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物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5933发布日期:2020-05-19 21:4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乘坐物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乘坐物用座椅,特别是涉及在支持就座者背部的背部支持部的侧方具备侧方支持部的乘坐物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支持就座者背部的背部支持部的侧方具备侧方支持部的乘坐物用座椅已经众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座椅。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座椅中,侧方支持部(专利文献1中标记为“座椅靠背侧部”)由树脂制的基座部件(专利文献1中标记为“座椅靠背侧部主体”)及覆盖基座部件的表皮(专利文献1中标记为“表皮材料”)构成。

专利文献1:特开2015-1370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侧方支持部通过作为其构成配件的表皮被适当拉伸,因而呈现良好的外观。特别是,将多个表皮片接合来构成表皮时,表皮片的接合部分的外观在乘坐物用座椅的品质方面是很重要的。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得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外观良好的侧方支持部的乘坐物用座椅。

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具有支持就座者的背部的背部支持部、位于该背部支持部的侧方的侧方支持部,该侧方支持部具备用于限定所述侧方支持部的外形形状的基座部件、覆盖该基座部件并构成所述侧方支持部的外表面的表皮,该表皮具备为了构成该表皮而相互接合的多个表皮片、在所述表皮的里面侧从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在所述表皮覆盖所述基座部件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被拉向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所在一侧的相反侧。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安装于表皮中表皮片接合的部分的延伸部被拉向基座部件的里面侧。据此,表皮片接合的部分适当地被拉伸。结果,侧方支持部呈现良好的外观。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延伸部为带体,在所述基座部件设置有狭缝孔,在所述表皮覆盖所述基座部件的状态下,所述带体穿过所述狭缝孔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被拉向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所在一侧的相反侧。

在上述构成中,作为延伸部的带体穿过设置于基座部件的狭缝孔并被拉伸。据此,与将带体挂在基座部件的外边缘部并被拉伸的构成相比,能够使带体的长度更短。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多个所述表皮片通过缝制接合,在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所述延伸部与多个所述表皮片缝合在一起。

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延伸部与多个表皮片缝合在一起,因此延伸部及多个表皮片的缝制能够一并进行。结果,能够有效地进行延伸部的安装。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带体沿着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设置多个,在所述基座部件相对于多个所述带体分别各自设置有一个所述狭缝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带体(个别地)设置带体穿过的狭缝孔。如果为此种构成,与在带体间设置所有的带体能够穿过的比较大的狭缝孔作为通用狭缝孔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狭缝孔的形成伴随的基座部件的强度降低,同时能够使带体适当地穿过狭缝孔。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表皮覆盖所述基座部件的状态下,在所述表皮的所述里面侧安装所述带体的部分与所述基座部件中设置所述狭缝孔的部分以相互重合的方式并列。

如果为上述构成,由于狭缝孔配置于与带体并列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使带体穿过狭缝孔,同时能够使带体的长度更短。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延伸部由比所述表皮片的材质扩展性更低的材质构成。

如果为上述构成,由于延伸部稳定在被拉伸的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维持表皮中表皮片结合的部分被拉伸的状态。结果,更够使侧方支持部的外观更加良好。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基座部件的表面形成有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进入的槽部,在所述表皮覆盖所述基座部件的状态下,所述延伸部中,安装于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的基部配置于所述槽部内。

表皮中安装于延伸部的基部的部分,即,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厚。在上述构成中,能够将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收纳于槽部内,据此,能够使表皮中较厚的部分不那么明显。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多个所述表皮片具有在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一端侧的第一表皮片、位于另一端侧的第二表皮片,所述延伸部中,安装于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的基部在与所述第一表皮片相接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所述延伸部中,位于所述基部相反侧的自由端部穿过所述狭缝孔,与所述基座部件中比所述第二表皮片更靠近所述第一表皮片的部分啮合。

在上述构成中,延伸部的基部及延伸部的自由端部在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表皮片附近。如果为该构成,能够使延伸部的长度更短。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狭缝孔的开口在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朝向一端侧,所述延伸部中,位于安装在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的基部相反侧的自由端部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狭缝孔外伸出,挂在所述宽度方向中的所述基座部件的一端部。

在上述构成中,延伸部的自由端部通过狭缝孔的开口向狭缝孔外伸出,挂在基座部件中位于上述开口相同侧的端部。如果为该构成,能够以更简单的构成将延伸部的自由端部固定在基座部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基座部件的里面设置有爪部及凸部,所述延伸部中位于与安装在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的基部相反侧的自由端部挂在该爪部;该凸部比该爪部的突出量更大,在所述侧方支持部搭载于车体的状态下与车体的一部分啮合或者抵接,在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在所述爪部与所述凸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狭缝孔。

在上述构成中,由于爪部及凸部以狭缝孔为界互相位于相反侧,因此,在将延伸部的自由端部挂在爪部上时,能够避免与凸部的相互干扰,同时能够更加简单地将延伸部挂在爪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表皮片的接合部分被适当拉伸,结果侧方支持部能够呈现良好的外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与将作为延伸部的带体挂在基座部件的外边缘部的构成相比,带体的长度更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由于延伸部及多个表皮片的缝制一并进行,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延伸部的安装。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能够抑制狭缝孔的形成所伴随的基座部件的强度降低,使带体适当地穿过狭缝孔。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能够使带体简单地穿过狭缝孔,同时带体的长度更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延伸部稳定在被拉伸的状态,能够适当地维持表皮中表皮片接合的部分被拉伸的状态。结果,更够使侧方支持部的外观更加良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通过将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收纳在槽部内,使表皮中较厚的部分不那么明显。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由于延伸部的基部及延伸部的自由端部在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同侧,因此延伸部的长度更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能够以更简单的构成将延伸部的自由端部固定在基座部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在将延伸部的自由端部挂在爪部上时,能够避免与凸部的相互干扰,同时能够更加简单地将延伸部挂在爪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侧方支持部的构成配件的图。

图3为侧方支持部的外观图。

图4为表示图3的h-h截面的图。

图5为表示表皮的里面侧的图。

图6为从表面侧所见的基座部件的图。

图7为从里面侧所见的基座部件的图。

图8为从斜下方所见的基座部件的里面侧部分的图。

图9为放大表示基座部件的里面侧部分中的上方部分的图。

图10为表示图6的i-i截面的图。

图11为表示图6的j-j截面的图。

图12为用于伸展表皮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3为从侧方所见的挂在爪部的延伸部及表皮的端部的图。

图14为表示变形例涉及的基座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对其构成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搭载于车辆的座椅(以下为座椅s)作为乘坐物用座椅的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同样适用于车辆以外的乘坐物,例如搭载于船舶、飞机的乘坐物用座椅。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前后方向”相当于座椅s的前后方向,是与搭载了座椅s的车辆的行驶方向一致的方向。另外,“座椅宽度方向”为座椅s的宽度方向(横宽方向),是从正面看座椅s时的座椅s的左右方向。另外,“上下方向”为座椅s所具有的座椅靠背1的上下方向,是与构成座椅靠背1的侧端部的侧方支持部4的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向。

另外,座椅宽度方向中的“外侧”相当于座椅宽度方向中的一端侧,具体而言,表示更靠近车辆的车门的一侧。另外,座椅宽度方向中的“内侧”相当于座椅宽度方向中的另一端侧,表示更靠近车辆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一侧。

此外,以下对座椅s各部的位置进行说明时,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外,均以就座于座椅s的就座者(车辆的乘客)为基准进行说明。

座椅s的基本构成。

如图1所示,座椅s作为车辆的后部座椅使用,具有座椅靠背1及座椅衬垫2。图1为座椅s的立体图。座椅靠背1为支撑就座者的上半身的部分,座椅衬垫2为乘客的臀部及大腿部放置的部分。此外,图1所示的座椅s为两人乘坐的座椅,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一人乘坐的座椅或者三人以上能够就座的座椅。

如图1所示,座椅靠背1具有背部支持部3及侧方支持部4。背部支持部3为座椅靠背1的主体部分,设置于座椅靠背1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并从后方支持就座者的背部。侧方支持部4位于背部支持部3的侧方,具体而言,配置于座椅宽度方向上背部支持部3与车辆的车门(未图示)之间。侧方支持部4的前面位于就座者的旁边,从侧方支持从就座者的肩部至腰部的部分。另外,如图1所示,侧方支持部4的前面位于比背部支持部3的前面更靠前方,进一步地,侧方支持部4的前面以越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越靠前方的方式倾斜。

侧方支持部4固定于车体。具体而言,在车体中位于比侧方支持部4更靠后方的部分设置有未图示的紧固部,侧方支持部4通过此紧固部被紧固。另外,侧方支持部4的下端部(严格来讲为基座部件10的下端部)相对于车体地板通过螺栓固定。

侧方支持部4的构成。

就侧方支持部4进行说明的话,如图2所示,侧方支持部4通过以表皮30从前方覆盖构成其骨架的基座部件10而构成。以此种方式构成的侧方支持部4呈现图3所示的外观,如同图所示,沿着上下方向足够长地延伸,在座椅宽度方向也相对较宽。

此外,图2为表示侧方支持部4的构成配件的图,图3为侧方支持部4的外观图。

基座部件10为用于限定侧方支持部4的外形形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成型品构成。但是,基座部件10也可以由金属部件构成,更加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将金属板加工成形来构成。

基座部件10成形为大致板形,从正面看形成像刀尖的四边形。另外,基座部件10的前面为大致平面。关于基座部件10的构造,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基座部件10的厚度方向上,将就座者就座于座椅s的状态时更靠近就座者的身体的一侧称为“表面侧”,将更加远离就座者的身体的一侧称为“里面侧”。

如图4所示,表皮30为覆盖基座部件10的表面侧并构成侧方支持部4的外表面的部件。图4为表示侧方支持部4的截面,具体而言为表示图3的h-h截面的图。

表皮30由织物(布)、天然皮革或者人造皮革或者这些材料的层压材料构成。表皮30具有些许厚度,当就座者的身体接触其表面时,赋予柔软的触感。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皮30的厚度方向上,就座者就座于座椅s的状态时,将更加靠近就座者的身体的一侧(换言之为露出的一侧)称为“表面侧”,将更加远离就座者的身体的一侧(换言之为与基座部件10相对的一侧)称为“里面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皮30通过将多个表皮片互相接合而构成。具体说明的话,表皮30通过将座椅宽度方向上被分割为两个的表皮片缝合而构成。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在表皮30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表皮片接合的部分(以下为接合部分40)。在接合部分40,各表皮片的座椅宽度方向端部向里面侧折回,折回的各表皮片的各端部通过缝制被接合。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构成表皮30的两个表皮片中,将座椅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一端部)的一方称为外侧表皮片33,将位于内侧(另一端侧)的一方称为内侧表皮片34。在此,外侧表皮片33相当于第一表皮片,内侧表皮片34相当于第二表皮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两个表皮片互相接合从而构成表皮3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将三个以上的表皮片互相接合来构成表皮30。

表皮30在覆盖基座部件10的状态下固定于基座部件10。更加具体说明的话,如图4所示,表皮3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以下为外侧端部31)挂在基座部件10中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以下为外侧基座部分11)。

此外,外侧端部31由外侧表皮片33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构成。并且,如图4所示,外侧端部31沿着基座部件10的外边缘中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弯折,从基座部件10的表面侧绕向里面侧。

如图4所示,表皮3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以下为内侧端部32)挂在基座部件10中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以下为内侧基座部分12),同时嵌入设置于内侧基座部分12的嵌合槽26。

此外,内侧端部32由内侧表皮片34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构成。并且,如图4所示,内侧端部32沿着基座部件10的外边缘中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弯折。

表皮30中接合部分40被拉向并悬挂于基座部件10的里侧(换言之,相对于基座部件10,接合部分40所在一侧的相反侧)。

用于将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的表皮30的构成。

以下,参照图4及图5就为了将表皮30各部分(具体而言为外侧端部31、内侧端部32及接合部分40)固定于基座部件10,表皮30具备的构造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表皮30的里面侧的图。

在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形成有为了插入从基座部件10的外侧基座部分11的里面突出的突起(严格来讲为后述的爪部16)而形成的切口形状的孔(以下为卡止孔36)。如图5所示,此卡止孔36沿着上下方向在卡止孔36之间隔开间隔设置多个。

同样地,在表皮30的内侧端部32设置有卡止孔36。如图5所示,在内侧端部32中,卡止孔36在上下方向远离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另外,如图5所示,内侧端部32中,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卡止孔36之间的部分安装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装饰绳37。此装饰绳37为进入在基座部件10的内侧基座部分12设置的嵌合槽26的嵌合部分。

在表皮30的接合部分40安装有作为延伸部的带体35。此带体35为表皮30的里侧部分中从接合部分40延伸的长条状的带状体。在将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时,带体35被拉向并悬挂于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换言之,相对于基座部件10接合部分40所在一侧的相反侧)。

并且,在带体35被拉伸的状态下,带体35的自由端部35b挂在从基座部件10的外侧基座部分11的里面突出的突起(严格来讲为后述的爪部16)。此外,自由端部35b为带体35中位于安装在接合部分40的基部35a的相反侧的端部,是形成了矩形形状的带体35的一个短边部分。另外,在自由端部35b形成有用于插入基座部件10的突起的孔(以下为悬挂孔35c)。

如图5所示,带体35沿着接合部分40在带体35之间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图5图示的情况下为5个)。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体35由比构成表皮30的表皮片(即外侧表皮片33、内侧表皮片34)扩展性更低的材质构成,例如,由尼龙带等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带体35在接合部分40与各表皮片(即,外侧表皮片33、内侧表皮片34)缝合在一起。具体说明的话,各带体35的基部35a缝合在各表皮片。另外,如图4所示,基部35a在与外侧表皮片33相接的状态下安装于接合部分40。

关于基座部件10的构造。

参照图4、图6至图12就基座部件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为从表面侧所见的基座部件10的图。图7为从里面侧所见的基座部件10的图。图8为从斜下方所见的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部分的图。图9为放大表示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部分中的上方部分的图。图10为图6的i-i截面的图。图11为表示图6的j-j截面的图。

如前所述,基座部件10为树脂成型品,呈现图6及图7图示的外观。在基座部件10的下端部设置有向下方延伸为舌头形状的安装部28。在此安装部28的顶端部分(下端部分)设置有螺栓孔,安装部28通过插入此螺栓孔的紧固螺栓(未图示)固定于车体地板。

基座部件10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大致分为两部分,具体而言,具有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基座部分11、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基座部分12。外侧基座部分11为在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的状态下,构成表皮30的外侧表皮片33及内侧表皮片34中更靠近外侧表皮片33的部分。内侧基座部分12为在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的状态下更靠近表皮30的内侧表皮片34的部分。

另外,如图6所示,在基座部件10的表面设置有通过向后方凹陷形成的收纳槽部13。此收纳槽部13为从基座部件10的上端至下端形成的槽部。并且,如图4所示,在表皮30覆盖基座部件10并被固定的状态下,表皮30的接合部分40进入收纳槽部13内从而被收纳。也就是说,在相对于基座部件10将接合部分40悬挂时,接合部分40进入收纳槽部13。

此外,在基座部件10中,收纳槽部13构成外侧基座部分11与内侧基座部分12的边界,外侧基座部分11位于比收纳槽部13更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内侧基座部分12位于比收纳槽部13更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另外,如图6所示,在内侧基座部分12的表面,在收纳槽部13的旁边的位置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并列的多个较短的矩形的孔(以下为矩形孔组14)。矩形孔组14中的各矩形孔为了在将基座部件10树脂成型时从金属模具将基座部件10取出而形成。此外,内侧基座部分12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位于矩形孔组14与收纳槽部13之间的部分,如图11所示,形成比其周边的厚度更厚的壁厚部15。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基座部件10的里面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爪部16。此爪部16为将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时,表皮30中的外侧端部31或内侧端部32挂住的部分。通过外侧端部31或内侧端部32挂在爪部16上,覆盖基座部件10的表皮30被拉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部件10的里面设置有多个爪部16,更加详细而言,在外侧基座部分11及内侧基座部分12各自的里面,爪部16沿上下方向设置多个。以下,就爪部16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设置于外侧基座部分11的里面的多个爪部16(以下为第一爪部16a)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基座部分11的外侧端部,沿收纳槽部13配置。此外,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6个第一爪部16a隔开间隔并列。如图9所示,各第一爪部16a的顶端部以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从基座部件10的外侧端部向内侧端部延伸的方式形成。

参照图9就第一爪部16a的构成进行说明的话,爪部16具有构成其主体部分的芯部17。如图9所示,芯部17具有从基座部件10的里面向后方延伸的后方突出部分17a、与后方突出部分17a的顶端邻接的顶端突出部分17b。如前所述,第一爪部16a的顶端突出部分17b在座椅宽度方向(换言之,与后方突出部分17a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基座部件10的外侧端部向内侧端部延伸。也就是说,第一爪部16a的顶端突出部分17b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基座部件10的中央位置突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在基座部件10中与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相对的部分,与前述的收纳槽部13之间配置有第一爪部16a。在此,与外侧端部31相对的部分为基座部件10的里面中,外侧端部31通过沿基座部件10的外边缘(严格来讲为外边缘中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折回而与该外侧端部31相对的部分。

另外,在芯部17的上下方向的各端面设置有从该各端面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延伸部18。上下方向延伸部18为了加强第一爪部16a的芯部17而设置。另外,如图9所示,上下方向延伸部18弯曲为l字形状,相当于其一边的部分从后方突出部分17a延伸,相当于另一边的部分从顶端突出部分17b延伸。

另外,在芯部17的后方突出部分17a的根部设置有与该后方突出部分17a邻接的邻接突出部19。邻接突出部19为了加强第一爪部16a而设置,在与第一爪部16a邻接的位置向后方突出。另外,如图9所示,邻接突出部19沿座椅宽度方向向基座部件10的外边缘(严格来讲为外边缘中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延伸。

如图8所示,设置于内侧基座部分12的里面的多个爪部16(以下为第二爪部16b)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相互远离的位置。第二爪部16b在基本构成方面与第一爪部16a相同,具有芯部17及从芯部17延伸的上下方向延伸部18。另外,在与第二爪部16b的芯部17邻接的位置,邻接突出部19向后方突出。

如图8所示,第二爪部16b的顶端部(严格来讲为芯部17的顶端突出部分17b)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以从基座部件10的内侧端部向外侧端部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第二爪部16b的顶端突出部分17b与第一爪部16a的顶端突出部分17b一样,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向基座部件10的中央位置突出。

回到基座部件10的构成相关的说明,在基座部件10的里面形成多个用于将侧方支持部4安装于车体的突起。具体说明的话,第一紧固部21、第二紧固部22、第一抵接部23、第二抵接部24分别从基座部件10的里面向后方突出。

第一紧固部21为设置于基座部件10的内侧基座部分12的上端位置的插座式的突起,通过插入安装于车体的未图示的插入部,构成能够与该插入部啮合的构造。也就是说,第一紧固部21在侧方支持部4搭载于车体的状态下与车体的一部分啮合。

第二紧固部22相当于凸部,是内侧基座部分12中设置于比第一紧固部21更稍靠下的位置的插销式的突起,通过插入安装于车体的未图示的承受部,构成能够与该承受部啮合的构造。也就是说,第二紧固部22在侧方支持部4搭载于车体的状态下与车体的一部分啮合。

另外,如图9所示,第二紧固部22向后方的突出量比第一爪部16a的突出量更大,另外,也比第二爪部16b的突出量更大。

第一抵接部23及第二抵接部24相当于凸部,是大致半圆形的筒状体。第一抵接部23在内侧基座部分12中位于比第二紧固部22更靠下,设置于收纳槽部13的旁边位置。第二抵接部24位于内侧基座部分12的下端部,设置于收纳槽部13的旁边位置。当侧方支持部4处于搭载与车体的状态时,第一抵接部23及第二抵接部24分别与车体的一部分抵接并定位侧方支持部4。

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抵接部23向后方的突出量比第一爪部16a的突出量更大,另外,也比第二爪部16b的突出量更大。同样地,第二抵接部24向后方的突出量比第一爪部16a及第二爪部16b各自的突出量更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紧固部22、第一抵接部23及第二抵接部24在座椅宽度方向上配置于第一爪部16a及第二爪部16b之间,严格来讲,在座椅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爪部16a与位于最内侧的第二爪部16b之间。

如图6、图7、图8所示,在基座部件10的收纳槽部13形成有矩形的狭缝孔25。此狭缝孔25贯穿收纳槽部13的底部13a,是表皮30覆盖基座部件10并悬挂接合部分40时带体35穿过的孔。也就是说,带体35穿过狭缝孔25并被拉向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并悬挂。

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孔25沿着收纳槽部13在狭缝孔25之间隔开间隔设置多个,更加详细说明的话,只设置与带体35相同的数量(即,5个)。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部件10相对于各带体35分别设置一个狭缝孔25,各带体35穿过多个狭缝孔25中相对应的狭缝孔25。

此外,如图4所示,各狭缝孔25以其后端侧的开口25a在座椅宽度方向上朝向外侧(车门侧)的方式形成。因此,当使带体35穿过狭缝孔25时,带体35的自由端部35b以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使带体35穿过。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狭缝孔25在座椅宽度方向上配置于第一爪部16a(严格来讲为座椅宽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爪部16a)与上述的凸部(具体而言为第二紧固部22)之间。

如图7及图8所示,基座部件10的里面中,在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嵌合槽26。嵌合槽26为将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时,安装于表皮30的内侧端部32的装饰绳37进入(嵌入)的槽。

嵌合槽26设置于基座部件10的内侧基座部分12。更加详细说明的话,如图4所示,内侧基座部分1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弯曲为l字形状。并且,在内侧基座部分12的内侧端部的后端面(即,里面),嵌合槽26以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设置有嵌合槽26的内侧基座部分1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相当于基座部件10中,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相比于第一爪部16a更靠近第二爪部16b的端部。

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嵌合槽26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设置在相互远离的位置的两个第二爪部16b之间。

进一步地,嵌合槽26的内壁面的一部分以图10所示的方式隆起并形成固定凸缘27。通过形成此固定凸缘27,能够抑制嵌入到嵌合槽26的装饰绳37从嵌合槽26脱落。

关于表皮30相对于基座部件10的固定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4、图12及图13就表皮30相对于基座部件10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图12为用于拉伸覆盖基座部件10的表皮30的构造相关的说明图。图13为从侧方所见的挂在第一爪部16a的带体35及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的图。

在将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时,使表皮30从基座部件10的前方靠近基座部件10,并且表皮30覆盖基座部件10的表面(前侧的表面)。此时,如图4所示,表皮30的接合部分40进入收纳槽部13内。

更加详细说明的话,使缝制在接合部分40的多个带体35分别穿过形成于收纳槽部13的底部13a的狭缝孔25,并向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拉伸。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时,表皮30覆盖基座部件10,在该状态下,各带体35穿过狭缝孔25并被拉向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换言之,相对于基座部件10接合部分40所在一侧的相反侧)。

此外,如图4所示,在表皮30覆盖基座部件10的状态下,带体35的基部35a与接合部分40一同收纳(配置)于收纳槽部13内。

另外,如图4所示,狭缝孔25的开口25a(严格来讲为位于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的开口25a)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带体35的自由端部35b通过开口25a向狭缝孔25的外侧伸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合部分40安装有多个带体35,在基座部件10形成有与带体35相同数量的狭缝孔25。相应的带体35分别穿过各狭缝孔25。

另外,在表皮30覆盖基座部件10的状态下,在表皮30的里面侧部中安装带体35的部分与基座部件10中设置狭缝孔25的部分以相互重合的方式并列。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说明的话,如图4所示,在表皮30覆盖基座部件10的状态下,安装于接合部分40的带体35的基部35a配置于与该带体35穿过的狭缝孔25相邻的位置。如果为此种位置关系,更够进一步缩短为了使各带体35穿过狭缝孔25所需的各带体35的长度。

带体35的自由端部35b通过狭缝孔25的开口25a向狭缝孔25外伸出后,如图4所示,带体35保持被拉向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即,后方)的状态,在中间位置(具体而言为收纳槽部13的底部13a中与开口25a的外边缘相对的部分)弯折为l字形状。据此,带体35的自由端部35b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

另一方面,在基座部件10中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基座部分11的里面侧设置有第一爪部16a。并且,如图4及图12所示,带体35的自由端部35b在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挂在第一爪部16a的顶端突出部分17b。具体说明的话,通过在形成于自由端部35a的悬挂孔35c插入第一爪部16a的芯部17及上下方向延伸部18,从而带体35的自由端部35b与第一爪部16a啮合。

此外,第一爪部16a设置于外侧基座部分11的里面中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基座部件10的一端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带体35的自由端部35b挂在外侧基座部分11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

另外,带体35的基部35a所穿过的狭缝孔25的开口25a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即朝向第一爪部16a所在的一侧。根据此种构成,能够更加简单地将带体35的基部35a固定在第一爪部16a。

并且,所有的带体35与第一爪部16a啮合后,安装了带体35的基部35a的接合部分40与带体35的基部35a一同进入收纳槽部13并被悬挂。

接合部分40的悬挂完成后,将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固定在外侧基座部分11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更加详细说明的话,通过沿外侧基座部分11的外边缘中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部分将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弯折,从而使该外侧端部31从外侧基座部分11的表面侧绕向里面侧。并且,如图12所示,将绕向外侧基座部分11的里面侧的外侧端部31挂在第一爪部16a上。具体说明的话,在外侧端部31中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形成的多个卡止孔36插入第一爪部16a的芯部17及上下方向延伸部18。据此,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中绕向外侧基座部分11的里面侧的部分挂在第一爪部16a上并固定于外侧基座部分11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形成有与第一爪部16a相同数量的卡止孔36。对应的第一爪部16a分别插入各卡止孔36。

如上所述,安装于接合部分40的带体35及绕向基座部件10的里面侧的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挂在第一爪部16a上。如图13所示,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挂在第一爪部16a中比带体35所挂的部分更靠近第一爪部16a的顶端(严格来讲为芯部17的顶端突出部分17b)的部分。

在带体35及外侧端部31均挂在第一爪部16a的状态下,带体35及外侧端部31分别相对于第一爪部16a互相施加相反方向的力。具体说明的话,如图4所示,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在基座部件10的外边缘中,第一爪部16a配置于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绕回的部分与带体35穿过的狭缝孔35之间。

通过以上的位置关系,带体35从比第一爪部16a更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向第一爪部16a靠近并挂在第一爪部16a上。结果,带体35对第一爪部16a施加图13中以箭头f1表示的方向的拉伸荷重。另一方面,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从比第一爪部16a更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向第一爪部16a靠近并挂在第一爪部16a上。结果,外侧端部31对第一爪部16a施加图13中以箭头f2表示的方向的拉伸荷重。在此,上述两个拉伸荷重为互相相反方向的力。据此,能够抑制作用于第一爪部16a的拉伸荷重向一个方向过度集中。

如上所述,表皮30的外侧端部31固定于外侧基座部分11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端部。

另一方面,表皮30的内侧端部32固定于基座部件10的内侧基座部分12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更加详细说明的话,沿着内侧基座部分12的外边缘中位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的部分将表皮30的内侧端部32弯折。进一步地,使内侧端部32的特定部分(具体而言为形成卡止孔36的部分)从内侧基座部分12的表面侧绕向里面侧。

如前所述,在内侧基座部分12的里面侧,第二爪部16b在上下远离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并且,如图4所示,将绕向内侧基座部分12的里面侧的内侧端部32分别挂在上下两个第二爪部16b上。具体说明的话,在内侧端部32中设置于上下分离的位置的两个卡止孔36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爪部16b的芯部17及上下方向延伸部18。据此,在表皮30的内侧端部32中,绕向内侧基座部分12的里面侧的部分挂在第二爪部16b上。

进一步地,在内侧端部32中,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上下两个第二爪部16b之间的部分安装有装饰绳37。此装饰绳37进入(嵌入)在内侧基座部分12的里面侧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形成的嵌合槽26。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皮30的内侧端部32挂在上下两个第二爪部16b上,同时在上下方向上在第二爪部16b之间嵌入嵌合槽26。

通过上述说明的步骤,表皮30的各部分(具体而言为外侧端部31、内侧端部32及接合部分40)固定在基座部件10上。并且,通过表皮30固定于基座部件10,从而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侧方支持部4。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举出了一个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即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变更、改良的同时,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有关座椅s各部分的构成,仅仅是一个例子,只要能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例如,实现侧方支持部4的良好外观),可以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状。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表皮30直接覆盖基座部件10来构成侧方支持部4。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座部件10的表面侧(前侧)的面为平坦面,表皮30配置于其正前方,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4所示,也可以使用表面形成了未图示的衬垫材料嵌入的嵌合凹部101的基座部件100,在上述衬垫部件嵌入嵌合凹部101的状态的基座部件100覆盖表皮30来构成侧方支持部4。图14为表示变形例涉及的基座部件100的立体图。

此外,在上述衬垫部件嵌入嵌合凹部101的状态下,变形例涉及的基座部件100形成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图6图示的基座部件10大致相同的构造。另外,在图14中,变形例涉及的基座部件100中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基座部件10相同的部分标记为相同的符号(即,与图6图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具有支持就座者的背部的背部支持部、位于该背部支持部的侧方的侧方支持部,该侧方支持部具备用于限定所述侧方支持部的外形形状的基座部件、覆盖该基座部件并构成所述侧方支持部的外表面的表皮,该表皮具备为了构成该表皮而相互接合的多个表皮片,在所述基座部件的表面设置有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进入的槽部,在所述基座部件的里面,为了拉伸所述表皮,所述表皮的端部所挂的爪部沿所述槽部设置多个。

关于构成侧方支持部的表皮,有时通过将多个表皮片接合来构成表皮。在这种构成中,在用表皮覆盖基座部件时,需要拉伸表皮中表皮片接合的部分等来使表皮伸展。这时,如果不适当伸展表皮的话,有可能会影响侧方支持部的外观。

对此,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乘坐物用座椅中,表皮中表皮片接合的部分进入设置于基座部件的表面的槽部,表皮的端部挂在设置于基座部件的里面的各个爪部,从而表皮被伸展。在该构成中,由于表皮的端部挂在多个爪部上,因此能够抑制表皮中表皮片接合的部分被过度拉伸。据此,表皮片接合的部分被适当拉伸,结果侧方支持部具备良好的外观。

即,根据上述的乘坐物用座椅,能够在侧方支持部中适当地伸展表皮。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所述爪部具有向后方突出的后方突出部分、与该后方突出部分的顶端邻接并向与所述后方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顶端突出部分。

如果为上述构成,能够以更简单的构成抑制挂在爪部的表皮的端部从爪部脱落。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顶端突出部分向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中所述基座部件的中央位置突出。

在上述构成中,一方面,表皮的端部在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被拉向基座部件的中央位置并挂在爪部上,另一方面,爪部的顶端突出部分向基座部件的中央位置突出。如果为该构成,能够有效地抑制挂在爪部的表皮的端部从爪部脱落。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表皮具备在所述表皮的里侧部从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被拉向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所在一侧的相反侧并挂在所述爪部上,所述表皮的端部被挂在所述爪部中比所述延伸部所挂的部分向更靠近所述爪部的顶端的部分。

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安装于表皮中表皮片接合的部分的延伸部及表皮的端部一同挂在爪部上,因此,与分别设置挂住各个部件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简单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基座部件设置有狭缝孔,所述延伸部穿过所述狭缝孔且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被拉向所述表皮片接合的部分所在一侧的相反侧,在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爪部配置于所述基座部件的外边缘中所述表皮的端部绕回的部分与所述狭缝孔之间。

在上述构成中,表皮的端部及延伸部在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从相互相反侧靠近爪部并挂在该爪部上。如果为该构成,能够抑制在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中的一方过度的力作用在爪部上。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爪部具有该爪部的芯部及从该芯部沿所述侧方支持部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上下方向延伸部。

在上述构成中,通过在爪部设置上下方向延伸部,能够提高爪部的刚性。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基座部件的里面设置有在与所述爪部邻接的位置突出的邻接突出部,该邻接突出部沿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向所述基座部件的外边缘延伸。

在上述构成中,通过在基座部件中爪部的周边设置邻接突出部,能够提高基座部件中爪部周边的刚性。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基座部件的里面设置有凸部,该凸部比所述爪部的突出量更大,在所述侧方支持部搭载于车体的状态下与车体的一部分啮合或抵接。

在上述构成中,由于比爪部突出量更大的凸部与车体啮合或抵接,能够抑制爪部接触车体而造成损伤。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爪部具有顶端部在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基座部件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第一爪部、顶端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所述基座部件的另一端向一端延伸的第二爪部,所述凸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一爪部与所述第二爪部之间。

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凸部在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爪部与第二爪部之间,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爪部及第二爪部分别接触车体而造成损伤。

另外,在上述乘坐物用座椅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爪部及所述第二爪部分别沿所述侧方支持部的上下方向设置多个,在所述基座部件中所述宽度方向上相比所述第一爪部,在更靠近所述第二爪部的端部形成有嵌合槽,所述宽度方向中的所述表皮的一端部挂在多个所述第一爪部上,所述宽度方向中的所述表皮的另一端部挂在多个所述第二爪部,同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爪部之间进入所述嵌合槽内。

在上述构成中,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中的表皮的一端部挂在多个第一爪部上。另外,表皮的另一端部挂在多个所述第二爪部上,同时在侧方支持部的上下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爪部之间嵌入基座部件的嵌合槽,如果为此种构成,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成适当伸展容易发生褶皱的表皮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并有效地抑制褶皱的产生。

符号说明

1座椅靠背

2座椅衬垫

3背部支持部

4侧方支持部

10基座部件

11外侧基座部分

12内侧基座部分

13收纳槽部(槽部)

13a底部

14矩形孔组

15壁厚部

16爪部

16a第一爪部

16b第二爪部

17芯部

17a后方突出部分

17b顶端突出部分

18上下方向延伸部

19邻接突出部

20外缘外侧部分

21第一紧固部

22第二紧固部(凸部)

23第一抵接部(凸部)

24第二抵接部(凸部)

25狭缝孔

25a开口

26嵌合槽

27固定凸缘

28安装部

30表皮

31外侧端部(一端部)

32内侧端部(另一端部)

33外侧表皮片(第一表皮片)

34内侧表皮片(第二表皮片)

35带体(延伸部)

35a基部

35b自由端部

35c悬挂孔

36卡止孔

37装饰绳

40接合部分(表皮片接合的部分)

100基座部件

101嵌合凹部

s座椅(乘坐物用座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