穿梭,又可以像船一样在水上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当前水陆两用车对其在水上的推进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发动机有较高的输出功率,但功率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现有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在水上以及陆地上通常采用相同的冷却系统,即通过散热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并辅助以散热风扇。但是这种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较低并且能耗较大,当水陆两用车在水上推进时,严重制约了其推进速度。

因此,亟需一种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水陆两用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水陆两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陆两用车在水上推进时,冷却系统冷却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

发动机,其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散热器,与所述出水口连接;

热交换器,其包括第一流体侧和第二流体侧,所述第二流体侧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第一流体侧与水冷系统连接,所述第一流体侧与水冷系统连接,所述水冷系统能够与外界水源连接,且能够驱动外界水流经所述第一流体侧;

第一驱动泵,其用于驱动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在所述出水口、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二流体侧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循环。

作为优选,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散热器散热。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液压泵,与所述液压泵连接的第一液压马达,所述散热风扇为液压风扇,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与所述散热风扇驱动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增压器和空空中冷器,所述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与所述涡轮机驱动连接的压气机,所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与所述涡轮机连接,所述压气机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分别连接外界大气和所述空空中冷器,所述空空中冷器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空滤器,所述空滤器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气机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水空中冷器,所述水空中冷器包括水侧和空气侧,所述水侧与所述第一流体侧连接,所述空气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压气机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空空中冷器连接,所述水冷系统能够驱动外界水依次流经所述水侧和所述第一流体侧。

作为优选,所述水冷系统包括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二驱动泵的输入端能够与外界水源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水侧连接,所述第一流体侧能够与外界水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水冷系统还包括第二液压马达,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上的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液压马达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与所述第二驱动泵驱动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一端能够与外界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泵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任意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水陆两用车,包括任意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串联的散热器和热交换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当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行驶时,可通过散热器保证对冷却水的冷却。当水陆两用车在水中行驶时,在热交换器中,水冷系统驱动外界水源中的水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相比空气冷却能够大大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可保证对发动机进行高效冷却,进而保障水陆两用车在水上的推进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发动机;11、出水口;12、进水口;13、排气歧管;14、进气歧管;

21、散热器;22、散热风扇;23、第一液压马达;

3、热交换器;

4、第一驱动泵;

5、液压泵;

61、涡轮机;62、压气机;

7、空空中冷器;

8、空滤器;

9、水空中冷器;

101、第二驱动泵;102、第二液压马达;

20、过滤器;

30、外界水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该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1、散热器21、热交换器3和第一驱动泵4,热交换器3包括第一流体侧和第二流体侧,发动机1上设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1,进水口12和出水口11均设置在发动机1的水套上,出水口11与散热器21的入口端连接,散热器21的出口端与第二流体侧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流体侧的出口端与进水口12连接,第一驱动泵4用于驱动发动机1的冷却水在出水口11、散热器21、第二流体侧和出水口11之间循环。第一流体侧与水冷系统连接,当水陆两用车行驶于水中时,水冷系统能够与外界水源30连接且水冷系统能够驱动外界水流经第一流体侧,在热交换器3中通过外界水与流入发动机1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和水的热交换能够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能耗,可实现对发动机1的高效冷却,进而保障水陆两用车在水上的推进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外界水源30可以是江、河、湖或海,相应的外界水可以为江水、河水、湖水或海水。第一驱动泵4的输入端和第二流体侧的出口端连接,第一驱动泵4的输出端与进水口12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泵4也可以设置在出水口11和散热器21之间,或者散热器21和热交换器3之间。

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22,散热风扇22用于对散热器21散热。具体地,散热风扇22为液压风扇,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与发动机1连接的液压泵5以及与液压泵5连接的第一液压马达23,第一液压马达23与散热风扇22驱动连接。可通过液压泵5和第一液压马达23对散热风扇22的转速进行调节。可以理解的是,当水陆两用车位于陆地上行驶时,第一液压马达23启动且水冷系统关闭。当水陆两用车位于水中行驶时,水冷系统启动,由于通过热交换器3可实现水-水散热,其换热效率远高于换热器的水-空散热,因而第一液压马达23可关闭且不会对发动机1的冷却效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然,第一液压马达23也可启动,可进一步增强对发动机1的冷却效率,并可与水冷系统构成冗余备份。

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增压器和空空中冷器7,增压器包括涡轮机61和与涡轮机61驱动连接的压气机62,发动机1的排气歧管13与涡轮机61连接,压气机62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分别连接外界大气和空空中冷器7,空空中冷器7与发动机1的进气歧管14连接。具体地,压气机62的输入端通过空滤器8与外界大气连通,通过空滤器8对进入压气机62的空气进行过滤。本实施例通过排气歧管13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机61转动,涡轮机61带动压气机62将空气进行压缩,并使之进入到进气歧管14,增大了进入气缸中的空气量,可保证发动机1的热效率,并有效利用尾气;同时通过空空中冷器7对进入到进气歧管14的空气进行降温,可进一步提高发动机1的热效率。

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水空中冷器9,水空中冷器9包括水侧和空气侧,水侧与第一流体侧连接,空气侧的两端分别与压气机62的输出端以及空空中冷器7的输入端连接,当水陆两用车行驶于水中时,水冷系统能够驱动外界水依次流经水侧和第一流体侧,并流入外界水源30。从而,当水陆两用车行驶于水中时还能够通过外界水对进入发动机1的气体进行降温,并可大大提高降温效率,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发动机1的热效率,保证水陆两用车在水中行驶时能够达到较高的行驶速度。

水冷系统包括第二驱动泵101,第二驱动泵101的输入端能够与外界水源30连接,第二驱动泵101的输出端与水侧连接,第一流体侧能够与外界水源30连接,当水陆两用车行驶于水中时,第二驱动泵101启动。第二驱动泵101可以为电动泵或者液压驱动泵,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泵101为液压驱动泵,并且水冷系统还包括第二液压马达102,液压泵5与第二液压马达102连接,第二液压马达102与第二驱动泵101驱动连接。

优选地,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过滤器20,第二驱动泵101的输入端通过过滤器20与外界水源30连接,可防止外界水源30中的杂物进入到第二驱动泵101中。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方案中的水陆两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车,包括上述方案中的发动机总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