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除湿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1624发布日期:2019-04-17 04:50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车载除湿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除湿器和具有该车载除湿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普遍采用降温除湿的方法,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比如夏季雨天等情况,无法将车内湿度控制在较为舒适的范围内,进而降低了乘客的舒适度,伸至会导致车窗大面积结雾,影响行车安全,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除湿器,可在不改变车内温度的前提下,降低车内空气湿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所述冷端和所述热端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冷端设于进风端;电控件,所述电控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连;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设在所述冷端的下方以导出所述冷端的冷凝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车载除湿器可有效地降低车内气流中水分的含量,从而降低空气的湿度,且气流除湿前后的温差较小,极大地提高了乘客乘车的舒适度,同时有效地避免车内结雾,且车载除湿器的结构简单,安装成本较低。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包括:第一翅片,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冷端相连;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与所述热端相连,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翅片设于进风端。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沿所述进风方向。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所述第一翅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沿垂直于所述进风方向的方向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二翅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翅片沿垂直于所述进风方向的方向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沿垂直于所述进风方向的方向一一错开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翅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翅片的宽度,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翅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翅片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的法线沿所述进风方向。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所述导流槽为弧形,且所述导流槽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翅片的下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所述导流槽包括弧形的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侧边的侧板。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鼓风机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车载除湿器,所述车载除湿器设于所述鼓风机的后部,且所述冷端和所述热端沿鼓风机的入口至出口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车载除湿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车载除湿器100,

半导体制冷片1,第一翅片2,第二翅片3,导流槽4,底板41,侧板42,电控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100,该车载除湿器100可安装于车辆的鼓风机内,以在鼓风机驱动气流流动时流经车载除湿器100,并通过车载除湿器100降低气流中水汽的含量,进而降低空气的湿度,且气流在经过车载初始器除湿后,其温度变化较小甚至无温差,由此,可保证车内具有舒适的乘坐环境,便于提高乘客舒适度,避免车内结雾。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100,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电控件5和导流槽4。

半导体制冷片1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和热端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且冷端设于进风端,热端设于出风端,这样,车内气流可依次通过冷端和热端。

电控件5与半导体制冷片1相连,其中,半导体制冷片1为热泵型材料,且半导体制冷片1具有半导体材料的帕尔特效应。这样,在电控件5与半导体制冷片1电连接时,即电控件5向半导体制冷片1输出电能,此时,半导体制冷片1的冷端和热端具有两种不同的热特性,其中,冷端温度低于热端,热端的温度高于冷端的温度,且冷端的温度低于车内环境的温度。由此,车内的气流流经冷端时,冷端能够吸收气流中的热量,且在气流流经热端时,热端能够加热气流,使气流保持在车内环境的平均温度。电控件可与车内12v的低压电源相连,不需单独设置电源,节省安装成本。

当车内环境中的气流湿度较大时,气流流经冷端,冷端吸收气流中的热量,气流的整体温度降低后,气流中的水蒸汽的温度也随之降低,使得水蒸汽逐渐地由气态转换为液态水,液态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由此,在液态水与气流分离之后,气流中水蒸汽的含量有效地降低,即气流的湿度明显地降低,可使得气流的湿度能够在舒适的范围内。

导流槽4设于冷端的下方,这样,液态水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后沿着冷端向下流动至导流槽4中,导流槽4可与排水部件相连,导流槽4可用于将液态水收集起来,并导至排水部件中,便于集中排出,避免液态水散至车厢内,保证车内环境整洁、干净。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在冷端除湿后,气流的温度降低了且低于车内的平均温度。且气流在完成除湿后逐渐地流向热端,热端可对除湿后的气流进行加热,热端可将气流加热至与接近车内的平均温度,甚至与车内的平均温度保持一致。这样经过车载除湿器100对车内的气流进行除湿作用后,气流的温度仍保持在较舒适的范围内,保证车内环境的温度波动较小,提高乘客的乘车舒适度,避免车内结雾。

车载除湿器100可安装于车辆的空调鼓风机内,且车载除湿器100可与鼓风机同步运行。这样,在鼓风机开启时车载除湿器100开启,鼓风机驱动气流先流经冷端,冷端随即吸收气流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遇冷凝结成水滴,沿冷端经导流槽4流至排水部件而后被排出空调箱体,低温空气而后流经热端,热端放出热量加热空气,空气温度随之升高,可基本恢复至流经车载除湿器100前的温度,然后经过出风口进入车内。

其中,车载除湿器100的功率极低(小于30w),耗电量极低,因而可在鼓风机开启后持续运行,保证吹入车内的空气始终保持低湿度状态,避免车内空气结雾。空气在流经车载除湿器100前后,可在基本保持温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空气湿度。且本发明的半导体制冷片1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宜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100,车载除湿器100可有效地降低车内气流中水分的含量,从而降低空气的湿度,且气流除湿前后的温差较小,极大地提高了乘客乘车的舒适度,同时有效地避免车内结雾,且车载除湿器100的结构简单,安装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车载除湿器100包括第一翅片2和第二翅片3。

第一翅片2与冷端相连,第一翅片2和冷端之间可进行热量传递,以在半导体制冷片1接电时,第一翅片2和冷端均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由此,第一翅片2可与冷端的温度保持一致或者温差极小可忽略。

第二翅片3与热端相连,第二翅片3和热端之间可进行热量传递,以在半导体制冷片1接电时,第二翅片3和热端均保持在与车内平均温度相近的温度范围内,由此,第二翅片3可与热端的温度保持一致或者温差极小可忽略。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翅片2与第二翅片3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翅片2设于进风端,且第一翅片2的法线沿进风方向,第二翅片3设于出风端,第二翅片3的法线沿进风方向。这样,在鼓风机开启时车载除湿器100开启,鼓风机驱动气流先流经第一翅片2,第一翅片2随即吸收气流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遇冷凝结成水滴,沿第一翅片2经导流槽4流至排水部件而后被排出空调箱体,低温空气而后流经第二翅片3,第二翅片3放出热量加热空气,空气温度随之升高,可基本恢复至流经车载除湿器100前的温度,然后经过出风口进入车内。

如图1、图3所示,第一翅片2和第二翅片3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这样,在气流流经第一翅片2和第二翅片3时,气流能够与第一翅片2、第二翅片3很好的接触,使得气流能够有效地降温、除湿、再恢复温度,提高换热的效率,同时保证车载除湿器100能够有效地实现除湿作用,增强车载除湿器100的实用性,降低车内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翅片2和第二翅片3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第一平面的法线沿进风方向,即第一翅片2和第二翅片3的至少部分沿进风方向错开设置。这样,气流与第一翅片2进行换热除湿后,气流从第一翅片2的侧边沿向第二翅片3流动,且与第二翅片3的至少部分正对,使得降温后的气流能够有效地与第二翅片3良好接触,第二翅片3可将气流再次加热到除湿前的温度,从而保证气流的温度保持恒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翅片2为多个,多个第一翅片2沿垂直于进风方向的方向间隔开分布,第二翅片3为多个,多个第二翅片3沿垂直与进风方向的方向间隔开分布。这样,多个第一翅片2能够对气流进行有效地除湿,提高车载除湿器100的除湿效果,使得气流的湿度满足乘车舒适的需求,同时通过多个第二翅片3对气流进行加热,保证经过车载除湿器100的气流能够恢复到除湿前的温度,防止除湿后的气流温度过低影响乘车舒适性。

如图1、图3所示,多个第一翅片2和多个第二翅片3沿垂直于进风方向的方向一一错开设置,即多个第一翅片2中的相邻两个之间的间隙和多个第二翅片3中的一个沿进风方向正对,多个第二翅片3中的相邻两个之间的间隙和多个第一翅片2中的一个沿进风方向正对。这样,气流与第一翅片2换热除湿后,两个第一翅片2之间的间隙向第二翅片3流动,且气流与第二翅片3正对,使得降温后的气流能够有效地与第二翅片3良好接触,第二翅片3可将气流再次加热到除湿前的温度,从而保证气流的温度保持恒定。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翅片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翅片3的宽度,相连两个第二翅片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翅片2的宽度,即气流流过第一翅片2之后可从两个第二翅片3之间的间隙中顺利地流出。这样,可保证气流在除湿换热的过程中,气流顺畅,避免第一翅片2、第二翅片3阻碍气流正常流通,影响气流的除湿效率,提高车载除湿器100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保证气流的除湿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流槽4为弧形,且导流槽4的上端与第一翅片2的下端相连,且如图2所示,导流槽4向下朝背离第一翅片2的方向延伸,即导流槽4背离第一翅片2的一端逐渐趋近于与水平面保持平行,由此,可使液态水中气流中分离出来后沿导向槽向下流动,且流速逐渐减缓。其中,导流槽4背离第一翅片2的一端适于与排水部件相连,导流槽4可将液态水流至排水部件而后被排出空调箱体,从而保证液态水合理地收集、安全地排放,避免液态水散流至车厢内,保证车内环境干净、舒适,提升乘客乘车的舒适性。

其中,如图1所示,导流槽4包括弧形的底板41和侧板42,侧板42连接在底板41的侧边,如图1所示,底板41的两侧边沿均连接有侧板42,且侧板42与水平面垂直。这样,液态水流至导流槽4后,液态水可沿着底板41和侧板42流向排水部件,侧板42可防止水流从底板41的两侧边沿溢出至车厢内,保证车内环境干净、舒适,提升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使得车载除湿器100的整体结构设计的更加合理,实用性更佳。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鼓风机和上述实施例的车载除湿器100,车载除湿器100设于鼓风机的后部,且车载除湿器100的冷端和热端沿鼓风机的入口至出口方向依次设置。

这样,在鼓风机开启时车载除湿器100开启,鼓风机驱动气流先流经冷端,冷端随即吸收气流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遇冷凝结成水滴,沿冷端经导流槽4流至排水部件而后被排出空调箱体,低温空气而后流经热端,热端放出热量加热空气,空气温度随之升高,可基本恢复至流经车载除湿器100前的温度,然后经过出风口进入车内,完成车内气流的除湿作用,且除湿前后气流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提高乘客舒适度,避免车内结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