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出风口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8071发布日期:2019-05-22 01:5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出风口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特别是一种电动出风口。



背景技术:

电动出风口在日本早已有成熟的案例,老丰田皇冠的中间出风口就是电动控制,而风口与电机的连接传动形式却各不相同,如果设计不当,力矩的传导会不够流畅,并且驱动轴和驱动槽的传动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异响。

又如,申请号为201810664551.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扫风汽车出风口,包括前部叶片机构,前部风口壳体,后部叶片机构,后部风口壳体,前部叶片传动机构以及后部叶片传动机构;所述后部叶片机构设在后部风口壳体内,所述后部叶片传动机构带动后部叶片机构中的后部叶片组自动摆风。所述前部叶片机构固定在前部风口壳体内,所述前部叶片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前部叶片组和与前部叶片组相连且固定在一侧的拨叉结构,所述前部叶片传动机构包括前部叶片电机、与前部叶片电机相连的前部主动齿轮、与前部主动齿轮相齿合的从齿轮;所述从齿轮上设有一曲柄结构,所述曲柄结构设在拨叉结构中的型槽内,通过前部叶片电机带动前部主动齿轮旋转,前部主动齿轮带动从齿轮旋转,从齿轮通过曲柄结构带动拨叉结构,进而带动前部叶片组循环往复自动上下摆风。该方案通过开关控制前后部叶片的自动扫风,实现了电机与叶片旋转的结合,开启开关后,前后部叶片可由电机带动自动旋转,达到了大面积、广角度的扫风功能的吹风效果,解决了传统汽车出风口无法自动扫风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方案的结构较为复杂。

又如,申请号为201721079266.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电动风门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将壳体分割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隔板,隔板上开设有转孔,壳体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轴孔,还包括有设置于壳体外侧壁的电力驱动器,风道内设置有风门,电力驱动器具有与内部电机连接的输出轴,输出轴上开设有齿状凹槽,齿状凹槽与所述风门同轴连接,并驱动所述风门转动。通过电力驱动器控制风门开关与转动,有效地降低了风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使其运动更加柔和。上述方案主要适用于较小的出风口处,对于成条形的较大的出风口结构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出风口,用于解决传统的电动出风口结构复杂且容易产生异响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出风口,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电机、驱动转轴、连杆连接片、连杆和叶片;

所述电机相对基座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转轴啮合;

所述连杆连接片上设置有驱动槽,所述驱动转轴套设在驱动槽内;

所述叶片布置于连杆上,且所述叶片的转轴轴向相对基座固定,叶片的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平行;

所述连杆固连于连杆连接片上;

所述叶片响应于电机启动,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转轴、连杆连接片、连杆的作用下发生绕自身转轴的转动。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杆左右对称设置于连杆连接片的两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布置于上述对称面上。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定义上述对称面与连杆连接片之间的交线为对称轴,所述驱动槽为沿上述对称轴所在方向布置的长条形。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转轴上包覆有泡棉。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电动出风口的汽车。

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动出风口的结构,该电动出风口利用电机转动带动驱动转轴、连杆连接片、连杆并最终作用于叶片,使得叶片得以左右转动。只要调节好电机的转向和转角,即可控制叶片的转向和转角。上述整体结构相比原先的出风口简单,且运动传递方式简单,不会产生卡死现象,并且辅助泡棉获得良好的静音效果。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动出风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驱动槽为长条形时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转轴、连杆连接片、连杆等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驱动转轴转动一定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叶片转动一定角度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电机1、基座2、驱动转轴3、连杆连接片4、输出轴5、泡棉6、驱动槽7、连杆8、固定点9、叶片10、连接杆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出风口。出风口属于在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成品配件,该成品配件包括一个基座2,基座2上设置一排长条形的出风口,出风口内部设置有叶片10用于调节风向。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是在现有的叶片10和连杆8的组成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叶片10通常包括若干个,并且沿连杆8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叶片10的转轴位置固定,叶片10绕自身的转轴旋转,并且叶片10的转轴与连杆8的长度方向垂直,且在前后方向偏离连杆8,连杆8带动叶片10左右来回摆动。上述叶片10的转轴通过连接杆11固定到连杆8上。所述连接杆11一端与连杆8固定,另一端与叶片10的转轴的端部固定。

要想实现上述结构的叶片10的绕自身转轴的转动,则需要利用连杆8带动连接杆11并进一步带动叶片10旋转。由于叶片10的转轴本身位置不变,因此,连杆8、连接杆11也即相对叶片10转轴发生旋转。

需要实现上述效果,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出了如下结构:

在所述基座2上设置电机1、驱动转轴3,当然也包括连杆连接片4、连杆8和叶片10。

所述电机1相对基座2固定,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5与驱动转轴3啮合。

所述连杆连接片4上设置有驱动槽7,所述驱动转轴3套设在驱动槽7内。

所述叶片10布置于连杆8上,且所述叶片10的转轴轴向相对基座2固定,叶片10的转轴与电机1的输出轴5平行。

如图4所示,所述连杆8通过固定点9固连于连杆连接片4上。或者将连杆8与连杆连接片4设计成一体结构。

上述结构,一旦电机1启动,电机1的输出轴5带动驱动转轴3绕电机1的输出轴5转动,而驱动转轴3本身又套设在连杆连接片4的驱动槽7内,因此,驱动转轴3带动连杆连接片4发生弧线运动,最终使得叶片10绕自身转轴转动。若要实现叶片10的左右摆动,只需要控制电机1的转动方向即可。

作为某些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连杆8左右对称设置于连杆连接片4的两侧,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5布置于上述对称面上。这样,一个电机1可以同时同步控制两侧的叶片10,效率较高。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优选连杆连接片4为左右对称结构。

上述驱动槽7,需要保证在叶片10运动角度范围内不影响运动的传递。因此,发明人给出了满足上述要求的驱动槽7的设计方法如下:如图4所示,定义上述对称面与连杆连接片4之间的交线为对称轴,所述驱动槽7为沿上述对称轴所在方向的长条形。而上述方向布置的长度大小需根据转动角度、零部件尺寸等综合设计。

考虑到叶片10左右对称,因此上述驱动槽7优选以布置方向的对称轴为左右对称设置,使得驱动转轴3在驱动槽7内的运动左右一致。

为了进一步减小电机1的驱动转轴3与驱动槽7之间的传动噪音,在所述驱动转轴3上包覆有泡棉6。上述驱动槽7需确保间隙容纳驱动转轴3以及泡棉6,以免发生运动卡阻。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作用原理。

如图5,图中o1c为电机1的输出轴5的中心沿平行于对称轴方向所形成的直线,由于电机1的输出轴5仅有自转,因此该直线始终位置不变。定义驱动转轴3的起始位置为驱动转轴3的中心o2与电机1输出轴5中心o1的连线o1o2与o1c方向重合。当电机1旋转一定角度后,驱动转轴3运动到如图5所示的位置,o2偏离o1c,偏距为o2c。

如图6,图中o1’c’为叶片10的转轴的中心沿平行于对称轴方向所形成的直线,由于叶片10的转轴仅有自转,因此该直线始终位置不变。定义连接杆11的起始位置为连接杆11的方向位于o1’c’上。当电机1的输出轴5按照图5所示的旋转一定角度后,连接杆11运动到如图6所示的位置,连接杆11与连杆8的连接点为o2’,偏距为o2’c’。

由于o1o2和o1’o2’均为定长,并且根据结构关系可知o2c和o2’c’同时同步相等,因此,有o2c=o1o2sinw1t=o2’c’=o1’o2’sinw2t,其中w1为电机的输出轴5旋转的角速度,w2为叶片10旋转的角速度。因此,设置电机1左右旋转的角速度,即可计算所有叶片10的角速度。

采用上述电动出风口的汽车,出风口设计简单高效,不易产生噪声,可以替代传统的复杂的出风口设计。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